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七章(三)
- 格式:ppt
- 大小:1.64 MB
- 文档页数:13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辅导4(第七章)学习目标:1.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主要观点。
2.学会应用有关理论分析儿童行为的特点和成因,确定有效教育内容和方法3.学会分析学前敬爱噢与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4.逐步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考核目的:本章主要考核学员对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和主要观点的理解程度;应用有关理论分析儿童行为、确定有效教育内容和方法的能力;学会分析学前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的能力以及是否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发展观。
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1.环境取向的发展理论识记: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理解:消极强化与惩罚的差异。
2.生物取向的发展理论理解: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的现实意义;格塞尔学说的教育忠告;对成熟势力说的评析。
3.相互作用取向的发展理论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评析。
4.社会文化取向的发展理论理解: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一、环境取向的发展理论以环境为取向的发展理论以行为主义心理学为代表。
从发展历程看,行为主义心理学分以华生为代表的经典行为主义和以斯金纳、班杜拉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
通过刺激可以预测反应,通过反应可以推测刺激,这种思想可以简化为S-R(刺激-反应)这个公式,它成为了行为主义理论的标记,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
观察法是华生坚持并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
行为主义的习惯:华生认为,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学会的快速行动的结果。
行为主义的情绪:华生认为儿童具有三种情绪的基本模式:惧、怒、爱。
行为主义的人格:华生认为人的身上有很多习惯系统,其中占据支配地位的习惯系统就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
但人格中哪个系统如何受人支配,则受环境的影响,以个人的行为特征也取决于环境。
花生十分重视儿童早期行为习惯对成人人格的影响。
华生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发展为教育万能论,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二)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斯金纳认为华生所讲的行为属应答性行为,但现实生活中,有机体更多的是操作性行为,即个体主动发生的一个行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心理学研究什么二、幼儿心理学研究什么三、研究、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关于心理现象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四、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第三节主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一、描述性研究二、实验性研究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第一节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遗传与生理成熟二、环境和教育三、实践活动第二节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主要的理论观点一、成熟势力说二、行为主义学说三、精神分析学说四、认知发展学说五、社会学习论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三章幼儿的感知觉和注意第一节感知觉的概述一、关于感觉的认识二、关于知觉的认识三、感知觉的作用第二节幼儿的感知觉发展及其观察力培养一、幼儿感知觉发展二、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第三节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二、注意与各种心理过程紧密相联三、注意的种类四、注意的品质第四节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及培养一、影响幼儿注意发展的因素二、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三、注意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四章幼儿的记忆与想象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二、记忆的过程分析第二节幼儿的记忆一、幼儿记忆的特点二、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第三节想象的概述一、什么是想象二、想象的种类第四节幼儿想象的特点及培养一、幼儿想象的特点二、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五章幼儿思维与言语的发展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二、思维与感知觉三、思维与语言四、思维的特征五、思维的种类第二节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及培养一、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二、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三、幼儿概念、判断、推理的发展四、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与培养一、语言与言语的概述二、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特点三、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言语能力的培养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六章幼儿情感与意志第一节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感二、情感的种类第二节幼儿情感发展特点及培养一、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二、幼儿情感的培养第三节意志概述一、什么是意志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三、意志行动的主要心理成分第四节幼儿意志发展特点及培养一、培养幼儿意志的重要性二、幼儿意志的特点三、幼儿坚持性的培养四、幼儿自制力的培养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七章幼儿个性的发展(上)第一节个性概述一、什么是个性二、个性的结构三、个性的基本特征四、个性的形成第二节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及培养一、需要概述二、幼儿需要发展的特点三、幼儿需要的培养第三节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及培养一、兴趣的概述二、幼儿兴趣发展的特点三、幼儿兴趣的培养第四节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及培养一、自我意识概述二、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三、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八章幼儿个性的发展(下)第一节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及培养一、能力概述二、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三、幼儿能力的培养第二节学前儿童气质的发展及培养一、气质的概述二、幼儿气质的发展三、幼儿的气质和教育第三节幼儿性格的发展及培养一、性格的概述二、幼儿性格的发展特点三、幼儿性格的培养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九章幼儿的人际交往第一节人际交往概述一、人际交往的定义二、人际交往的作用三、人际交往的心理需要四、人际交往的一般原则五、儿童的人际交往第二节儿童的亲子交往一、亲子交往的重要性二、亲子交往的方式三、亲子交往的年龄特征四、亲子交往的影响因素五、家长对儿童交往技能的指导第三节儿童的同伴交往一、同伴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二、儿童同伴交往的类型三、游戏——儿童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第四节儿童的师幼交往一、教师在师幼交往中的地位二、师幼交往对儿童的影响三、儿童交往能力的必备要素思考与练习实践与探究第十章儿童心理健康维护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特征二、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第二节儿童心理偏差的行为表现一、吮吸手指二、咬指甲癖三、口吃四、遗尿症五、夜惊六、退缩行为七、精神性厌食八、恐惧症九、缄默症十、梦魇十一、多种行为模式十二、攻击性行为十三、说谎第三节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一、生物因素二、环境因素三、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第四节儿童心理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健康维护一、新生儿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健康维护二、婴儿心理发展特点与心理健康维护三、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维护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维护第五节教师对儿童心理健康的维护一、用爱抚慰儿童的心灵二、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三、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四、让儿童的生活充满快乐五、帮助儿童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六、强化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七、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八、正确处理儿童的痛苦情绪九、训练儿童的交往技能十、执行合理的生活制度。
