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改革
- 格式:docx
- 大小:15.17 KB
- 文档页数:8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是指为了提高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持续不断地对其进行培训和学习的一种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让教师持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知识,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求,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学历提升:教育部门鼓励教师继续攻读硕士、博士等学位,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
2. 培训课程:教育部门、学校和专业培训机构会定期组织各类培训课程,如课堂教学技巧、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供教师参加。
3. 教学观摩交流:学校组织教师互相观摩教学,促进教师间的经验分享和学习交流。
4. 自主学习: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参加各种学习社群、在线教育平台等,自我学习和提高。
5. 教研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活动,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创新能力。
为了实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教师本身共同努力。
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政策和规定,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学校应组织培训和教研活动,提供学习平台;教师应积极参与学习和培训,主动更新知识和提高能力。
只有通过有效的继续教育制度,才能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
2023年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2023年制定了新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旨在促进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全面推动小学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就2023年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背景、内容和实施效果进行阐述。
一、背景分析: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对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小学教师缺乏持续深入的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机会,导致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提升。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23年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被制定出台,旨在通过规定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内容和方式,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内容:2023年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课程设置:根据小学教师的岗位需求和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了一系列适应小学教师需求的继续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包括教育理论与实践、课程与教学设计、教育技术与教学应用、学科教育专题等。
课程设置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 学时要求:为了确保小学教师接受到足够的继续教育培训,规定了小学教师每学年必须完成一定的学时要求。
具体来说,小学教师每学年需要完成3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
这些学时既可以通过线下的教师培训班,也可以通过在线自主学习等方式完成。
3. 考核评价:为了确保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效果,规定了继续教育的考核评价制度。
根据小学教师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评估,进行继续教育的成绩评定。
同时,将继续教育的学习成果纳入到小学教师的绩效考核体系中,作为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
三、实施效果:2023年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实施将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规定了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能够促使教师持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教师能够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设计和教学技巧,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指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特别是适应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技术创新的需要,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的一系列继续教育活动。
下面是一个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的范例:1. 组织形式:- 线下培训:以教研活动、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促进师资队伍的交流与合作;- 在线培训: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源,支持教师自主学习和网络交流。
2. 培训内容:- 教学方法与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课堂管理等;- 学科知识更新:保持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更新;- 教育科学理论与方法:提升教师的教育科学素养;- 教育技术与创新:促进教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教学。
3. 培训方式:- 集中培训:通过集中培训班、学习小组等形式进行教师培训;- 分散培训:鼓励教师参与学科研究、专业交流等活动,自主选择培训内容和方式; - 在线学习:提供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
4. 培训周期:- 长期继续教育:教师每年参加一定量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发展路径:提供多级别的培训课程,支持教师形成专业发展路径。
5. 评价与认证:- 培训成果评价:通过教学观摩、教学案例分析、作品展示等方式对教师的培训成果进行评价;- 学时认证:对完成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进行学时认证,记录个体专业发展情况。
6. 培训资源:- 学校资源:利用学校教育资源,组织内部培训和教研活动;- 外部资源:利用区、市、省级培训资源,参与跨校、跨区域的培训活动。
7. 绩效激励措施:- 培训积分制度:对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师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并在评职称、晋升等方面进行加分;- 资金支持:为参与培训的教师提供培训费用补贴和奖励。
8. 监督与评估:- 教师自评互评:倡导教师进行自我评估和互相评价,提高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发展能力;- 教育局评估:教育局定期对学校的继续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评估,督促学校改进工作。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根据中国国家教育部于2016年出台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如下:
1. 继续教育的目的: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2. 继续教育的主体: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体为在职的小学教师。
3. 继续教育的内容: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育教学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等。
4. 继续教育的形式: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形式包括培训班、学术研讨、教学观摩、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
5. 继续教育的时间要求:小学教师每年应参加一定时间的继续教育活动,并完成规定的学时数。
6. 继续教育的评估认定: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学时和成果应由相关教育部门进行评估认定,并记录在个人的教育档案中。
7. 继续教育的支持措施:国家和地方的教育部门会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学习资源、培训机会和资金支持等支持措施。
8. 继续教育的奖惩措施:对参加继续教育活动的小学教师给予奖励,并将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对不参加或参加不达标的小学教师给予相应的处罚措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定仅为一般性的继续教育规定,不同地区和学校可能会有具体的细则和要求,小学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为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推进我校教育改革的新进程,建设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工程需要的高质量教师队伍,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一、目标要求以师德教育为根本,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运用为重点,构建和全面提高教师德、能素质的继续教育内容体系。
同时,学校以评估和激励制度为重点,完善继续教育制度体系。
1.全员培训按照新形势下不同岗位的职务要求,我校所有教师必须接受县进修学校的全员培训,使教师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基本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我校所有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培训,每人每年的培训任务不得少于48学时。
2.骨干教师培训骨干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我校依照《骨干教师培训计划》加强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实现教师素质结构由知识传承型向教育创造型、经验技术型向科研技术型、教育者向同时是终身受教育者的角色转换。
并推选一批骨干教师参加县级骨干教师培训,使一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校级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3.新任教师培训为新任教师在试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而进行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学时,确保每一届新任教师通过一年的培训,都能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岗位工作。
4.计算机培训我校所有教师均应接受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学习,要求教师全都能操作计算机。
培训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骨干教师,使中青年教师能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开展教学和科研。
二、继续教育管理措施1、加强宣传力度,让我校每一位教师都认识到教师继续教育是利及社会、学校、学生、个人的大事。
2、建立继续教育管理领导小组,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项职责。
