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白鹤梁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涪陵白鹤梁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的长江之滨,距离重庆市中心119公里,是三峡文物景观中唯一的一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历史人文类的风景名胜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
白鹤梁古称巴子梁,每年的枯水期的时候石梁才会露出水面,因为常有成群的白鹤集于石梁上,所以称它为白鹤梁,另外一种说法呢是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得道,乘鹤仙去,故名“白鹤梁”。
是一块长约1600米,平均宽度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在三峡大坝蓄水前,在每年的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枯水期的时候,才会露出水面。
石梁上刻有自公元763年以来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这些题刻主要集中于倾斜14.5度的北坡上,白鹤梁题刻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在这些题刻中,有楷书、行书、篆书、隶书等等,颜体、柳体、欧体、苏体俱全,除了汉文,还有蒙古文、浅浮雕、深浮雕和花边等等,风格各异,精彩纷呈,堪称世界水下的一大奇观,被誉为“水下碑林”,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得到世界公认。
葛洲坝水电站和宏伟的三峡工程的设计都参考了白鹤梁上的水文资料,如175米水位高程是以白鹤梁1000多年的洪水纪录为依据。
由于三峡大坝蓄水,白鹤梁处于175米的淹没线下,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物,国家决定采用上海交大葛修润院士设计的水下博物馆方案来保护白鹤梁,这也让那些世代守望这座珍贵的水下碑林的涪陵人和那些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热爱白鹤梁的文物工作者感到欣慰。
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已于2009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整个保护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
水下博物馆其实就是在白鹤梁原址上修建一个保护壳体。
白鹤梁水下保护体犹如一个璀璨的水晶宫,我们可以乘坐白扶梯下到水下博物馆中,通过廊道玻璃窗来近距离的欣赏白鹤梁,大家还可以在长江防护大堤上建造的陈列馆内,根据自己的需要,操作摄像头,通过电脑屏幕,从不同角度近距离观赏白鹤梁。
涪陵白鹤梁导游词各位旅客朋友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涪陵白鹤梁,我是你们的景区导游,小李,我会热诚为大家服务,给大家有一个精彩和难忘的旅程。
在长江与乌江的交汇处有一座古巴国的故都--涪陵,在涪陵城北的长江中,有一道长____米,宽约____米的天然石梁,因早年常有白鹤群居梁上,展翅嬉戏、引颈高歌,白鹤梁由此得名。
在这其貌不扬的地面建筑之下,正掩藏着白鹤梁一段惊世骇俗、耐人寻味的前世今生。
那么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起去探寻这白鹤梁的前尘风华。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楼序厅,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白鹤梁最大的一尾石鱼,它雕刻于清代,长____米,重达____吨。
白鹤梁上共有石鱼18尾,而我们的镇馆之宝是始刻于唐广德元年的“线雕双鲤”,请大家跟着我上二楼,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两尾石鱼就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了,前面的一条是雌鱼,身长____米,口衔莲花;后面的一条是雄鱼,身长____米,口衔蓂草,它们身上的鳞甲各有36片,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六六大顺嘛,六是非常吉利的数字。
民间有句谚语,说的是“燕子低飞蛇盘道,大雨不久就来到”,大自然的天气预报可谓是五花八门,而我们白鹤梁更是为人类的天气预报谱写了一段传奇历史。
____年,考古专家来到白鹤梁上进行考察,惊奇的发现,两尾石鱼眼睛的高程,与涪陵当地水文站的零点水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____年英国人在武汉江汉关水文站所设立的第一根水尺,要早____年。
这意味着,早在____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对当地的长江水位有了一个非常准确的记录。
大家请跟着小李走,后面的朋友请跟上。
好了,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位置是水下博物馆内的交通廊道。
请大家注意看了,从这些廊道上的参观窗口便可看到真正的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题刻汇集了唐宋以来千余年各派书家遗墨,荟萃了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名体书法于一梁,大放异彩,千古流芳,因此白鹤梁又被誉为"水下碑林"。
这里的题刻、图像断断续续记录了____多年间____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于研究长江中上游的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都有着重大的史料价值。
