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福建高考作文题分析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218.00 KB
- 文档页数:31
2014高考作文分析:坚持理性思维导向,注意抒情逻辑的局限坚持理性思维导向,注意抒情逻辑的局限孙绍振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是:“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孤立地评价是很难到位的。
切实可行的办法是比较。
首先是和本省去年的比较,其次是和其它各省比较。
和本省去年的比较,似乎有所进步。
去年的题是顾城的一首诗,意思是,假如地球没有引力,人就会在天上飘浮的自由。
为了拒绝这种“自由”,诗人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这个题目值得称赞的一面。
第一,突破了某种机械反映论的指导思想。
命题者往往拘守于贴近生活,反映现实的教条。
完全无视片面强调贴近生活现实,可能窒息了学生的想象。
而一切创新是和想象是分不开的。
文章并不仅是客观对象的被动的,机械的反映,而且是精神的创造,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的提升,而且是人格在超越现实的想象中创造。
题目的好处不但是刺激了想象,而且在想象中揭示了矛盾。
人为地球所吸引,是不自由的,飞向天空有了自由。
留下的问题是如何生存的问题,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就担忧过“高处不胜寒”的风险。
不仅仅是寒冷,还有空气,还有水和食物的问题,也就是生存的问题。
如果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论题就可能深化:虽然人还不能直接在太空生活,但是太空提供了电子运动的空间,因此才有了可以遥控的卫星,才有了汽车的定位器,才有了互联网,才有可能探索月球、火星的航天器等等。
这个题目想象的空间很大,不但是情感的,而且是理性的。
但是,很可惜,命题者对想象的伟大作用有些漠然,造成题目明显的有缺陷,那就是把诗人的结论强加给考生:“为了拒绝这种…自由‟,作者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在自由与现实的矛盾中,把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为现实,为了现实,宁愿牺牲自由,这在顾城的作品中,诗的境界是比较低俗的。
当然,这样的思想不是不可作为命题的材料,但是,把这样的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肯定就规定了考生立论的题旨,就有点杀风景,把这样的观念规定为文章的主题,考生还有什么空间自主立意,还有什么个性独特的发挥呢?前些年北京卷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与之表面类似,但是,把二者的矛盾摆在考生面前,并没有规定为了脚踏实地就要牺牲仰望天空的自由。
2014福建卷高考作文一、审题提示:材料有三个关键词,即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
“空谷”,其本义是空荡寂静的山谷(客观环境)。
“悬崖峭壁”指高耸陡峭的山崖,常比喻危险的境地。
“栈道桥梁”起连接此岸与彼岸的作用,可以让沟壑成大道,天堑变通途。
整则材料的核心含意是:面对相同的事物,不同人有不同的联想。
这应该是考生写作的关键点。
抓住这个关键点之后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来确立写作方向。
如,不同的联想包含着什么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在生活中有什么隐喻?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联想,人的联想的发源点是什么?二、立意提示:1、从认识论的角度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面对“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峭壁”,有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据此可立意为:面对同一事物或现象,观念不同,认识不同;角度不同,结果不同。
2、从心态的角度立意:若把“空谷”看作所处的环境,面对空谷,有的人用悲观的心态去看待它,眼前就会有一道不可逾越的悬崖和峭壁(山重水复疑无路);有的人以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他,想到“栈道桥梁”,通过“栈道桥梁”找出爬出“空谷”的途径(柳暗花明又一村),实现人生的飞跃和困境的突破。
据此可立意为:面对“空谷”,悲观消极者难有作为,乐观积极者才会有精彩人生。
3、从思辨的角度立意。
既不把空谷想成悬崖峭壁,也不盲目想象栈道桥梁,空谷就是空谷,客观看待它,既发现它的缺点,也欣赏它的美丽,最难得的是保持一颗平和宁静的心,客观看待人生境遇,既不悲观绝望,也不盲目乐观。
4、从审美的角度立意:“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一个是自然风光,一个是人造风景,哪个更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可立意为:空谷只有悬崖,危险重重,与世隔绝,可望而不可即;为空谷架设桥梁,天堑变通途,便于领略险处的无限风光。
也可立意为:悬崖峭壁,危乎高哉,自有一种自然、神秘、野性的美,何必带上人工斧凿之痕?5、从反弹琵琶的角度立意。
大部分考生否定批判想到悬崖峭壁的人,肯定赞赏想到栈道桥梁的人。
