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赏析 课后心得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2
戏曲鉴赏学习心得范文5篇戏曲鉴赏学习心得范文5篇戏剧是一种表演艺术,特点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有一定情节的故事。
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戏曲鉴赏学习心得,欢迎你的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有需要的同学。
戏剧鉴赏心得体会以前,我以为戏剧的就是戏曲,枯燥无味的过时艺术。
真正接触戏剧是在大学——《戏剧鉴赏》课里,仅仅十周的时间,却有着十分丰富知识含量,让我深深了解到了戏剧其实并非只有戏曲,还有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以及相声等等,戏剧也并不是枯燥无味,它具有自己独特的美,真正的灵魂。
真正的戏剧鉴赏要求我们用正确的方法,广博的知识,鉴赏美的心灵去欣赏,去体会,发现戏剧其中的美妙与艺术。
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
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1.娱乐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是显而易见的,是促使广大观众走进剧场或戏院的根本动因。
戏剧自身来说,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与生俱来的,从最初的傩舞娱神,到之后的角抵戏参军戏滑稽戏等,逐渐地由娱神为主转变为以娱人为主,在此过程中,戏剧的娱乐功能自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只是娱乐的对象由神变为人。
人逐渐成为戏剧艺术的欣赏主体和接受主体。
因此,戏剧就更多地考虑人们的娱乐因素,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使人们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欢娱。
2.教化功能.戏剧的娱乐功能是不容忽视的,但决不能认为它是戏剧最重要的,或者是唯一的功能。
戏剧的娱乐功能只是把观众引入更高接受层面的必要途径,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优秀的戏剧,内容往往以情至圣,以真至诚,从而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
孟子云:“仁言不如仁声人人深也”。
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看一台思想性艺术性都很高的戏,比听一场报告受的教育还要大。
戏剧的教化功能,就内容而言,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3传承功能.我国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承行为传承口耳传承以及视觉传承等等。
而戏剧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中国戏曲鉴赏学习心得体会中国戏曲是我国民族的瑰宝,它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而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戏曲鉴赏不仅仅是欣赏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思考。
以下是我在学习中国戏曲鉴赏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中国戏曲鉴赏让我深入了解了戏曲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通过学习戏曲的历史演变,我了解到戏曲起源于古代的宫廷音乐和舞蹈,演变为一种以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
从最早的盛唐时期到宋元明清时期的发展,我逐渐领悟到戏曲艺术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次,学习中国戏曲鉴赏让我对剧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国戏曲有京剧、豫剧、评剧等多种剧种,每种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通过学习不同剧种的演出形式、唱腔和表演技巧,我能够更好地欣赏并理解戏曲作品的艺术魅力。
然后,学习中国戏曲鉴赏让我对于戏曲演员的表演技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戏曲演员需要具备声乐、表演、舞蹈等多种技能,通过学习他们的演出技巧,我能够更好地欣赏他们的表演艺术。
尤其是京剧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我深深被演员们那悠扬的嗓音和精湛的表演所打动。
学习中国戏曲鉴赏还让我对于戏曲作品的思想内涵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戏曲作品所呈现的内容往往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历史故事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戏曲作品中的经典剧目,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哲理和内涵,更好地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
