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构字规律识字
- 格式:doc
- 大小:317.50 KB
- 文档页数:2
识字的常用教学方法生活中,家长或老师在教幼儿识字的过程中,会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来诱导孩子,使孩子感到识字能获得欢乐,把识字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游戏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识字、脱盲。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者有心,学者无意”。
在游戏中学习,是很多孩子都很乐意的一件事。
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的识字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方法1.看图片根据儿童思维的“直观形象”的特点,教学生字时,可借助图片来帮助学生识记。
这图片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表现生字内容的图片。
如:一棵树(木),一个红色带(红);另一种是课本中的情境图。
如,结合《影子》中的一幅插图,可以帮助学生识记“影”、“前”、“后”、“黑”。
2.查字典到了二年级,学生就可以学习查字典的本领了。
通过查字典,来掌握生字的读音、理解生字的意思,包括生字在一个词语中的意思。
譬如,《爬山虎的脚》中有一句话:“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这儿的“触”是什么意思呢?不妨让学生自己通过查字典来理解。
在字典中,“触”有两种解释:①接触,碰,撞;②触动,感动。
显然,这儿是“接触,碰”的意思。
3.做动作对于一些表示动作的生字,可以通过做做动作来帮助学生识记。
比如,学习“笑”字,就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小朋友相互做做笑一笑的表情。
再如,《西湖名堤》一课,教学“掠”字时,老师可以请学生把桌面当作湖面,把手当作白鸥,来做做白鸥贴着湖面飞的动作,进而理解“掠”就是“轻轻地擦过”的意思。
4.猜谜语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也是汉字特有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
它主要根据汉字笔画繁复、偏旁相对独立、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运用离合、增损、象形、会意等多种方式创造设制的。
猜字谜,是一种高阶思维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识记所学的生字,或是字音,或是字形,或是字义。
如,“船的一半还是船”——“舟”,既说明了字形,又解释了字义。
5.说字理所谓字理,是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即通过对象形、指事、会意等造字法的分析,运用直观、联想等手段识字记字,以达到识字的目的。
掌握汉字构字规律,学会快速识字方法——利用猜迷语、反义词识字猜字谜识字字谜是以文字为谜底,以描述文字特征的方法作谜面的一种谜语,它有利于启迪同学们的思维、开发智能、巩固识字、增长知识,把识字寓于娱乐之中,使你们智趣双益。
这里的字谜,有些是根据构字规律编的,如:“有吃有穿”(裕)“不上不下”(卡)“不正”(歪)“八刀”(分),这类字谜有以下几种:1.谜底是象形字,谜面形象。
如:“一块地,四方方,十字路在中央。
”(田)“画时圆,写时方,有它暖,没它凉。
”(日)“一个锅里炒仨豆,蹦出两个剩一个。
”(心)“十二点。
”(斗)“三横一竖加一点。
”(玉)“午字落在山中间。
”(缶)2.谜底是指事字,谜面记述字的特征。
如:“刀上有一点,有点刀就快。
”(刃)“老牛不露头。
”(午)“又字中间加一点。
”(叉)“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高)3.谜底是会意字,谜面是说明字的结构。
如:“门里躲进一个人,门外立着一个人,土上坐着两个,白云上面有个人。
”(闪、们、坐、会)“两个肩并肩,两人抬一个。
”(从、众)“一口咬掉牛尾巴。
”(告)“把手放在目上。
”(看)“一人依树旁,歇息来乘凉。
”(休)“火上加个盖儿。
”(灭)“小牛落地。
”(生)“二木不成林。
”(相)“一字有双口,大口吞小口,大口张着嘴,嘴中含一口。
”(同)“看来有两个,面目很难分,不像是大夫,倒像是工人。
”(天)“说它小,下边大,说它大,上边小。
”(尖)“可上可下,上可下可,上可可小,下可可大。
”(哥)“早晨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
”(旦)“一块四方木,有边又有角。
”(楞)“两个娃娃背靠背坐着。
”(北)“伸手到树上摘果子。
”(采)4.谜底是七种字形结构的汉字,根据字的形体编谜语。
如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一个鱼字,右边一个羊字”(鲜)“左边一个里字,右边一个予字。
”(野)还可以说左边一个食字旁,右边一个包字,合起来是“饱”字。
上下结构的字:“上边一个白字,下边一个水字。
教学生在自学中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过去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新教材在识字教学方面充分体现了让学生自学,用多种方法思考、记忆、分析字形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对字形的记忆也会更加扎实牢固,还可以从中摸索体会汉字的构字规律。
1、熟字带生字利用学过的熟字进行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对比、去掉偏旁、拆分部件、减笔画、添笔画等方式变换成生字。
如:学**"天"字,有的说"大"字加一横就是天;有的说"人"字加两横就是天;有的说"夫"字不出头就是天。
学**"园"字时,有的说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围墙"口"就是"园",从而明白"校园、公园"是有围墙的,以区别"元、园"的用法。
学**"爱"字,学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儿歌"爪字头,秃宝盖,小朋友,真可爱"。
这样学生很快就记住了生字。
2、同偏旁部首识字法在教学认识同一类偏旁的生字时,如三点水的字与水有关,日子旁的字与太阳有关,金字旁的字与金属有关;同部首的字"清""请""情""蜻""睛" "晴",都有部首"青",分别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变成了六个不同字,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它们的秘密,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揭示构字的规律,初步掌握构字特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会**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3、象形识字法课本中的"山、石、田、土、井"这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
把握规律科学识字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突出了识字教学的基础地位,提出了科学的目标。
识字教学要达到新课标所规定的要求,就必须探讨科学化的方法,识字教学应遵循汉字构字规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遵循识字教学规律,走科学化的道路。
