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支原体肺炎肺炎
- 格式:ppt
- 大小:17.72 MB
- 文档页数:57
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 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基本认知重症支原体肺炎(Severe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简称SMPP)是由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严重肺炎。
其病情发展快、病程长、症状重,严重者甚至可导致死亡。
因此,及早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的病情恢复至关重要。
2. 抗生素治疗2.1. 对抗生素的选择在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时,抗生素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如强力霉素、多西环素等;•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个体化治疗方案更为有效。
2.2. 抗生素联合治疗对于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单一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可能较差。
因此,抗生素联合治疗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
联合用药可以增加抗菌谱,提高抗生素的疗效,并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
常见的联合用药方案包括利用红霉素联合氟喹诺酮类药物等。
3. 对症治疗3.1. 退热镇痛重症支原体肺炎常伴有高热和全身不适症状,因此退热镇痛药物的使用是必要的。
常用的药物包括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患者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引发儿童肝性脑病。
3.2. 支持治疗在重症支原体肺炎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
因此,进行支持治疗十分重要。
包括但不限于氧气疗法、呼吸机辅助通气、提供营养支持等措施。
4. 免疫调节治疗4.1. γ-球 (IVIG) 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患者往往伴有免疫功能异常,因此通过给予免疫球蛋白 (IVIG) 可以增强机体的抗菌能力。
此外,IVIG还具有抗炎作用,可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4.2. 其他免疫治疗在一些严重病例中,可考虑使用其他免疫治疗方法,如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需按病情具体情况进行决策)。
5. 预防与控制为了控制重症支原体肺炎的传播和发病率,以下措施应得到重视:•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通风、避免近距离接触疑似感染者;•提高公共场所卫生消毒频率;•避免集中活动、减少人员流动。
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作者:王琪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4期【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05例重症MPP患儿(重症组),并选取同时期105例轻症MPP 患儿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情况。
结果重症MPP大部分临床症状有咳嗽、高热,高热持续时间长,极易有气促、心动过速现象,有的还会出现发绀、三凹征症状,经肺部影像学检测一般会显示大片状阴影,伴或不伴肺不张症状、胸腔积液、坏死性肺炎等肺内严重并发症,还有的患者出现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均出现功能受损现象。
重症MPP患者中有16例发生闭塞性支气管炎症状。
17例重症患儿随访只有4例基本好转,肺功能恢复正常;其余经肺部高分辨CT检查有肺不张现象。
结论临床症状严重、发热持续时间长、肺部影像学呈现大片状阴影,合并肺不张等肺内严重并发症患者或存在系统功能受损严重MPP患儿,需予以高度关注并及早予以治疗,若重症MPP 患者出现遗留性肺结构及功能受损现象,需予以肺部高分辨CT检查并长期随访。
【关键词】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预后支原体肺炎(MPP)在临床小儿肺炎疾病中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类型,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10%~30%,流行期会上升到30%[1]。
患儿大部分具有较为良好预后质量,但是依然有患者会发展为重症肺炎,且对多个器官产生累及性。
近些年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具有越来越高的发病率,使得临床治疗存在一定困难性。
为了确定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所具有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质量诊断分析,本文选取105例重症MPP患儿,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105例重症MPP患儿(重症组),并选取同时期105例轻症MPP患儿作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MPP 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肺部啰音等特点,且胸部经影像学检查单侧或双侧存在异常变化,且存在MP特异性IgM抗体呈现阳性,经青霉素等抗生素药物治疗后并无明显效果,病程初期并未检查到其他类型病原感染。
综合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体会。
方法:将50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对照组25例。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及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
对照组常规治疗。
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疗程上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治愈率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支原体直接损伤及感染后免疫反应是重症支原体肺炎感染主要发病机制。
采用甲基泼尼松龙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可明显缩短病程。
关键词综合治疗重症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
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婴幼儿亦不少见。
为了提高我们对重症支原体肺炎综合治疗的认识,2007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重症MPP患者50例,综合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小儿重症MPP目前无统一诊断标准,本文50例重症MPP诊断标准除参考MPP的诊断外[1],并具备以下表现[2]:①坏死性肺炎改变;②肺大叶实变伴中至大量胸腔积液;③影响呼吸功能或合并其他系统功能障碍;④合并闭塞性支气管炎;⑤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⑥起病急,症状重、肺大叶实变,单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分组: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3~11岁;发病后3~5天入院;院外未治疗;均有稽留热或弛张热,热峰39~41℃,发热伴顽固性咳嗽、气喘18例,胸痛伴心悸5例,胸腔积液4例,肺不张5例,肺外表现(皮疹,心肌损害,神经系统体征等)2例。
对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4~13岁;发病后3.5天~7天入院;院外治疗2例;均有稽留热或弛张热,热峰39~40.6℃,发热伴顽固性咳嗽、气喘12例,胸痛伴心悸6例,胸腔积液8例,肺不张3例,肺外表现(胃肠道症状,心肌损害,伴随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等)4例。
经统计学处理后,上述两组病例在各项差异上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用治疗:①阿奇霉素10~15mg/kg,1次/日,连续静滴5天停4天后改为阿奇霉素肠溶片10mg/kg,1次/日口服序贯治疗,连用3~5天停4天为1个疗程,总疗程不少于3周,以防复发。
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等重症肺炎不典型肺炎分类及临床表现不典型肺炎定义不典型肺炎最早是指临床表现不典型、不寻常的肺炎,后来概念不断扩大。
最常见的不典型肺炎致病菌分为:动物源性:鹦鹉热衣原体(鹦鹉热)、土拉弗朗西斯菌(兔热病)与伯氏考克斯体(Q 热);非动物源性:衣原体、肺炎支原体与军团菌。
也有将一些呼吸道病毒也纳入其中,如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 SARS 冠状病毒等。
2016年将不典型病原体分为广义与窄义:广义:包括所有非典型病原,如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考克斯体、土拉弗朗西斯菌、螺旋体、真菌与各种病毒;窄义:主要是指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嗜肺军团菌,偶尔也包括立克次体与鹦鹉热衣原体。
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如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兔热病、Q 热我国罕见,病毒性肺炎临床表现复杂,从轻症到重症,无广谱抗病毒药物,本文不作进一步讨论,本文重点探讨肺炎支原体、军团菌、衣原体包括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经典的」的不典型肺炎。
不典型肺炎不典型肺炎临床常见,非重症 CAP 以肺炎支原体常见,而重症CAP 军团菌不容忽视(表 1)。
表 1 CAP 最常见的病原体不典型肺炎主要见于 CAP 中,而在院内获得性肺炎(HAP)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则少见,偶尔有军团菌肺炎院感爆发事件。
不典型肺炎不典型相对于肺炎链球菌肺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等典型肺炎,不典型肺炎的不典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临床表现不典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与衣原体肺炎多见于儿童与年轻人,往往起病缓慢,逐渐加重,可发展到高热与持续性咳嗽,病情可持续数周到数月,病情通常较轻,常为自限性的。
MPP 也有步行肺炎的别称。
有极少数 MPP 与衣原体肺炎可表现为重症甚至死亡的。
鹦鹉热肺炎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可引起严重呼吸衰竭及多系统功能损害。
鹦鹉热临床表现非特异性,可急性起病,也可缓慢起病,表现为干咳、发热、头痛等,部分可仅表现为发热、咽痛、肝脾肿大、心动过缓等而无呼吸道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