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4
气体溶解实验研究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气体分子在溶液中溶解的程度。
研究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对于理解物质的溶解行为以及应用于化学工业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在化学实验室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研究气体的溶解度。
一种常见的实验是研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两个玻璃容器,一个装满水,另一个置入玻璃纸片和少量的洗洁精。
将纸片浸湿并挂在容器内壁上,然后高度标记两个容器。
接下来,我们用一个吸管将二氧化碳气体从气瓶中抽出,并快速地用塞子封住封有洗洁精的容器。
在实验开始前,记录下容器内二氧化碳气体的压强。
随后,我们可以观察到纸片上的气泡开始冒出,并逐渐增多。
通过观察气泡的数量和大小,我们可以推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此外,实验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强来研究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根据沙斯顿定律,气体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因此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可以观察到不同的溶解度。
同样地,改变气体的压强也可以影响气体的溶解度。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溶解度与气体分压成正比。
因此,通过改变压强,我们可以探究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度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气体溶解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溶液的成分和pH值。
对于不同的气体和溶剂,有不同的溶解度。
例如,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约是氮气的三倍。
另外,当溶液的pH值改变时,气体溶解度也会受到影响。
比如,二氧化碳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酸性溶液中高。
通过深入研究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积极作用。
例如,在矿泉水工业中,了解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有助于调整饮料的气味和口感。
此外,在环境领域中,了解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监测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从而评估水质的好坏。
总之,气体溶解实验是一种研究气体在溶液中溶解度的重要方法。
通过改变温度、压强以及溶液的成分和pH值等因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气体溶解的规律。
温度升高时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通常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会降低。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会增加气体分子的运动能量,使它们更容易从液体中逸出。
以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为例,在0℃时,每升水可溶解约1.713克二氧化碳;而在20℃时,每升水只能溶解约0.878克二氧化碳。
可见,温度每升高20℃,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就会减少近一半。
类似地,在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也会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这就是为什么温暖的碳酸饮料会比冰镇的饮料"气味"更大的原因。
除了温度之外,气体的溶解度还会受到压力的影响。
一般来说,增大压力会提高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而减小压力则会降低溶解度。
了解温度和压力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对于许多化学、生物和环境过程都有重要意义。
例如,它影响着海洋中溶解气体的分布,以及生物体内气体的运输和交换。
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在常温下为稳定的分子。
它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温室气体之一,对地球的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在大气中存在,二氧化碳也可以通过燃烧、呼吸和其他生物活动产生,同时也可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一些化学反应进行吸收。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稳定性:二氧化碳是一种很稳定的分子,可以在大气中长时间存在而不会分解。
这是因为它的化学键很强,需要高能量才能断裂。
2. 非可燃性: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可燃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过程。
然而,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对火源形成窒息作用,因为它会将氧气从空气中排除。
3. 可溶性:二氧化碳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与水分子发生反应形成碳酸。
这也是为什么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会形成碳酸饮料的原因。
4. 酸性:二氧化碳可以与水反应形成碳酸,会使水呈现酸性。
因此,高浓度的二氧化碳能够腐蚀金属和其他材料。
5. 冷凝性:当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降低时,可以通过压缩和冷却使其变成液体或固体。
液体二氧化碳可以用作工业冷冻剂和气体灭火剂。
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作用1. 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地球大气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它能够吸收和重新辐射地球表面向上辐射的长波辐射,使得地球保持温暖。