2014高考福建唯一满分作文作文素材及指导0621 1318:201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目根据以下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了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一类卷的优卷(59分70分,都是一类卷)热爱诞下创造的婴孩(70分)纪德有言“我为美好的事物消耗着自己的感情,它们的光辉来自于我不断地燃烧,但这是一种美妙的消耗。
”这美妙的事物,便是我们创造的事业,这消耗便是我们的热爱。
若不是有了那些关于水稻的梦,若不是有了那种投入其中的热爱,袁隆平何以从田间完成伟大的创造?何以用枯瘦的双肩担起全球的饱食之忧?他因胸怀天下苍生而热爱他的事业,他因热爱而诞生创造的婴孩。
圣埃克苏佩里曾言“创造,是以有限的生命去交换无限的事物。
”一个热爱创造的人,往往是因为他执着追求于某种恒久的价值。
这价值,在袁隆平心中便是天下人皆饱,在爱因斯坦那里便是“科学的美感”,在乔治奥威尔那里便是揭破一切的谎言。
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曾有讲述这样的寓言“一个工匠想做一柄最完美的权杖,于是他日夜不息,任时空流转百年,最终那权杖,成了梵天世界最美的作品。
”梭罗在这里暗示我们一旦我们认定了某种创造有值得我们付出一切的价值,我们就应完全投入其中,热爱并坚定地追求。
回望历史长河,又有哪一个伟大成就不是源于创的爱?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汹涌而来,凡高的火焰色向日葵,乃至牛顿的三大定律,又有哪一个不是饱含着创澎湃的激情,穿越千古破空而来?我已无法历数古今中外多少因热爱而造就的伟大创造,可这种繁盛,恰与当下创造之光的暗淡形成触目惊心的反差。
我们有袁隆平,有王选,有钱学森,可这些科学巨匠已垂垂老矣,而后起之秀乏善可陈,为何?我想正是因为当下已绝少对科学本身有着痴爱的年轻人,我们有的,只是一群又一群为了名利,为了一纸证书而在实验室里苦干的学生,他们一旦获得了所求的名利,便裹足不前,再不愿在黑暗中前行。
语文:体现正能量,注重考查语文素养——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自行命题语文命题组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语文试卷的考查目标符合国家《考试大纲》,试卷结构符合本省《考试说明》,全卷延续了我省自行命题以来逐渐形成的特色,稳中有变。
试卷选材合理多样,试题有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利于基础教育推进和深化新课程改革。
1.文本多样新颖,全面考查阅读能力古诗文阅读文本是人物传记和元曲,现代文阅读文本有论说文、散文和通讯;古诗阅读文本首次采用元曲,实用类文本阅读首次采用通讯。
这样的选材布局合理,考查全面,又有一定的新意,有利于命题的多样化,有助于引导高中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的阅读能力。
2.加强正面导向,推进教学改革进一步发挥高考的正面导向功能,有利于推进教学改革。
阅读题继续关注深度阅读的考查,如选考的探究题,要求阅读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古诗尝试关联阅读,引导高中教学关注课内外阅读的结合。
作文题继续关注思辨能力的考查,立意导向积极向上,写作空间较大;保持“写议论文或记叙文”的要求,引导高中进一步落实好相应文体的作文教学。
3.关注正能量,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在突出语文核心能力考查的基础上,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育。
古文阅读、文化经典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语用和作文的考查,内容充实,立意积极健康,分别体现出对为人处事、道德修养、阅历与读书、亲情与“大爱”、科学精神和人生态度的正确引导。
英语:突出语用能力,体现人文素养——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省自行命题英语命题组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英语试卷紧扣《考试说明》要求,紧密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教学实际,体现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试题科学、规范,在继承中有所创新。
1.突出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命题充分体现课标对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要求,重视考查考生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交际能力,特别是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重点考查考生语言运用的正确性和得体性,语篇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科基本文化素养。
2014年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到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问题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4年重庆卷高考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一个游客去波罗的海滨度假,找到一处房屋,打算同房东——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签下租房合同。
