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之传奇人生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52 MB
- 文档页数:24
越败越战,愈挫愈勇(⼈⽣就像⼼电图,⼀帆风顺,你就挂了!)我和马云差了 8 个字:越败越战,愈挫愈勇。
阿⾥巴巴市值:2728亿美元;新东⽅市值:75亿美元。
马云,我真的⾮常的佩服他,⾸先佩服他的是他跟我有同样的经历,我考了3年才考上了⼤学;他也是考了3年。
我⽐他还要幸运⼀点,我考上的是北⼤的本科,马云考上的是杭州师范学院的专科。
可见,我们除了长相上的不同,还有智商上的差别。
但是,阿⾥巴巴在14年到美国纽交所去上市,市值200亿美⾦,新东⽅⽐阿⾥巴巴早⾛了⼀步,我们在2006年就到美国上市,新东⽅的市值到今天为⽌才75亿美⾦。
当然同学们不要⼩看40亿,你想做⼀个75亿美元的公司给我看看也是不容易的。
有时候我想,我跟马云的差距在什么地⽅呢?后来发现,我跟他的差距就在最后⼋个字上,马云是⼀个典型的越败越战,愈挫愈勇的⼈物,我是典型的不是越败越战,愈挫愈勇的⼈物。
我到后来有了这样⼀点精神,也是从周围的朋友⾝上学来的。
阿⾥巴巴是马云做的第5个公司。
马云在⼤学毕业以后,当了⼤学⽼师,也跟我⼀样,出来开了⼀个外语培训班,新东⽅第⼀个外语培训班招⽣⼈数13⼈,3年以后,新东⽅同期学⽣到了5000⼈,⼀举成功。
马云第⼀个培训班招了20个⼈,3年以后的培训班还是20个⼈,开培训班失败了。
马云⼜做了⼀个翻译社,怎么做怎么亏本,紧接着做了⼀个中国黄页,⼜失败了。
马云⼜跑到北京开了⼀个合资公司,做了不到半年,还是失败了。
请⼤家想⼀想,如果是你,连做4个公司都失败了,你会怎么办?你会怎么想⾃⼰?你会想,⽼⼦天⽣不是⼲这个事情的料,我天⽣是给别⼈打⼯的料,我再也不开公司了。
但马云想的是,前⾯的失败是为了奠定未来做世界⼤公司的基础。
我终于看出了,我和马云的区别。
⼈的区别,不在于家庭⾝份,不在于长相,不在于上什么⼤学。
请记住了,这个世界上,能掌管命运的就是你⾃⼰。
没有任何⼈能把你从泥泞中拉起来,只有你⾃⼰可以爬起来;没有任何⼈可以阻⽌你前进,只要你⾃⼰往前⾛。
王健林开讲啦演讲稿摘要:王健林,男,1954年10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广元市,1989年起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0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同年7月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1989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3年起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兼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
王健林开讲啦演讲稿再坚持一会儿演讲时间:XX-04-29——王健林在《开讲啦》第27期的励志演讲稿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同学:今天交我来开讲之前,叫我确定一个题目。
后来我想,讲什么呢?我就定一个题目吧,叫坚持才能成功。
我1970年到了部队当兵以后呢,15、6岁,我是一个新兵,就毛主席那会发了一个112次批示,马主席批了个字:野营训练好!当天晚上一传达就上去了,没人背个粮袋,背包,就拉去训练去了。
负重也有20来斤吧,两千多华里。
东北,那真的是林海雪原,积雪,那时候出去走,基本上都没了膝盖了。
野外宿营,什么也没有,需要叫你自己挖个雪洞,自己进去过一晚上。
每天平均要走六十里,甚至七八十里。
如果你走不了了,可以到后面坐汽车。
上面写上,“收容车”。
但是可能这一年评先进,评五好战士的机会就没了。
那个艰苦,是现在的年轻人你们无法想象的。
正常的训练,可能正常的吃饭是够的。
那么一冷,加上又累。
可能吃饭量就大,也吃不饱。
我的当时老班长说,“小王,我跟你说个事,你首先承诺,你要坚决保密,我教你一个吃饱饭的招”我说“坚决保密!”部队那时候是个缸,这么粗,这么高的大缸子。
他说,“你啊,上去先盛半缸”,他说“你再吃得怎么慢,你这半缸一定比第一缸人吃得多,然后你比别人吃得前头,再上去第二缸你来满满一下子,所以你就吃饱了,你别傻傻地先去盛一满缸,很多人都有这个心态,上去先盛满,等盛满了再来没第二次了”我还真就是他这一招教我。
王健林:一直在路上的“造梦者”“我依然有梦”文/周丽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最近心情不错,在万达商业地产香港挂牌仪式上,主动做出敲钟的姿势让记者们“摆拍”,并不时摆出握拳或者竖大拇指的POSE ,笑容也毫不掩饰地洋溢在往常不苟言笑的脸上。
而在武汉记者会上,王健林更是畅言自己的梦想,这位不停“做梦”的企业家,一直用速度和激情勾勒着其麾下日益宏大的商业版图。
记者在对话王健林的过程中,还原其“梦想帝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希望按图索骥,以此寻得“高大上”的符号叙事背后潜藏的内在纹理与脉络。
始终如履薄冰《中国经营报》:万达重要的转型,似乎每一次都赶到节点上,这是怎么做到的?王健林:两方面结合。
除了一定的远见外,还有我们自己总是处在一种如履薄冰的心态下,比如住宅做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说不行,老这么折腾,哪一天大连的市场垮了,我们弟兄怎么办呢,我们得走出去,于是1993年就到广州了。
《中国经营报》:万达持续快速发展的诀窍有哪些?王健林:用三句话形容:一个是敢创新;一个是能执行,说到做到;第三个是注重企业文化,而且企业文化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同。
