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常识天文地理
- 格式:pptx
- 大小:5.87 MB
- 文档页数:80
古代文化常识一、天文地理1、太阳的别称:白驹、金虎、赤乌、阳乌、金乌、金轮、火轮、赤轮、晷景、奔晷、朱曦、曦和、阳明、大明、明光、光朱、曙雀、红日等。
春天的太阳——春晖,夏天的太阳——骄阳。
早晨的太阳——朝阳、朝曦、朝暾、朝光、朝晕、初旭、初景,黄昏的太阳——夕阳、夕曛、残阳、斜阳。
2、月亮的别称: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玉轮、银盘、玉盘;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魄;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3、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
农历以正月、二、三月为春季,分别称作孟春、仲春、季春;以四月、五月、六月为夏季,分别称作孟夏、仲夏、季夏;以七、八、九为秋季,分别称作孟秋、仲秋、季秋;以十、十一、十二为冬季,分别称作孟冬、仲冬、季冬。
4、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
5、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泛指天地或宇宙。
6、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泛指中国(华夏)。
7、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8、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泛指远离中原的地方。
9、山河地理:【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今陕西一带。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河东】黄河以东的地区,今山西一带。
天文地理知识篇一:天文地理基本常识天文地理基本常识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天文学基本名词天文地理:泛指知识、学问,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例如许多旧小说中说到一个人很有学问,就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天球: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大为半径所描绘出的假想球面,我们看到的天体(星星、月亮、太阳)是其在这个巨大的圆球的球面上的投影位置。
周日视运动:由于地球自转(自西向东),所以地面上的观测者看到的天体在一天中在天球上自东向西沿着与转轴垂直的平面内的小圆转过一周。
子午圈:过观测者的天顶和南北天极的大圆。
中天:天体经过观测者的子午圈时,叫做中天。
由于地球的自转,天体一天要穿过子午圈两次,其中离观测者天顶较近一次(一般是晚上的那一次)叫上中天。
另外那一次叫下中天黄道:简单的说就是太阳在天球中的运行轨迹。
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所以黄道也就是地球公转轨道与天球的交线。
目视星:肉眼所看到的星星。
二、中国古代天文地理学成就日食记录:流星,新星和超新星,彗星,五星连珠,太阳黑子,石刻。
历法:治历方法,节气,《太初历》、《大明历》、《大衍历》、《授时历》。
天文著作:《甘石星经》、《灵宪》。
天文仪器:圭表,日晷,漏刻,浑仪,浑天仪,地动仪,浑象,简仪,仰仪,水运仪象台。
著名天文学家:甘德,落下闳,张衡,祖冲之,张遂(僧一行),郭守敬,沈括。
著名地理学家:裴秀,郦道元,徐霞客,魏源。
天文地理学成就:制图六体,风的观测和仪器,降水的观测和仪器,湿度的观测和仪器,地震仪的发明,云的观测和云图集,《水经注》,《徐霞客游记》,《海国图志》。
三、中国古代天文学简述我国古代天文学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了。
公元前24世纪的帝尧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
《中国古代⽂化常识》(王⼒)重点知识整理第⼀章天⽂1、五星:太⽩(⾦星)、岁星(⽊星)、⾠星(⽔星)、荧惑(⽕星)、镇星(⼟星)2、古⼈认为各种⾃然现象都有它的主持者,⼈们将它们⼈格化,并赋予⼀定的名字,例如:风师飞廉、⾬师屏翳、云师丰隆、⽇御羲和、⽉御望舒3、七政(七曜):⽇、⽉、⾦、⽊、⽔、⽕、⼟4、五纬:⾦、⽊、⽔、⽕、⼟①⾦星:古⽈明星,⼜名太⽩,因其光⾊银⽩。
⾦星黎明见于东⽅叫启明,黄昏见于西⽅叫长庚②⽊星:古⽈岁星,迳称为岁。
古⼈认为岁星⼗⼆年绕天⼀周③⽔星:⼀名⾠星,并不是指⾏星中的⽔星,⽽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④⽕星:古名荧惑,指恒星中的⼤⽕(⼼宿)⑤⼟星:古名镇星或填星5、⼆⼗⼋星宿:古⼈先后选择了黄道⾚道附近的⼆⼗⼋个星宿作为“坐标”,分别是:东⽅苍龙七宿⾓亢氐房⼼尾箕北⽅⽞武七宿⽃⽜⼥虚危室壁西⽅⽩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朱雀七宿井⿁柳星张翼轸6、四象:东⽅苍龙、北⽅⽞武(龟蛇)、西⽅⽩虎、南⽅朱雀7、有关天象的词:“⽉离于毕”:⽉亮附丽于毕宿“荧惑守⼼”:⽕星居于⼼宿“太⽩⾷昴”:⾦星遮蔽住昴宿8、参商:指参宿和⼼宿,后世把兄弟不和睦⽐喻为参⾠或参商。
⼜因参宿居于西⽅,⼼宿居于东⽅,出没两不相见,所以后世把亲朋久别不能重逢也⽐喻为参商9、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古⼈在黄河流域常见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他各星,合为⼀区,名⽈紫微垣。
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尾箕⽃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10、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衡、开阳、瑶光。
前四组成⽃⾝,古⽈魁;后三组成⽃柄,古⽈杓。
北⽃七星属于⼤熊座北⽃定季节:⽃柄指东,天下皆春;⽃柄指南,天下皆夏;⽃柄指西,天下皆秋;⽃柄指北,天下皆冬12、分野:《史记·天官书》:“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在春秋战国时代,⼈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它们互相对应。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一)一.天文地理1、二十八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jī)、牛、斗、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井、鬼、柳、星、张、翼、轸1、六合:指天地四方(即上、下、东、南、西、北)。
2、九州:冀州、青州、兖(yǎn)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
3、八方:四方和四维的合称。
四方:东、南、西、北四维: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荒:八方荒远的地方。
(远离中原的地方。
)4、阴阳:阴:山北水南,阳光不易照到之处;阳:山南水北。
5、江河:古代“江”专指长江,“河”专指黄河。
6、关内、关外汉朝前,“关”特指函谷关;明清时以至现在称东北三省为“关外”。
