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1-1
- 格式:ppt
- 大小:912.50 KB
- 文档页数:12
for循环语句1到123偶数之和以for循环语句计算1到123之间的所有偶数的和为题,我将为您列举不少于10个符合标题要求的内容。
1. 使用for循环语句计算1到123之间的偶数之和,可以使用以下代码:```pythonsum = 0for i in range(1, 124):if i % 2 == 0:sum += iprint("1到123之间的偶数之和为:", sum)```2. 偶数之和为: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 22 + 24 + 26 + 28 + 30 + 32 + 34 + 36 + 38 + 40 + 42 + 44 + 46 + 48 + 50 + 52 + 54 + 56 + 58 + 60 + 62 + 64 + 66 + 68 + 70 + 72 + 74 + 76 + 78 + 80 + 82 + 84 + 86 + 88 + 90 + 92 + 94 + 96 + 98 + 100 + 102 + 104 + 106 + 108 + 110 + 112 + 114 + 116 + 118 + 120 + 122 = 3813。
3. 使用for循环语句计算1到123之间的偶数之和,可以通过每次循环判断当前数是否为偶数,是则累加到总和中。
最后输出总和即可。
4. 要计算1到123之间的偶数之和,可以使用一个变量sum来保存总和的值,初始值设为0。
然后使用for循环,从1到123遍历每个数,判断是否为偶数,如果是,则将该偶数累加到sum中。
最后输出sum的值即可。
5. 以for循环语句计算1到123之间的偶数之和,可以使用一个变量sum来保存总和。
然后使用for循环,从1到123遍历每个数,判断是否为偶数,如果是,则将该偶数累加到sum中。
最后输出sum的值。
6. 使用for循环语句计算1到123之间的偶数之和,可以使用一个变量sum来保存总和的值,初始值为0。
2.3 周而复始的循环(同步练习)-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2019)必修1一、选择题1.有如下Python程序段,运行该程序,输出的结果可能是( )import randomn=random. randint (50,101)a=[ ]for i in range(2,n):while n%i ==0:a+=[i]n//=iprint(a)A.[3,3,3,3]B.[2,2,9]C.[55]D.[5,15]2.设有以下程序段,循环将执行( )i=10while i < 10 :i-= 1A.10次B.0次C.无限次D.1次3.用流程图表示的基本控制结构如图所示,表示循环结构的是( )A.②②B.②C.②D.②4.阅读下列Python程序块,运行结果为( )s=0while s<=20:print(s)s=s+7A. B. C. D.5.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range(10),包含10个元素B.range(1,10),包含10个元素C.range(0,10,2),包含10个元素D.range(0,10,5),包含5个元素6.以下程序共执行了( )次循环。
for i in range(2,10,2):print(i)A.5B.10C.4D.07.在Python语言中,下列程序代码运行后a的值是( )a=3for i in range(1,6):a=a+iA.3B.4C.9D.188.已知斐波那契数列前7项值为 1,1,2,3,5,8,13…,计算该数列第n项的Python程序如下:a=b=1n=int(input(“请输入项数:”))for i in range(n-2):print("第n项为:",b)加框处可选的语句有:②a=b-a ②b=a ②b=a+b ②a=b下列选择的语句正确的是( )A.②②B.②②C.②②D.②②9.有如下Python程序段:a=[]h=-1for i in range(4):t=int(input())a.append([t,h])#为列表a添加一个新元素h+=1while a[h][1]!=-1:print(a[h][0],end=″→″)h=a[h][1]执行该程序段,依次输入1、2、3、4之后,输出的是( )A.″1→2→3→4→″B.″1→2→3→″C.″4→3→2→1→″D.″4→3→2→″10.有如下Python程序段:from random import randints=″Infomation″for i in range(2):k=randint(0,2)*2+1#randint(0,2)随机产生[0,2]之间的整数s=s[:k]+s[k+1:]执行该程序段后,变量s的值不可能...是( )A.″Iomation″B.″Inmation″C.″Infation″D.″Ifoation″二、填空题11.调试程序。
项目一:室内热水供暖工程施工模块一:识读、绘制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施工图(24学时)
单元1 热水供暖系统形式
1 / 9
2 / 9
3 / 9
4 / 9
5 / 9
6 / 9
环动力。
机械循环系统膨胀水箱设在系统的最高处,水箱下部接出的膨胀管连接在循环水泵入口前的回水干管上。
其作用除了容纳水受热膨胀而增加的体积外,还能恒定水泵入口压力,保证水泵入口压力稳定。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在系统的最高处连接一个膨胀水箱,用来排除系统空气和容纳水受热膨胀而增加的体积。
机械循环系统水平敷设的供水干管应沿水流方向设上升坡度,坡度值不小于0.002,一般为0.003,在供水干管末端最高点处设置集气罐,以便空气能顺利地和水流同方向流动,集中到集气罐处排除。
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的供水干管应设沿水流方向下降的坡度,坡度值为0.5%~1.0%,空气能够逆着水流方向向高处聚集。
自然循环上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可通过设在供水总立管最上部的膨胀水箱排空气。
(5)机械循环系统如果像自然循环系统那样,将膨胀水箱接在供水总立管上会产生什么危害?