然而,当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会导致过强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2. pH影响:二氧化碳通过与水反应形成碳酸,影响水的酸碱度。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会导致海洋中碳酸的浓度增加,使得海水变酸,并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影响。
3. 有机物的来源: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进而提供能量和生命所需的碳源。
4. 空气污染: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工业和交通活动的副产品,也是燃煤和燃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物。
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排放被视为一种空气污染物,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氧化碳的应用1. 饮料产业:二氧化碳被广泛应用于碳酸饮料的制造过程中,用于增加饮料的起泡效果,并给予饮料一种清爽的口感。
CO2饱和曲线通常指的是在特定条件下,二氧化碳(CO2)在某种介质(如水、血液或气体混合物)中的溶解度与分压之间的关系曲线。
以下是在不同情况下CO2饱和曲线的描述:1. 水中的CO2饱和曲线:在水中,CO2的溶解度随着其分压的增加而增加。
当水与含有CO2的气体接触时,CO2会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直到达到平衡,此时的CO2分压就是饱和分压。
超过这个分压,CO2不会再显著增加其在水中的溶解度。
2. 血液中的CO2解离曲线:在血液中,CO2主要以三种形式存在:物理溶解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H2CO3)以及通过缓冲系统形成的碳酸氢盐(HCO3-)。
CO2解离曲线描述的是血液中CO2含量(通常以分压表示)与血浆中碳酸浓度或碳酸氢盐浓度之间的关系。
这条曲线是sigmoidal(S形)的,表明在较低的CO2分压下,CO2含量的小幅增加会导致碳酸浓度的显著上升,而在较高的CO2分压下,进一步增加CO2含量对碳酸浓度的影响较小。
3. 呼吸生理中的氧合和脱氧曲线:虽然不是直接的CO2饱和曲线,但氧饱和曲线与CO2的运输和交换有关。
氧饱和曲线描述的是血红蛋白(Hb)或肌红蛋白(Mb)与氧的结合程度(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的关系。
当氧气被吸入肺部并进入血液时,氧分子会与Hb 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在这个过程中,血液中CO2的浓度也会发生变化,因为氧合和脱氧过程涉及到呼吸循环中的气体交换。
总的来说,CO2饱和曲线提供了关于CO2在不同介质中溶解和交换的重要信息,这对于理解生物体内的气体代谢、呼吸调节以及环境科学中的碳循环等问题都非常重要。
在医学上,CO2解离曲线对于评估呼吸功能、酸碱平衡和肺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重要意义。
⼆氧化碳在⽔溶液中⼀些性质的定量化⼆氧化碳在⽔溶液中⼀些性质的定量化在化学教学中,⼆氧化碳是⼀种极为常见、且重要的化学物质。
其⽔溶液也是⼈们常常会遇到及需要讨论的对象。
但是,要想深⼊了解⼆氧化碳⽔溶液的性质,仅满⾜于知道⼀些定性的“说明”,那还是远远不够的。
对某个问题的深刻认识,往往要体现在对其“量”能有较为精细地把握上。
也就是能够将其定量化。
本⽂试图就⼆氧化碳⽔溶液的性质,进⾏⼀些这样的定量化⼯作。
⼀、⼆氧化碳在⽔中的溶解度通常⼈们认为,⼆氧化碳是⼀种可溶于⽔的酸性⾮⾦属氧化物。
与其它绝⼤多数物质⼀样,它在⽔中的溶解也会有⼀个限度,这个限度也要⽤溶解度来表⽰。
但是作为⽓态的溶质,它与常见的固体溶质的溶解度,是有所不同的。
这些不同表现在如下⼏个⽅⾯:1.溶解度的表⽰⽅法在化学⼿册或化学教材中,可以直接看到⼆氧化碳的溶解度数据为,在298K、其分压为1.0atm的情况下,1000gH2O中可以溶解1.45gCO2。
也就是其溶解度为1.45g/1000gH2O。
⽽⼀般固体物质溶解度(S)的定义是,在100gH2O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可以溶解的该溶质的克数。
与固体溶质相⽐较,这实际上是把⽓体溶质的溶解度数值,直接扩⼤了10倍。
因为,在1000gH2O中可以溶解1.45gCO2,换算成⼀般固体溶解度表⽰法就是0.145g/100gH2O。
为什么对⽓体溶质的溶解度,要做这样⼀个重新的定义呢?主要有两个原因。
⼀是,对于⽓体物质来说,即便是其质量不⼤,其体积也会较⼤,这些⽓体在溶解或逸出时产⽣的现象都会⾮常明显。
所以,应该⽤⼀个⼩⼀些的尺度或单位,来对其进⾏度量。
如,被空⽓所饱和的100g⽔中,只含有0.0083g的O2,及0.0014g的N2。
这些⽓体被溶解的量确实不⼤,似乎应该说它们是“不溶”。
但是,稍稍加热这种⽔,就会看到有许多微⼩的⽓泡从⽔中不断地冒出来。
此时,难道你还能对学⽣说“O2与N2都不溶于⽔”吗?⼜如,⼆氧化碳的溶解度为0.145g/100gH2O。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是一种重要的天然气体,也是地球大气中最为常见的气体之一。
它的分子结构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燃的气体。
在常温常压下,它是一种稳定的分子,几乎不溶于水,但易溶于其他有机溶剂。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密度二氧化碳的密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常温常压下,它的密度约为1.98千克/立方米,比空气的密度(1.29千克/立方米)大得多。
当二氧化碳被压缩或冷却时,密度会增加。
在温度为20摄氏度,压力为标准大气压(101.325 kPa)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约为1.98千克/立方米。
其密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大。
气体状态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透明的气体,是一种压缩性很强的气体,因此可以被压缩成液体或固体状态。
当二氧化碳的压力增加到5.2倍标准大气压时,它会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状态。
在极低的温度下,二氧化碳可以转变为固态状态,也就是干冰。
溶解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加。
在室温下,一定压力下的二氧化碳溶解度为大约0.1克/升。
当温度升高时,溶解度会下降。
当温度为0摄氏度时,一定压力下的溶解度为大约0.2克/升。
热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热稳定的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它的沸点为-78.5摄氏度,熔点为-56.6摄氏度。
由于二氧化碳是一种化学惰性气体,因此它的热性质非常稳定,并不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
当温度升高时,二氧化碳会膨胀,但是在正常的温度范围内,它的膨胀系数非常小。
电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电绝缘体,不易成为导体或半导体。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它并不具备特殊的电性质。
总之,二氧化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气体,它具有稳定性高、压缩性强、溶解性小、热稳定性好、不易导电等一系列的物理性质。