涪陵白鹤梁景区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涪陵白鹤梁景区!我将作您的导游,为您介绍这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景区。
涪陵白鹤梁景区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毗邻嘉陵江,占地面积约8000亩,是我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作为西南地区的著名风景区之一,它以险峻的峡谷、秀丽的山水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于世。
首先,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下白鹤梁的由来。
据传在古代,嘉陵江上曾经有一对白鹤停留在这里,形成了一道景色独特的白鹤梁。
白鹤梁因其形状独特,仿佛两只飞翔的白鹤而得名。
白鹤梁全长约2公里,站在梁顶上俯瞰,只见江水奔腾而过,群山环绕,景色壮丽。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白鹤梁的自然风光。
白鹤梁地势险峻,山峰起伏,溪水穿流,峡谷纵横,景色十分迷人。
这里四季分明,春季草木葱茏,花香鸟语;夏季绿树成荫,清风徐来;秋季万木变黄,如画美景;冬季极寒严寒,银装素裹。
无论何时来到白鹤梁,您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
此外,白鹤梁还有众多的奇特景点,如神龟峙、伏虎峡等。
神龟峙是一块巨大的岩石,形似一只巨大的神龟,始终镇守在白鹤梁的入口处。
伏虎峡是一条深邃险峻的峡谷,因峻峭的山势和狭窄的路面而得名。
在伏虎峡内,您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力量,体验到生命的生机。
除了自然风光,白鹤梁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据史书记载,白鹤梁地区的人类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开始居住。
这里还有许多古代文物和历史遗迹,如古代建筑群、“黄河大拐弯”纪念碑等。
这些文物和遗迹见证了白鹤梁悠久的历史,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过去。
在旅游过程中,我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
白鹤梁地势险峻,有些路段比较陡峭,所以步行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同时,大家要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保持景区的整洁与美丽。
最后,我衷心希望您在白鹤梁景区度过愉快的时光。
涪陵白鹤梁景区是一座集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于一体的独特景点,无论是追溯历史、欣赏风景还是休闲度假,这里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感谢您选择涪陵白鹤梁景区作为您的旅游目的地,祝您旅途愉快,玩得开心!谢谢!。
涪陵白鹤梁石鱼的故事
涪陵白鹤梁石鱼的故事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据说很久以前,这个地方的水位很低,几乎所有的农田都被淹没了。
当地的农民生活极度贫困,几乎没有任何希望。
有一天,一个名叫白鹤的年轻女子来到这里,她向农民们承诺,只要他们愿意跟随她工作,她就会给他们带来丰收。
农民们同意了,于是白鹤开始带领他们修建堤坝,以提高水位。
经过几个月的辛勤工作,堤坝终于建成了。
水位开始上升,农田得到了滋润。
农民们开始种植庄稼,不久之后,丰收就来了。
他们感激白鹤的帮助,于是开始称她为“白鹤梁”。
然而,白鹤并没有一直留在他们身边。
有一天,她告诉农民们,她要离开了。
农民们非常伤心,他们不希望白鹤离开。
于是,他们决定雕刻一条石鱼,以纪念白鹤的贡献。
石鱼雕刻完成后,白鹤梁的水位开始下降。
当水位降到石鱼的腹部时,白鹤出现了。
她告诉农民们,只要石鱼出现,她就一定会回来帮助他们。
从那时起,每当地水位下降时,人们就会看到石鱼出现,并相信白鹤梁会回来帮助他们。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成为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人们相信,只要石鱼出现,丰收就会到来。
因此,每年当水位下降时,人们都会聚集在白鹤梁上观看石鱼的出现,并举行庆祝活动。
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了涪陵地区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
涪陵白鹤梁公园游玩作文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涪陵白鹤梁公园玩。
这里真美啊!
走进公园,我看见有一座小桥,上面有很多人在过桥。
桥下有很多水,清澈见底。
我看见一条鱼游来游去,好像在说:“欢
迎你的到来!”
小桥的旁边有一个小湖,小湖的周围有几棵柳树,柳树下有许多小朋友在捉小鱼。
湖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湖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最美的还是那座山。
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小溪清澈可见。
山上有一座寺庙,寺庙里有很多人在烧香拜佛。
从山上往下看,可以看见两个大字:“白鹤梁”。
这两个大字是用白色大理石做成的,上面还有一些图案。
往公园里走,我们看见了一座塔,这座塔是用木头做的。
塔旁还有两只大白鹅呢!
