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零售革命
- 格式:doc
- 大小:642.50 KB
- 文档页数:9
《零售学》(第四版)思考题及案例分析参考答案第一章一、思考题答案要点1、什么是零售?零售在商品分销过程中处于哪一环节?答案要点:零售是指向最终消费者个人或社会集团出售生活消费品或非生产性消费品及相关服务,以供其最终消费之用的全部活动。
这一定义包括以下几点:(1)零售是将商品及相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作为最终消费之用的活动。
(2)零售活动不仅向最终消费者出售商品,同时也提供相关服务。
(3)零售活动不一定非在零售店铺中进行,也可以利用一些使顾客便利的设施及方式。
(4)零售的顾客不限于个别的消费者,非生产性购买的社会集团也可能是零售顾客。
零售是商品分销的最终环节,商品经过零售环节,卖给最终消费者,就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
2、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可以经过哪些路径?零售商在这一转移过程中担任什么角色?答案要点:商品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领域可以经过如下路径: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生产者——批发商(中转商)——零售商——消费者。
零售商类似于消费者的采购代理人,在上述转移过程中起着连接生产、批发和消费的角色。
3、零售业为什么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要点:零售业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行业,其重要性体现在:零售业所创造的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零售业税收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零售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零售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就业渠道,零售业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
4、零售组织按所有权性质划分有哪些类型?答案要点:零售组织按所有权性质划分主要有独立商店、直营连锁商店、特许连锁商店、租赁商品部、垂直营销系统、平台零售商。
5、零售组织发展演变理论有哪些?根据你对周围零售组织的认识,这些理论有什么局限性?答案要点:零售组织发展演变理论主要有:零售轮转理论、手风琴理论、自然淘汰理论、辨证过程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商品攀升理论。
【第一章零售导论判断题测试题】1.判断题:2001年12月—2004月12月,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进入过渡期阶段。
参考答案:正确2.判断题:零售商是从事零售活动经济组织。
参考答案:错误3.判断题:网上商店的出现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五次革命。
参考答案:正确4.判断题:仓储商店生存的特殊条件是:电冰箱普及率50%以上,千人拥有小轿车100辆以上,生产与包装达到标准化,电脑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
参考答案:错误5.判断题:连锁经营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一次革命。
参考答案:错误6.判断题:1859年,第一家连锁店在美国出现。
参考答案:正确7.判断题:合资经营即零售商运用自己的资源从其他零售商处购买现有场地,或者从零开始起步经营。
参考答案:错误8.判断题: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网上商店最终会取代店铺购物。
参考答案:错误9.判断题:商品攀升理论是由美国的布兰德在《零售管理》一书中提到的。
参考答案:错误10.判断题:1940年,世界上第一家超级市场在美国诞生。
参考答案:错误11.判断题:零售生命周期理论是由美国的戴维森、伯茨和巴斯于1976年共同提出的。
参考答案:正确12.判断题:从大的方面看,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引发了零售业态变革的两次高潮。
参考答案:正确13.判断题:超级市场的诞生被称为零售业的第二次革命。
参考答案:错误14.判断题:第一家标准的购物中心于1930年在德国出现。
参考答案:错误15.判断题:便利店的生存条件是:城市夜生活丰富并成为人们消费的一种习惯,“购物是家务,休闲是享受”的意识成为一种流行,电脑技术广泛应用。
参考答案:正确16.判断题:手风琴理论假说主要是从商品组合宽度的扩大与缩小的角度来解释新业态的产生。
参考答案:正确17.判断题:零售业的核心要素是竞争、环境和顾客。
参考答案:正确18.判断题:按照业态划分零售店,可把零售店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连锁店、百货店、专卖店、购物中心、电视购物等。
