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后现代主义建筑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8.32 MB
- 文档页数:48
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
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
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
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
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
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西方建筑杂志在二十世纪70年代大肆宣传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但实际直到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
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颜色、图案与原有建筑有所呼应。
以后现代主义看建筑的特色和应用后现代的到来使得艺术形成了一种具有质疑性和边缘化的批判性风格,这种风格也直接影响了现代建筑的风格。
现代建筑风格过多的强调形式,色彩和装饰,导致了建筑设计出现低俗化和单调化,缺乏艺术品位。
后现代主义角度分析的建筑出经典的艺术品质,将深层次的后现代主义隐含在建筑中,提升建筑的艺术空间,为人们提供更具备鉴赏价值的建筑作品。
本文以后现代主义为视角来具体分析其在建筑中的应用特色,通过批判性的视角观察目前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并结合我国目前建筑业的设计现状来探讨后现代主义艺术风格在现实建筑设计中的运用,通过系统性的探究来为今后的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标签: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特色;应用1、引言后現代主义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是对人类精神追求分析获得的思想意境,它衍生于现代主义,但是对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和反思,从而形成典型的艺术风格[1]。
建筑设计在现代生活中呈现复杂化和多层次化,但人们对建筑艺术的追求促使现代建筑不能满足要求,并且现代建筑中过分的注重形式,缺乏内涵性的文化说明,导致现代建筑缺乏艺术追求[2]。
以后现代主义进行分析建筑设计是从人类精神本源出发,从构造艺术价值的角度着手,向人们展示新鲜和充满变换的艺术风格[3-4]。
通过对后现代主义的分析来看目前建筑设计中的特征,并通过目前建筑设计的现状来分析后现代主义对目前艺术建筑风格的影响,从而不断地指导我国的建筑设计。
2、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色分析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实际应用中具备典型的特色,这也是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设计中的外在表现,给予人充分的艺术美,让人们在建筑面前展开独特的想象,具体的特色包括:2.1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特征后现代主义建筑在建筑方法中没有特殊之处,而是通过简单和通俗的建筑方法展现出丰富的精神追求。
后现代主义建筑形成了典型的艺术风格,在使用素材和元素中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了表达艺术内在精神敢于任意使用各种流派。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特点与代表一..简介二.时代背景探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后现代"或"后工业社会"的概念。
这个概念明确地表达了与"现代"告别的意愿。
从语言的角度说,当一个时代仍然是以它之前的时代来定义时,就说明了它自身特征的不明朗和对前一时代的依赖。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把这种若即若离的感觉表达得相当细致。
他说:"对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西方社会来说,我们的感觉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它处于一种巨大的历史变革之中,旧的社会关系(由财产决定的)、现有的权力的结构(集中于少数权贵集团)、以及资产阶级的文化(其基础是克制和延迟满足的思想)都正在迅速消蚀。
动荡的根源来自科学和技术方面,也还有文化方面。
......这种新的社会形式究竟会象个什么样子,现在还不完全清楚。
......‘后'这个缀语,是要说生活于间隙时期的感觉。
"他还说:"后现代时期或者后现代社会不是一个定义,而只是一个问题。
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式,丹尼尔·贝尔描述了"后工业社会"与"工业社会"或"现代社会"不同的五个方面:"⒈经济方面:从产品生产经济转变为服务性经济;⒉职业分布:专业与技术人员阶级处于主导地位;⒊中轴原理:理论知识处于中心地位,它是社会革新与制定政策的源泉;⒋未来的方向: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⒌制定决策:创造新的‘智能技术'。
"在对人口密度和环境状况比较敏感的西方城市,50年代起出现了"郊区化"的运动,人口开始向外流动。
其结果是造成了内城衰退或叫"城市中心渗漏"现象。
市中心仅仅是工作地点,超过当地居住人口十数倍的上班族白天驾车进城,造成停车和交通疏导的严重问题;夜里返回郊区,将市中心留给犯罪分子横行,使治安状况严重恶化。
标题: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颠覆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后现代建筑风格应运而生,以其独特的颠覆与创新,给现代建筑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体验。
后现代建筑风格颠覆了传统建筑理念。
在传统建筑中,建筑的形状、材料、色彩、装饰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和要求。
然而,后现代建筑风格打破了这种固有模式,倡导建筑的多元化、自由化,更加强调建筑的个性和独特性。
设计师们通过打破传统的建筑美学规范,利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创造出了充满活力和创新性的建筑形式。
此外,后现代建筑风格还强调建筑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们更加注重建筑的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建筑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符合现代社会的环保理念,也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创新方面,后现代建筑风格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设计师们不再将建筑视为独立的个体,而是将其视为环境中的一部分,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融合。