校长为组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
教导主任负责全面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工作。
3、落实经费投入,我校按教师培训需要下拨专项资金,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经常性费用。
4、明确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学习管理制度:我校实行每期每月一次集中学习和寒暑期集中学习制度(按上级规定)。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改革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我国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对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还有利于小学教师教学理念的革新,也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的提高,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目前小学教育现状,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由于我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不健全,小学教师在继续教育方面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改革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探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部门加大了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
无论是相关教育部门还是学校,对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满足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教学需求,学校不断加大对小学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
目前,对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比较多样化。
相关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应重视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从根本上促进小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革新。
一、我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现状
由于教育体制的不健全,我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概念模糊、培训内容和培训模式无法满足继续教育的要求、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
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促进我国综合教育水平的提高。
无论是相关教育部门还是学校,都应该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问题,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体系,采用多种培训形式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效果评估等,以达到我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
二、我国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的继续教育观念不强
目前,很多小学教师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继续教育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认为小学教学的内容不多,教学任务不重,参加教师再教育的必要性不大,导致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强。
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目的也大多以评职称为主,功利性明显,不利于相关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师自身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2.相关教育部门不够重视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相关教育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教育部门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不够重视,没能从根本上认识到开展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对相关资格证的颁发不够严格,导致教师的培训效果不佳。
相关教育部门不重视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使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流于形式,不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3.培训模式陈旧,培训内容单一
很多教育机构师资力量不足,培训模式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没有结合小学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培训,已不能满足当下小学教师的教学需求;且其培训过程以理论知识和课堂授课形式为主,缺乏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培训者之间的互动,导致培训效果不佳,教师并没有学到对实际教学有用的知识,降低了教师参与继续教育培训的积极性。
培训机构应摆脱传统的培训模式和培训内容,从根本上对培训形式进行改革,将实质性的培训内容带入培训课堂,以满足当下小学教师参加再教育的需求,提高教师的积极性,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4.继续教育时间安排不合理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目前小学课业负担较重,教师没有充足的
时间参加继续教育。
相关教育机构不重视继续教育的课程安排,导致继续教育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时间冲突,直接影响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正常休息,达不到预期效果。
无规划的课程安排也增加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排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日常学习。
5.教师的经济负担增加
我国目前教育体制不健全,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继续教育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近年来继续教育名目繁多,教师不得不自己承担继续教育的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我国很多地区教师的工资普遍不高,让教师自己承担培训费用,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生活压力,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完善及改革
1.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无论是相关教育部门还是学校领导,都应重视继续教育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观念,提高服务意识;结合教师的实际课程情况和经济能力,合理安排继续教育课程;
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增加培训课程的流动性;提高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以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2.建立健全继续教育体系
相关教育部门和培训机构应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
培训机构和相关高校可以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提高教师的培训质量。
同时,在课程设置上,改变传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实践相结合,加强课堂的互动性,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以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达到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目的。
3.更新继续教育内容
进行继续教育的目的是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
相关高校和培训机构应该重视对继续教育内容的更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展教师的再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解决小学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对培训内容的选择要以当下小学教学需求为基础,不能盲目地设置课程,从而提高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水平。
4.培训方式更加多样化
相关培训机构在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重视教师在继续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结合他们日常的教学情况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设置培训方式和内容,保证培训内容丰富、全面的同时,促进培训方式的多样化。
在对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应增加课堂的互动性,并不断探索适合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方式,如合作交流、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将其应用于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过程中,提高教师再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也可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增加教师对学生心理情况的了解,从根本上优化教师的教学质量,以适应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四、结语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
无论是相关教育部门还是学校领导,都应重视继续教育对小学教师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传统的继续教育模式,将新的培训理念和培训内容应用于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培训中;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实际出发,探索出一套完善的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提高我国小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作者:许文军单位:磐石市呼兰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樊丽娟,周欣,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改革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1(2):37-39.
[2]林宝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信息化建设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1(4):74-77.
[3]廖慧萍.多元视角审视高师院校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的职能[J].继续教育研究,2011(4):45-47.
[4]连伟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0(5):53-54.
[5]尹瑶芳.基于L-C视角分析: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培训[J].教育传播与技术,2015(1):53-58.
[6]肖立志.基于学习分析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45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