论述零售组织演化规律及四次重大变革一、引言零售业是指商品和服务最终交付给消费者的过程,是商品流通的最后一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零售业也在不断演化和变革。
本文将从零售组织演化规律及四次重大变革的角度进行论述。
二、零售组织演化规律1. 个体经营阶段在早期,零售业主要以个体经营形式存在。
这种形式下,商家通常由个人或家庭经营,规模较小,产品种类有限。
这一阶段主要特点是市场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
2. 合作社阶段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合作社开始出现。
合作社是由多个小商户联合组成的组织形式,通过共同采购和销售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这一阶段也是零售业规模扩大的时期。
3. 连锁经营阶段连锁经营是零售组织演化的重要里程碑。
连锁经营通过统一管理、集中采购和统一品牌等手段实现了规模效益,并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给消费者。
这一阶段也是零售业快速发展的时期。
4. 电子商务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零售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电子商务通过在线购物、物流配送等方式改变了消费者购物行为,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给零售企业。
三、四次重大变革1. 技术革命技术革命是零售业演化中的第一次重大变革。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跃,同时也改变了商品生产和流通方式。
机械化生产使得商品供应量大幅增加,需要更高效的销售渠道来满足消费需求。
这促使了零售组织从个体经营向合作社和连锁经营转变。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是零售业演化中的第二次重大变革。
随着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商品和服务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这促使零售组织不断扩大规模,提供更多选择给消费者,并通过统一管理和采购来降低成本。
3. 信息技术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是零售业演化中的第三次重大变革。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零售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分析消费者数据,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电子商务的兴起也为零售企业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同时也改变了消费者购物行为。
4. 消费升级消费升级是零售业演化中的第四次重大变革。
第一章零售导论习题一、判断并说明理由1.零售是向最终消费者提供生活消费品和服务,以供其最终消费之用的全部活动。
2.网络购物的兴起将令传统的有店铺的商业消亡。
3.零售业是一个低技术门槛的行业,零售经营不需要高端技术和先进理念的支持。
4.零售业是一个国家最古老的行业之一,所以它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行业。
5.零售是商品分销的最终环节,商品经过零售环节,卖给最终消费者,就从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
6.商品攀升理论是指这样一种现象:零售商总是喜欢增加经营与原先主业无关的商品。
7.百货商店的诞生之所以被称为第一次零售变革,是因为它将所有的消费品集中在一个屋檐下进行销售。
8.超级市场的诞生大大节省了人们的购物时间。
9.连锁商店的兴起带来了零售商内部各个岗位的职能专业化和工作简单化。
10.中国零售业近十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完成了国外第二、第三次零售变革,正在步入第四次零售变革。
二、问答题1.零售活动具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使零售商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问题?2.零售业为什么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那些方面?3.零售组织按所有权形式划分有哪些类型?4.直营连锁商店与特许经营商店有什么区别和相同之处?5.零售组织发展演变理论有哪些?根据你对周围零售组织的认识,这些理论有何局限性?6.你认为网络商店的出现最终将取代传统的有店铺的零售组织吗?7.为什么说中国零售业目前正处于一个急剧变革时期?引发这场变革的动因是什么三、论述题1.试述零售业四次重大变革的标志、特点及意义。
你认为我国零售业目前正处于哪一变革阶段?2.试根据零售组织发展演变理论解释我国零售业发展的特点。
3.试分析网络时代传统零售组织的生存发展空间。
4.试分析在急剧变革的背景下我国零售企业面临的挑战。