《幼儿教育心理学》(林泳海著)《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本由林泳海所著的教育心理学专著。
本书详细介绍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与应用,并深入探讨了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与原因。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掌握与幼儿教育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幼儿。
本书共分为八个主要章节,分别是:认识幼儿教育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过程、儿童的情感与社会发展、发展障碍及其教育对策、儿童的性别与性心理发展、游戏与儿童发展、如何应对儿童心理问题。
下面将对每个章节进行简要的概述。
第一章是《认识幼儿教育心理学》。
此章介绍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通过该章的学习,读者可以对幼儿教育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第二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该章介绍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关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以及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阶段理论。
读者将会了解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第三章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过程》。
本章深入讨论了儿童的认知发展,并介绍了关于儿童思维、语言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特点,并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指导。
第四章是《儿童的情感与社会发展》。
该章讨论了儿童情感的发展及其对社会交往的影响。
读者将会了解到儿童情感发展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如何帮助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第五章是《发展障碍及其教育对策》。
本章主要介绍了儿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如智力发展障碍、学习障碍以及情绪障碍等。
同时,还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干预措施,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
第六章是《儿童的性别与性心理发展》。
此章介绍了儿童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角色的形成过程,以及性别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读者将会了解到性别差异的心理背景,并了解如何在教育中促进儿童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第七章是《游戏与儿童发展》。
幼儿心理学教案绪论第一章:幼儿心理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性。
3. 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幼儿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幼儿心理学的概念,解释幼儿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和内容。
2. 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并解释其在幼儿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3. 幼儿心理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强调幼儿心理学在促进幼儿教育和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4.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介绍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和规律,如感知觉、认知、情感、语言等方面的发展。
5.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介绍遗传、环境、教育、文化等因素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活动:1. 引导讨论:让学员回顾自己对幼儿心理学的理解和认识,分享对幼儿心理学的兴趣和疑问。
2. 讲授法:通过讲解幼儿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重要性等内容,帮助学员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的幼儿心理发展案例,让学员分析其中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
4. 小组讨论:将学员分成小组,讨论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并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员在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作业等方式评估学员对幼儿心理学概念和研究方法的理解。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幼儿心理发展案例的分析能力。
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2. 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和表现。
3. 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二、教学内容:1. 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介绍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2. 幼儿认知发展的主要特点:解释幼儿认知发展的阶段特征,如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等。
3. 幼儿认知发展的表现:介绍幼儿在认知方面的发展表现,如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能力等。
《幼儿心理学》章节练习答案第一章幼儿心理发展概述一、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C2.B3.D(二)问答题1.答:(1)心理是脑的机能;(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2.答:(1)脑是心理现象的重要机能结构,心理是脑的重要机能;(2)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现象的源泉,而社会生活更是人的心理现象的主要源泉。
3.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遗传在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
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还有环境、学校教育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二、案例分析答:这个案例说明了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
客观现实是十分丰富、复杂的,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但对人的心理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生活。
被领养的幼儿处于丰富的社会生活中,智商发展水平自然会高于留在孤儿院的幼儿。
第二章幼儿注意一、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B2.A3.C4.D(二)问答题1.注意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一种心理准备或伴随状态。
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是各种心理过程所共有的特性,它不能离开一定的心理过程而独立存在,任何一种心理过程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注意。
2. 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教师要审慎处理幼儿的多动现象,重视幼儿注意分散现象,分析和确定其原因,积极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积极培养幼儿良好的注意习惯,促进幼儿注意的发展。
二、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可知,雯雯表现出注意分散的现象,不能长时间把注意集中在应该集中的对象上,表现出了分散的现象。
是幼儿园小朋友常见的注意问题。
注意分散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无关刺激的干扰;身心疲劳;目的要求不明确;注意品质有待完善等原因。
注意分散的防止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消除无关刺激;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尊重注意规律,注重幼儿注意品质的发展,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机结合,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合理安排教育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