通过学习中国戏曲鉴赏,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戏曲,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其他国家的文化。
总结起来,学习中国戏曲鉴赏让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学习戏曲的历史、剧种和演员技巧,我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戏曲作品的艺术魅力。
同时,戏曲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也让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领悟。
2023最新戏曲鉴赏课学习心得(5篇)2023最新戏曲鉴赏课学习心得【篇1】戏剧是以演员艺术为中心同时又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体。
我国的戏剧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从先秦以前的巫舞,到汉代的角抵戏、晋时的参军戏、北齐的踏摇娘、唐朝的滑稽戏。
一直到宋元杂剧,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才基本成熟。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戏剧博采众家之长,从各种艺术中汲取了丰富的文化养料。
经过长期的酝酿.我国的戏剧最终形成并逐步走向成熟,倍受民众青睐,甚至不胫而走,享誉____.可谓成绩斐然。
其中不乏有社会历史的偶然因素推波助澜,但主要还是因为戏剧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具体表现在其丰富多彩、广泛深刻的功能方面。
戏剧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它形象生动、避实就虚的艺术形式.而且体现在它社会关照、理性思考的具体内容。
戏剧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它形象生动、雅俗共赏;其次在于它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更在于它张扬社会理性.成为播撒于民众心底的及时雨。
戏剧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三个方面:娱乐功能、教化功能、传承功能。
2023最新戏曲鉴赏课学习心得【篇2】我国民俗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口头传承、行为传承口耳传承以及视觉传承等等。
而戏剧作为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其传承也遵循以上所说的几个方面:1、口头传承戏剧以口头传承的方式传播民俗文化。
主要体现在梨园弟子的技艺传承这一方面。
当时的戏剧演员文化水__都很有限,甚至大字不识,但他们却能在台上搬演古今之事,把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演员自身的素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师父的言传身教也功不可没,而且拜师学艺主要是通过师父的口头传授来完成的。
特别是对唱、念这两方面的严格要求,更体现了口头传承的无可替代。
我国的戏剧就是依靠这种口头传授的方式代代相传。
2、行为传承戏剧表演中的动作、招式主要体现了行为的传承。
戏剧表演中的一招一式,都是程式化的动作。
相对而言是固化的。
戏剧的表演程式是根据生活中事物的特征和美的形式提炼出来的。
如鹞子翻身、兰花指、卧鱼等,是抓住这些动植物最具有造型美的闪光点而予以模仿、定格的。
上戏曲鉴赏后的感想在阅读上戏曲鉴赏的过程中,我首先感到的是对这门古老艺术形式的敬畏和尊重。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已有几百年历史,其中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通过上戏曲鉴赏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戏曲表演所需要具备的各项技能和细节,比如歌唱、念白、动作、服装等方面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演员长年累月的实践和磨练才能达到熟练的水平,这让我更加敬佩和尊重这些戏曲演员。
其次,我也更加认识到戏曲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不同地区和流派的戏曲都有自己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特点。
例如,评弹是浙江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与京剧、豫剧等区别很大,它的表演以弹词为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同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政治背景下,戏曲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比如1920年代至1940年代的京剧新文化运动时期,京剧就发生了较大的改革,加入了许多新的表演形式和素材,使其更加现代化和时尚化。
这些都使我深入了解到戏曲艺术的多样性和变化。