他们通过巧妙的设计手法,将建筑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元素融为一体,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空间。
同时,后现代建筑风格还注重建筑的智能化和人性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建筑领域。
后现代建筑风格将智能化技术融入建筑设计之中,使建筑更加便捷、舒适和安全。
此外,人性化设计也是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师们注重考虑人们的心理需求和行为习惯,创造出更加人性化、舒适化的建筑空间。
在具体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颠覆与创新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例如,某城市的音乐厅设计,采用了一种极具创意的曲线造型,打破了传统音乐厅的矩形设计模式,给人以全新的视觉感受。
同时,该音乐厅采用了绿色建筑材料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实现了建筑的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又如某城市的文化中心设计,将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建筑空间。
总之,后现代建筑风格的颠覆与创新为现代建筑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体验。
后现代主义建筑案例研究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现代主义之后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建筑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创新,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元素的引用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引用历史元素。
设计师通过运用历史符号、装饰和建筑元素,将现代建筑与传统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象。
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罗艺术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泰罗尼亚的历史和文化,通过引用传统的建筑元素,如尖拱、石墙等,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
二、当地特色的融入后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当地特色的融入,强调建筑与当地文化的结合。
设计师通过对当地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将当地的特色元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中,使得建筑成为地方文化的代表。
例如,印度新德里的巴哈伊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印度文化,运用当地传统建筑材料和装饰手法,展现出印度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创新和独特的设计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创新和独特的设计,反对现代主义的单调和乏味。
设计师通过运用新的设计手法和材料,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
例如,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轮船和贝壳,通过独特的曲线形态和材料运用,展现出极具创意的建筑形象。
四、功能性考虑尽管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形式和设计的独特性,但仍然注重建筑的功能性。
设计师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的功能需求和使用场景,确保建筑的实用性和舒适性。
例如,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其设计充分考虑了内部功能的需求,将各种功能设施以创新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具有独特的形式。
五、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存,关注建筑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设计师通过合理利用地形、保护生态环境等方式,使建筑与环境相互融合、共生共存。
例如,德国慕尼黑的奥林匹克体育场,其设计充分利用地形,将场馆融入自然环境中,同时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后现代主义时期景观设计风格分析摘要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在理论上难以下精准定论的概念,在建筑景观方面用的比较多,其主要的思想是反对那些约定成俗的形式,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解构主义也算是其中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
本文主要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时期景观设计风格的表现形式及分析,对其做个浅层分析。
关键词后现代景观解构正文一.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形成后现代主义设计的概念是,理论界一般认为:它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文化思潮,在哲学、宗教、建筑、文学中均有充分的反映。
它与现代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它的出现自然有其特定历史的、文化的背景。
后现代主义是经过现代主义而形成的。
现代主义崇尚形式服从功能。
是理性,有秩序的设计方式。
现代主义反对装饰,对于机械的依赖压制了人类的思想创造,忽略了个人的感情,单纯的简洁。
而后现代主义则重新省视设计观念,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变化是对历史主义的新态度,这是现代主义运动的禁区。
重新接纳装饰,材料,复古。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它还具有广泛的文化影响。
二、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意识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出现,实现了设计与生活化的对话。
