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胶陀螺(猪嘴蘑、猪拱嘴)
- 格式:doc
- 大小:11.00 KB
- 文档页数:1
螺的种类图片大全
螺是在白垩纪以前就存在的一种腹足类动物,特别是指有一个封闭的壳,可以完全缩入其中以得保护的腹足类动物,没有壳的腹足类一般称为蛞蝓,螺常见的种类有椰子螺、福寿螺、田螺、泥螺、香螺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螺的种类图片大全吧!
椰子螺
椰子螺又称为椰子涡螺、木瓜螺等,贝壳黄褐色,状如木瓜,光滑而有黑褐色斑,肉食性,喜食贝类及底栖性小动物,主要分布在温热带沙泥质浅海域。
福寿螺
福寿螺别称大瓶螺、苹果螺等,属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外观与田螺极其相似,具有个体大、食性广、适应性强、生长繁殖快、产量高等特点,食用未充分加热的福寿螺,可能引起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在人体内感染。
1981年引入中国,目前已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
泥螺
泥螺别称泥蛳、泥糍、麦螺蛤、泥蚂等,螺科泥螺属仅有的一种动物,为太平洋西岸海水及咸淡水特产的种类,体呈长方形,头盘大而肥厚,外套膜不发达,侧足发达,遮盖贝壳两侧之一部分,贝壳呈卵圆形,幼体的贝壳薄而脆,成体较坚硬、白色,表面似雕刻有螺旋状环纹,
1。
附件1预防蘑菇中毒常识蘑菇又称蕈类,属于真菌植物。
毒蘑菇是指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的蘑菇。
特点有:颜色美丽,表面粘脆,柄上有环;多生长在腐物或粪肥上,多数不生虫子有腥辣、苦、酸、臭味,碰坏后易变色或流出乳状毒汁。
毒蘑菇有100余种,含剧毒可致死的有10余种。
毒蘑菇的有毒成份很复杂,一种毒蘑菇可含多种毒素。
蘑菇中毒多发生于高温多雨季节,往往由于个人采摘野生蘑菇,又缺乏识别有毒蘑菇的经验,误食造成。
一、蘑菇中毒的类型根据所含有毒成份的临床表现,毒蘑菇可分为胃肠类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等类型。
胃肠型毒素可能为类树脂物质。
潜伏期为0.5-6小时。
表现为腹痛、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
病程短,2-3天,死亡率低。
此型代表为黑伞蘑菇属和乳菇属的某些蘑菇种。
神经精神型导致此型中毒的蘑菇中含有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毒素。
潜伏期为0.5-4小时。
临床表现除有胃肠反应外,主要是神经精神症状:流涎、瞳孔缩小、脉缓、重者出现精神错乱、幻视、幻听等。
病程一般为1-2天,愈后良好,死亡率低。
误食牛肝蘑菇属毒蘑菇时,还有小人国幻觉。
溶血型有毒成份为鹿花毒素,有强烈的溶血作用。
潜伏期一般为6-12小时,大多在胃肠炎症后出现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少数病人出现蛋白尿。
此型代表为鹿花蘑菇。
脏器损害型有毒成份主要为毒肽类和毒伞肽类,可使体内大部分器官发生细胞变性。
此类毒素剧毒,含此毒素的新鲜蘑菇50克即可使人致死。
发生中毒如不及时抢救死亡率很高,可达50%-60%。
脏器损害型中毒表现十分复杂,按病程发展分为6期。
a.潜伏期,一般为10-24小时。
b.肠炎期,1-2天。
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严重腹泻、水样便,伴头晕、头痛、无力。
c.假愈期,病人暂无症状或感轻度乏力,但精神骤然好转,自觉轻松如常,给人以假愈现象,而实际上毒肽已进入内脏,肝损害已开始。
轻者由此进入恢复期。
d.脏器损害期,中毒严重的病人在发病后2-3天出现肝、肾、脑、心等实质性脏器损害,以肝脏损害最严重。
胶陀螺子实体中几种化合物的分离鉴定马伟才;杨树东;包海鹰【摘要】通过对胶陀螺子实体及其发酵物进行提取分离,共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丙二酸、棕榈酸和4,8-十九碳二烯酸,并采用GC-MS法对从石油醚萃取层中得到的A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出22个化合物,主要为极性较小的脂肪族烃类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期刊名称】《中国食用菌》【年(卷),期】2010(029)002【总页数】3页(P48-50)【关键词】胶陀螺;4,8-十九碳二烯酸;棕榈酸;丙二酸【作者】马伟才;杨树东;包海鹰【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46.9胶陀螺Bulgaria inquinans(Pers.)Fr.,又名拱嘴蘑、猪嘴蘑、木海螺、胶鼓菌、污胶陀螺菌,隶属于子囊菌纲(Ascomycetes)、蜡钉菌目(Helotiales)、胶陀螺科(Bulgariaceae)、胶鼓菌属(Bulgaria)[1-3]。