最后,我也意识到通过学习赏析戏曲和学习一般文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同时也受到了历史、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能够在学习戏曲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体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读书、学习历史也是相辅相成的,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戏曲中所体现的文化底蕴和言外之意。
总之,通过上戏曲鉴赏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戏曲艺术的价值和魅力,也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多样性。
这让我认识到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戏曲鉴赏的心得体会篇1为了营造更好的校园文化气氛,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我校领导指示下,本学期开展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尝试着把戏曲这特色艺术引进第二课堂,作为一项探究性课题来开发。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着手于让学生欣赏、模仿唱京剧、越剧、黄梅戏、豫剧等戏曲作品选段,初步了解各种戏曲的发展情况以及相关的知识;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学会演唱部分戏曲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和发展学生对戏曲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在我校举办的庆祝“五·四”运动周年庆文艺联欢晚会中首次戏曲节目登场的“戏曲联唱”——《十八相送》、《天上掉下一个林妹妹》《夫妻双双把家还》让广大师生耳目一新,深受他们的喜爱和好评。
参加演出的学生表现出对戏曲深深的喜爱和充满自信的表现欲望。
充分体现了戏曲兴趣小组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以及综合能力。
在搞好教学工作和辅导学生的同时,学校还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积极参与有关戏曲课题理论研究,以科研引领和提升自己,力求在下一次的第二课堂教学搞出新花样,挖掘出新人才,为我校教学增添一点色彩。
在喜看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的在工作的不足。
对于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还缺少大胆的尝试,比如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需要用到各方面的道具、服装,准备起来实为不易,教学活动受到束缚。
又顾虑多方面因素,始终有这个心没这个胆。
除此之外,还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及时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024年京剧的鉴赏心得体会样本当代的年轻人对京剧的热爱可能并不广泛,但我个人对这一艺术形式抱有深厚的兴趣。
这种兴趣的滋生,源于我深受热爱京剧的爷爷奶奶的影响。
他们对京剧的热爱无以言表,每当电视播出如《九州戏苑》等京剧节目时,他们总会驻足观看。
久而久之,我也被这种艺术魅力所吸引,并逐渐认识到京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对于京剧的了解尚浅,只知道其核心在于“唱念做打”的技艺展现,以及“生旦净末丑”五大角色分类。
我常常混淆“正旦”与“花旦”的角色定位,甚至有时统称为“小旦”。
迄今为止,我完整观看过的京剧仅有三部:《秦香莲》、《九江口》和《九道本》。
在现代的文艺演出或综艺晚会中,经常能看到京剧的精选片段,我对此类片段的欣赏次数颇多。
其中,我特别欣赏《锁麟囊》中的“春秋亭外”、《徐策跑城》中的“湛湛青天”以及《玉堂春》中的“苏三离了洪洞县”等段落。
有人认为京剧的节奏过于缓慢,使人难以保持耐心。
实则不然,京剧的节奏感强烈,速度随剧情变化而变化。
快速时,快得让人来不及捕捉每一个字眼,就已经在激昂的情绪中唱过。
如《秦香莲》中的“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若无字幕辅助,几乎无法听清。
快速的运用旨在表达包公的愤怒情绪和对陈世美认亲的急切心情。
而慢速时,一个字可以被拖长至半分钟,如《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这种缓慢是为了展现其高贵的气场和内心的失落。
总的来说,京剧的艺术魅力深不可测,只有深入品味,才能领略其无尽的妙处。
我将继续探索京剧,研究京剧,并期待更多的青少年能够理解和热爱这一国粹艺术。
2024年京剧的鉴赏心得体会样本(二)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其独特魅力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回响。
每日放学时分,那熟悉而悠扬的唱腔——“哇呀呀呀……蓝脸的窦尔敦,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便如约而至,虽已聆听无数次,但其蕴含的京剧之美依旧每次都能触动我心。
在我的家中,亦珍藏着一份京剧的独特之美——京剧脸谱,不过它并未被绘制于传统的宣纸或木模板之上,而是巧妙地选择了葫芦作为载体。
篇一:戏曲鉴赏浅谈《四郎探母》摘要:京剧《四郎探母》是一出百演不衰的经典,是现代京剧发展的一个小符号。