老人劝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不合适,再作决定。
游客住下后感到很满意,到第五天,将要签合同时,却发生了一点意外:一个精美的玻璃杯被他不小心打碎了。
他有些忐忑不安地打电话告诉了老人,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我过来签合同时再拿一个来。
”游客把碎玻璃和屋里的其他垃圾打扫了。
不久,老人来了,进屋后就问:“玻璃杯碎片呢?”游客回答说,我已经装进垃圾袋,放到门外了。
老人赶紧出门,打开垃圾袋看过后,脸色凝重地对游客说:“对不起,我不再把房子租给你了。
”
然后,老人仔细地将玻璃碎片一一捡了出来,放入另外一个垃圾袋,写上:“玻璃碎片,危险!”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福建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70分)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盼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专家解析一、命题传承福建卷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新材料作文,所选材料分别是《格林童话》偶然诞生的过程、袁隆平的感悟、冯骥才的一段话、顾城的《忧天》、空谷是悬崖还是桥粱。
除2010年材料“《格林童话》的诞生”字数相对多一些,有255字,近四年的材料都在100字以内,简洁且富有意蕴,文体上都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五年来的材料都有一定的开放性,给了考生思维延展的空间。
2014年的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秉承近年来的思路,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挺供多维的思考空间,给出联想与想象的空间,注重思辨性,既考查考生的生活态度与生命追求,同时也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二、试题特点1.限制较少,角度多向。
对命题者而言,所绐材料往往预设了价值判断,主题导向明确,导致学生常常“被立意”,但今年福建卷作文材料中虽然出现了“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三个对象,但没有任何提示语,没有对它们做出情感或价值的限定,综合整则材料也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有利于考生思维的多元发散。
2.审题不难。
出彩不易。
考生可选的角度较多,“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是一组相对立的意象,其比喻意的指向性较明确,所以要切人“悲观与乐观”的主题还是比较容易的,大部分考生不会离题,但也容易出现大众思路,所以不容易出彩。
只有脱离大众思路,另辟蹊径提炼出独特的观点,才能做到思想深刻,而这对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一个考验。
3.超越诗性,注重思辨。
和前几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提供了一组明显对立的观点,由一组相对立的意象“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生发出人生的“悲观与乐观”、“希望与绝望”、“消极与积极”、“理性与浪漫”、“危机与宁静”等矛盾面,考生可以选择矛盾的一方面来立意,也可以选择把两方面结合起来立意,显然后者更能显示议论文的思辨性.是较高明的做法。
2014福建高考作文范文【篇一:2014福建高考作文优秀例文】2014年福建高考作文题(优秀例文)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另一些人想到的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优秀作文选为人生开辟栈道苏东坡在跌入人生低谷之际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一语道出了他于荣辱升谪后的乐观与释然。
诚然,人生之路,风雨总是不期而至。
然而,当路已尽,桥已断,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在幽幽的万丈空谷间,我们应像东坡居士一样怀乐观之心开辟人生栈道,踏上“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征程。
从前姓越的江山,如今改姓为吴;从前金碧辉煌的宫殿,已充满了仇人的欢歌笑语;从前傲视天下的越王,如今已沦为卑贱的阶下囚!面对吴王施加非人的羞辱与折磨,他并没有绝望。
倘若他不去卧薪尝胆,用王的尊严去换取仇敌的松懈,日后江山如何收复,王当如何自居!他,勾践,于穷途末路之境开辟了一个君王逆转的必经栈道,从而成就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王的姿态!“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
”这是史铁生用灵魂在尘世间感悟出的人生的真谛。
多少年,他在轮椅上没日没夜地沉思,默想。
青年时,他也有过绝望,也曾不得控制地狂躁,甚至每次周围寂静无人时,他都会想到死。
然而,他并没有就此萎靡堕落,幸而他想到了微笑,笑对苦难,用温暖的乐观之心去融化冰封的命运。
