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黔锁钥
- 格式:pdf
- 大小:692.14 KB
- 文档页数:2
登千古奇关览胜境新颜——富源“滇南胜境”旅游风景区简介一、前言“滇南胜境”(胜境关)旅游风景区距富源县城10公里,是1987年云南省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11月,“滇南胜境”旅游景区被云南省计委批准列为滇中旅游精品项目;2000年07月,胜境关被省委、省政府批为云南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经省旅游局及专家组评审通过《富源县胜境关旅游景区规划设计》,规划以展示神奇古朴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景观为主,融观赏、游览、休闲、娱乐、餐饮、贸易为一体。
自元朝以来,胜境关即为由中原进入云南的第一个重要关隘,素有“入滇第一关”、“云南东大门”的美誉。
由于其特殊的区位,历史上官方和民间便不断在胜境关立坊勒碑,建庙修寺,教化百姓;过往文人墨客吟诗作赋,遗留下大量的人文景观,主要有滇南胜境坊、遗爱坊、石龙古寺、石虬亭、关帝庙、胜境驿站、古驿道、关隘城楼、胜境馆等古建筑,其中滇南胜境坊、石虬亭、古驿道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胜境关景区依其历史文脉,包含了关隘文化、馆驿文化、屯戍文化、民俗文化、名家文化等文化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走进胜境关,便走进了明清两朝统治云南、开发云南五百多年的历史。
加之其“以天为界”的独特自然景观,更增添了胜境关的魅力,令人叹为观止。
“滇南胜境”因明巡按都御史洪弼立“滇南胜境坊”而得名,素有“入滇第一关”、“滇黔锁钥”之称,地理学家徐霞客,旷世奇才杨升庵,民族英雄林则徐,开国元帅贺龙都曾到此一揽胜景,赞叹不已:胜境关隘城楼据险而建,真可谓“西通滇户、东锁黔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驿道乃历史上兵商入滇必经之路;“东面结青苔、西面凝晴光”,“滇土赤、黔壤褐”诠释了“山界滇域、岭划黔疆、风雨判云贵”的自然景观;为纪念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成功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造福百姓,遗爱人间而建遗爱坊;清康熙帝曾御题“义炳乾坤”于关圣宫;彩彻云衢坊写意“灿烂的阳光照满天空”;老百姓为纪念清官孙士寅县令而建的鬻琴碑亭。
盘县简介盘县地处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是贵州的西大门,位于六盘水西南部,国土面积4056平方公里,境内有2个省级开发区,1个市级产业园区,下辖39个乡(镇、街道),506个村(居),聚居着汉、彝、苗、白、回等28个民族,人口118万。
盘县历史文化悠久,交通区位优势突出,矿产资源富集,旅游资源丰富;气候舒适宜人,生态环境优美,是世界古银杏之乡;素有“滇黔锁钥”之誉,是贵州面向云南和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是中国南方能源战略基地,曾经是三线建设的主战场;是云贵交通、能源、商贸、物流、旅游的重要节点,是毕水兴经济带的中心腹地。
自然气候宜人。
全年平均气温为15.2°C,年均无霜期271天,日照时数1593小时,年均降水量1390毫米,雨热基本同季。
境内属喀斯特地貌,以高原山地为主体,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南部隆起。
全县各类土地面积为606万亩。
植被类型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植物几乎都能生长,森林覆盖率达46.69%。
境内有古银杏、坡上草原、大洞竹海三个省级旅游风景名胜区,集险、奇、秀于一体,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别是有“活化石”之称的千年古银杏树群,被誉为“世界古银杏之乡”。
物产资源丰富。
盘县境内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铜、黄金等20多种,其中煤炭资源以储量大、品种全、质量优等特点著称,现已探明储量105亿吨,远景储量380亿吨,储量分别占全市、全省的60%和15%,境内有盘江精煤公司、盘县电厂、盘南电厂、响水煤矿、松河煤矿等大中型煤电企业及86对地方煤炭企业,是贵州省乃至全国的重点产煤县和“黔电送粤”重要电源点,被誉为“煤电之都”。
交通快捷便利。
盘县自古以来就是由黔入滇的交通要道。
320国道、国家高速公路G60镇胜段横穿东西,212省道和水盘高速公路纵贯南北,长昆快速铁路客运专线、毕水兴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规划建设盘县支线旅游机场,贵昆铁路盘西支线、南昆铁路、水红铁路在县城红果交汇,为盘县东进贵阳,西出昆明,北上川渝,南下两广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是贵州西部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陆路交通枢纽。
第一章规划背景分析一、概述盘县,隶属中国凉都·六盘水市,是贵州西大门,地处滇、黔、桂三省结合部。
有着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和大企业集中等优势,被誉为"滇黔锁钥”、”川黔要塞”、”金三角”及世界古银杏之乡—中国金色妥乐。
盘县全境地势西北高,东部和南部较低,中南部降起。
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82.4%,丘陵地占9.2%,坝地占2.4%。