主要分布于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甘肃、云南等省区。
夏秋季生于桦树(Betulaplatyphylla)、柞树(Quercus mongolicus)、榆树(Ulmus pumila)倒木和木桩上,常生长在遮阴面,雨后大量出现,有时在香菇、木耳椴木上与之共同生长。
在煤矿中不见光的地方常出现此菌[3,4]。
胶陀螺有毒,处理不当食用或食用过多后会引起四肢皮肤疼痒,产生灼热感,粘膜肿胀,嘴唇翻肿,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且见光后病情加重,显现过敏性皮炎型中毒症状[2,5-7]。
包海鹰等[8]从胶陀螺中分离到麦角甾醇、丙二酸和葡萄糖3个单体化合物和2种香气成分。
崔东滨等[9]从胶陀螺中分离到麦角甾醇、半乳糖醇、草酸。
Edwards等[10]对色素进行了研究,得到Bulgarhodin、Bulgarein、4,9-dihydroxyperylene-3,10-quinone三种醌类色素单体。
十大最毒的海螺
十大最毒的海螺包括鸡心螺、球织螺、方格螺、暗色织螺、花冠螺、正织螺、节织螺、橄榄螺、光织螺、橡子螺。
海螺简介:
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软体动物门。
贝类主要分为五大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可通称为海螺。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
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食品。
海螺属软体动物腹足类。
贝类主要分为五大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可通称为海螺。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
多属软体动物腹足类,数量极少,极其罕见。
多生殖在亚洲,非洲,美洲的沿海深层海水里面,至中、晚寒武世,始渐繁盛,早奥陶世大量辐射进化,出现许多新的属种。
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壳口内为杏红色,有珍珠光泽海。
海螺壳大而坚厚,呈灰黄色或褐色,壳面粗糙,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肋和细沟,壳口宽大,壳内面光滑呈红色或灰黄色。
胶陀螺子实体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抑菌活性研究摘要对胶陀螺(bulgaria inquinans fr.)子实体的化学成分及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从子实体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乙酸乙酯和水相对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c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链球菌(streptococc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有抑制作用,正丁醇相对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在浓度为100 mg/ml时,针对以上4种细菌,乙酸乙酯和水相抑菌率分别为61.72%、65.47%、39.79%、37.40%和68.52%、65.06%、51.26%、68.86%,正丁醇层对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分别为50.11%、69.41%。
在该浓度下4个相萃取液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和禾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胶陀螺;化学成分;抑菌活性中图分类号 q939.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153-02胶陀螺(bulgaria inquinans fr.),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盘菌纲(discomycetes)柔膜菌目(helotiales)胶陀螺科(bulgariaceae)[1],又名拱嘴蘑、猪嘴蘑。
胶陀螺群生于阔混腐木上,通过对采自吉林省长白山地区胶陀螺子实体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以及抑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子实体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菌作用,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一天然菌物资源提供研究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胶陀螺采自吉林省长白山地区,经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秦建春副教授鉴定为胶陀螺(bulgaria inquinans fr.)。