于是世间见证了他后来菩提一样灵质、隽永的思想。
正因史铁生用乐观释然开辟了人生栈道,他的灵魂才得以与尘世共语。
“他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
”对于音乐奇才贝多芬,罗曼罗兰如是评价。
当他怀揣着一个对音乐无比虔诚的心痴迷于创作,耳聋的“酷刑”却已开始了对其的折磨,贝多芬的听觉日渐衰退。
可他从未放弃,“在悲苦的深渊里,贝多芬从事于讴歌欢乐。
”他的人生处处为悬崖,步步为峭壁,但他却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
生命的摆渡①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练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而我也始终相信,上帝会带给每个人与困难不同的邂逅。
”因此,唯有直面困难,将生命摆渡,才能让人生绽放。
②如果你正站在陡峭的空谷前,畏惧与向前,你又会如何抉择呢?③蓦然想起《老人与海》中那个固执到可爱的老人——桑迪亚哥。
一个孤独的老人,在苍茫的大海上,独自面对让人震颤的鲨鱼、难以预料的风暴,老人仿佛从不畏惧。
因为他坚信“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所以始终勇往直前,所以会选择用尽全身的气力去守护自己的战利品,或者说是为了守卫尊严。
海明威赋予了老人英雄一般的勇气,因而当风静静地吹过,老人拖着疲惫的身子、带着寂寥的马林鱼骨上岸时,我们会感受到让人悲凉的欣慰和感动。
④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通往人生终点的朝圣之路上,荆棘与鲜花会交错生长,困难会和成长相依相伴,而面对困难时,我会欣赏像飞蛾一样的勇敢,在璀璨的火焰中化为绚烂。
困难使人痛苦,可直面困难才能使人成长,它给了人继续向上攀登的勇气。
⑤喜欢巴尔扎克的那句话:“困难,对于弱者来说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强者来说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史铁生或许在身体上是一个弱者,但是那直面困难的勇气让他成为精神上的强者。
当奔跑的梦想被禁锢在方寸之间的轮椅上,当满身的才情难以放飞,若是你,你会想史铁生一样直面困难吗?生活的苦涩没有压垮他,困难在他的面前化为虚无,虽然命若琴弦,却从未放弃。
这是勇气,更是人生的智慧。
⑥我喜欢易安居士将困难化作诗情,氤氲在纸上;也欣赏西西弗斯将困难化作动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攀爬中坦然前行。
我崇敬苏武将困难化作勇气,牧羊慢读人生;也欣赏在大火中失去实验记录的爱迪生,直面困难,重新起航……时间顺流而下,生活却逆水行舟。
我们难以控制生活带给我们什么,可是我们却可以选择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态度。
⑦别忘了,在面对空谷时,少一点犹豫,何必在乎那些沉重琐碎的恐惧,拥有直面困难的勇气也就拥有了摆渡生命的力量,也就能看到彼岸的星光灿烂。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福建卷)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________ 。
(荀子《劝学》)(2) _____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3) ___ ?心远地自偏。
(陶渊明《饮酒》)(4)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庄生晓梦迷蝴蝶,。
(李商隐《锦瑟》)(6)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
(辛弃疾《永遇乐》)【试题答案】(1)而闻者彰(2)谈笑有鸿儒(3)问君何能尔(4)随风直到夜郎西(5)望帝春心托杜鹃(6)寻常巷陌【试题考点】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
【试题解析】“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平时要重视提高人文素养。
注意“鹃”“彰”等易错字的书写,也不要漏掉“而”“尔”等字。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祖传[明]张岳张祖,字彦宗,以字行。
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
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
祖疑之,入白母。
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
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
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
逮久弗获。
会天变肆赦,乃归。
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
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
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
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
”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
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