这些物理特性使得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仅在工业生产中常用作气体输送、氧化剂等,还在食品、医药、农业、植物培育等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任务名称: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与温度的关系研究Introduction在地球上,二氧化碳是一个重要的气体,它在大气中的浓度直接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
然而,二氧化碳还可以溶解在水中,这对于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并研究其与温度的关系。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亨利系数是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程度的物理量,定义为单位压力下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
对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它表示了单位压力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
亨利系数通常用H表示,单位为mol/(L·atm)。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二氧化碳的溶解过程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是一个物理吸附过程。
当二氧化碳分子接触到水分子时,它们会通过范德华力和氢键相互作用而与水分子结合。
这种结合使得一部分二氧化碳分子转化为溶解态,溶解在水中。
## 影响二氧化碳溶解的因素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即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溶解度更高。
这是因为在较低的温度下,水分子更容易与二氧化碳分子形成较强的氢键和范德华力,从而促进二氧化碳的溶解。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亨利定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可以根据亨利定律进行描述。
亨利定律是描述理想稀溶液中溶质溶解度的经验定律,它指出,在一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溶质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之间成正比。
对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亨利定律可以表示为以下公式:H = k × p其中,H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k是亨利系数常数,p是二氧化碳在水中的分压。
亨利系数与温度的关系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与温度呈反比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当温度升高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亨利系数会减小。
这是因为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二氧化碳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结合变得较弱,使得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下降。
《二氧化碳的溶解与碳酸盐的溶解平衡》二氧化碳(CO2)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在大气、海洋和岩石中存在着复杂的循环。
二氧化碳的溶解和碳酸盐的溶解是影响地球碳循环的关键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动态的平衡关系。
本文将介绍二氧化碳的溶解机制,碳酸盐的溶解机制,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因素。
一、二氧化碳的溶解机制二氧化碳是一种极性分子,它可以与水分子形成氢键,从而溶解在水中。
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水的pH值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低,压力越高,水的pH值越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越高。
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后,会发生以下的化学反应:$$\rm CO_2 + H_2O \rightleftharpoons H_2CO_3\rightleftharpoons H^+ + HCO_3^- \rightleftharpoons 2H^+ + CO_3^{2-}$$上式中,第一个平衡反应表示二氧化碳与水分子结合形成碳酸(H2CO3),这是一个快速的反应,但是碳酸的浓度很低,约占溶解二氧化碳的0.2%。
第二个平衡反应表示碳酸分解为氢离子(H+)和碳酸根离子(HCO3-),这是一个较慢的反应,但是碳酸根离子的浓度很高,约占溶解二氧化碳的90%。
第三个平衡反应表示碳酸根离子进一步分解为氢离子和碳酸盐根离子(CO32-),这是一个非常慢的反应,而且碳酸盐根离子的浓度很低,约占溶解二氧化碳的10%。
这三个平衡反应共同构成了水中的CO2体系,它决定了水的pH值和缓冲能力。
二、碳酸盐的溶解机制碳酸盐是一类含有CO32-的无机盐,如碳酸钙(CaCO3)、碳酸镁(MgCO3)等。
碳酸盐的溶解度受温度、压力和水的pH值的影响。
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压力越低,水的pH值越高,碳酸盐的溶解度越高。
碳酸盐溶解在水中后,会发生以下的化学反应:$$\rm MCO_3 \rightleftharpoons M^{2+} + CO_3^{2-}$$上式中,M表示金属离子,如Ca2+、Mg2+等。
探究活动溶解度曲线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一、探究目的1.通过探究认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2.学会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的方法3.初步学习设计实验探宪方案二、探究活动1.问题情景和问题的提出通常汽水瓶开启后,我们都会看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有时甚至夹带着大量的汽水往外冲。
汽水瓶和啤酒瓶受热或受到猛烈碰撞时都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装有汽水和啤酒的箱子都标有“轻拿轻放、避光保存”的安全标志。
汽水和啤酒通常被称为碳酸饮料。