宜林宜牧土地占土地总面积的61。
3%,宜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3。
9%。
境内矿藏资源丰富.金、银、铜、铁、铅、锌、汞、石膏、石棉、大理石、冰洲石、煤层气等均有分布。
盘县属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于动植物的繁衍生长,孕育了诸多独特的特色产品生物资源,其中比较出名的有盘州红米、盘县苦荞米、盘县核桃等诸多生物资源.该县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深厚,自古即为商贾云集之所,财富物丰之地.境内有古人类文明遗址—-盘县大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贵州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有古银杏、大洞竹海、坡上草原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荣获"全国最美生态旅游示范县"和”美丽中国示范县"称号。
盘县有39个乡镇办(3个街道办事处、23个镇、2个乡、11个民族乡)。
2015年,全县城镇人口达53万人,城镇化率从34。
5%提升至45%。
地区生产总值达474。
24亿元,年均增长16.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47.51亿元,年均增长19。
31%.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在全省率先跻身全国百强县和西部十强县。
二、交通盘县交通便利,320国道、国家高速公路G60镇胜段横穿东西,212省道和在建的水盘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一横一纵一环线"公路网和100分钟县域经济圈基本建成,长(沙)昆(明)快速铁路客运专线、毕(节)水(城)兴(义)高速公路加快建设,贵(阳)昆(昆)铁路盘西支线、南(宁)昆(明)铁路、水(城)红(果)铁路在盘县县城红果交汇。
云南州市旅游宣传口号云南州市旅游宣传口号旅游宣传广告,是对一个地方,一个景点最有力的口号,好的宣传语,对于让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极强的号召力。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云南各个地方的旅游口号吧~昆明:昆明天天是春天昆明,享"春城"之美誉,云南省省会,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著名景点有石林、滇池、翠湖、金殿、金马碧鸡坊。
不过这个口号,貌似被人们评价不是太高。
昭通:磅礴乌蒙·神奇昭通昭通历史上是云南省通向四川、贵州两省的重要门户,是中原文化进入云南的重要通道,云南文化三大发源地(大理昭通昆明)之一,素有小昆明之称为中国著名的"南丝绸之路"的要冲,素有"锁钥南滇,咽喉西蜀"之称。
著名景点有大山包、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念湖、牛街古镇。
曲靖:珠江之源·魅力曲靖曲靖位于云南省东部,是边疆中的内地。
素有"滇黔锁钥"、"云南咽喉"之称的曲靖,地形地貌多样,民族风情各异。
曲靖有彝、布依、壮、苗、瑶等八大民族独特的语言、服装、风俗和信仰。
曲靖著名景点有九龙瀑布、罗平油菜花、陆良彩色沙林、珠江源等。
玉溪:天人合一·休闲玉溪玉溪市位于云南省中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山地、峡谷、高原、盆地交错分布。
玉溪市因粮食高产,烟叶质地优良而享有"滇中粮仓"、"云烟之乡"的美誉。
主要景点有哀牢山,抚仙湖,寒武纪古生物化石群等。
楚雄:神奇彝州·风情楚雄楚雄地处云南中部,烟草、冶金化工、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楚雄州六大重点产业。
主要景点有武定狮子山、元谋土林、彝人古镇、禄丰世界恐龙谷、黑井古镇、南华咪依噜风情谷、楚雄紫溪山、大姚石羊古镇、永仁方山、牟定化佛山、大姚三潭、姚安光禄古镇、武定罗婺彝寨等。
关于描写和赞美大观楼的诗句(一)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1961年郭沫若登昆明大观楼即兴题诗(二)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三)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数千年往事,涌上心头。
第一长联之佳构,闻名海宇;无双杰作之斐声,噪誉神州。
一扫时人之俗唱,竟然寒士;独登旷古之高华,雄冠名楼。
击节儒林而增色,山川形胜;扬旌联苑而生辉,人物风流。
遐迩招徕客旅,登临快意;芳芬散发之墨香,欲缔神游。
滚滚波涛,遥想宋元之胜概;依依杨柳,不知尧舜之洪荒。
分流凿道,不见明初之舻舳;入海开河,漫消太古之汪洋。
碧螺小岛,沐氏花园之安在?华浦芳洲,逆臣宫殿之淡忘。
结舍讲经,乾印当年之法座;疏河开埠,春城旧址之篆塘。
巡抚路经,看好湖光山色;英雄眼慧,创佳柳岸画廊。
湖山增胜,楼阁亭台之蔚起;云水添灵,矶津渚岛之显彰。
人文荟萃,成就一方之名胜;诗酒徘徊,赢来四海之华章。
(四)楼名大观,遐龄数百。
城居僰道,雄距三江。
背依真武,面向东山。
朝望翠屏,云蒸霞蔚,千佛生辉;夕览金沙,桅樯林列,金蛇翻浪。
夫文化名城宜宾,古为僰道,后改叙府。
居长江之上游,为滇黔之锁钥。
虎踞龙盘,形势险要,为兵家所必争。
斯楼之建也,南以威慑僰僚,西为成都屏障。
初名樵谯楼,后称大观,题曰西南半壁。
日居月诸,历史发展变迁;人海纷繁,后浪更摧前浪。
斯楼建于唐代,明朝毁于兵燹;康熙时重修,又毁大火;乾隆朝复建,题名“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