梨园有称“探不完的母,过不完的关”指的是两出经典大戏,一出是伍子胥过昭关的《文昭关》,另一出便是《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中杨四郎身处异乡独活十五载,在战火重燃之际,发现来军将领是自己十五年未见的家人,突出关卡只为见母亲一面,孝子之情感动天地,与母亲相见之后,又不忘铁镜公主之情,毅然返还,实在重情重义。
但有关杨四郎的忠义却在现代社会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将在对《四郎探母》这出戏进行赏析的同时,对杨四郎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讨论,并以现代视角分析“忠义”在当下的时代意义。
关键字:四郎探母忠孝道义正文京剧《四郎探母》,这是说的杨家将的故事。
在北宋时期,杨家为抵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南侵全家共同抗击敌军。
杨家共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又收了一个义子,分别排行为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姐,九妹。
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在民间广为传颂。
在金沙滩一战中,杨家将也在这场恶战中损失惨重,杨四郎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大郎,二郎,三郎战死,五郎出家,四郎被俘。
作为俘虏的四郎改名换姓,被压到萧太后面前,萧太后见此人长的相貌堂堂,又让他试了武功,十分满意,便把铁镜公主嫁给了他。
弹指一挥间,十五年就这样过去,杨四郎和铁镜公主相敬如宾,还有了大阿哥,虽说萧太后和公主对她很好,但思乡之情却时刻煎熬着他。
直到有一天,杨四郎听说宋王朝皇帝御驾亲征,率领杨家将向北方开来,驻扎在雁门关内。
杨四郎决心要去见母亲一面,无奈关卡重重会面遥遥无期。
只得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铁镜公主并求助于她,在铁镜公主的帮助下,杨四郎拿到萧太后的令牌,悄悄潜到宋营,得以与母亲家人见面,十五年的相思衷肠一朝诉。
但是杨四郎感恩铁镜公主的贤德善良,与家人匆匆一聚之后,又返还回到铁镜公主身边。
《四郎探母》不管是从艺术手法上,还是人物刻画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尤其是舞台上唱腔优美,受到一代代戏迷追捧。
学习戏曲的心得体会篇一:戏剧鉴赏心得与体会戏剧鉴赏心得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
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
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
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
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
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
篇一:戏曲鉴赏浅谈《四郎探母》摘要:京剧《四郎探母》是一出百演不衰的经典,是现代京剧发展的一个小符号。
梨园有称“探不完的母,过不完的关”指的是两出经典大戏,一出是伍子胥过昭关的《文昭关》,另一出便是《四郎探母》。
《四郎探母》中杨四郎身处异乡独活十五载,在战火重燃之际,发现来军将领是自己十五年未见的家人,突出关卡只为见母亲一面,孝子之情感动天地,与母亲相见之后,又不忘铁镜公主之情,毅然返还,实在重情重义。
但有关杨四郎的忠义却在现代社会引起了广泛讨论,本文将在对《四郎探母》这出戏进行赏析的同时,对杨四郎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深入讨论,并以现代视角分析“忠义”在当下的时代意义。
关键字:四郎探母忠孝道义正文京剧《四郎探母》,这是说的杨家将的故事。
在北宋时期,杨家为抵抗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南侵全家共同抗击敌军。
杨家共生了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后来又收了一个义子,分别排行为大郎,二郎,三郎,四郎,五郎,六郎,七郎,八姐,九妹。
他们个个都是英雄好汉,在民间广为传颂。
在金沙滩一战中,杨家将也在这场恶战中损失惨重,杨四郎的命运被彻底改写。
大郎,二郎,三郎战死,五郎出家,四郎被俘。
作为俘虏的四郎改名换姓,被压到萧太后面前,萧太后见此人长的相貌堂堂,又让他试了武功,十分满意,便把铁镜公主嫁给了他。
弹指一挥间,十五年就这样过去,杨四郎和铁镜公主相敬如宾,还有了大阿哥,虽说萧太后和公主对她很好,但思乡之情却时刻煎熬着他。
直到有一天,杨四郎听说宋王朝皇帝御驾亲征,率领杨家将向北方开来,驻扎在雁门关内。
杨四郎决心要去见母亲一面,无奈关卡重重会面遥遥无期。
只得将自己的真实身份告诉铁镜公主并求助于她,在铁镜公主的帮助下,杨四郎拿到萧太后的令牌,悄悄潜到宋营,得以与母亲家人见面,十五年的相思衷肠一朝诉。
但是杨四郎感恩铁镜公主的贤德善良,与家人匆匆一聚之后,又返还回到铁镜公主身边。
《四郎探母》不管是从艺术手法上,还是人物刻画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尤其是舞台上唱腔优美,受到一代代戏迷追捧。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精选16篇)戏曲鉴赏心得体会篇1这学期选修了戏剧鉴赏这门选修课,学到了好多关于戏剧方面的知识,更是被中国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我是绍兴嵊州人,是的,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
从小,妈妈就有教我唱越剧。