7 / 9
8 / 9
9 / 9。
While循环1环境LabVIEW 20192简介重复执行子程序框图中的代码,直至满足某一条件。
While循环至少执行一次。
3位置While循环在函数面板的路径为:函数-结构-While循环。
如下图1所示:图1While循环路径4详细介绍4.1组成部分While循环的组成部分如下图2所示:图2While循环组成部分①子程序框图-编程人员把要执行的代码放置到While框图中。
②计数接线端(i)-计数接线端提供当前的循环计数。
第一个迭代的循环计数始终从零开始。
如循环计数超过2,147,483,647(即223-1),在后续循环中,计数接线端的值保持为2,147,483,647。
如需保存大于2,147,483,647的循环次数,可在While循环中创建移位寄存器来实现。
③条件接线端-根据布尔输入值决定是否继续执行While循环。
如需指定循环是否在布尔值为TRUE或FALSE时停止,请配置循环的连续动作。
还可通过连线错误簇至条件接线端配置循环停止的时刻。
4.2扩展功能4.2.1移位寄存器右键单击While框图,弹出下拉菜单。
可以看到下拉菜单中有一项“添加移位寄存器”,如下图3所示:图3添加移位寄存器单击“添加移位寄存器”,在While框图上会自动创建了两个箭头标志,即为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
如下图4所示:图4移位寄存器通常使用移位寄存器时,需要对其输入端进行初始化,即在While框图外,创建任意数据或已有数据连接到移位寄存器的输入端。
特殊情况下,也可在While框图内创建任意数据或已有数据连接到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
4.2.2停止条件While循环的缺省停止条件为True,可以切换停止条件为False,方法为左键单击条件接线端,使条件接线端更改为下图5所示:图5停止条件5举例5.1跑马灯跑马灯例子的前面板如下图6所示,后面板如下图7所示:图6跑马灯前面板图7跑马灯后面板。
项目一:室内热水供暖工程施工模块一:识读、绘制室内热水供暖系统施工图单元1 热水供暖系统形式1-1-1-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工作原理及系统形式1.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1-1-1为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中假设系统有一个加热中心(锅炉)和一个冷却中心(散热器),用供、回水管路把散热器和锅炉连接起来。
在系统的最高处连接一个膨胀水箱,用来容纳水受热膨胀而增加的体积。
运行前,先将系统内充满水,水在锅炉中被加热后,密度减小,水向上浮升,经供水管道流入散热器。
在散热器内热水被冷却,密度增加,水再沿回水管道返回锅炉。
在水的循环流动过程中,供水和回水由于温度差的存在,产生了密度差,系统就是靠供、回水的密度差作为循环动力的。
这种系统称为自然(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图1-1-1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工作原理图1-热水锅炉 2-供水管路 3-膨胀水箱 4-散热器 5-回水管路2.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形式特点图1-1-2是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两种主要形式,左侧立管为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右侧立管为单管上供下回式(顺流式)系统。
上供下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敷设在所有散热器之上,回水干管敷设在所有散热器之下。
图1-1-2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1-回水立管 2-散热器回水支管 3-膨胀水箱连接管 4-供水干管5-散热器供水支管 6-供水立管 7-回水干管 8-充水管(接上水管)9-止回阀 10-泄水管(接下水道) 11-总立管(1)自然循环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其特点是:各层散热器都并联在供、回水立管上,热水直接流经供水干管、立管进入各层散热器,冷却后的回水经回水立管、干管直接流回锅炉,如果不考虑水在管道中的冷却,则进入各层散热器的水温相同。
分析该系统循环作用压力时,因假设锅炉是加热中心,散热器是冷却中心,可以忽略水在管路中流动时管壁散热产生的水冷却,认为水温只是在锅炉和散热器处发生变化。
(2)自然循环单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其特点是:热水进入立管后,由上向下顺序流过各层散热器,水温逐层降低,各组散热器串联在立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