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夫妻财产约定公证
- 格式:pdf
- 大小:132.45 KB
- 文档页数:2
浅析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与公证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浅析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与公证摘要我国新,把夫妻财产制分为了共同法定财产制、个人特有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对夫妻财产关系的规定进行了充实和完善。
它不仅是调节夫妻财产关系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涉及交易安全的问题。
当代多数国家在调整夫妻财产关系时都是兼采法定夫妻财产制和约定夫妻财产制,只有少数国家不采用约定财产制,实行单一的法定夫妻财产制。
随着我国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在夫妻财产关系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离婚率偏高,使原本少人问津的夫妻财产约定,一时间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立法,对有效避免夫妻财产纷争,维护社会稳定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夫妻财产约定1、引言从世界范围看,各国的夫妻财产制通常包括:共同财产制、分别财产制和约定财产制三种形式。
对比三者,夫妻共同财产制基本上能反映夫妻之间的本质关系,但内容上却淡化了夫妻双方作为单独个体的权利;夫妻分别财产制有悖于婚姻的特性,在各国的婚姻纠纷实务中,常常造成离婚后妇女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夫妻约定财产制有效的弥补了前面二者的不足,更适合社会的多样化需求。
夫妻约定财产制,亦称为契约财产制,是指夫妻通过协商就婚前财产所得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处分和婚姻的对外责任以及婚姻终止时财产清算,分割达成协议,并排斥或部分排斥法定夫妻财产制适用的夫妻财产制度。
夫妻财产约定制度逐渐被人们所认同。
2、夫妻约定财产制在我国的立法沿革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有较长的,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随新中国的成立,我国第一部婚姻法1950年颁布实施,并没有关于夫妻财产约定的内容,应当说195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未对夫妻财产约定作出明文规定。
但是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起草理由的报告》指出,婚姻法“对一切种类的家庭财产问题,都可以用夫妻双方平等的自由自愿的约定方法来解决,这也正是夫妻双方对于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与处理权的另一具体表现”。
第1篇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夫妻在婚姻生活中开始注重财产的归属问题。
财产公证作为一种法律手段,可以有效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日后因财产纠纷而产生的矛盾。
本文将详细阐述夫妻双方做财产公证的重要性以及办理过程。
一、夫妻双方做财产公证的重要性1. 明确财产归属:通过财产公证,夫妻双方可以明确各自的财产权益,避免日后因财产纠纷而产生的矛盾。
2. 保障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在离婚案件中,财产公证可以作为证据,有助于法院依法进行财产分割。
3. 避免财产纠纷:夫妻双方在婚前或婚后对财产进行公证,可以减少因财产问题而产生的纠纷,维护家庭和谐。
4. 便于子女继承:通过财产公证,可以明确子女的继承权益,避免子女因财产问题而产生纠纷。
5. 增强夫妻信任:财产公证有助于夫妻双方相互信任,提高婚姻质量。
二、夫妻双方做财产公证的过程1. 准备材料:夫妻双方需准备以下材料:(1)身份证、户口本;(2)结婚证;(3)房产证、车辆行驶证等财产证明;(4)财产公证申请书。
2. 选择公证机构:夫妻双方可自行选择一家具有资质的公证机构进行财产公证。
3. 咨询公证员:夫妻双方需向公证员咨询财产公证的相关事宜,了解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
4. 办理公证手续:夫妻双方携带相关材料到公证机构,向公证员提交申请。
公证员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夫妻双方需在公证员的见证下,签署财产公证申请书。
5. 等待公证结果:公证机构在审核通过后,将为夫妻双方出具财产公证证书。
6. 收取公证费用: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财产公证需收取一定的费用。
夫妻双方需按照公证机构的要求支付费用。
7. 领取公证证书:在支付公证费用后,夫妻双方可领取财产公证证书。
三、注意事项1. 诚实守信:夫妻双方在办理财产公证过程中,应如实提供财产信息,不得隐瞒或虚构事实。
2. 依法办理:夫妻双方应按照法律规定,办理财产公证手续。
3. 选择正规公证机构:为确保财产公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夫妻双方应选择具有资质的公证机构。
第1篇公证机关:兹有(丈夫姓名)与(妻子姓名)于(日期)自愿达成以下夫妻财产制约定,现申请进行公证。
为确保双方权益,特此公证如下:一、背景(丈夫姓名)与(妻子姓名)于(日期)登记结婚,婚后共同生活。
为了明确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避免日后因财产问题产生纠纷,双方经充分协商,自愿签订本财产制约定。
二、夫妻财产制约定内容1. 财产归属(1)婚前财产:双方婚前各自拥有的财产,包括但不限于房产、车辆、存款、股票、债券、基金、理财产品、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均归各自所有。
(2)婚后财产:婚后双方共同购置的财产,包括但不限于房产、车辆、存款、股票、债券、基金、理财产品、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归夫妻共同所有。
2. 财产分割(1)若双方离婚,婚前财产各自所有,婚后财产按以下方式分割:①双方同意将婚后财产分为三份,其中一份归一方所有,一份归另一方所有,另一份作为子女抚养费和共同债务的偿还。
②若双方无法就婚后财产分割达成一致意见,可由法院依法判决。
(2)若一方去世,另一方有权继承其婚前财产及婚后财产的一半。
3. 财产债务(1)婚前债务:双方婚前各自所欠债务,各自承担。
(2)婚后债务:婚后双方共同购置的财产产生的债务,由夫妻共同承担。
4. 财产赠与(1)双方自愿将婚前财产及婚后财产赠与对方,赠与行为自本约定生效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
(2)若一方要求撤销赠与,应提前通知对方,并退还已收受的财产。
5. 财产继承(1)双方自愿将婚前财产及婚后财产作为遗产,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2)若双方有子女,遗产应优先用于子女抚养。
