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逊后现代文化批判主题显现
- 格式:pdf
- 大小:431.07 KB
- 文档页数:3
后现代文化的异化本质[摘要]文化异化是詹姆逊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对后现代文化作出的总体判断。
后现代文化异化具体表现为:文化泛化与审美变异;文化时空逆转与深度消失;文化视像化与创造力枯竭;文化主体消解与精神分裂。
詹姆逊对后现代文化的异化本质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对我国和谐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詹姆逊后现代文化异化文化批判[]B089.1 []A []1000―7326(2010)09―0028―05西方后现代主义大师詹姆逊,不仅对晚期资本主义文化作出了总体的、全面的、历史的、辩证的研究,而且作为一个新马克思主义者,秉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对后现代文化的异化本质进行了犀利的批判。
他通过对后现代文化泛化现象的分析,指出后现代文化已发生审美变异成为大众快感文化;通过分析后现代文化的空间特性,揭示出后现代文化已成为失去历史感和深度精神的平面文化;通过分析后现代文化的形象化表征,指出后现代文化失去个性和创造力;最后,通过分析后现代文化境遇中主体精神分裂的状态,深刻揭示出后现代文化主体的消解和乌托邦精神的消失。
詹姆逊不仅全面批判了后现代文化自身的普遍异化,而且深刻批判了后现代文化异化境遇中人的全面异化和主体的最后消解。
一、文化泛化与审美变异詹姆逊认为,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或者说60年代初期开始,文化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表现为与现代主义文化的彻底决裂。
这种断裂的原因应归结为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社会状况的变化,即社会性质由垄断资本主义转型为多国或跨国资本主义,也被称作后工业社会、晚期资本主义、媒介社会、消费社会、景观社会、信息社会、电子社会或高技术社会。
晚期资本主义在经济方面的特点是跨国资本的扩张,跨国资本取代垄断资本向全球纵深和大规模发展,成为资本运作的主要形式。
“一切都以它的资本增殖和再生产为转移,换言之,随着跨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种难以察觉的资本的内在逻辑及其作用将成为社会的支配力量。
”资本运作的这种新特点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变化,并反映到文化领域中,资本也理所当然地成为文化生产的动力、依据和合法性的标准。
2005年5月安阳工学院学报May 2005第2期(总第14期)Journal of Anyang I nstitute of Technol ogy No .2(Gen .No .14)3收稿日期:2004-11-16作者简介:刘永杰(1972-)河南民权人,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博士研究生,郑州大学外语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戏剧与文化。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理论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建设的启示刘永杰(华东师范大学 外语学院,上海 200062) 摘 要:詹姆逊(Fredric Ja mes on )是当代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他对后现代理论建构的最大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并总结出了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
这不仅在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建构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而且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的建设也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文化特征;大众文化中图分类号:G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8X (2005)02-0100-04 詹姆逊(Fredric Ja mes on )是人文社科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
他不仅是美国新马克思主义批评的代表人物,而且是一位重要的后现代理论家和文化批评家。
近20年来,他密切关注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不断扩大研究对象,在后现代文化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詹姆逊1934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自1985年秋至今,他一直是杜克大学威廉・莱恩讲座教授,并担任文学系主任、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兼任学术刊物《南大西洋季刊》主编、《疆界》第二期主编。
他一生著述颇丰,如:《马克思主义和形式》(1971)、《语言的牢笼》(1972)、《政治无意识》(1981)、《后现代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1991)、《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1989)、《时间的种子》(1994)、《文化转向》(1998)、《全球化与政治策略》(2000)、《全球化的形象》(2001)、《独一无二的现代性》(2002)等。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探析———读《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冯慧玲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合肥230601摘要:杰姆逊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在对资本主义文化进行分期的基础上,运用总体性的手法对后现代主义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同时,作为一个时代的智者,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杰姆逊文化分期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研究方法局限性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化批评家,并以后现代主义理论著称。
其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马克思主义与形式》、《萨特:一种风格的起源》、《语言的牢笼》、《政治无意识》等。
他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出发,用总体性的思路阐释后现代社会尤其是其文化现象,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后现代文化理论。
本文试图以《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为蓝本,对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进行相应的分析。