特别是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它使“严肃的”建筑和景观一直来优越于一种更为大众化的与粗俗的地方性建筑的等级制的崩溃。
解构是“后现代设计风格在某种意义上的一种脱敏剂,它把不共戴天的矛盾表达为左右为难的悖论,总的技艺可以说是‘解构’,具体手法可以有各种花样,比如多义化、歧义化、变态化、情景化、误读、诡辩、错乱、反讽、搞笑等等。
” 例如:1988 年由哈格里夫事务所的乔治·哈格里夫(George hargreaves)为加利福尼亚San Jose市设计的市场公园(San Jose Plaza Park),则表现出后现代主义的解释学特征,它强调场所的历史性、可理解性、可交流性、可对话性和意义的可生成性。
市场公园既是一个巨大的交通岛,又是该市最古老的公共开敞中心,因为它的四周环绕了该市数座重要的公共建筑—艺术博物馆、大型旅馆、会议中心。
园林与建筑A R TE D U C A T I O NR E S E A R C H一、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历史20世纪初,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各国生活物资匮乏,人们推崇现代风格的实用性建筑。
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各国开始大力实施一些适合本国国情的改革,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使人们的思想发生了改变,工业的高度发展使人们对当时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隐喻性的理念思潮得到迅速发展。
建筑理论家詹克斯说:“后现代主义有着双重含义,它是现代主义的继续,又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
”其强调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观念改变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消费要求和审美观,使需求发生了改变,并且对社会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推动设计风格从现代主义走向了多样化的后现代主义。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特征后现代主义风格不是凭空而生、弃前断后的设计,它继承、引用、异化了传统建筑元素,与传统建筑元素属于一个综合体,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建筑艺术追求的复杂性以及表现出的矛盾感。
后现代主义风格属于自由的风格,具有模糊性、不连贯性,偏向游戏性、多样性。
1.异化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在原本统一、完整的基础上进行部分异化,以此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文丘里为母亲设计的住宅(图1)便是如此。
建筑采用了非对称均衡的秩序与体系方式,建浅谈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吴雨桐管雪松摘要:建筑利用空间设计的手法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受它所处时代的影响并体现时代的精神。
同时,建筑风格会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需求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后现代主义风格便是如此,它始于20世纪60年代,兴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是一种席卷全球的文化现象。
后现代主义风格的独特性体现了当时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这一风格对后世的各种设计风格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理性与精神美学观念设计风格图171筑立面的形象上利用方形的重复与圆弧元素加强了整体视觉的冲击感。
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多样化,并且能够在狭小的空间内满足居住者的需求。
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目录一、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 (2)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概念 (5)三、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流派 (6)四、后现代主义建筑主要作品 (7)我对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认识摘要:后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层意思。
广义的后现代建筑是指20世纪世界上出现的各种风格的建筑流派的作品,狭义的后现代建筑常常专指在20世纪20年代世界各地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风格、流派、代表作品后现代建筑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欧洲工业革命时期和由此而引起的社会大变革,后现代建筑的产生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建筑类型用途不断增多,以生产性和实用性为主的建筑蓬勃发展。
如博览会场馆、展览馆、医院、园林综合体、博物馆等其次是采用新型建筑材料并广泛使用。
工业革命以后,铁开始用于建筑当中。
到世纪后期,钢材代替了铁材。
并且水泥也开始渐渐用于房屋建筑中。
世纪出现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材和水泥的应用使房屋建筑出现飞跃的变化再次,由于科技的发展,新型建筑结构及形式不断出现。
对数学和力学提出新问题并使之发展,到世纪后期形成系统的结构科学。
这样就可以在建筑工程开始之前预先计算出建筑结构的受力程度及状态,作出合理、经济而坚固的楼房结构设计。
1889年巴黎建造的高300米的埃菲尔铁塔(图1)就体现现代建筑结构方面的综合成就。
二十世纪以来的这些变化 ,无论深度还是广度 ,在建筑史上都是空前的 ,也正是这段时期建筑历史上空前的建筑革命催生了20世纪的后现代建筑。
图1:埃菲尔铁塔一、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兴起其主要背景是欧洲工业革命导致了现代机器大工业的产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审美趣味,新的材料不断发明和应用,在这一条件下,传统建筑在结构和形式审美等方面逐步显出与社会意识形态和发展不同步的现象。
现代主义建筑正是在新的历史需求和条件下,也就是为了机器大工业时代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种建筑摆脱改变了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了适应于工业化社会条件下人们需求的崭新建筑形式,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想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导读] 不仅将这种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积极运用在建筑设计中,更引领了后现代主义风格在其他设计领域的发展。