三、其他约定1. 本约定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如有变更,应书面通知对方,并重新办理公证。
2. 本约定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3. 如本约定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以法律法规为准。
四、公证机关审查意见经审查,本约定内容合法、有效,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一、夫妻财产约定协议需要公证吗?夫妻财产约定协议不是必须办理公证,但对夫妻财产约定协议进行公证,不仅可以更明确地划分夫妻财产和债务,还可以对外产生较强的法律效力。
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是指国家公证机关依法对夫妻(未婚夫妻)双方就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实行何种财产制度及所得财产的分配方法、原则所达成的协议的真实性、合法性给予证明的活动。
经过公证的协议法律效力比较高,可以避免将来有可能出现的离婚财产纠纷。
夫妻财产协议二、夫妻财产约定协议有效吗?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都具有约束力。
因为夫妻约定的婚内财产协议,也是合同的一种,只要是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婚内财产协议的无用约定:(一)财产归子女很多伴侣在作财产约定时,会考虑日后子女的抚育问题,会约定某一部分的财产归子女所有。
但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做了此类财产约定,但这些财产仍然是由父母掌控着。
从法律上来看,赠与没有履行。
当然,没有完成的赠与便不生效。
实践中,此类无效约定屡见不鲜,当然均以无效认定而告终。
(二)不动产归一方但未作产权变更将一方名下的婚前房产等不动产约定为婚后共有,但实际又办理产权更名手续,同样是一种赠与未完成的行为。
在最终发生争议时,同样无法得到确认。
(三)谁提离婚谁无财产“谁提离婚,谁便净身出户”往往会成为婚内财产协议中的恩爱信诺,以使任何一方都打消离婚的念头,一心一意地经营好婚姻。
实际上,此类约定往往会认为限制离婚自由权,而被认定为无效。
婚内财产协议的效力限制包括:1、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免除抚育子女是父母的一项天职,不能因任何事由予以免除。
现实生活中,会有不少要求代为拟订婚内财产协议时要求不愿要孩子,谁要孩子谁承担孩子的一切抚育费用。
此类约定的效力,不能说完全无效。
但是当承诺全额承担孩子抚育费的一方经济上陷于困顿,无力独自承担孩子的抚育费用时,另一方显然有共同承担的义务。
2、对第三者的债务由一方承担婚姻生活中形成的债务,一般会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应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
第1篇一、什么是夫妻财产约定公证?夫妻财产约定公证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为了明确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及离婚后财产的归属,共同签署一份财产约定协议,并经公证机关公证的一种法律行为。
二、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意义1. 明确财产归属:夫妻财产约定公证可以明确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及离婚后财产的归属,避免因财产纠纷而产生矛盾。
2. 保护双方权益:夫妻财产约定公证可以保护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及离婚后财产权益,确保双方利益得到合理分配。
3. 促进家庭和谐:夫妻财产约定公证有助于消除财产纠纷,减少家庭矛盾,促进家庭和谐。
4. 提高法律效力:公证机关对夫妻财产约定协议进行公证,使其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有利于双方在发生纠纷时维护自身权益。
三、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条件1. 双方自愿:夫妻财产约定公证必须基于双方自愿,不得强迫或欺骗。
2. 双方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夫妻双方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即能够独立作出意思表示。
3. 约定内容合法: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
4. 约定内容真实: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内容必须真实,不得有虚假陈述或隐瞒。
四、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程序1. 签署协议:夫妻双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共同商议并签署一份财产约定协议。
2. 提交材料:将签署好的财产约定协议及相关材料提交给公证机关。
3. 审查材料:公证机关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确保协议内容合法、真实。
4. 公证机关出具公证书:公证机关对审查合格的财产约定协议进行公证,出具公证书。
5. 领取公证书:夫妻双方到公证机关领取公证书。
五、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注意事项1. 约定内容要具体:夫妻财产约定协议的内容要具体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2. 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在签署协议过程中,要注意保护个人隐私,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3. 选择正规公证机构:选择具有良好信誉、专业能力的公证机构进行公证。
4. 了解公证费用:在签署协议前,要了解公证费用,确保自身权益。
论夫妻财产约定协议公证一、夫妻财产约定的法律地位早在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就夫妻双方对家庭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和管理权进行解释时指出,根据男女平等和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平等的原则,夫妻对于任何种类家庭财产所有权、处理权与管理权,均由双方自愿约定。
由此可见,立法理论上还是承认财产约定制度的。
夫妻双方可以对财产关系进行约定。
一般认为,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制度的特点是以共同财产制为主体,以约定财产制为补充。
在我国,约定财产制的实施有一定的困难。