比如,《我家有个小九妹》、《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等。
这些曲目,我都会唱,所以在选修课的考试中,我就唱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完时,老师和同学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我的肯定。
戏剧演员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简单明了的词句、动作等有限的程式就能生动形象地反映出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戏剧通过演员们不同的脸谱告诉观看者他们扮演的是何种性格的角色,红脸表示这个人忠义,白脸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黑脸表示这人正直不阿,蓝黄脸谱更是告诉人们这是一个粗豪鲁莽之人。
人们的身份地位则是通过他们不同的服饰来展现出来: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穿戴霞披、凤冠的人是皇后、贵妃,公主;文臣穿蟒袍,武将戴盔甲;布衣代表平民百姓。
戏剧中更是通过须发区分年龄,通过脚色分形区分男女以及他们的特长。
动作在戏剧中更是不可忽视的,演员以扬鞭代骑马,不同马鞭代表不同的马,以旗画车轮代表坐车,以划桨代表坐船等。
通过这些简明的动作就可以让观众明白他们在干嘛,总之,戏剧的博大精深不是一夕一朝就能明白清楚,需要我们不断的去观看,去理解,去揣摩,才会慢慢的喜欢上看戏,也能够看懂戏。
以前的好多老人都没有读过书,识过字,但是他们可以看懂戏,可以从戏剧表演中得到好多信息,老人们希望得到一些新的东西,所以他们喜欢上了看戏,这就是戏剧的奥妙之所在。
我们现在虽然不能从中得到有用的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戏剧去体会戏剧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是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
我觉得戏剧鉴赏课上,老师应该多教我们学习一些短小容易的戏剧,像我家有个小九妹等,让同学们在练习中体会戏剧的美,去感受戏剧中人的心理、情感等。
年轻人对戏剧这种艺术的热情远比不上对流行乐喜爱。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1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之一,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完美体现,更是古老的东方文明的璀璨名片。
其优秀剧目蕴含着华夏人民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在如今的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戏曲的学习与欣赏也占据了一定的比重。
为了让学生领略到戏曲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所具有的魅力,并且让学生真正的喜欢并积极的弘扬这种戏曲文化,故而我在这个学期选择了浙江音乐学院开设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戏曲鉴赏能力培训》这门课程。
在培训中,每堂课、每位老师的讲授都让我感到获益匪浅。
为期一周的培训,从戏曲的发展沿革、戏曲的人物的装扮和人物性格的关系、旦角、生角各行当的舞台表现特点各个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教授。
老师们言传身教地展示了中国戏曲中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特征。
并带领我们一同体验了戏曲的唱腔、基本的手势、身段,以及对戏曲视频进行了赏析,让我对戏曲有一种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首先,对戏曲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1.知道了戏曲的起源,以及大致的发展脉络。
2.了解了戏曲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体验和感受了戏曲中主要行当的基本身段。
4.聆听和欣赏演唱了越剧及昆曲中的部分唱段。
5.欣赏了戏曲的舞台美术:包括人物造型和景物造型其次,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为我们精心准备了适应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让我们不仅对所学知识有更为形象的认识而且大大提高了我们对戏曲这门艺术的兴趣。
最后,老师的个人魅力为整个课堂增色不少。
授课的老师都是当今戏曲界的领军人物,在上课时,永远都是笑容满面、激情澎湃的,最吸引人的就是老师的声音,时而浑厚,时而高亢,时而低缓抒情,时而急促激情,与所讲的内容浑然一体。
在讲到兴起之处,老师还会唱几句,这种用音乐与戏曲结合教学的方法,独特、有用,别有韵味,他们对于戏曲艺术的力求完善,孜孜不倦的态度也深深感染了我们。
通过这次在浙江音乐学院开设的戏曲鉴赏课程的学习,让我对戏曲更加加深了认识。
中国戏曲博大精深,是一代一代的戏曲前辈不断钻研,不断开垦的成果。
2024年京剧的鉴赏心得体会样本当代的年轻人对京剧的热爱可能并不广泛,但我个人对这一艺术形式抱有深厚的兴趣。
这种兴趣的滋生,源于我深受热爱京剧的爷爷奶奶的影响。
他们对京剧的热爱无以言表,每当电视播出如《九州戏苑》等京剧节目时,他们总会驻足观看。
久而久之,我也被这种艺术魅力所吸引,并逐渐认识到京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对于京剧的了解尚浅,只知道其核心在于“唱念做打”的技艺展现,以及“生旦净末丑”五大角色分类。