牛云华摘要:20世纪20年代,现代设计在欧美国家产生并发展,此繁荣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晚期,建筑界被其垄断。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这种单调冷漠、毫无个性的现代主义风格已经让市场和设计师们感到疲倦,后现代主义也就应运而生。
很多人认为后现代主义只是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设计风格的变换和替代,是对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否定,其实不然,后现代主义一定程度上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延续和继承、发展和补充。
这种设计理念的进步完善和发展,推动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全面发展,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也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在建筑设计方面的的发展及影响的介绍,论述了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影响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词开始被社会学家使用。
后现代主义认为,对于一个给定的文本、符号和表征,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
它被广泛地用于批评理论、哲学、文学、建筑及其设计领域中。
所谓的后现代不是指在时间上现代主义先于后现代主义,而是说他的艺术风格和理念是继现代主义发展演变而来。
后现代主义设计对各方面领域的影响首选体现在建筑设计领域,而后才拓展到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下文将对后现代主义对当代中国的建筑设计的影响做了简要论述。
一、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概述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与现代主义建筑相对的一套建筑理念,在世界性的建筑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时对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专业学生的影响更是可谓巨大。
到了20世纪70年代,这种相悖于现代主义的建筑理念在建筑界的影响更加深远,建筑行业的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这种建筑设计理念。
这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后现代主义”的理念,被设计师们无限推崇的建筑设计理念。
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的特征及其发展本源(一)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特征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时候现代主义建筑,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
后现代主义建筑解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
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
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对于什么是后现代主义,什么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特征,人们并无一致的理解。
美国建筑师斯特恩提出后现代主义建筑有三个特征: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
现在,一般认为真正给后现代主义提出比较完整指导思想的还是文丘里,虽然他本人不愿被人看作后现代主义者,但他的言论在启发和推动后现代主义运动方面,有极重要的作用。
文丘里批评现代主义建筑师热衷于革新而忘了自己应是“保持传统的专家”。
文丘里提出的保持传统的做法是“利用传统部件和适当引进新的部件组成独特的总体”,“通过非传统的方法组合传统部件”。
他主张汲取民间建筑的手法,特别赞赏美国商业街道上自发形成的建筑环境。
文丘里概括说:“对艺术家来说,创新可能就意味着从旧的现存的东西中挑挑拣拣”。
实际上,这就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本创作方法。
西方建筑杂志在二十世纪70年代大肆宣传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但实际直到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
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建成的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与旧馆相连,墙面的颜色、图案与原有建筑有所呼应。
Arts circle艺术设计2013/11++后现代建筑的设计美学形态分析后现代主义是一个时代,一种文化处境和现象,后现代主义建筑有几个明显地特征:采用装饰;色彩感强烈,能够引起大众的共鸣;与现有环境融合。
后现代建筑在造型方面打破了常规,在设计中求新意、求不同、求变化。
后现代建筑成为了现代建筑的主流趋势。
就其美学形态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功能之美建筑是为人营造居住环境的建筑,是为了让人们居住的,后现代建筑发生在工业大发展的现代社会,更是要求人的居住环境的功能性,即实用性。
让建筑不仅舒适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使后现代建筑,给人的感觉更加温馨,并且展现多姿多彩的功能之美。
例如,后现代著名建筑—-上海杨浦大桥,它是一条斜拉桥,该桥梁不仅实现了其实用的功能性,且在受力合理,节省耗材的情况下,使建筑轮廓流畅,形态优美。
这座桥梁是功能美的代表之作。
二、结构之美后现代建筑突破了现代建筑的几何图形结构,使建筑结构更加新颖,精致,美观。
1967年,在蒙特利尔世博会上,一个圆形巨大的建筑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它就是巴克敏斯特·富勒(美国伟大的艺术家、发明家、设计科学家,1895—1983)设计的美国馆。
美国馆圆球直径76米,三角形金属网状结构合理地组合成一个球体。
整个设计简洁、新颖,没有任何多余的材料,建筑就像一个精致漂亮的水晶球。
他把圆球建筑与哲学思想结合:世界上最小和最大的物质构造是圆形和球体。
圆是可以无限扩大的基础型,它也是最小和最大物质运动轨迹的形体。
建筑的美不仅体现在结构上,巴克敏斯特·富勒在其圆球建筑中也表述着:地球和人类应作为一个互为作用,是和谐统一的整体。
体现着其内在意蕴的美。
圆球建筑便是以“无一定尺寸限制的结构”为概念,不连续的和连续的伸张力相结合,以最小的材料和最合理的结构、最小的投资创造出最大的内部空间。
即以最大限度利用能源,以最少结构提供最大强度。
展现了后现代建筑的结构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