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心理治疗
- 格式:pdf
- 大小:107.36 KB
- 文档页数:1
中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干预作者:周群吴铁骊李玲谢美玲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85-01脑卒中曾经是老年人多发的疾病,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受到了它的困扰。
中年人正处在事业的巅峰时期,他们面临更多的家庭压力,疾病对他们心理的伤害远比对身体的伤害要多。
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们对52例清醒中年脑卒中康复期的患者心理进行分析并加以干预,收到好的效果,介绍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 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我院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年龄35-55岁1.2.1康复期的患者由于肢体功能的影响,在工作、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与外界的交流的能力都受到限制。
患者往往表现出焦虑、自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
中年卒中患者由于大多小孩未成年,经济生活压力大,对未来表现出担忧。
另外通过分析我们发现经济生活压力小、生活态度乐观,自信心强的患者,身体康复也较为明显改善。
2 心理干预2.1帮助患者逐渐摆脱依赖性2.1.1急性期过后,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生活环境则对后期的康复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脑卒中可以辅助一些药物来帮助身体机能的恢复,并在康复医生的指导进行一些恢复性训练。
但一旦病情稳定后,最终的康复,则取决于自己的意志力和恢复训练的成效。
2.1.2由于身体的原因,患者对外界的依赖性很强,尤其是对医生、亲人的依赖。
病人在身体机能不允许的情况下,医护人员、亲人可以适当的给予帮助,但这种适度的帮助不能发展为依赖。
鼓励患者“我能”,让患者明白,康复训练的主体是患者自己,只有勇敢地迈出第一步,才会尽快地康复。
鼓励患者尽量自己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学会拒绝别人的好意,慢慢建立起自信心。
2.1.3在恢复训练的过程中,一些患者由于对医护人员的过度依赖,有时会机械、偏面地理解恢复训练。
认为在治疗室中,有康复医生指导的训练才叫恢复训练,而对日常生活的一些机能训练往往有所忽视。
脑卒中患者康复期心理障碍的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会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为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达到最佳心理状态,采取若干心理干预措施。
方法及结果:通过对临床9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基本心理护理及分类心理护理,心理干预有效率96.8%。
体会:对脑卒中患者积极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提高了生存质量。
脑卒中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
存活者大多数会遗留瘫痪、失语等躯体残疾。
许多存活者还伴有明显的精神心理异常, 如抑郁、焦虑、恐惧等精神症状。
治疗脑卒中后的精神障碍,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转归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就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出现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提出采取的针对性护理措施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对2007年7月-2008年6月间本院9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其中男 57例 ,女 38例。
年龄 56~84岁,平均 68.4岁。
95例患者经头颅CT或MRI诊断,脑出血3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脑梗死33例。
按照患者心理状态划分为四类:焦虑恐惧型43例(35.3%)、悲观抑郁型23例(24.2%)、孤独依赖型13例(13.7%)、情感失禁型16例(16.8%)。
护理措施:对所有患者均给予基本护理措施;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心理表现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
2 治疗结果所有病例中,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能明显改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的共计85例,情绪稳定但仍缺乏主动性的有7例,心理仍不稳定的3例。
心理干预有效率96.8%。
3 讨论3.1 基本护理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具有许多共性问题:恢复期漫长、进展缓慢、遗留肢体残疾、生活自理能力不足。
他们往往也有许多共同的心理认识:生活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给家人增添麻烦、被人轻视。
所以,针对脑卒中康复期患者的共同心理特点,我们在基本护理中着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3.1.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耐心听取病人诉说心理感受,加强沟通,给病人心理支持。
简述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要点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均有较大的影响。
心理康复在脑卒中后期的康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的要点:1. 接受情绪和心理变化:脑卒中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患者首先需要接受这些情绪和心理变化的存在,并理解这是正常的反应。
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和鼓励对患者的心理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寻求专业心理支持:脑卒中患者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支持,如咨询师、心理治疗师等。
他们可以帮助患者应对各种心理困扰,提供心理支持和建议。
3. 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心理康复至关重要。
患者应该学会积极面对生活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培养乐观的心态。
4. 培养社交关系:脑卒中患者往往会因病情而产生孤立感,建立社交关系对心理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患者可以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加入康复团体或参与志愿者工作,增强社交支持。
5. 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脑卒中患者应积极参与康复训练,通过体育锻炼、认知训练等方式,增强身体功能和心理能力。
6. 管理压力和情绪:脑卒中患者需要学会适当的应对压力和管理情绪。
可以通过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瑜伽等来缓解压力和情绪。
7. 关注饮食和睡眠:良好的饮食和睡眠对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非常重要。
患者应保持均衡营养的饮食,并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
总之,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康复需要家人和医护人员的支持和理解,患者本人也需要接受情绪和心理变化,并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和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以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
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早期心理干预【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性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
方法:对50例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心理障碍进行早期综合性心理干预。