我常常混淆“正旦”与“花旦”的角色定位,甚至有时统称为“小旦”。
迄今为止,我完整观看过的京剧仅有三部:《秦香莲》、《九江口》和《九道本》。
在现代的文艺演出或综艺晚会中,经常能看到京剧的精选片段,我对此类片段的欣赏次数颇多。
其中,我特别欣赏《锁麟囊》中的“春秋亭外”、《徐策跑城》中的“湛湛青天”以及《玉堂春》中的“苏三离了洪洞县”等段落。
有人认为京剧的节奏过于缓慢,使人难以保持耐心。
实则不然,京剧的节奏感强烈,速度随剧情变化而变化。
快速时,快得让人来不及捕捉每一个字眼,就已经在激昂的情绪中唱过。
如《秦香莲》中的“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一段,若无字幕辅助,几乎无法听清。
快速的运用旨在表达包公的愤怒情绪和对陈世美认亲的急切心情。
而慢速时,一个字可以被拖长至半分钟,如《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这种缓慢是为了展现其高贵的气场和内心的失落。
总的来说,京剧的艺术魅力深不可测,只有深入品味,才能领略其无尽的妙处。
我将继续探索京剧,研究京剧,并期待更多的青少年能够理解和热爱这一国粹艺术。
2024年京剧的鉴赏心得体会样本(二)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其独特魅力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回响。
每日放学时分,那熟悉而悠扬的唱腔——“哇呀呀呀……蓝脸的窦尔敦,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便如约而至,虽已聆听无数次,但其蕴含的京剧之美依旧每次都能触动我心。
在我的家中,亦珍藏着一份京剧的独特之美——京剧脸谱,不过它并未被绘制于传统的宣纸或木模板之上,而是巧妙地选择了葫芦作为载体。
中国戏曲欣赏课程学习心得(共10篇)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在这个学期毅然选择了《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这门课程。
自己对戏曲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但却是有些兴趣的。
白驹过隙,日月穿梭,十几周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仍记得对戏曲的印象最初是在儿时启蒙读本的漫画上,再后来就到了小学历史课本的只言片句,接着是中学语文课堂上《窦娥冤》的文言文,现在终于又在大学的课堂上闪现了戏曲的迷人身影。
从最初历史典籍引出有关戏曲来源的讲解,到课程中老师言传身教的展示以实化虚,化无为有和以实代虚,无中生有的戏曲特征,再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戏曲行当概述,以及唱、念、做、打四种戏曲表演中的艺术手段简介,还有那紧贴教学内容的戏曲视频赏析,可以说这一中国戏曲艺术之旅收获颇多。
这门课程主要对戏曲的历史、概念、发展、表现形式、内容及其涵盖的文化知识做了详细阐述,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这门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加以影音教学的辅助,更让我们被戏曲它独特的魅力所感染。
初听戏曲,可能会觉得这是一种特殊的声乐甚至会认为“不好听”,其实,当你真正了解戏曲并懂得欣赏后,你会对戏曲有一种全新的认识。
戏曲鉴赏这门课程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去“听”,去“听”什么和从戏曲中能学到什么并有所感悟。
而后课堂上有介绍了文武场、声乐、乐器、脸谱等基本内容。
为了配合教学,课堂上常常会放一些戏曲的视频选段,在学习京剧《红梅赞》时,老师直接装扮成江姐的样子,让江姐活生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而这个时候也是气氛最活跃的时候,看视频以及现场教学,使我们对老师传授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体会,也让更多的学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门课,也喜欢上了戏曲。
《红梅赞》,《图兰朵》、《女驸马》、《贵妃醉酒》??一幕幕精彩的剧情、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真是一颦、一笑、一嗔、一怒皆成戏。
京剧艺术鉴赏学习心得【5篇】戏曲历史悠久,是中国的经典。
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很顺眼。
它的一些情节让人落泪,而另一些则精彩纷呈,精彩绝伦。
小时候看到父母看歌剧,总觉得他们太守旧,跟不上潮流。
如果我被杀了,我就不会去看旧东西了。
俗话说:“想知道梨的味道,最好自己尝一尝。
”不知道是不是没味道。
一尝就惊呆了!在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并认真欣赏中国特有的戏曲时,真的是惊呆了。
原来中国戏曲这么有艺术!我是井底之蛙!外国人怎么配这个祖先留下的宝藏?难怪老一辈的人对这些歌剧那么热衷,那么热爱。
现在感觉什么“不看戏曲的人应该是中国人”。
不是吗?这些歌剧就像我们国家的历史。
只有懂得欣赏,懂得关注,懂得挖掘的人才称得上真正的中国人。
因为他们深深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怎么才能忘记他们?在当今社会,我们年轻人的视野已经转向流行音乐、电影和互联网,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事实上,当我们仔细欣赏我们的歌剧时,我们会发现它们就像精彩的历史故事,将历史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把我们带入历史的隧道,让我们沉浸在其中,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感受。