往前面走,我们看见了一座桥,那座桥是用木头做成的,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我就问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告诉我这座桥叫“天仙桥”。
往前走几步,我们看见了一个亭子,这是给游客休息的地方。
—— 1 —1 —。
涪陵白鹤梁导游词6篇白鹤梁是重庆的有名景点,导游带领游客参观时,要做好景点的解说,让游客深入了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庆涪陵白鹤梁讲解导游词,欢迎参考!涪陵白鹤梁导游词(1)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白鹤梁的概况。
涪陵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城北长江之滨。
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历史文化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是浩瀚江水中的岩砂质天然石梁。
石梁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5米,共有题刻165段,石鱼18尾,观音两尊,白鹤一双,主要分布在长为220米的中段石梁上。
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水下碑林。
题刻常年没于水下,只有冬春季节江水枯落时才露出水面。
不过,因为三峡高位蓄水,为防止白鹤梁从此以后淹没水中,所以在2003年2月开始修建水下博物馆用来保护题刻,水下博物馆于2007年年底竣工。
白鹤梁,故称巴子梁。
关于其名称的来历,一说是因为白鹤群聚集在梁上而得名,还有一说是相传唐代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来得道,乘鹤西去,故名白鹤梁。
梁上石刻常年没于水下,只有在冬春季节江水枯落时才露出水面。
古代人以刻石鱼作为枯水水标。
每当江水退、石鱼见,就意味着一个少雨的枯水周期已经过去,丰收年景即将来临,因此又有“石鱼出,兆丰年”之说。
白鹤梁共记载了自唐朝迄今1200年间72个年份的枯水资料。
石刻鱼中最著名的为唐代所见鱼和清代重镐双鱼,并作为原始枯水水标,经现代勘测:“唐代所见鱼的腹高相当于涪陵水文站历年最低水位的平均值;清代双鲤鱼眼高大体上等于川江航运部门涪陵地区的水位零点”。
经1200多年的历代沿用,古代先民通过长期对枯水周期的认识、观察并掌握枯水变化规律的结果,而石鱼水标每三五年小露一次,十年大枯一次,六百年为一个极枯水位级。
不少细心的人将石鱼出水时间,观鱼者的姓名、籍贯和石鱼露出江面到枯水线距离用尺量测出来,刻在石梁上,日积月累就形成了1200多年极其珍贵的水文记录。
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座以“石鱼”作为枯水标志的古代水文站。
涪陵白鹤梁导游词尊敬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重庆涪陵,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即将要参观的景点——白鹤梁。
白鹤梁位于重庆涪陵区,距离市区约120公里,是一座著名的峡谷景区。
它因为形状酷似一只盘踞在江面上的白鹤而得名,享有“黄金水道上的瑰宝”之美誉。
白鹤梁峡谷总面积约10.2平方公里,由三个不同的峡谷组成,分别是白鹤梁、夹江峡、吴滩峡。
这里的山川秀丽,水质清澈,结合了奇峰、峡谷、瀑布、悬崖、古树等自然景观,以及飞雪、云海、日出等自然奇观,是旅游者们一段绝佳的观景之旅。
首先,我们来到白鹤梁。
白鹤梁长约1.2公里,平均宽度约300米,高度不一,最高处有30多米。
白鹤梁上山靠山才能上,下山靠水才能下,峡谷两侧的陡峭悬崖让人惊叹不已。
站在白鹤梁上,你不仅可以欣赏到江水波光粼粼,更可以俯瞰到群山峰峦叠翠的壮丽景色。
白鹤梁又有“云海千层浪”之称,每逢晨雾升腾之时,白鹤梁上便会出现如水一样的云海,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来到夹江峡。
夹江峡盘踞在涪江和清溪江交汇处,长约3.5公里,平均宽度约200米。
夹江峡被誉为涪陵“天坑四景”之一,以险、奇、秀、幽而闻名。
夹江峡的山势险峻,石壁凌空,古树参天,清溪潺潺流过,景色如诗如画。
沿途,我们会看到一个个奇形怪状的石头,如一群守护峡谷的巨人。
其中最有名的是一块巨石,叫做“绣球石”,它形状酷似一个巨大的绣球,被誉为夹江峡的标志。
最后,我们来到吴滩峡。
吴滩峡位于白鹤梁下游,全长约4.5公里,平均宽度约250米。
吴滩峡是涪江最大的峡谷,也是最为壮观的地方之一。
峡谷两岸山势险峻,青山绿水相映成趣。
吴滩峡的最大特色是“万亩樱花海”,每年春季,满山遍野的樱花竞相绽放,如同一片粉红色的云海,美不胜收。
除了以上的景点,白鹤梁还有许多其他的景观和活动值得大家体验。
比如,长滩飞瀑景区,这里有着三道连绵而下的瀑布,瀑布水势磅礴,声势浩荡,给人以无比震撼的感觉。
另外,白鹤梁还有刺激的漂流项目,你可以坐着橡皮艇在急流中穿梭,感受刺激与放松并存的乐趣。
2024涪陵白鹤梁导游词2024涪陵白鹤梁导游词1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江中心的一块天然石梁上,关于白鹤梁这个名字的由来,一说是早年常有白鹤群集梁上;一说是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得道后乘鹤仙而去。