为什么汽水和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呢?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吗?如果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那它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如何?2.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给我们的探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我们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根据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前后和溶解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设计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下面给出了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实验方案,请你认真研究此方案,从中选择一些方案进行探究。
你也可以自己设计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探究方案(Ⅰ)根据“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遇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二氧化碳+水=碳酸()()()1.下图,取两支试管,加入约1/3体积的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分别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用嘴吹)和空气,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方案(Ⅰ)实验示意图2.把上述两支试管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观察实验现象。
3.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通入二氧化碳和空气后,A试管呈________色;B试管呈________色。
(2)加热后,A试管呈________色;B试管呈________色。
(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为什么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4)加热后的现象表明温度对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何影响?探究方案(Ⅱ)根据“二氧化碳和空气在不同温度下在水中溶解量的不同”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二氧化碳溶解度有机溶剂【原创版】目录1.二氧化碳的溶解度2.有机溶剂的定义和分类3.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4.影响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因素5.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中的应用正文一、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二氧化碳(CO2)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在常温常压下,它的溶解度较低。
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会降低,而随着压力的增加,其溶解度则会提高。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较高,但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则因溶剂的种类和性质而异。
二、有机溶剂的定义和分类有机溶剂是一类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沸点、较低的熔点和良好的溶解性。
有机溶剂可以分为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和半极性溶剂。
极性溶剂如醇、醚和酮等,非极性溶剂如烷烃和苯等,半极性溶剂如醇醚和酮醚等。
三、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在水中低,但在某些有机溶剂中,其溶解度仍然较高。
例如,二氧化碳在甲醇、乙醇和丙酮等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较高,而在正己烷、甲苯等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则较低。
四、影响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因素影响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中溶解度的主要因素包括溶剂的极性、溶剂的结构和温度。
极性溶剂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较高,而非极性溶剂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较低。
溶剂的结构也会影响其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例如,醇醚和酮醚等半极性溶剂对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较高。
温度对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也有影响,通常温度越高,溶解度越低。
五、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中的应用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但这一特性在许多领域具有实用价值。
例如,在实验室中,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进行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分离;在工业生产中,可以利用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实现二氧化碳的捕集和利用等。
总之,二氧化碳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受到溶剂极性、溶剂结构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探究活动
溶解度曲线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一、探究目的
1.通过探究认识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
2.学会运用多种途径进行探究的方法
3.初步学习设计实验探宪方案
二、探究活动
1.问题情景和问题的提出
通常汽水瓶开启后,我们都会看到有大量的气泡冒出,有时甚至夹带着大量的汽水往外冲。
汽水瓶和啤酒瓶受热或受到猛烈碰撞时都可能发生爆炸,所以,装有汽水和啤酒的箱子都标有“轻拿轻放、避光保存”的安全标志。
汽水和啤酒通常被称为碳酸饮料。
为什么汽水和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呢?二氧化碳能溶解在水中吗?如果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那它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如何?