怎么才能忘记歌剧的艺术魅力?我们要欣赏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放光芒,让它代代相传!京剧艺术鉴赏学习心得篇2“蓝脸窦尔敦盗御马,红脸关公斗长沙。
典韦带着黄脸,曹操带着白脸,张飞带着黑脸……”每当我唱这首《唱脸谱》节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京剧,200多年历史的戏剧;一种经历了几代大师的发展、改革、创新,最终被称为“国粹”的戏剧形式;一种包含“唱、读、做、打”的表演风格,“生、纯、丑”的行业分类,“皮、黄、锣、鼓”的伴奏结构,真的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在外国人眼里,京剧是中国几千年古代文明的代表。
他们常说京剧在服饰、身材、伴奏、唱腔方面都很美。
真的很美!记得我五六岁懂事的时候,爷爷经常晚饭后带我去村里看京剧。
当时,我被舞台上漂亮的衣服、帽子和五颜六色的装饰品所陶醉,深深地吸引了我。
戏曲鉴赏心得体会三篇一、《赛神娶妻》鉴赏心得体会《赛神娶妻》是一部经典的梅花戏,在全国各地有广泛的演出。
本剧以古老的神话故事为背景,采用现代手法表演,将节奏感强烈的舞蹈、生动活泼的服装、完美的场景布置与周边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一场多元化的文化盛宴。
从故事情节上来看,剧中的赛神是一个勇敢而又正义的英雄,他不惜一切代价去保护自己的家乡,并且在最后的大决斗中取得了胜利,最终得以娶回自己心爱的女子。
他孤身一人,在艰苦环境中不断求学,最终获得了真理,从而获得了与众不同的力量,最终赢得了荣誉。
另外,这部剧也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家庭生活,赛神和他的妻子非常相爱,时常鼓励彼此,共同完成各项使命,为家庭和社会作出贡献。
总之,《赛神娶妻》是一部优秀的梅花戏,不仅有节奏感强烈的舞蹈,还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值得我们深入鉴赏和体会。
二、《梁祝》鉴赏心得体会《梁祝》是一部流传已久的梅花戏,讲述了一段神仙间的爱情故事。
本剧精彩纷呈,既有快节奏的舞蹈和歌曲,又有生动活泼的服装,同时还有完美的场景布置,将古朴的传统文化与充满浪漫情调的爱情故事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场独特的家庭聚会。
从故事情节上来看,本剧让人看到了一段跨越天堂的爱情,梁山伯和祝英台靠着一颗真心,最终战胜了重重困难,克服了种种阻碍,最终走到了一起。
而神仙们也从中看到了人间爱情的伟大力量,最终决定让他们永结同心。
此外,本剧也表达了一种友情,即“曹公”和“皇甫太监”,他们两人从一开始就是朋友,在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遇到阻碍时,他们也一起陪伴他们,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问题。
总之,《梁祝》是一部经典的梅花戏,通过它可以看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深刻的爱情主题,值得我们深入鉴赏和体会。
三、《西厢记》鉴赏心得体会《西厢记》是一部经典的梅花戏,它描绘了一段离奇的爱情故事。
本剧以生动的舞蹈舞步、色彩斑斓的服装、完美的场景布置与周边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形成一场多元化的文化盛宴。
从故事情节上来看,本剧让人看到了一段离奇的爱情,王语嫣和萧瑟离家出走,在险峻的环境下勇敢地经历了一段爱情,最终以爱情的力量战胜了重重困难,在最后的决斗中也取得了胜利。
2024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在过去的周末,教师安排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要求我们学习戏曲。
放学后,我立即回家,着手在手机上搜索戏曲资料。
由于未提前决定要学习的剧种和曲目,我只得在线进行探索。
经过广泛的浏览,我最终选择了黄梅戏作为学习的目标。
然而,黄梅戏中有众多曲目,我无法确定应选择哪一首,于是再次求助于网络搜索。
根据一些排行榜,我发现《女驸马之谁料皇榜中状元》在黄梅戏中颇受欢迎,且据网友反馈,这首戏曲相对易学,便于快速掌握。
我进入一间安静的房间,关上门,专心聆听这首戏曲。
反复播放后,我发现自己仍无法跟唱。
我意识到,当前的方法可能不奏效,需要采取其他策略。
我决定先尝试记忆歌词,再进行歌曲的学习。
然而,我发现歌词难以牢记,这与网友的描述相去甚远。
于是,我闭上眼睛,轻声随旋律哼唱。
经过努力,我终于掌握了基本的旋律。
我继续哼唱,直到能够准确地跟上每一句歌词,初步体验到了一点成就感。
尽管如此,我仍需进一步熟悉后半部分的歌词。
然而,此时已到晚餐时间,我不得不中断练习。
用餐时,我迅速完成了进食,以便尽快恢复练习。
这次,我决定专注于第二段的练习,以期能更熟练地掌握。
我采用了与第一段相同的学习方法,因此在第二段的学习上比第一段更快取得进展。
此刻,我已能勉强完整地唱出这首戏曲,但还需更深入的练习以达到流畅。
受到鼓舞,我启动了一个录音应用程序,计划录制并回放以检查自己的表现。
在开始录制后,我成功地唱完了开头部分,但随后在多个地方出现了歌词错误。
我仔细听取了回放,针对唱得不准确的部分进行了反复练习。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终于完全掌握了这首戏曲的演唱。
2024年鉴赏京剧的心得体会(二)戏曲作为我国的国粹,其频道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戏曲艺术,传播深厚悠久的国粹文化。
在周日,我有幸在母亲的引导下,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第十一频道的戏曲节目。
