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时间的测量1
- 格式:ppt
- 大小:449.50 KB
- 文档页数:25
第一章第六节时间的测量一、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的单位,会估计一段时间的长短,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2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间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不断进步的计时仪器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教育。
二、重点难点重点: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2、时间的常用测量工具和使用难点:1、计时的原理2、停表的使用和读法,三、预习内容收集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的资料四、教法、学法讲授法五、教学过程1、新课的引入欣赏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用多媒体播放,学生静静聆听)问:这篇散文《匆匆》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生:时间的飞逝师:的确是讲时间的飞逝,你们知道什么是时间吗?……师:我也没有见过时间,但是我体验过时间的厉害和可怕!通过时间的效果来感知时间的存在,使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初步使学生意识到要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那请问聪明的你们,你们聆听这篇散文用了多少时间呢?(学生的不同意见表达)引出课题——时间的测量2、时间的测量工具要正确知道用来了多少时间,我们需要寻找测量工具来进行,那我们都是用哪些工具来测量时间,进行计时的呢?学生列举可以测量时间的各种仪器,联想到古人有怎么计时呢?再此列举各种不同的计时工具(表、钟、日晷、沙漏、香、影子、脉搏……)思考为什么这都些能用来计时呢?学生思考回答,并归纳出计时的原理:周期性、等时性。
现代计时工具:现代利用石英晶体制成了稳定、轻巧、方便的电子钟表,它们一天的偏差不超过0.5秒。
目前最准确的计时装置是天文台使用的原子钟,30万年的偏差只有1秒。
介绍天文的方法测时报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3、时间的单位现在我们的工具先进多了,以前人们就把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称为一天,再把一天分为12个时辰,现在我们把一天分为小时,分,秒等。
这里的天、时辰、小时、分、秒就是时间的单位。
(板书)时间的常用单位:秒(S),日常生活中还有其他的时间单位:世纪、年、月、日、时、分、毫秒。
§1—6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的单位,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2.了解时间的测量工具
3.初步学会时间的测量工具使用及读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时间及其单位。
停表的使用步骤。
难点:停表的使用步骤及其读法。
【课前准备】
教师演示用具:散文“匆匆”,时间作息表,钟,表,停表
学生实验器材:学生每桌准备机械停表,学生课前准备有关时间内容的资料
【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参与、探索,掌握时间的各种知识
【教学思路】
1、创设情景,从散文内容中引出学习的主题“时间”,从具体的内容来概括时间的特点,在体验中明白
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2、引出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和区别,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进一步巩固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
3、通过学生课前准备,找到大量翔实的材料,丰富学生有关时间内容的知识储备,同时,通过自己参与,
探究,加深对时间测量工具及方法的理解
4、从时间的测量方法过渡到时间的单位,进而来学习时间单位之间的转化关系,通过实物来学习停表的
使用方法,直观,具体。
5、同时结合多媒体的课件,模拟停表的使用以及停表的读数。
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设计】
第六节时间的测量
1、时间包括时刻和时间间隔,两者是不相同的。
2、时间的测量工具
3、时间的单位
时间的单位是秒,秒的符号是s。
常用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等。
换算关系是: 1时=3600秒(1h=3600s)
1分=60秒(1min=60s)
4、停表的使用及读数。
课件朱自清的《匆匆》片段和一些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
让学生说说从中体会出的道理,说说平时生活中该如何做到珍惜时间。
学生讨论交流。
使学生意识
培养珍惜时
(以下教学时间安排上为7分钟)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收获了哪些知识,有了哪些想法。
(四)巩固练习
1.100米短跑的世界纪录大约是()
A.5秒
B.10秒
C.15秒
D.20秒
2.此时下图机械停表的读数是多少?
3.此时下图电子电表的读数是多少?