四、案例分析1.7-11在北京力拓市场在刚闭幕不久的亚太零售商大会上,世界最大的便利店企业7-11公司CEO铃木敏文对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他表示,“7-11在中国将以加盟店的形式拓展自己的视野,将在2008年奥运会前在北京开设350家连锁店。
新零售的四次变革及背景条件和人货场的变化第一次零售变革:百货商店的诞生零售业的第一次重大变革是以具有现代意义的百货商店的诞生为标志的。
学术界称之为“现代商业的第一次革命”,足见其划时代的意义。
第二次零售变革:超级市场的诞生超级市场标志着一场零售革命的爆发,其对零售业的革新和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变化带来了以下影响:(1)开架售货方式流行。
开架售货尽管不是超级市场首创,但它却是因超级市场而发扬光大的,超级市场采用的自选购物方式,作为一个重要的竞争手段不仅冲击了原有的零售形态,而且影响了新型的零售业态,后来出现的折扣商店、货仓式商店、便利店等都采取了开架自选或完全的自我服务方式。
(2)舒适的购物环境普及。
超级市场所营造的整齐、干净的舒适购物环境,取代了原先脏乱嘈杂的生鲜食品市场,使人们相信购买任何商品都能享受购物乐趣。
(3)促进了商品包装的变革。
开架自选迫使厂商进行全新的商品包装设计,展开包装、标识等方面的竞争,出现了大中小包装齐全、装潢美观、标识突出的众多品牌,这也使商场显得更整齐、更美观,造就了良好的购物环境。
第三次零售变革:连锁商店的兴起连锁商店是现代大工业发展的产物,是与大工业规模化的生产要求相适应的。
其实质就是通过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流通领域,达到提高协调运作能力和规模化经营效益的目的。
第四次零售变革:信息技术孵化零售业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对零售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影响绝不亚于前三次生产方面的技术革新对零售业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网络技术引发了零售业的第四次变革,它甚至改变了整个零售业。
随着出口端拉动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作为投资端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房地产行业也在快速降温,因此中国经济增速逐年放缓,为了保持稳定增长只能寄希望于三驾马车中的消费端。
通过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内需,再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集中体现着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决定作用。
消费升级,一般指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主要驱动力来自收入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改变。
零售商业的发展要提升到重大变革的高度,需要满足以下这三个条件:一、革新性,全新的零售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并取得支配地位二、冲击性,即新的零售组织和经营方式将对旧组织和旧方式带来强烈的冲击,同时也影响着顾客方式的变化和厂商关系的调整三、扩展性,即这场变革不是转瞬即逝,而是扩展到一定的空间,延续到一定的时间。
(必须同时具备了这三大特征,才能称为零售的革命性转变,这也体现了零售革命的本质)一、零售商业的革命(一)零售商业的第一次革命——百货商店的出现百货商店的产生关于百货商店的产生时间,西方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随着工业的发展的和城市的建立,普通商店逐渐增加所经营商品的花色、品种、规格,逐渐发展成为百货商店。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百货商店最早于公元1600年左右产生于日本。
日本三井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在东京创办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店。
但是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百货商店最早在1852年产生于法国,当时在法国巴黎,有一位名叫阿里斯蒂德·布西科的人,开办了一家商店----邦·马尔谢,这是世界商业史上第一个是实行新经营方式的百货商店。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零售商业份很多种业态形式,有:百货商店、超级市场、连锁商店、超市、专卖店等等,那么,为什么零售商业的三次革命分别以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的出现为标志,而不是以专卖店、超市、专业店或者别的为标志。
之所以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能成为革命标志,是因为它们所具备的三个特性:革新性、冲击性、扩展性)百货商店革命的原因:百货商店是伴随着工业革命产生的,可以说它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哪里爆发了工业革命,哪里就发货是呢过百货商店革命,二者密不可分。