7、山东、山西“山”特指崤山,后来有时指太行山。
8、河北、河南: 泛指中原之地,即黄河流域一带。
9、江南:泛指长江以南。
10、江左:即长江以东。
11、江表:长江以外,指江南。
1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13.五湖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也有指彭蠡、洞庭湖、巢湖、太湖、鉴湖。
)14.古今地名大都——————北京东京、汴京————开封京口————————镇江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石头城————南京临安——————————杭州姑苏————————苏州会稽————————绍兴长安——————————西安奉天——————————沈阳直沽——————————天津15.地名别称冰城——————哈尔滨花城——————广州蓉城——————成都春城——————昆明雁城——————雁城芙蓉国——————湖南星城————————长沙雾都————————重庆水城————————苏州牡丹城————————洛阳16.(1)河内:黄河以北。
河东:黄河以东。
河西:黄河以西。
(2)山东:崤山以东。
(3)关西:函谷关以西。
(4)江表:长江下游以南地区。
(5)淮左:淮水东面。
二、纪年纪时纪年:(1)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地理相关的文化常识1、中国——中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个国家自古以来一直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中心。
历史上,它一直是从古老的夏朝到现今持续不断的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文明交流交融的中心。
中国的地理位置就如一个大桥,把两河流域的文化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典型的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的融合文化。
2、印度——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国家。
它是世界上唯一拥有四大宗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和基督教)的国家,宗教融合文化也影响了印度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
古代印度被誉为“金字塔之国”,在技术方面有着重要的先发能力,特别是对数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3、日本——日本位于东亚,位置接近中国,同属于亚洲大陆,是一个由有着独特文化的多群岛聚集而成的国家。
古代的日本的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的传统礼器、舞蹈、艺术和学术等几乎全部流传到日本,而日本又把这些文化特色完善ß开发,并寻求出与之形成独特文化的自己的特色。
4、德国——德国位于中欧,总面积357.02平方千米,是欧洲共同体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大国,其源远流长的文化史足以见证它的发展。
在历史上,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工业革命,德国的文化总是中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对全球的文化艺术活动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5、法国——法国位于欧洲西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著名文革和传统文化的国家。
它作为重要的文化名城如巴黎,巴士底、马赛等,法国人保存和继承了独特的中欧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古典文化和现代文化,比如古典喜剧、小说、歌剧等,以及自由主义、英豪主义和自由新闻等思想流派。
6、英国——英国位于欧洲西北部,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家,也是欧洲文化的发源之地,这里拥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比如在文学方面,英国有很多优秀的作家,如狄更斯、莎士比亚、简爱等,他们的作品对英语文学、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英国也曾出众的建筑文化,特别是大英帝国时代,曾在欧洲许多地方建造出一座座帅气而文艺复兴格调的宏伟建筑。
中华文化的书籍
中华文化的书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推荐:
1.《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这本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
涵盖了天文地理、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知识。
2.《中国文化简史》:这本书在较短的篇幅内梳理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其发展历程,是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入门书籍。
3.《论语》:这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主要讲述人伦道德
和思想风范,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主要体系basis。
4.《三字经》:这是一本大约千年前的小学读本,涵盖了儒家
思想和中国文化的精髓。
5.《道德经》: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理论文献代表之一,主张“自
然本真”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中道统思想的重要代表。
6.《红楼梦》:这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小说之一,通过讲述封
建社会的内部活动,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
此外,《诗经》、《楚辞》、《左传》、《礼记》等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书籍。
如需更多中华文化的书籍推荐,建议查阅中华书局、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官方出版机构发布的历史书籍推荐书单。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天文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有七颗,形似斗):日出东山之上,徘徊牛斗之间。
三光:日、月、星。
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紫气:紫色的霞气,古人以为祥瑞的征兆或宝物的光气。
“紫电(紫色的光芒,此处指宝剑)青霜,王将军之府库”。
也附会为帝王或贤人出现的征兆。
彗星:俗称扫把星,古人以为凶兆。
古有“彗星袭月”的说法北辰:北极星,古人以之喻帝王或受尊敬的人。
《滕王阁序》:天柱高而北辰(帝王)远。