环己烷、石油醚(60~90 ℃)、二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甲醇、氯化钠(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酵母粉、蛋白胨、琼脂(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批号:1112232,北京紫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硝酸咪康唑乳膏(批号:120904j,深圳三九药业生产),购自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大药房股份有限公司,硅胶(青岛海洋化工分厂生产),gf254-薄板(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四甲生化塑料厂生产),sephadex lh-20(ge healthcare公司生产),ods-c18(merck公司生产)。
毒蘑菇各种毒蘑菇所含的毒素种类不同。
多数毒蘑菇的毒性较低,中毒表现轻微。
但有些蘑菇毒素的毒性极高,可迅速致人死亡。
毒蘑菇含有的毒素成分尚不完全清楚。
毒性较强的毒素有以下几种:毒肽主要损害肝脏;毒伞肽引起肝肾损害;毒蝇碱作用类似于乙酰胆碱;光盖伞素引起幻觉和精神症状;鹿花毒素导致红细胞破坏。
不同类型的毒蘑菇含有不同的毒素,也有一些毒蘑菇同时含有多种毒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胃肠毒素:含有这种毒素的毒蕈很多,如毒粉褶蕈、毒红菇、墨汁鬼伞、红网牛肝蕈等,主要刺激胃肠道,引起胃肠道炎症反应。
2、神经、精神毒素:主要存在于毒蝇伞、豹斑毒伞、角鳞灰伞、臭黄菇及牛肝蕈等毒蘑菇中。
中毒后主要兴奋副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多脏器功能异常和精神症状。
3、溶血毒素:鹿花蕈(也叫马鞍蕈)中所含的马鞍蕈酸,可使红细胞大量破坏,引起急性溶血。
这种毒素抗热性差,加热至摄氏70度或在胃内消化酶的作用下可以失去溶血性能。
4、肝脏毒素:是毒伞、白毒伞、磷柄白毒伞等毒蘑菇中所含的极毒物质,毒性稳定,具有耐高温和耐干燥的特点,一般烹调方法不被破坏。
这种毒素可损害人体的肝、肾、心脏和神经系统,其中对肝脏的损害最大,可导致中毒性肝炎。
病情凶险而复杂,死亡率也非常高。
5、类光过敏毒素:在胶陀螺,又称猪嘴蘑中含有光过敏毒素,误食后可出现类似植物日光性皮炎的症状。
中毒表现:不同毒蕈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类:1.胃肠炎型:此型患者进食蘑菇后10分钟—2小时出现无力、恶心、呕吐、腹痛、水样腹泻。
恢复较快,预后好。
产生此类症状的蘑菇很多,如:红菇、乳菇、牛肝菌、橙红毒伞、毒光盖伞、月光菌、腊伞、环柄菇等。
2.神经精神型:进食后10分钟—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外,尚有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
3.溶血型:潜伏期6~12小时,除胃肠炎表现外,还有溶血表现,可出现贫血、肝肿大等。
此型中毒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输血治疗多可康复。
猪嘴蘑
中文学名胶陀螺,黑色或棕黑色,干品类似木耳。
泡开后极象猪嘴状,故而得名--猪嘴蘑。
这是人们称其为猪嘴蘑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人若吃多了这种蘑菇或者不洗就吃,人的嘴唇也会肿得像猪嘴子囊盘较小,黑褐色,似陀螺状又似猪咀。
直径约4cm,高2-3cm,质地柔软具弹性。
除子实层面光滑外,其它部分密布簇生短绒毛。
子囊近棒状,35-40μm×3-3.5μm,内有孢子4-8个。
孢子卵圆形,近梭形或肾脏形,10-12μm×5.4-7.6μm。
侧丝细长, 线形, 顶端稍弯曲, 浅褐色。
生态习性:夏秋季在桦树、柞木等阔叶树的树皮缝隙成群或成丛生长。
有人采食,但有人食后中毒,发病率达35%。
属日光过敏性皮炎型症状。
潜伏期较长,食后3小时发病,一般在1-2天内发病。
开始多感到面部肌肉抽搐,火烧样发热,手指和脚趾疼痛,严重者皮肤出现颗粒状斑点,指针剌般疼痛,皮肤发痒难忍。
在日光下越重。
经4-5天后渐好转,病程长者可达15天。
发病过程中伴有轻度恶心,呕吐、其毒素属光过敏物质卟啉,故经光照后产生过敏反应。
一般用抗组织胺药物扑尔敏、苯海拉明等脱敏药物效果良好。
另外,此菌含过敏性物质可能经研究用于医药等方面。
胶陀螺往往出现在栽培香菇的段木上,与香菇争夺养分,影响其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