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
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
关于2014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点评:未0609 1611关于2014年福建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的点评:作文题目冯骥才说“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
”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题目理解:进化速率(单位时间内生物进化改变量)是进化论中一个重要概念。
衡量进化速率必须确定两个尺度:时间尺度和进化改变量的尺度。
福建高考作文材料中冯骥才所言无非也在阐述“速率”概念,并表达如下信息:1人生如赛跑,人生的状态与运动的赛跑相似;2人生有“时间”和“创造的价值”两个重要因素;3人生的价值与人生的“运动”速度有关,也与“运动”的状态密切相关。
“人生运动”的“时间”与“状态”密切影响着人在社会的赛场上创造的“价值”。
自然、社会、人生总在运动,总有比赛,总在竞争,总在计较着速度与价值的快慢和大小。
运动场的赛跑,追求速度;而人生的赛跑追求“长度”人生价值。
题目特点:一导向明确作文材料简短,关键词明确:落在“人生”、“赛跑”、“时间”、“路程”上,降低了审题门槛。
材料立意导向明确:想考察学生为人处世的态度、关注及观察社会的广度、思考和追求人生的深度。
考生比较容易确定立意。
二思辨鲜明生命的长短与价值的大小是永恒而思辨的主题,人生与赛场,有比有喻,喻中有比,同中有异:二者都追求并比较效率,然而运动赛场重在比较费时多少,人生的赛场重比较实现的价值大小。
可以拟题为“生命有限而价值无穷!”、“人生的速度与长度”、“人生限时不限量”等三出彩较难人生如赛跑是个老话题,考生往往会在表层谈应该在有限的人生中创造无穷的价值。
至于“为什么”人生如赛跑,应该“怎么样”在有限人生里创造无穷价值,考生往往无法深入涉及。
若能结合人生体验和感悟,分析有限的人生与无限的价值的关系,分析在为人、治学、修心、齐家、平天下等方面该如何最大化地实践与实现。
2014年高考试题——语文(福建卷)精析版2高考语文2014-06-20 20142812月19日,寂寥的寒夜,清华园日晷旁,烛光隐隐。
小提琴哀婉的曲调飘散在清冷的夜空,人们伫立无语,鞠躬,献上白菊。
偶有路人好奇:“这是在祭奠谁?”有人低声答语:“今天是钱钟书先生辞世2014周年。
”2014年前,钱钟书先生安详离世。
遵钱先生遗嘱,“一切从简”,连在八宝山的告别仪式也只有短短的20分钟。
“如此寂静。
”钱先生的一位生前好友说。
那日,清华的南北主干道上飘起了一千只纸鹤,学生们用这种方式,静静地送别他们的老学长。
他的人生,本不寂静。
无论是人们熟稔的《围城》,还是近乎天书的《管锥编》,都惊讶了世人,折服了学界。
《管锥编》单是书证就数万条,引述涉及四千位作家上万种著作。
世人惊叹“大师风华绝代,天才卓尔不群”。
然而他却又静静地坐在书斋里,照例埋头读他的书,做他的学问。
图书馆内很多冷僻线装书的借书单上,只有他一人的名字。
即使是身处困境,他也只是默默地埋头书本。
“文革”时他被送去干校劳动改造,能看的只有寥寥几本书,但只要抱起书本来,就能兴致盎然。
第一批“大赦”回京的名单中,没有钱钟书,也没有杨绛。
他们夫妻二人平静地走回窝棚,杨先生说:“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先生歪着脑袋认真的想了一下,说:“没有书。
”“文革”后,对钱钟书先生的称颂日渐声高,然而钱家的书斋内一如既往地平静。
他谢绝了一切记者和学者的拜访,有人将此误读为“清高孤傲,自以为是”。
他人的不解,钱先生并未在意过。
杨绛先生说:“他从不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想安安心心做学问。
”“钱先生做学问是‘心在焉’,”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说:“而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上,今天这个校园里,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清华大学一位博士生说,他多次读《围城》,读第三遍时忽然明白,“围城不是别人给的,正是人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为自己编织的。
钱先生没有为自己修筑围城,所以,他一辈子都活得坦然,真挚。
《阅卷档案》(高考作文)第三章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优秀作文2014高考满分作文——福建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
根据要求作文。
(70分)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盼却是栈道桥梁。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①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②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专家解析一、命题传承福建卷近五年的高考作文题都是新材料作文,所选材料分别是《格林童话》偶然诞生的过程、袁隆平的感悟、冯骥才的一段话、顾城的《忧天》、空谷是悬崖还是桥粱。
除2010年材料“《格林童话》的诞生”字数相对多一些,有255字,近四年的材料都在100字以内,简洁且富有意蕴,文体上都明确要求写议论文或记叙文;五年来的材料都有一定的开放性,给了考生思维延展的空间。