三大优势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我们现在的竞争优势。
《中国经营报》:目前企业发展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王健林:任何一个企业,内部最大的短板都在人才。
这些年我们一直和猎头公司长期合作,但找来的人,虽然会是很高的级别,但并不见得能在某个岗位上得心应手。
从大的方面而言,高速扩张的企业,最希望的是国家平稳,没有大的变动。
而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希望收到的文件越少越好,如果收到,也最好都是积极鼓励的,最怕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全新转型在即《中国经营报》:2014年万达在文化产业、海外业务以及资本市场都取得重大进展,回顾这一年,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2015年又有怎样的计划?王健林:2014年我们的文化产业在发展,万达广场超过100家,商业地产在香港上市,以及2014年进入电商的项目,这些注定了2014年是万达标志性的一年。
王健林:万达创业故事和企业家精神企业家案例1.王健林基本信息王健林,1954年10月24日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1970年入伍,1986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同年7月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1989年进入房地产行业,1993年起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XXX董事长、总裁至今。
是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第十一届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兼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等职。
2013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王健林以净资产860亿人民币问鼎中国首富。
2015年5月1日,王健林以381亿美元的身家超过李嘉诚,成为新的华人首富兼亚洲首富。
王健林在当日的排名是全球第11位。
王健林鼓励年轻人创业,并就自己的创业经验阐述了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
在他看来,企业家精神是多方面的。
最核心的是创造力、坚持和责任。
2.王健林万达创业故事及对企业家精神的理解我先简单介绍一下万达集团。
万达是1988年成立的,我创建的。
发展到今天一共有五个产业,一个就是商业地产,做大型的购物中心。
在这个行业里面做到了亚洲第一,按照现在发展速度四年以后能做到全球第一;还有高级酒店;第三是文化产业,有收藏、有演艺公司,最著名的就是万达院线,这个规模在中国是最大的,今年大概占整个中国市场16%;还有连锁百货,现在已经有26个百货店,今年就开业了15家,明年还有20家左右,速度比较快。
两年左右,2012年可以做到百货行业中国第一;最后还有一个旅游度假区,我联合了五家民营企业,有联想、伊利等等。
这个企业做到今年有800多亿的销售。
纳税近百亿。
万达大概是这么一个情况。
讲一讲我的创业故事和企业家精神。
什么叫企业家精神?最高尚的人不为自己活、不为自己死,我觉得这就是企业家精神。
一.敢于创新万达能发展到今天,我觉得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我们敢于创新。
可以这么讲,万达的一部22年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创始史。
王健林演讲:创新思维探究成功密码。
王健林强调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他认为,企业要立足市场,必须要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够赢得顾客的信赖和支持。
而创新思维正是推动企业不断进步的重要素。
他举了自己的万达集团为例,表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王健林详细介绍了如何引导员工进行创新。
他认为,创新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需要有自由的思考空间,需要有对失败的宽容度。
因此,企业领导者应该为员工创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允许员工提出各种新的点子和创意。
王健林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多元化。
他认为,企业要想实现真正的创新,必须要拥有多样化的人才和团队。
这样才能够集思广益,凝聚众智,达成共识。
王健林强调了创新思维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他认为,创新思维不仅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还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他鼓励每个人都要勇于创新,不断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他说:“没有比创新更伟大的力量了,因为只有创新才能够推动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人不断向前发展。