(○1工业文明带来机器大货生产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分销形式的变化,使得大量的批发商出现,大量的批发商又为机器大生产提供了保证,于是商品日益丰富,这就为新型的零售商店奠定了基础。
自从店铺出现以来, 零售形式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衡量这种变化的重要标准是, 零售生产力和零售所体现的生产关系, 前者起决定性作用。
我们把零售生产力简称为零售力, 是指整个社会或某种零售形式所产生的零售能力, 包括购销规模、效率和服务水平等项内容。
零售革命是指零售业发生的新旧形式主辅换位变化, 内在动力的扩张与延伸。
这一点我们将在后面有关章节进行证明。
1. 零售形式变革引发零售革命世界上普遍公认的零售革命有三次。
第一次是1852 年开始的百货商店革命, 第二次是在1859 年开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达到高潮的连锁商店革命, 第三次是20 世纪30 年代开始的超级市场革命。
可以说, 百货商店是经营商品扩充方面的革命, 连锁商店是组织形态方面的革命, 超级市场是自我服务方面的革命, 显然革新点是不同的。
但是, 它们之间又有共同点, 即每次革命都是新的零售形式形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不可否认, 零售革命是零售形式的变革。
当然, 并不是每次零售形式的变革都被认为是零售革命, 只有那些冲击力强、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的变革才能归入零售革命行列。
换句话说, 零售革命是零售形式的变革, 但零售形式变革并不一定成为零售革命。
目前, 学术界对零售革命的认定还没有统一和共同的标准, 因此对总共发生了几次零售革命也说法不一, 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看法:第一, 三次说。
这是最为普通的说法, 即百货商店、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
也有人认为是百货商店、超级市场和自动售货机。
第二,四次说。
法国一些零售专家主张这种观点,即共发生了百货商店、一价商店、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四次革命。
第三, 八次说。
这种观点进行了更加全面的分析, 认为人类社会已经历了八次零售革命, 即百货商店、一价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自动售货机、步行商业街和网上销售。
2. 零售革命的特征零售革命有着自己的鲜明特征。
这些特征体现了零售革命的本质。
其一, 零售革命的革命性特征: 无论是文化革命, 还是工业革命、商业革命, 都具有革命性特征, 只是表现略有不同罢了。
第四次零售革命作者:刘强东来源:《财经》2017年第16期零售业公认的革命有三次:百货商店、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
第四次零售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又超越互联网的一次革命,它将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新技术正在给各行各业带来巨大冲击,也把零售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今天市场上会不断地出现和零售有关的新名词、新标签、新概念、新模式。
一个明确的共识是:零售业正处在变革的前夜。
一场暴风雨过后,整个行业会焕然一新: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同时也颠覆一些旧的模式。
但是必须要看到的是:对零售业来说,变革常在、创新常在。
从零售历史来看,今天我们所面临的变革和过去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
技术的应用从来都没有在根本上改变零售的本质。
所以说,我们并不需要不断地用新词汇去定义一个行业。
零售业的本质万变不离其宗:成本、效率、体验。
抓住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未来行业的机会。
零售的本质不变,仍然是成本、效率、体验。
那么改变的又是什么?其实当下的很多讨论,我们的思维还停留在互联网时代。
过去20年的互联网只是整个零售数字化进程的一个“序幕”。
互联网改变了交易端,但对供应端的影响还很小。
数字化进程的下一幕——物联网和智能化——对行业的改变会更加深刻、彻底。
在我们即将跨入的智能时代,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方式将变得完全不同。
这也是未来零售业创新和价值实现的机会所在。
零售业会走到哪里去?我希望和大家分享京东是如何思考零售未来的:下一个10年到20年,零售业将迎来第四次零售革命。
这场革命改变的不是零售,而是零售的基础设施。
零售的基础设施将变得极其可塑化、智能化和协同化,推动“无界零售”时代的到来,实现成本、效率、体验的升级。
零售不存在新与旧。
零售的本质一直都是:成本、效率和体验,这一点从来没有变过。
我们回顾一下零售业的历史,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第一次零售革命:百货商店。