电视屏幕开启,恰好播放的是京剧《赵氏孤儿》。
剧中人物均以独特的花脸妆容呈现,使我初时感到惊讶。
“大花脸”中最为凶悍的当属屠岸贾,他瞪着如牛般的眼睛,恶狠狠地质问程婴关于赵氏孤儿的下落。
听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程有感听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程有感一直对中国的国粹戏曲艺术,怀着一种一知半解的状态,年轻人心浮气躁,也没有大批的空闲时间去欣赏这门高雅的国粹艺术,而终于有幸在大学里,能够选修了这门专业的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不仅第一次完完整整的看完了几部戏,也进一步的对中国戏曲这门之前觉得生涩难懂的艺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收获挺大,感想自然不少。
第一次来到这个课堂上最大的印象就是看到老师后的惊讶,原以为教戏曲的老师,应该是那种白发苍苍满脸学问的老一辈,没想到老师也同我们差不了几岁,都是年轻的面孔,乌黑的长发,只不过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谈的气质就不是我们这等学生可以比拟的了,我想这就是常年浸泡在戏曲艺术中慢慢培养出来那与众不同的气质。
而授课的方式也不是我想象中的教条古板的各种书面知识,而是老师生动的即兴表演和丰富的银幕资料,因为这一点我也更加的想要多了解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了。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戏剧艺术,像欧洲的歌剧,日本的能剧,印度的梵剧,泰国的孔剧戏曲……人类文明之丰富多彩,光是戏剧这一块就是群星璀璨,百芳争艳,但是经过了这门课程的学习后,我却可以毫不客气地认为,我国的戏剧艺术无异是那群星中最为明亮的一颗,那百芳中最为浓郁高贵的一朵。
它所蕴含的,不仅仅是一个艺术的表现形式了,综合了舞蹈、歌唱、故事叙述以及乐器演奏,每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都精彩无比,无数的历史故事在它的表达下成就了千古经典,人生的百态在它的描绘下变得丰富多彩,这就是戏曲的魅力,也是在我们这片炎黄子孙的大地上继续上演的千古经典。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2017-05-11 08:02 | #2楼艺术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故而我在这个学期毅然选择了《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这门课程。
自己对戏曲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并不是很多,但却是有些兴趣的。
白驹过隙,日月穿梭,十几周浅尝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后,感觉艺术特别是中国传统艺术对自身发展的影响竟是如此的巨大。
心的旅程,美的享受
——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后感想不知不觉中一学期的中国戏曲艺术赏析课程接近了尾声,还清楚地记得,在教务处网站上查到自己可以选修到+++老师的课的时候开心的样子,当时我对于这么课程充满了好奇与期待,现在我对这门课程更多的则是的回味与不舍。
在三个月前,“戏曲艺术”对于我来说还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概念。
就像老师开玩笑时说过的,“每次看到电视上有戏曲表演就会毫不犹豫的换台”,但是经过老师十次课上对戏曲知识的细心讲解,和对几部经典序曲作品的介绍和评析,我对戏曲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渐渐的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短短十堂上,我不仅学到了生旦净丑、各大行当等戏曲常识;《三岔口》、《智取威虎山》等经典剧目;许仙、白娘子等等的戏剧人物,更重要的是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还记得老师在课堂上为我们做的精彩示范,让我第一次零距离接触了戏剧,老师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美让我被戏曲艺术的古典美感所征服。
最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有一次课上,老师将校艺术团的优秀学生演员带到课堂上为我们演出,近距离地欣赏到如此精彩的表演,使我被深深地震憾,尤其是那段《贵妃醉酒》,堪称经典,让我认识到戏曲艺术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只是我没有用心去体会,去欣赏。
欣赏戏曲艺术的过程是一个荡涤心灵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美的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对我为之自豪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所以我想对余老师表示我最真挚的谢意.
最后我想对戏曲艺术赏析课提出一个小小的建议:老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能不能抽出一些时间来教授我们一些基本的戏曲表演动作或简单的唱段,因为我相信大家都对戏曲的学习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亲身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