”
总之,王健林的演讲充分体现出了他对创新思维的认识与追求。
他的话语意味深长,让人们深感启迪和鼓舞。
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不仅对企业成功的密码有着独到的见解,更是为人们塑造了一
个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形象。
我们应该从他的演讲中汲取智慧,引导自己走向创新之路,不断提升自己实现自我价值。
王健林创业初期王健林的创业故事1.率先尝试旧城改造1988年,是万达的创业元年。
这一年,王健林从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公室主任的位置上,请缨“主政”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一个欠债149万元、濒临破产的企业。
此前半年,王健林刚刚从部队转业落户大连,那个时候的他对房地产行业还非常陌生,然而,这个“门外汉”却很快选择了一个同行前辈不敢或者不屑于的项目:旧城改造。
“拆迁回迁问题杂、成本高,没人愿意干,我们是大连的第一个”,实际上,万达也没有别的办法,那个时候开发项目要“配额”,万达拿不到,而旧城改造能得到政府的支持,“想开多少给多少”。
在当时大连市政府南面,有一个“棚屋区”,很不雅观,领导对前来跑“配额”的王健林说:就这里,你想开发多少都行!然而,回家一算成本,每平方米的造价正好是当时大连的最高房价1200元,难怪没人愿意干!“那我们就多卖几百块钱呗!”初涉商海的王健林还是决定一搏,结果大获成功。
“棚屋区”被改造成大连今天著名的“北京街”,“800多套房子,一个月就卖完了,一下子挣了一千多万!”“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就是做了几点创新,一是推出130多平米的大户型,二是在北方率先设计了明窗大厅,三是采用了铝合金窗。
”多年以后,王健林轻描淡写回顾当年的成功。
2.东北股改示范企业尝到甜头的“开发公司”开始将改造当成自己的“主业”,当其他同行回过神来的时候,王健林已经成了改造大连旧城区的“专业户”。
“确实挣了不少,钱哗哗的来!”今天的王健林说起那个时候,依然兴奋。
然而,那时的他却苦恼随着利润而来,原有的旧体制根本无法让企业展开手脚。
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是,为了辞退两个“霸道”的司机,王健林最终要跑到市领导面前以辞职“相挟”,才能办到。
而王健林心里最不能忘的,是那次员工集体“公费旅游”事件。
“员工跟着我连续埋头干了两年多,第三个五一节,大家提议平时加班加点却不能加工资,能不能出去集体旅游一下,我想那也是应该的啊!”于是,包了几辆大巴,到一个景点,大家开开心心过了个周末。
坚韧不拔的励志故事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这时候我们需要找到一些坚韧不拔的励志故事来鼓励自己。
本文将介绍几个人生中的坚韧不拔的励志故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帮助。
一、刘翔的金牌人生刘翔是中国田径界的传奇人物,他曾经以13秒的成绩夺得了奥运会男子110米栏的金牌。
但是在随后的比赛中,刘翔多次受到伤病的困扰,最终只能无奈地退出比赛。
然而,刘翔并没有放弃,在伤病缠身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不懈地训练,最终在2015年夺得了全国田径比赛的冠军。
刘翔的坚韧不拔,启示了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继续前行。
二、乔布斯的奋斗精神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创造了苹果公司这个全球知名的品牌。
然而,在苹果公司初成立的时候,乔布斯遭遇了很多困难,公司被迫面临破产的危险。
但是,乔布斯并没有放弃,他鼓励团队成员不断努力,最终苹果公司终于迎来了巨大的成功。
乔布斯的坚韧不拔,启示了我们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要向困难低头。
三、张纯如的坚持不懈张纯如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她曾经因为声带问题而暂停了歌唱生涯,但是她并没有放弃,凭借着毅力和坚持,她最终克服了声带问题,重新走上了歌唱舞台。
张纯如的坚韧不拔,启示了我们要坚持自己的目标,不要轻易放弃,只有坚持不懈,才会获得成功。
四、王健林的辛勤努力王健林是中国的著名企业家,他创办的万达集团已经成为了国际领先的综合性企业。
在创业的初期,王健林曾经在工地上当过民工,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一年中只有两个星期的假期,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他依然保持着对成功的向往,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了中国企业界的巨头。
王健林的辛勤努力,启示了我们要付出努力,不要害怕辛苦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总之,人生中的坚韧不拔的励志故事,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最好的启示和帮助。
我们应该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不要轻易放弃,只有坚韧不拔,才能够走向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