2014年的福建卷高考作文题秉承近年来的思路,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挺供多维的思考空间,给出联想与想象的空间,注重思辨性,既考查考生的生活态度与生命追求,同时也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
二、试题特点1.限制较少,角度多向。
对命题者而言,所绐材料往往预设了价值判断,主题导向明确,导致学生常常“被立意”,但今年福建卷作文材料中虽然出现了“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三个对象,但没有任何提示语,没有对它们做出情感或价值的限定,综合整则材料也没有明显的感情倾向,有利于考生思维的多元发散。
2.审题不难。
出彩不易。
考生可选的角度较多,“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是一组相对立的意象,其比喻意的指向性较明确,所以要切人“悲观与乐观”的主题还是比较容易的,大部分考生不会离题,但也容易出现大众思路,所以不容易出彩。
只有脱离大众思路,另辟蹊径提炼出独特的观点,才能做到思想深刻,而这对考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一个考验。
3.超越诗性,注重思辨。
和前几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提供了一组明显对立的观点,由一组相对立的意象“悬崖峭壁”与“栈道桥梁”生发出人生的“悲观与乐观”、“希望与绝望”、“消极与积极”、“理性与浪漫”、“危机与宁静”等矛盾面,考生可以选择矛盾的一方面来立意,也可以选择把两方面结合起来立意,显然后者更能显示议论文的思辨性.是较高明的做法。
2014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深度解析文/猛师老徐【作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70分)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意解析】1、如何理解“空谷”、“悬崖”和“栈道桥梁”?很多人把“空谷”理解成人生的困境与挫折,而“想到的是悬崖”则意味着以悲观绝望的心态来对待人生的困境,而“想到的是栈道桥梁”则代表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克服和战胜这些人生困境。
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可以的,只不过有一点要注意,“悬崖”和“栈道桥梁”不是同一个范畴的意象,“空谷”可以等于“悬崖”,但是“空谷”绝不等于“栈道桥梁”,“栈道桥梁”是应对和越过“空谷”的途径、渠道和方法。
所以,如果把“空谷”界定为人生困境,那么最佳理解的角度是,面对人生困境,有人悲观绝望地认为无路可走,有人积极乐观地认为有途径可以克服和战胜它,而不是悲观绝望和积极乐观的选择。
2、“空谷”一定指的是人生困境吗?如果先入为主地把“空谷”理解成人生困境与挫折,后文“想到的是悬崖”岂不是多此一举?我们不妨来假想这样一个情境,我们正在沿着某山路前行,根据地图所示,前方有一空谷,有人认为这空谷是悬崖,肯定过不去,有人认为有栈道桥梁可以通过。
这个时候,空谷可以只是一个客观存在,可以理解为我们生命中一些尚未经历的事物,它可能不易克服甚至根本不可能克服,也可能很容易就克服。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抉择?3、“想到的是悬崖”与“想到的是栈道桥梁”仅仅意味着消极悲观与积极乐观?如果这则材料简单粗暴地理解成消极悲观与积极乐观的选择,也太低估出题人水平了吧。
福建高考提倡议论文写作,文章的思辨性强调了不是一年两年了,这个时候来出个作文题来让你简单地选择是乐观还是悲观,命题者老糊涂了吗?正如上文所说,如果空谷是一个客观事物,而且是未曾经历或者是我们有限的经验和认知尚且无法全面了解的事物,那么对待这样的事物,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想成“悬崖”的,就不能是一种谨慎吗?而谨慎过度了,就变成悲观消极。
2014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林隽
【期刊名称】《作文成功之路(上旬)》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本刊2014年5期《新材料作文“曼德拉的名言”导写》文题材料是:(1)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
(2)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
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3)我想告诉大家,只要我们能接受生命中的挑战,连最奇异的梦想都可实现!由材料可以看出,这与福建考题写作范围
毫无二致。
2014年5期《2014年热词“变革”话题演绎》中挑战、胆识、担当
等内容均为此题的写作范围。
2014年4期《“走在时代的前列”人物素材多维解读》中的人物,均是提到“空谷”就想到“栈道桥梁”者,均是写此题的上佳素材。
【总页数】2页(P52-53)
【作者】林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2014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2.2014年高考江西卷作文题解析及
佳作展示3.2014年高考湖南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4.2014年高考广东卷作文
题解析及佳作展示5.2014年湖北高考作文题题解及佳作展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