不管怎样,白鹤梁这个名字是很有诗意的。
白鹤梁是在造山运动时天然形成的,像一只俯卧在江中的巨鳄,其身长约1600m,宽约15m,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背脊高约为138米,在三峡大坝蓄水前,比当地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至3米,随着每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夏隐冬现。
在1200多年前,也就是唐朝广德元年,有人在白鹤梁刻下两条石鱼,记录了当时的枯水水位。
此后,效仿者不断,共形成了石鱼雕刻18尾,生动记载了一千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资料,被称为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在白鹤梁石鱼文化中,还有着“石鱼出水兆丰年”的民间传说。
我们的祖先认为石鱼出水的来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农民辛勤劳作,就可以换来一个好收成,主政的地方官们,可能有一个好的政绩,他们把出水的石鱼称作“祥鱼”。
不仅如此,自唐代就开始,每当石鱼出水时,历代文人雅士,包括黄庭坚、柳公权、苏轼、朱熹等都会乘船来到白鹤梁,吟诗作赋并将诗文题刻于岩上,至今石刻上留下了文人墨客3万多字真迹,篆、隶、行、草皆备,所以又被誉为“水下碑林”。
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在长江两岸山体上“135”、“175”水位线标志随处可见,“时间紧迫”这是当时参与三峡文物抢救的专家们的`共识,他们用“抢救文物”四个字来表达他们的迫切心情。
配合三峡工程进行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三峡工程建设的形象,是衡量三峡工程是否是文明工程的重要标志。
白鹤梁就属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程。
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曾经夏隐冬现的白鹤梁石刻将长眠于水下40米深处,为了供世人观赏,国家创造性地修建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该项文物保护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于5月18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式开馆。
白鹤梁位于涪陵区城北长江江心,是一块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
石梁仅冬春枯水期露出水面。
相传唐时尔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名。
石梁上刻有自唐广德元年(763年)至当代的石刻题记164段,其中水文题记108段;石鱼图14尾,其中作水文标志者3尾。
题刻、图像断续记录了1200余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研究长江中上游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均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1974年在巴黎召开的国际水文工作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以《涪陵石鱼题刻》为题,向大会提交报告,白鹤梁的科学价值遂得到世界公认。
白鹤梁上还有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历代骚人墨客众多的诗文题刻,篆、隶、行、草皆备,颜、柳、黄、苏并呈,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故有“水下石铭”之美誉。
白鹤梁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峡工程建成后,白鹤梁将被淹没,国家已于1993年立项,拟将其建为大型水下博物馆。
白鹤梁上的石鱼石刻,有着重要的科研和史料价值,又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历来为世所重视。
它既是长江枯水位的历史记录,又有“石鱼出水兆丰年”和“年年有余(鱼)”之意。
因此,古人在白鹤梁上刻有“枯水季节,若石鱼出水面,则兆年丰千年如许”的石刻题记。
白鹤梁在涪陵城北靠近南岸,长江与乌江汇合口上游约一公里处的水间,有一道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砂石梁。
此梁洪水时隐没在水中,枯水时露出水面,水越枯,露越多。
这就是名扬中外,被誉为世界水文奇观的“白鹤梁题刻”,1988年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鹤梁形成了一道天然的阻澜隔浪的屏障,使距南岸100米内的江水,除洪水季节外,平时水波不兴,明彻如镜,故有“鉴湖”之称。