结果:予心理干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有显著提高,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结论:早期进行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早期;心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213.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348-02脑卒中是一类严重危害中老年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致残率相当高,约为70%─80%[1]。
脑卒中患者除伴有不同程度的日常活动能力减退、肢体功能和言语障碍外,往往还伴有焦虑不安或抑郁等诸多心理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及预后。
我们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性心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来自于2009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20例,均予颅脑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既往无精神病史和心理障碍者。
经筛选同时符合ccmd-3抑郁和焦虑障碍诊断标准98例,随机分为早期心理干预组(观察组)50例和常规护理组(对照组)48例。
1.2 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脑血管病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根据肢体功能障碍的不同性质、部位由康复科医生分别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我们进行了早期综合性心理护理干预。
2 结果观察组按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fi)、简式fugl─meyer(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定[2],均有显著提高,同时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平均减少5-10天。
3讨论3.1 心理障碍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身心康复有极大的影响。
当患者得知自己的诊断时,常出现否认、愤怒、害怕、焦虑、抑郁、易产生无用感和失落感,主要为焦虑、抑郁情绪。
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在康复期的心理护理体会及措施。
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63例脑卒中康复期的患者,从治疗方法到患者的心理分析,针对不同阶段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
结果正确的心理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期起着重要作用。
结论帮助脑卒中患者走出异常的心理状态,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期;心理护理脑卒中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其后遗症发生率仍很高,不少患者遗留有智力或躯体残疾,心理障碍等。
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下降。
[1]脑卒中的患者约有3/4有不同程度劳动力丧失,生活需要照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有效及系统的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更好地促进患者康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2]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
基本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准确恰当,持之以恒。
[3]在此期间越早进行心理干预对患者全面康复的效果越好。
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尊重家属意见,实行个性化护理,及时掌握患者的思想动态,耐心解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让患者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康复的重要手段。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2012年3月至12月收治脑卒中后遗症患者63例,男41例,女22例年龄39-74岁,平均年龄57±5.43岁。
1.2治疗方法患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改善脑血液循环,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支持治疗及对症处理等。
中医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方法。
可促进缺血后再灌注时脑功能恢复,并调节脑组织内血管活性物质的含量,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流量,有利于保护脑缺血后神经元,从而改善神经症状,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4]理疗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功能性电刺激疗法。
加速协调运动和随意活动控制能力的恢复。
在康复师指导下按康复流程做到定时翻身,良肢位处理,关节被动活动,坐位训练,语言及认知训练,站立训练,转移训练,行走训练,adl训练,情绪的纠正,合并症处理等。
脑卒中康复患者的心理支持需求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病症,它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身体上的康复可能是重要的,但心理支持同样重要。
脑卒中康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心理需求,这些需求需要得到关注和支持。
首先,脑卒中康复患者需要得到愿意倾听和理解的人。
他们可能有很多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希望能有人能够聆听他们的痛苦和困扰。
他们需要有人和他们交谈,与他们分享他们的心情和难处。
通过愿意倾听他们的这种支持,他们将会感到被接纳和理解。
其次,康复患者需要积极鼓励和肯定。
他们在康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需要得到鞭策和鼓励。
康复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坚持和毅力。
他们需要有人能够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另外,脑卒中康复患者也需要得到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专业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他们应对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康复患者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身体和心理创伤,他们可能需要更深层次的治疗和支持,以便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
此外,脑卒中康复患者也需要得到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
家人对于康复患者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他们需要有人陪伴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照料。
社会也应该加强对脑卒中患者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好的康复条件和机会。
最后,脑卒中康复患者也需要得到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过度的康复训练可能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他们需要安排合理的休息时间,让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
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康复过程,更好地恢复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总之,脑卒中康复患者的心理支持需求是多方面的。
他们需要得到愿意聆听和理解的人,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家人和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以及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这些支持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和生活,更好地康复和恢复。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和关心脑卒中康复患者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