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店在1852年,打破了“前店后厂”的小作坊运作模式。
百货商店带来两方面的变化:在生产端支持大批量生产,降低了商品的价格。
在消费端,百货商店像博物馆一样陈列商品,减少奔波,使购物成为一种娱乐和享受。
由于兼顾了成本和体验,百货店成为一种经典的零售业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二次零售革命:连锁商店。
1859年后开始走向高潮的连锁商店也是一种经典业态。
连锁店建立了统一化管理和规模化运作的体系,提高了门店运营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同时,连锁商店分布范围更广,选址贴近居民社区,使购物变得非常便捷。
第三次零售革命:超级市场。
超级市场大约在1930年开始发展成形。
超级市场开创了开架销售、自我服务的模式,创造了一种全新体验。
此外超级市场还引入了现代化IT系统(收银系统、订货系统、核算系统等),进一步提高了商品的流通速度和周转效率。
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序幕。
上世纪90年代左右,电子商务开始普及。
由于不受物理空间限制,商品的选择范围急剧扩大,使消费者拥有更多选择。
电商颠覆了传统多级分销体系,降低了分销成本,使商品价格进一步下降。
可以看到,从百货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再到电子商务,零售历史的发展一直围绕着“成本、效率、体验”在做文章。
每一次新业态的出现,都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所创新。
而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业态往往能够同时满足成本、效率和体验升级的要求。
所以说零售的本质是不变的。
零售未来可能会演化出更多新的业态,超越今天的想象。
但无论它怎么发展,一定还是会紧紧围绕“成本、效率、体验”。
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我们坚信未来还会是这样。
零售的本质没有变,那么什么在发生改变?我们认为:是零售的基础设施一直在升级换代,不断改变“成本、效率、体验”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方式。
准确地说,“零售基础设施”这个概念是京东提出来的,以前并没有。
京东为什么要提出“零售基础设施”?其实整个零售系统的进化说到底就是信息、商品和资金流动效率的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一个趋势:信息、商品和资金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步步走向社会化、专业化。
在最传统的“前店后厂”小作坊模式中,不存在什么公共的基础设施。
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信息)、怎么把原材料运到店里(商品)、钱不够了向谁去借(资金),这些问题通常是靠店主的一己之力去解决。
随着现代商业的发展,信息、商品、资金的流动开始逐渐转移到外部,由第三方公司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比如:金融体系的创新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通过向银行借款,而不是靠人情、靠“刷脸”,资金流动变得更有效率。
互联网金融出现后,进一步简化了程序,降低了借贷门槛。
在信息流方面,沃尔玛的retail link是一个重要里程碑。
上世纪90年代时,沃尔玛建立了一个与上万供应商共享的零售数据分享平台(retail link),将销售、库存、门店数据等与合作的供应商进行共享,帮助他们对商品的生产、配送、定价、促销等一系列活动进行优化。
这标志着零售数据不再是某个企业的专有资产,而是大家可以共享、共同利用的公共资源。
商品流动方面,物流也在从自有走向公共服务。
早期很多制造商、销售流通企业都自建仓储设施、配置自有车辆和司机。
第三方物流公司出现后,不仅实现了规模经济和专业性,还促进了专业分工——生产和销售商可以将物流外包出去,自己更加专注于核心价值的创造。
在电商物流方面也有同样的趋势:亚马逊推出的FBA(Fulfillment by Amazon)服务、京东的开放物流,都是把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覆盖到客户端,实现了规模经济和效率提升。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很明显的一个趋势:在信息、商品和资金流动效率提升的背后,是一套越来越社会化、专业化的服务系统。
社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通过社会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提高专业化的水平。
最终,信息、商品和资金流的服务会变成像水电煤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将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推向新的层次。
所以,京东认为:零售的改变其实是背后零售基础设施的改变。
未来零售的业态可以有许多新的形式,但背后的基础设施会越来越社会化、专业化。