从前涪陵城的八个景观中,有“鉴湖渔笛”、“白鹤时鸣”两景,就因此处常有渔舟活动,白鹤栖息于石梁而得名。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述:“白鹤滩,尔朱真人修炼于此,乘鹤仙去。
”民间传说一个名叫尔朱的道人,炼丹出售,因要价太高,得罪了合州(今重庆合川)太守,太守令人将尔朱囚入竹笼,抛入江中,顺流而下,至涪州(今涪陵)白鹤云集的石梁,被渔人救起,两人结为好友,一日饮酒醉后,尔朱乘白鹤化仙而去。
涪陵白鹤梁景点介绍概述涪陵白鹤梁,位于中国重庆市涪陵区江北岸的白帝城和江津市口岸之间,是长江三峡的著名景点之一。
白鹤梁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山峰,也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的旅游胜地。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涪陵白鹤梁的独特之处。
白鹤梁的历史与传说1. 历史沿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白鹤梁历经了数百年的历史风雨。
它在汉代时期就已成为重要的军事要塞和通往川西的交通要道。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鹤梁逐渐演变为一处重要的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
2. 白帝城和黄鹤楼白鹤梁地区最著名的两个景点分别是白帝城和黄鹤楼。
白帝城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白帝所建,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黄鹤楼是一座古老而壮丽的楼阁,是白帝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游客们必去的景点之一。
白鹤梁的自然景观1. 雄伟的山峰与险峻的峡谷白鹤梁地处于长江三峡风景区,周围被高山环绕,山势雄伟,峡谷险峻。
这里的自然景观十分壮丽,给人一种宏伟而震撼人心的感觉。
2. 奇特的岩石和石柱白鹤梁地区的岩石和石柱形状各异,奇特而有趣。
有的岩石形似白鹤展翅欲飞,有的石柱则状如巍峨的宫殿。
这些奇特的地貌是白鹤梁的一大特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白鹤梁的人文景观1. 文化古迹和古建筑白鹤梁地区有许多古迹和古建筑,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与独特。
游客们可以参观古代军事要塞、寺庙、庙宇等,感受古人智慧和历史的厚重。
2. 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白鹤梁地区的居民有着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
他们保留了许多传统的节日和民间艺术表演,如龙船赛、山歌对唱等。
游客们有机会亲身体验当地的文化,感受到浓厚的地方风情。
白鹤梁的旅游活动1. 漂流和观光船游游客可以在白鹤梁地区进行漂流和观光船游活动。
漂流可以让人亲身感受到长江的壮丽和湍急,观光船游则可以让游客们更好地欣赏到白鹤梁的自然风光。
2. 徒步和登山白鹤梁周边地区有许多适合徒步和登山的路线,游客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难度和距离进行户外运动。
爬上山顶,俯瞰整个白鹤梁,将是一种难忘的体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涪陵白鹤梁参观,我是你们的导游xxx,大家可以叫我XX。
非常荣幸有机会为大家服务,大家参观中遇到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找我,预祝大家有一个愉快的旅程。
白鹤梁位于重庆市涪陵区长江江中心的一块天然石梁上,关于白鹤梁这个名字的由来,一说是早年常有白鹤群集梁上;一说是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得道后乘鹤仙而去。
不管怎样,白鹤梁这个名字是很有诗意的。
白鹤梁是在造山运动时天然形成的,像一只俯卧在江中的巨鳄,其身长约1600m,宽约15m,东西向延伸,与长江平行,背脊高约为138米,在三峡大坝蓄水前,比当地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至3米,随着每年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变化,夏隐冬现。
在1200多年前,也就是唐朝广德元年,有人在白鹤梁刻下两条石鱼,记录了当时的枯水水位。
此后,效仿者不断,共形成了石鱼雕刻18尾,生动记载了一千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位资料,被称为保存完好的“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在白鹤梁石鱼文化中,还有着“石鱼出水兆丰年”的民间传说。
我们的祖先认为石鱼出水的来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农民辛勤劳作,就可以换来一个好收成,主政的地方官们,可能有一个好的政绩,他们把出水的石鱼称作“祥鱼”。