宸:北极星所居,喻指帝王的宫殿。
宸翰,帝王的文章或手书。
宸极:喻指帝位。
宸居:帝王的居处。
宸枢,帝位。
天狼星:是冬春时节西北天空中出现的很亮的恒星,古人以之喻贪残之人。
苏轼《江城子》:西北望,射天狼(此指辽和西夏)。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月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中科举叫蟾宫折桂)。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姮娥(恒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太阳的雅称赤乌赤鸦阳乌金乌(金乌西坠,玉兔东升)金轮火轮飞轮赤轮晷景朱曦曦和(太阳神的名字)阳景大明明光光朱曙雀红日扶桑(传说东海外有神木曰扶桑,是日出的地方)春天的太阳―――春晖艳阳夏天的太阳―――骄阳早晨的太阳―――朝阳、朝曦、朝暾、朝光、朝晕、初旭、初景黄昏的太阳―――夕照、夕曛(落日的余辉)、夕晕、夕阳、残阳、斜阳赤日:红日,烈日。
有时也喻指天子。
赤日(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唐杜甫《晚晴》诗:“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红日)照耀从西来。
地理常识(公务员考试)《地理常识》第一部分天文常识一、宇宙天体1.恒星和星云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
2.恒星:自身能发光,由炽热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3.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4.太阳: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②产生“磁暴”现象;③产生极光。
5.行星: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
太阳系目前已知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6.黑洞: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超高密度天体,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它是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
7.天体上有生命存在的依据:适宜的温度、大气和可使用的水。
8.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是关于宇宙形成的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大爆炸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在40年代得到补充和发展,但一直寂寂无闻。
40年代美国天体物理学家XXX等人正式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
该理论认为,宇宙在遥远的过去曾处于一种极度高温和极大密度的状态,这种状态被形象地称为“原始火球”。
所谓原始火球也就是一个无限小的点,现在的宇宙仍会继续膨胀,也就是无限大,有可能宇宙爆炸的能量散发到极限的时候,宇宙又会变成一个原始火焰即无限小的点以后,火球爆炸,宇宙就开始膨胀,物质密度逐渐变稀,温度也逐渐降低,直到今天的状态。
这个理论能自然地说明河外天体的谱线红移现象,也能圆满地解释许多天体物理学问题。
直到50年代,人们才开始广泛注意这个理论。
9.天文望远镜的发明者:XXX10.XXX:鲁国《春秋》说:XXX十四年(公元前613年)“XXX,有星孛入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但由于中西文化在那时交流甚少,所以西方人物以为自己先发现了它,故此命名为“哈雷”彗星。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与古代地理天文历法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天文学也是我国古代最发达的四门自然科学之一,其他包括农学、医学和数学,天文学方面屡有革新的优良历法、令人惊羡的发明创造、卓有见识的宇宙观等,在世界天文学发展史上,无不占据重要的地位。
1.天文名词解释【星宿(xiù)】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角、亢kǎng、氐dī、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ēn)。
【四象】参见“二十八宿”条。
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故而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故而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分野】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具体说就是把某星宿当作某封国的分野,某星宿当作某州的分野,或反过来把某国当作某星宿的分野,某州当作某星宿的分野。
二十八宿与国分野如下: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翼轸国:郑宋燕越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州:兖州豫州幽州江湖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
参宿在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以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被世人所公认。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被誉为“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三字经》分为多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后天教育及时且方法正确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第三部分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如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
第四部分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列举了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等书籍。
第五部分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以下是关于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习文化,贵以专。
昔仲尼,师项橐。
学不厌,诲不倦。
百善孝,居首位。
子曰礼,仁之本。
信与勇,德之友。
遵古训,德行备。
诗书易,礼春秋。
孝悌忠,信礼义。
学如山,思无邪。
道之以,德之辅。
观六艺,皆通习。
文武全,才兼备。
琴棋画,诗酒茶。
陶冶情,乐无涯。
敬先贤,亲师友。
学思辨,行有恒。
博于问,慎于思。
明辨之,笃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