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总局职业卫生培训教材系列(监护分析与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33 MB
- 文档页数:105
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培训讲义第一部分:职业卫生评价机构概述1.1职业卫生评价机构的定义和职责1.2职业卫生评价机构的重要性和作用1.3职业卫生评价机构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第二部分:职业环境卫生评价基础知识2.1职业环境卫生评价的概念和方法2.2职业病的基本知识和分类2.3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特点2.4职业环境卫生监测的方法和标准第三部分:职业环境卫生评价实施步骤3.1职业环境卫生评价计划的制定和实施3.2职业环境卫生监测设备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3.3职业环境卫生评价数据的收集和分析3.4职业环境卫生评价结果的报告和分析第四部分:职业环境卫生评价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4.1职业环境卫生评价中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原则4.2职业环境卫生评价中的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法4.3职业环境卫生评价中的事故和紧急情况处理第五部分:职业卫生评价机构的质量管理5.1职业卫生评价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5.2职业卫生评价机构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方法5.3职业卫生评价机构的质量审核和持续改进第六部分:职业卫生评价机构的法律法规和标准6.1《职业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6.2职业卫生评价机构的标准和规范6.3职业卫生评价机构的责任和义务第七部分:案例分析和讨论7.1职业环境卫生评价案例分析7.2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工作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法7.3职业环境卫生评价的最佳实践案例第八部分: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培训总结和展望8.1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培训的总结和回顾8.2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培训的展望和建议以上是一个关于职业卫生评价机构培训讲义的范例,内容涵盖了职业卫生评价机构的概述、职业环境卫生评价的基础知识、评价实施步骤、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面。
这些内容将帮助相关人员掌握评价职业环境卫生的必要知识和技能,提高职业卫生评价机构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职业卫生培训资料(1)职业卫生(劳动卫生或工业卫生) 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
(2)作业场所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3)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5)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6)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7)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一、生产性噪声的危害和防治1 噪声定义从主观讲,一切不希望存在的干扰声都可称之为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都可视为生产性噪声。
例如:生产过程中机械运转、摩擦、撞击发出的声音,风机、汽笛、泵以及变压器发出的声音等。
2 噪声对人体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噪声对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噪声可以使人耳聋,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神经官能症等疾病。
噪声还污染环境,影响人的心理,造成人的烦恼,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特别强烈的噪声还能损坏建筑物、影响仪器设备等的正常运行。
噪声对人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影响休息和睡眠2.2 听力和听觉器官的损伤人听觉器官的适应性是有一定限度的,长期在噪声的作用下,听力逐渐减弱,引起听觉疲劳。
若长年累月置于强烈噪声的反复作用下,内耳器官将发生器质性病变,造成永久性听阈位移,也叫噪声性耳聋。
在一次或数次极强如猛烈的爆炸声会震破耳鼓,严重的会导致全聋。
2.3 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病症和神经衰弱噪声可以使交感神经紧张,表现为心跳加快,心律不齐,血压有波动,心电图阳性率增高,噪声引起神经衰弱症侯群,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乏力、记忆力衰退、心悸、恶心等。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职业卫生评价与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分析与评价主讲:朱宝立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4年4月讲义提纲·课程的目的、目标掌握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报告编制过程中“职业健康监护”的相关评价内容和要点 掌握“职业健康监护”评价的方法对建设项目职业健康监护是否符合要求做出科学的综合评价讲义提纲·课程主要内容概述评价依据评价内容与方法评价示例第一节概述·职业健康监护:–是指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
·因此,职业健康监护是用人单位履行职业病防治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是用人单位寻求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重要内容之一。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保证劳动者能够得到与其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应的健康监护。
·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健康检查结果的后续处置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
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主要目的包括:–(1)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2)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3)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4)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5)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包括改善作业条件以及对职业病患者、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症人员的处置;–(6)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7)为制定或修订职业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
·为了有效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用人单位应在充分分析本单位职业病危害情况的基础上,与职业健康检查机构配合做好以下几项重要工作:·一、应科学地确定本单位所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每个健康监护项目的目标疾病一般分为职业病和职业禁忌症,其确定的原则是:–(1)如果是职业禁忌证,应确定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所规定的职业禁忌症的关系及相关程度;–(2)如果是职业病,应是国家职业病目录中规定的疾病,应和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并要有一定的发病率;–(3)有确定的监护手段和医学检查方法,能够做到早期发现目标疾病;–(4)早期发现后采取干预措施能对目标疾病的转归产生有利的影响。
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考核目的和意义:统一思想认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规范服务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0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二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 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 2011 年 12 月 31 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09-2015 年)》提出了 14 项定量指标,其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率、建设项目预 评价率、控制效果评价率、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以及粉尘、毒物和放射性物质等 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等 6 项指标,都必须依靠技术服务机构的有力支撑。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监测率达到 70%以上; 粉尘、毒物、放射性物质等主要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到 80%以上; 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预评价率达到 60%以上;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率 65%以上; 职业病防治监督覆盖率比 2008 年提高 20%以上; 严重职业病危害案件查处率达到 100%。
服务意识是指单位全体员工在与 一切单位利益相关的人或单位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为其提供热情、周到、主动 的服务的欲望和意识。
即 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的一种观念和愿望,它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
服务意识的内涵:服务意识是发自服务人员内心的;它是服务人员的一种本能和习惯;它是可以通过培养、 教育、训练形成的。
杨元元:三个“多想一想”: 要多想一想广大一线职工还在恶劣的环境下从事劳动;多想一想粉尘和有毒有害物 质正在不断地侵害职工们的身体健康;多想一想我们有多少职工因患上职业病而丧失了劳动能力或失去了生 命。
职业卫⽣培训评价课本重点第⼀章建设项⽬职业病危害概述第⼀节职业病危害评价常⽤术语⼀、职业病危害评价常⽤术语1.职业病危害: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和其他健康影响的各种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①在职业活动过程中产⽣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物理、化学和⽣物等因素。
②职业活动中影响劳动者健康的、存在于⽣产⼯艺过程以及劳动过程和⽣产环境过程中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统称。
3.职业病: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单位等⽤⼈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
4.职业禁忌: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般⼈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命健康构成威胁的疾病的个⼈特殊⽣理或病理状态。
5.建设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
6.评价单元:根据建设项⽬或⽤⼈单位的特点和职业病危害评价的要求,将建设项⽬或⽤⼈单位的⽣产⼯艺、设备布置或⼯作场所划分成若⼲相对独⽴的部分或区域。
7.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可能产⽣危害的建设项⽬,在其可⾏性论证阶段,对建设项⽬可能产⽣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有害性、接触⽔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应急救援设施等进⾏的预测性卫⽣学分析与评价。
8.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完⼯后、竣⼯验收前,对⼯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平、职业病防护设施与措施及其效果等做出的综合评价。
9.职业接触限值: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产⽣有害作⽤的容许接触⽔平,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
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和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其内容差别如下表1-1所⽰。
10.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有害化学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次短时间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