八.板书设计
6.时间的测量
1.古人的测时工具
日晷、滴漏、沙漏等。
2.现代测时工具
钟、表、原子钟等。
3.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课时练习《初中新学案优化与提高》。
浙教版科学七上《时间的测量》word学案年级:七年级学科:科学执笔:内容:1.4温度的测量课型:新授讲学时刻:【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1)明白时刻的单位,会估量一段时刻的长短,了解时刻和时刻间隔的区别.(2)了解时刻的测量工具,初步学会使用停表测量时刻2、科学探究目标:(1)探究计时的原理(周期性)。
(2)探究除了钟、表等常用的计时器外,还有哪些计时的方法和工具。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爱时刻,合理利用时刻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不断进步的计时仪器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展的促进作用的教育【课前预备】1、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_______________,其他的计时工具或者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代的计时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计时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刻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时=____________分=__________________秒3、简单了解授时系统【学习过程】一、填入适当的单位1、一节课时刻是40 ,2、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2 ,3、正常人的脉搏跳动70次的时刻约1____单位换算1.5小时10分30秒= 秒= 分720秒= 分= 小时二、时刻测量实验室常用工具:秒表,打点计时器常用工具:钟表读出下图中秒表指示的时刻【课堂练习】1、以下测量工具不能用来测量时刻的是()A 手表B 摆钟C 天平D 打点计时器3、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刻中最接近1秒的是()A 人眼睛迅速一眨B 人心脏跳动一次C 人正常呼吸一次D 人打一个呵欠4、学生同桌实验:测量从1数到100需多长时刻。
相互测量每分钟的脉博(1)先用你的右手摸你的左臂腕部,找到搏动着的桡动脉,先估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刻比1秒长依旧短,再用秒表实测一分钟,记录下脉搏跳动的次数,然后运算出你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刻,与别的同学比一比,每个人的脉搏是否相同.(2)估量脉搏跳动一次的时刻_______秒(填“<”“>”或“=”)(3)用停表实测1 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为______次,(4)列式运算:_________________;(5)每个人的脉搏是否相同:____________.【自我检测】作业本。
时间的测量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时间的概念,知道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2. 学会使用停表和秒表测量时间。
3. 掌握时间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
教学重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2. 使用停表和秒表测量时间。
3. 时间换算方法和速度计算。
教学准备:1. 停表和秒表。
2. 计时工具,如计时器或者手机。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大家平时是怎么测量时间的呢?2. 学生回答:用钟表、手机等。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更准确的时间测量工具——停表和秒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时间的概念,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2. 演示如何使用停表和秒表测量时间。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熟悉停表和秒表的使用。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停表和秒表测量时间。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时间换算和速度计算(10分钟)1. 讲解时间的换算方法,如小时、分钟、秒之间的换算。
2. 学生练习时间换算,教师批改并指导。
3. 讲解速度计算的方法,如速度=路程÷时间。
4. 学生练习速度计算,教师批改并指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练掌握停表和秒表的使用方法。
2. 练习时间换算和速度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停表和秒表的使用方法,以及时间换算和速度计算。
在实践操作环节,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避免误差。
在时间换算和速度计算环节,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的测量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七年级科学第一课时测量知识点本文将着重介绍七年级科学第一课时的测量知识点,包括长度、质量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长度是物体的长短,我们通常用米、分米、厘米等来表示长度。
在测量长度时,我们需要使用尺子或者卷尺等工具。
例如,我们要测量一根笔的长度,我们可以将尺子放到笔的一端,然后读取尺子上的数值,这个数值就是这根笔的长度。
二、质量的测量
质量是物体内含的物质数量的大小,我们通常用千克、克等来
表示质量。
在测量质量时,我们需要使用天平等工具。
例如,我们要测量一袋米的质量,我们可以将这袋米放在天平上,然后调整天平,使天平指针恰好指向中心,这个时候天平上
的刻度就是这袋米的质量。
三、时间的测量
时间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所表示的周期。
我们通常用秒、分、时等来表示时间。
在测量时间时,我们需要使用钟表等工具。
例如,我们要测量一场电影的时长,我们可以用手机上的计时
器或者专门的计时器来计算,当电影结束时,我们可以看到计时
器上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这场电影的时长。
总结
测量是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掌握测量知识点是建立科学知
识结构的基础。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注意测量工具的选择和
使用,以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也需要了解不同的测量
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