由于受传统意识的影响,约定财产观念尚未深入,许多公民也没有对财产进行约定的意识,即使知道可以对财产进行约定,当事人也愿意进行约定,但生怕影响夫妻感情;适用约定财产制的第二个困难在于公民订立契约的法律意识不强,因此无法解决订约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无论在精神生活还是物质方面,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消费开始转向更高的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约定财产制的扩张也就有了物质基础。
我们在承办此类公证发现,现阶段,夫妻财产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特点:1. 夫妻财产价值普遍上升,促使当事人双方的财产归属的权力意识增强;2. 从财产来源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夫妻双方或另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工资收入(含收入添置财产)、继承所得、受赠所得、智力成果的收益、承包生产经营所得;3.从财产种类可分为货币、有价证券、生活日用品、生产资料、房地产等;4. 从表现形式分为动产与不动产、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等。
生活资料也从财产形式进人为家庭财产,这种量变甚至超出认定想象。
从目前承办的财产约定公证状况看约定财产制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一是在年轻、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中;二是再婚的老年夫妻,他们对约定财产制的发展起深层次影响的还是在于物资资料的丰富和对公民个人财产的重视。
双方对财产关系进行协商是对财产权利的行使。
随着社会发展创造出更大的财富,约定财产制也将更加普遍。
第1篇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财产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我国,夫妻财产约定公证作为一种法律手段,日益受到广大夫妻双方的青睐。
本文旨在对夫妻财产约定公证进行概述,包括其概念、意义、适用范围、公证程序等内容,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二、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概念夫妻财产约定公证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通过书面形式约定各自婚前财产、婚后所得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收益和处分等事项,并由公证机构依法出具公证文书的一种法律行为。
三、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意义1. 明确财产归属:夫妻财产约定公证有助于明确夫妻双方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归属,避免因财产问题产生纠纷。
2. 维护家庭和谐:通过公证约定财产,有助于减少夫妻因财产问题产生的矛盾,维护家庭和谐。
3. 避免财产纠纷:在离婚或一方去世时,夫妻财产约定公证可以作为证据,有效避免财产纠纷。
4. 保障自身权益:夫妻财产约定公证有助于保障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提高财产的安全性。
四、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适用范围1. 婚前财产约定:夫妻双方在结婚登记前,对婚前财产进行约定。
2. 婚后财产约定: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对婚后所得财产进行约定。
3. 离婚财产分割:夫妻双方在离婚时,对财产进行分割。
4. 一方去世后的财产继承:夫妻一方去世后,另一方可依据夫妻财产约定公证分割遗产。
五、夫妻财产约定公证的程序1. 准备阶段:夫妻双方就财产约定事项进行协商,形成书面协议。
2. 提交材料:夫妻双方携带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财产证明等相关材料,到公证机构申请公证。
3. 审查阶段:公证机构对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4. 公证阶段:公证机构出具公证文书,确认夫妻财产约定。
5. 领取公证书:夫妻双方领取公证书,并妥善保管。
六、注意事项1. 约定内容应合法、真实、自愿,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 约定内容应明确、具体,便于执行。
3. 约定事项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1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夫妻财产协议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选择的一种财产保护方式。
夫妻财产协议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就各自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和处置等事项达成的协议。
为了确保协议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夫妻财产协议需要进行公证。
本文将详细阐述夫妻财产协议公证的重要性以及办理流程。
一、夫妻财产协议公证的重要性1. 确保协议的法律效力公证是对法律事实的证明,具有法律效力。
夫妻财产协议经过公证后,其内容将得到法律认可,一旦发生纠纷,公证证书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2. 避免日后纠纷夫妻财产协议公证有助于明确双方财产的归属和权益,避免因财产问题引发的纠纷。
当夫妻双方在财产分配、使用等方面产生分歧时,可以依据公证过的协议进行协商,减少矛盾和纷争。
3. 提高协议的执行力公证过的夫妻财产协议具有强制执行力。
一旦协议内容得到法院的认可,任何一方违反协议内容,另一方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保障自己的权益。
4. 便于财产分割在离婚或遗产继承等情况下,公证过的夫妻财产协议可以为财产分割提供依据,简化分割程序,节省时间和精力。
二、夫妻财产协议公证的办理流程1. 确定协议内容夫妻双方在签订协议前,应充分沟通,明确各自财产的归属、管理、使用和处置等事项。
协议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的界定;(2)财产的管理、使用和处置方式;(3)子女抚养和教育问题;(4)离婚时的财产分割;(5)其他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内容。
2. 准备相关材料(1)夫妻双方的身份证、户口本;(2)结婚证;(3)财产证明材料,如房产证、车辆行驶证、银行存款证明等;(4)双方共同签署的夫妻财产协议。
3. 选择公证机构夫妻双方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就近的公证机构进行办理。
在选择公证机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公证机构应具有合法资质;(2)公证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3)公证机构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