一、杰姆逊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分期根据比利时政治经济学家厄内斯特?曼德尔对资本主义进行分期的相关论述,杰姆逊创作了自己的“文化分期论”。
在《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这本的引言中,他给资本主义国家划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国家资本主义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垄断资本帝国主义阶段;第三个阶段可概括为晚期资本主义,或多国化的资本主义。
然后,他认为与这三个时期相对应的文化也有其各自的特点。
“他在文中写到,“第一阶段的艺术准则是现实主义的,……于是第二阶段便出现了现代主义,而到第三阶段现代主义便成为历史陈迹,出现了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是文化工业的出现。
……”[1]在该书的第五章中他对于三阶段的划分又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对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和“后现代主义”而言,我们应该将其视为社会的某个特定阶段的文化风格,而非只是文学作品的风格,因为它们反应了那个时代背后的文化逻辑; 第二,在三阶段中,由于人们对世界有着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有着各自对应的心理结构,因此,在不同的阶段,人的性质和特征也会相应地进行相应的转变;在第三点中,杰姆逊得出了自己的结论,他认为后现代主义实际是一种“断裂”,而非现代主义的继续。
试析詹姆逊文化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批判透视论文关键词:詹姆逊现代性后现代性文化批判马克思主义辫证法论文摘要:自詹姆逊2002年在华进行了两次关于现代性的演讲后,一直被不少国人视为后现代主义理论大师的他似乎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现代性的鼓吹者,人们对于其文化立场及批判指向的转变顿时陷入茫然与困惑。
为此,本文试图在分别解析其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的基础上,揭示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在其文化批判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从而在理论本源方面对其前后论断客观存在的某些矛盾性加以总体性阐释。
作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左派文论的领袖,詹姆逊不仅为自己赢得了世界声誉,被西方学术界公认为是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而著称的“三大思想家之一”,而且同时也是一位对发展中的中国理论界影响尤其巨大的当今最重要的文化批评家。
上个世纪80年代他曾应邀到北大讲学,专门讲授文化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关系及其意义作用的问题,其讲稿后由唐小兵整理翻译为《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于1986年在中国出版了。
客观地讲,该书应属中国后现代理论的启蒙读物,此后引介、研究后现代主义思潮蔚然成风,短短的十几年间,国内竟然兴起了“后现代热”,詹姆逊也因此被某些学人称为中国后现代主义的开山鼻祖。
毋庸置疑,詹氏对后现代主义还是有一些中肯、甚至是积极的评论—尤其是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精神,并以其对后现代主义的独特且充满个性的研究而扬名学术界。
但事实上,他既非后现代主义者,也非后现代主义的拥护者,而自始至终只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
误认的根源在于尽管他确实是怀着强烈的批判态度介人后现代主义研究的,并最终也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后现代文化现象迟早要随着晚期资本主义一起消亡,而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必将取而代之。
然而这种批判是与他对晚期资本主义的总体批判一起进行的,而且整体来看,批判得又过于微妙,加之,他本人确实对解构主义颇为青睐,所以有时他和后现代主义的关系显得不清不楚,招致许多误解。
——附加文档一篇,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可以编辑删除,谢谢——工程概况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总长度545m;道路设计红线宽度主线30m,一副路面;车行道16m;绿化带2*4m;人行道2 *3m。
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设计内容包括:道路、雨水、污水、给水、照明、弱点管道、标志标线工程。
技术指标:1、道路性质:城市主干道(2级)2、设计行车速度:40km/h3、使用年限:15年4、车行道、人行道设计坡度:2%主要设计依据:1、咸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刘家湾北段市政工程”设计委托书。
2、咸阳市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院:“咸阳市彬县泾河区建设规划图”。
3、《城乡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5、《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D40-2004)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8、《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9、国家其它有关设计规范及标准。
第一章项目经理部组成1.1工程项目管理模式项目经理部由公司总部授权管理,按照企业项目管理模式GB、T19001-ISO91001标准模式建立的质量保证体系来运作,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
项目经理部按照我公司颁布的《项目管理手册》、《质量保证手册》、《项目技术管理手册》、《项目质量管理手册》、《项目安全管理手册》、《项目成本管理手册》执行。
1.2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质量目标:合格工期目标:我公司投标自报工期为180日历天,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
在满足合同工期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加快施工进度,使工程提前交付使用,实现我公司的承诺。
成本目标:科学管理,精密组织,在“人、机、料、法、环”五个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控,杜绝返工等质量事故,提高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从而降低工程的成本。
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解析作者:郭哲韬弗雷德里克·杰姆逊(Fredric Jameson),是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评论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文化批评家。
他的后现代理论已成为当代西方文论的经典叙述。
