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专科护士培训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5.00 KB
- 文档页数:33
医院护士的新生儿护理培训指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护理在医院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对于新手护士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新生儿护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为医院护士提供一份新生儿护理的培训指南,以帮助他们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一、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在开始新生儿护理之前,护士首先应该了解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母乳是最理想的食物,体温调节能力较差等。
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在护理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妥善处理新生儿的皮肤:在更换尿布时,使用温水和洗涤剂清洗新生儿的皮肤,并确保干爽。
用温毛巾擦拭的方式清洁婴儿的脸部和手脚,避免使用刺激性的皮肤护理品。
2. 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促进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护理的重要一环。
护士应该向新妈妈们提供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并且协助她们正确哺乳,保证婴儿得到足够的营养。
3. 保持温暖:新生儿的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容易感受到寒冷。
护士需要确保新生儿在温暖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冬季或者空调房间中。
二、新生儿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在实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会遇到一些新生儿常见问题,如黄疸、细菌感染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供以下一些处理方法:1. 黄疸的处理: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的一周内开始出现。
护士需要监测新生儿的黄疸指标,如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通过光疗或药物治疗来处理黄疸。
2. 高危婴儿的监护:一些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等高危婴儿需要特殊的护理。
护士需要密切监测这些婴儿的生命体征,如呼吸、心率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如氧气供应或药物治疗。
3. 新生儿细菌感染的预防: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容易感染细菌。
护士需要保持手部卫生,务必在接触新生儿之前洗手,并且遵循医院的洗手政策。
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和采取严格的感染控制措施,有助于预防新生儿细菌感染。
三、心理护理及家庭支持在新生儿护理中,除了物理护理,心理护理也非常重要。
医院儿科专科护士培训内容
(1)准入资格。
①护理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师或以上职称,在儿科工作5年及以上。
②通过院内重点科室专业护士轮转培训并考核合格。
(2)培训目标。
①完成规定学分,根据儿科特点书写论文并发表。
②提高科研能力,熟练掌握儿科、新生儿急救护理技术及心肺复苏病人监护研究方向。
③掌握儿科病人的急救应对技术,科室应急预案处理,正确处理新生儿抢救中出现的应急状态。
了解儿科领域发展动态和新技术。
④提高儿科临床教学及管理能力,参与制定儿科各项制度及操作规程。
⑤应用管理工具解决儿科急救中的护理问题并指导新进护士及进修护士工作。
⑥掌握新生儿室各种监护仪器、设备使用、检测及保养技术。
⑦协助护士长做好儿科病房消毒隔离、新生儿病房分区及院感监测管理工作。
(3)岗位技能及绩效要求。
①完成护理部及科室要求的必修项目,每年完成论文一篇。
每月组织一次讲课或教学查房。
②参加科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每年1~2 项,参加医院护理部每季度质量分析会。
③每季度组织科室医护配合新生儿抢救演练,新生儿病情观察要点及急救工作,新生儿出、入院查对流程及环节质量控制等。
④总结儿科急救护理经验,每 5年完成一项 CQI 项目,每 2 年撰写护理论文一篇或综述一篇。
明确儿科护理科研方向。
⑤参加医院护理总值班,了解全院护理动向。
⑥参加儿科(新生儿)专科护土培训班或获得儿科(新生儿)专科护十资格证。
每5 年省,内外儿科(新生儿)专科护士进修或学习时间累计3个月及以上。
⑦参加管理课程及其他本专科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