不仅如此,自唐代开始,每当石鱼出水时,历代文人雅士,包括黄庭坚、柳公权、苏轼、朱熹等都会乘船来到白鹤梁,吟诗作赋并将诗文题刻于岩上,至今石刻上留下了文人墨客3万多字真迹,篆、隶、行、草皆备,所以又被誉为“水下碑林”。
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在长江两岸山体上“135”、“175”水位线标志随处可见,“时间紧迫”这是当时参与三峡文物抢救的专家们的共识,他们用“抢救文物”四个字来表达他们的迫切心情。
配合三峡工程进行的文物保护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三峡工程建设的形象,是衡量三峡工程是否是文明工程的重要标志。
白鹤梁就属保护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程。
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曾经夏隐冬现的白鹤梁石刻将长眠于水下40米深处,为了供世人观赏,国家创造性地修建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该项文物保护工程由“水下博物馆”、“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于2009年5月18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式开馆。
透过水下博物馆的玻璃舷窗,大家可以直接欣赏白鹤梁题刻,更有解说员通过各种有趣的历史故事,将白鹤梁1200年的历史展现给大家。
如果你觉得凭肉眼观察仍不过瘾,水下博物馆内还设有遥控装置,通过这些装置,你可以将白鹤梁拉至眼前看个够。
所有的参观将在
40米以下的水位进行,滚滚长江将从这个水下博物馆的穹顶上流过,非常特别的体验哦。
当然,可能有的游客朋友们在担心水下的安全问题,请放心,水下博物馆在设计时,已经将船只的冲撞抵压考虑了进去,同时,水下博物馆是个无压容器,不会给身体带来任何不适。
说了这么多,想必大家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的参观时间是一个小时,一小时后在这里集合,在参观的过程中大家一定要注意看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以防遗失。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一楼序厅,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白鹤梁最大的一尾石鱼,它雕刻于清代,长3。
1米,重达3。
5吨。
白鹤梁上共有石鱼18尾,而我们的镇馆之宝是始刻于唐广德元年的“线雕双鲤”,请大家跟着我上二楼,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两尾石鱼就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了,前面的一条是雌鱼,身长1。
08米,口衔莲花;后面的一条是雄鱼,身长1。
07米,口衔蓂草,它们身上的鳞甲各有36片,我想大家已经猜到了,六六大顺嘛,六是非常吉利的数字。
民间有句谚语,说的是“燕子低飞蛇盘道,大雨不久就来到”,大自然的天气预报可谓是五花八门,而我们白鹤梁更是为人类的天气预报谱写了一段传奇历史。
1963年,考古专家来到白鹤梁上进行考察,惊奇的发现,两尾石鱼眼睛的高程,与涪陵当地水文站的零点水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1865年英国人在武汉江汉关水文站所设立的第一根水尺,要早1100年。
这意味着,早在1200年前,我们的先辈就已经对当地的长江水位有了一个非常准确的记录。
大家请跟着小李走,后面的朋友请跟上。
好了,朋友们,我们现在所处位置是水下博物馆内的交通廊道。
请大家注意看了,从这些廊道上的参观窗口便可看到真正的白鹤梁题刻。
白鹤梁题刻汇集了唐宋以来千余年各派书家遗墨,荟萃了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名体书法于一梁,大放异彩,千古流芳,因此白鹤梁又被誉为"水下碑林"。
这里的题刻、图像断断续续记录了1200多年间72个年份的历史枯水位情况,对于研究长江中上游的枯水规律、航运以及生产等,都有着重大的史料价值。
都说四川有都江堰,咱们重庆有白鹤梁,虽然两者的功能并不完全相同,但是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都是我们的老祖先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并且造福了千千万万的子孙后代。
好了,朋友们,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就由大家自由参观,如果大家觉得透过这参观窗口还不足以满足你们对白鹤梁的好奇的话,也可以通过前面的水下摄像头处,通过移动操作,全方位多角度体验白鹤梁的魅力。
现在是两点五十分,三点五十在此处集中,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祝各位玩的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