1985年9月12日,杰姆逊教授应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所和国际政治系国际文化专业之请,在北京大学开设有关当代西方文化理论的专题课,《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弗·杰姆逊教授演讲录》这本书就是根据他的上课录音翻译整理而成的,而他关于后现代主义和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理论也是在这次传入中国的。
杰姆逊着重谈到了后期资本主义的文化特征。
他认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和工业生产和商品已经紧密结合在一起,“商品化”不仅表现为物质产品,也渗透到了社会的精神领域,人们生活的环境被无数商品化了的广告,电影,录象带,录音带所构成的形象充斥着。
在这样的社会中,上层建筑起着决定性的重大作用,“多民族、无中心、反权威、叙述化、零散化、无深度概念等则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主要特征”即“后现代主义”。
他在“引论:文化与文化分期”中谈到了文化分期。
他认为资本主义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是国家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国家的市场,第二阶段是列宁的垄断资本主义或帝国主义阶段,这个阶段形成了不列颠帝国、德意志帝国等,第三阶段则是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资本主义。
第二阶段已经过去了,第三阶段的主要特征可概述为晚期资本主义,或多国化的资本主义,与这三个时代相关联的文化也有其各自的特点,第一阶段对应的是现实主义,第二阶段对应的是现代主义,而到第三阶段现代主义便成为历史陈迹,出现了后现代主义,而后现代主义的特征就是文化工业的出现。
他以曼德尔的资本主义三阶段理论为基础,对现代主义特别是后现代主义的后期资本主义文化进行了分析批判。
他从建筑、绘画、文学、摄影、广告、电影、音乐等方面具体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
后现代主义的社会是一个完全商品化的社会,“到了后现代,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纯文学和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
空间影像定位——对詹姆逊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的解读苏琴琴【摘要】詹姆逊以“空间逻辑”来建构后现代文化理论体系,从“空间”维度思考后现代的历史分期问题。
在对一系列后现代征象的认识上,他认为影像文化的流行是后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并从主体、历史等角度分别展开论述。
在对零散、破碎的后现代文化景观分析之后,他提出了“认知绘图美学”的方案以试图解决后现代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在以解构、颠覆为主要精神指向的后现代语境中,表现出独特的“乌托邦”守望精神。
%Freaderick Jameson constructed postmodem cultural theory system with " space logic". He reflectedon the postmodemism historical periodization from the "space" dimension. In a series of postmodern signs of recognition, he thought the popular image culture is one of the major features of the postmodem society, and discussed it from subject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respectively. After analyzing the scattered, crushing postmodern cultural landscape, he put forward "cognitive drawing aesthetics" schemes to solve many occurring postmodern society problems, which displayed unique "utopia" spirit in postmodem context as main spiritual direction of deconstruction, subversion.【期刊名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5【总页数】5页(P125-129)【关键词】詹姆逊;后现代;空间;影像;定位【作者】苏琴琴【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文学院,山东暨南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理论家,詹姆逊在当代西方众声喧哗的后现代理论景观中显得与众不同。
简论杰姆逊“后现代主义”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体现文章探讨杰姆逊后现代理论对我国小说界的影响。
首先,概述了杰姆逊后现代理论的特点:拼贴、戏仿。
戏仿,它要对于我们所熟悉的某些事物或一些形式上的东西进行加工,实则这是对传统小说创作手法的变革;其次,解析了后现代主义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主体的死亡”,影响作者群全方位关注世俗的叙述内容和价值取向,真实准确地传达出当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状态,体现出文学更高的真实和价值;第三,一些作者受“怀旧模式”观点的影响,重温某种体验,唤起过往的情感,而意在揭示时空的转换之间现代人的生存感受,尤其是在历史变革和文化转型时期人们的困惑与孤独。
标签:杰姆逊;后现代主义;新时期小说;影响中国文学界开始了解后现代主义理论得益于美国教授费雷德里克·杰姆逊。
这源于杰姆逊于1985年秋在北大举行的长达四个月之久的演讲,而且演讲的内容成为其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一书。
此后,杰姆逊开始了更加广泛深刻的后现代理论的研究,取得巨大的成果,诸如《文化转向》(1998)《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1983),这些论著揭示了当代社会和文化转向的轨迹,尤其对后现代主义进行了较为具体清晰的界定,并首次明确提出后现代主义两个显著特征,对后现代主义的研究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些思想也对中国的当代文学创作产生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尤以新时期小说最为典型。
从新时期小说的内容和创作手法都体现出对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的继承,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继承大大颠覆了中国传统小说,成为新时期小说的“新”之所在。
一杰姆逊在《后现代主义和消费社会》一文中首先提到的后现代主义的特征是“拼贴遮蔽戏仿”,他认为戏仿是利用某些风格的独特性,“占用它们的独特和怪异之处,制造一种嘲弄原作的模仿。
”拼贴是“像戏仿一样,是对一种特殊或独特风格的模仿,戴着文体的面具,说着已死的语言;但是它是一种中性的模拟方式,没有戏仿的隐秘动机,没有讽刺的冲动,没有笑声,甚至没有那种潜在的可与很滑稽的模仿对象相对照的某些标准东西存在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