2.实验探究
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这给我们的探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我们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根据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前后和溶解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设计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下面给出了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情况的实验方案,请你认真研究此方案,从中选择一些方案进行探究。
你也可以自己设计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探究方案(Ⅰ)
根据“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可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遇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二氧化碳+水=碳酸
()()()
1.下图,取两支试管,加入约1/3体积的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分别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可用嘴吹)和空气,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方案(Ⅰ)实验示意图
2.把上述两支试管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观察实验现象。
3.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通入二氧化碳和空气后,A试管呈________色;B试管呈________色。
(2)加热后,A试管呈________色;B试管呈________色。
(3)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为什么在水中通入二氧化碳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4)加热后的现象表明温度对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有何影响?
探究方案(Ⅱ)
根据“二氧化碳和空气在不同温度下在水中溶解量的不同”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1.如下图,取两支容积相同、加入水的量相同的大试管,分别在试管中加入约2/3体积的水,然后再分别向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和空气
探究方案(Ⅱ)实验示意图
2.在试管口上塞上带有干瘪气球的单孔橡皮塞,将两只试管一起放在水浴里加热。
观察气球胀大的情况。
3.回答下列问题:
(1)两支试管上的气球膨胀程度相同吗?
(2)两只气球膨胀程度不同,你能解释其原因吗?
探究方案(Ⅲ)
根据“二氧化碳被水吸收而引起的气体压强变化”探究二氧化碳的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1.如下图,取两只干燥的质地轻柔软的矿泉水瓶,其中一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另一只盛满空气,分别塞上带有吸满水的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并塞紧。
探究方案(Ⅲ)实验示意图
2.将胶头滴管里的水挤入矿泉水瓶中,振荡矿泉水瓶,观察矿泉水瓶的变化。
3.回答下列问题:
(1)两只矿泉水瓶中,哪只矿泉水瓶发生干瘪现象?
(2)矿泉水瓶发生干瘪现象,瓶内的气体的压强和瓶外气体的压强哪个大?
(3)导致瓶内外气体压强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方案(Ⅳ)
定量探究常温下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
1.如下图,取两支一次性注射器(25mL),分别吸入5mL水,其中一支吸入15mL二氧化碳气体,另一支吸入15mL空气。
探究方案(Ⅳ)实验示意图
2.用小橡皮封住注射器针孔,慢慢推进注射器活塞,轻轻振荡注射器,放开注射器活塞,记录气体被水溶解的量。
3.在两支注射器中分别吸入10mL水,重复上述实验。
4.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表示常温下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
(2)为什么在表示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量时要注明温度?
探究活动记录
探究主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时间________合作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方案
探究过程记录
探究结论
收获和体会1.你能够理解汽水和啤酒箱上“轻拿轻放、避光保存”等安全标志的意义了吗?
2.在本次探究活动中,为什么都要用空气和二氧化碳同时进行实验?
3.交流与总结
把你或你小组的探究方案、探究活动进行情况、探究的结果及你们的体会与同学交流讨论。
总结比较你们的探究方案的优缺点和探究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意见。
三、探究活动评价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是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十分广泛的现象。
正是由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大多数水生植物才能生长,才有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喝的碳酸饮料;也是由于二氧化碳能溶解于水,自然界中才会有巧夺天工的溶洞,没有被污染的天然降水的pH才是约5.6。
探究活动中要通过介绍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应用,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的探究,可采取以实验探究为主的探究方式。
而在实验探究中,要引导学生开动脑筋,从多角度设计实验探究的方案。
对学生设计的方案,特别是学生可设计出的原理科学合理、但操作难度较大的探究方案,如称量一定量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前后的质量等,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必要的鼓励。
对实验探究过程的评价,要注重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科学探究的参与意识、对科学方法的了解(如对照实验法)和团结协作程度,要注重评价学生对探究方案的设计能力和对探究结果的表述能力,而不能仅注重评价学生探究结果的准确性。
(江苏李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