零售业会演变成为互联、共享的生态。
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可以去理解即将到来的第四次零售革命。
京东的判断是:第四次零售革命即将来临。
零售业公认的革命有三次:百货商店、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电商大潮虽然改变了零售业的很多方面,但还不能算作一次零售革命,这是因为电商对体验和成本效率的升级还不彻底。
在体验方面,纯虚拟空间的展示有局限性;在成本效率方面,电商虽然可以砍掉层层分销的环节,但是履约成本并不低。
第四次零售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又超越互联网的一次革命。
过去20年互联网的普及为零售业数字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沉淀了大量数据。
再加上近几年来计算能力的飞跃和智能算法的突破,为零售业的智能商业化提供了成熟的条件。
不同于以往的三次革命,第四次零售革命将会是颠覆性的。
百货商店、连锁商店和超级市场的冲击力强、影响面广、持续时间长,但从创新性质上看,仅仅是围绕“成本、效率、体验”进行渐进式的创新。
说到底,它们解决的问题无非是:第一,产品的价格能不能更便宜(成本、效率)?第二,顾客能不能更方便地购物(体验)?但是今天,消费者所期望的不仅仅是低价和便捷。
比如说,今天消费者面临的困境可能并不是商品短缺,而是选择过剩;不是价格过高,而是品质不齐;不是性能欠佳,而是缺乏个性。
如果沿着旧思路,一味控制价格、扩张地盘,并不能解决今天消费者的痛点。
今天,“成本、效率、体验”必须被重新定义。
100多年来零售业的发展一直都相当平稳,接下来的第四次零售革命会打破这一惯性,把行业带入动荡期。
这会是一个大浪潮,而不是小波浪。
零售业的游戏规则需要被重新制定。
今天我们已经能够隐约感受到这样的动荡。
我们看到各种新事物不断涌现:拍照即可实现商品搜索和购物的应用,营造沉浸式购物体验的AR、VR技术,支持自动结账、刷脸付款的无人超市,能够自动下单订购生鲜食品的智能冰箱……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探索未来零售的新标准。
那么,零售未来究竟会走到哪里去?新的标准和范式会是什么?对今天的零售企业会带来哪些影响?京东在零售行业深耕十多年,形成了一些洞察和判断,非常愿意和大家分享我们在这方面的思考。
第四次零售革命的驱动力判断趋势首先要分析趋势背后的驱动因素。
从历史上看,每一次零售革命都是由两股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这两股力量第一是消费的改变,第二是技术的更新。
消费的变化对零售业态的影响显而易见:城市化促进了消费者的聚集和购买力的集中,催生了百货商店的繁荣;在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低价与便捷提出更高要求,带来了连锁商店的兴起;随着消费者自我服务意识的觉醒,超级市场的开架销售模式受到欢迎。
同样,技术的更新也与零售业态的改变息息相关。
百货商店的背后是大规模生产、产销分离模式的成熟应用;连锁商店依靠的是统一管理和标准化运作的零售组织方式;超级市场离不开现代化信息系统(收银、订货、核算系统等)的支撑。
前三次零售革命,背后都有消费和技术的影子。
它们共同作用,牵引零售业务发展的轨迹(图1)。
那么,今天推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因素是什么呢?需求个性化(Personalized)是指消费者越来越注重自身个性的表达。
他们的关注点从性价比、产品功能等共性特征转向美学设计、价值标签等个性特征,这对产品和零售的适配度提出更高要求。
比如说,未来每个消费者可能都会拥有一个“个人信息账户”,账户内记录了包括肤质特点在内的个人生物信息。
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肤质,可以生成完全个性化的美妆用品提供给消费者。
人的需求会变得越来越分散。
场景多元化(Pluralistic)是指消费场景会越来越分散,企业和消费者的触点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商场、网站等高流量入口,而会变得空前丰富。
比如说,未来消费者可以通过家里的智能冰箱自动识别鸡蛋、牛奶等常规食品的余量,自动下单;可以对着电视剧中喜欢的服装搭配随手拍照,自动识别售卖来源并实现购买;还可以一边和虚拟助手聊天,一边让它购买朋友最近关注的时尚新品作为生日礼物……未来流量中心的作用会弱化,购物场景会变得非常即时化、碎片化。
价值参与化(Participative)是说消费者正在扮演越来越积极的角色,从被动接受和选择到主动影响和创造。
比如:爱好、身份、标签相似的消费者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网络聚集在一起。
他们形成社群,抓住一切机会与品牌互动:从内容创造、设计参与、决策参谋、体验分享到品牌传播……最终,消费者会融合在整个价值链条的各个环节,与企业一起创造价值。
可以预见的是,消费变化带来的结果是:客户需求、消费场景和商品产出会变得极其分散。
这会给零售活动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如何才能把这些散乱的点有序地串联起来、协同起来?通过更新的技术可以来实现。
技术的更新:技术赋能时代的到来即将到来的智能商业时代赋予我们全新的能力去改造零售业和零售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