一、识字教学必须遵循汉字构字规律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生对这些都会很有兴趣。
恰当地利用这些因素,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1.象形字的教学。
汉字源于象形字,然后发展到会意字,最后升华为形声字。
教材的识字内容也是遵循了汉字自身的规律编排的。
如人教版第一册中的“日、月、火、木、禾、竹”等就是最简单的象形字。
这些字都具有实物的形象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如“日”、“月”等字。
教学时要利用这类字的特点,先让学生读字看图,展开想象,字形就很容易掌握。
教师要注意采取举一反三的方法,归纳学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
2.会意字的教学。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象形字的基础上,通过发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运用演示法、图示法,会意字便很容易掌握。
比如学习“灭”字,教师可以把一支蜡烛或一张纸放在烧杯里,点燃后问学生看到了什么?接着用一块玻璃盖上,火就会灭了,然后出示“灭”字进行学习,它的音形义就会迎刃而解了。
3.形声字的教学。
形声字在汉字中占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形声字教学重点在于“形”,所以引导学生掌握形旁表义这一规律很重要。
我们可以利用形旁表义的特点,教学时,在学生掌握读音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联系与该汉字相对应的事物。
教学形近字和同音字时,根据其特点,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讲清字义,区别字形异同,然后进行组词。
学生掌握了方法,就容易理解字义,并能较好地组词造句,也加深了学生对汉字构形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进行意义识记,减轻了记忆负担。
二、识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儿童识字的认知心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知字形、分析字形、建立形音义的联系。
字理识字的基本方法梁亦芳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建立起“明理识字”的观念,培养学生识一字明一理,从而自觉主动地去学、去记,不仅能切实提高识字效率,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明理识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分析明理法。
汉字的最大特点是表意性,教师要掌握汉字这一特点,就必须对每个生字认真研究分析,以字理为中心,体现汉字音、形、义的统一性。
如教“跟从”的“从”字,教师只须用简笔画,勾勒出一个人跟在一个人的后面,学生即可理解“从”字的意思,并从图上观察到“从”字的写法,进而促进对“从”字的音、形、义的理解。
这种明理识字,是有意识地识记,自然记忆深刻,掌握牢固。
演绎明理法。
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运用直观演绎方法和加强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教“山”字时,可展示“群山图”,表现出“山”字的大体演变过程,再观察“山”字各部分的构成,这就是析形。
如此形义结合,达到明理效应。
比较明理法。
通过对若干音同而义形不同的字的比较,使学生理解生字的形义。
如教“燕、艳、咽、焰、砚”等同音字时,对“燕”字重点分析,先展示“燕”字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对照“燕”字比较,就不难理解楷体字的“燕”字的上部分是燕子头部,中间部分的“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开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像燕子的翅膀,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
显而易见,这个“燕”字,与表示多种颜色的“艳”,口吞食物的“咽”,火焰的“焰”等绝不会混淆。
这种比较明理,当然印象深刻、清晰明了。
推理明理法。
现行教材中,识字教学的安排都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
课本里虽然象形字的数量不多,但它是汉字形成的基础。
指事字是符号或是在象形字基础上加符号形成。
会意字和形声字往往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合,因此教好象形字再教会意字、形声字就容易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容易探索出规律。
如先教“女”和“马”,再教“妈”;先教“木”,再教“林、森”;先教“人”,再教“从、众”??就可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
字理识字法。
“字理识字法”认为:成千上万的汉字是由,,,来个基本字构成的。
构成的方法也只有两种:一是以形示意;二是用已有的字表意兼表音。
学会了这些基本字,再掌握了汉字的构成法,所有汉字就会迎刃而解。
这种识字法符合人的认记规律,老师好教,学生易学。
对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对外汉字教学,繁体与简化字沟通等,都有极大意义。
汉字是表意文字,识字教学一定要符合字理。
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组构和演变规律。
据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构字的表意性特点,从汉字构字原理上认识汉字各部分组合的内在联系及合理性,从而使学生理解汉字的构形、读音、表义的道理。
汉字科学课题研讨中捕捉到的信息,月28日—29日,福建省第二届“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研讨活动在泉州第三实验小学举行。
研讨活动以七节课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实验研究成果,展示了汉字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在一天半的听课和经验交流活动中,专家们、老师们对汉字科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经验让我受益。
知道了此课题的操作小贴士:深入浅出,学以致用,适时适度,兼容并蓄。
一、讲析偏旁,扩大识字容量:偏旁举一形而统众形。
二、解析字理,渗透识字方法: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
三、追溯字源,指导正确书写:探求本义法。
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越位、不到位的话就谈不上科学,因为汉字学识字不等于展示古文字,有时需要根据汉字象形性的特点展示古文字,不能只要教学生字,就展示其古文字,有些字的古今字形变化不大,再出示古文字就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汉字科学,并不是把每课的生字都用来溯源,并不是所有的汉字都能追究它的根源,更大的作用是通过汉字科学的解析,让学生更容易的记住这个生字,而不写错字。
已经认识的字不再拿出来讲,一看就懂的字没必要拿出来讲,解说不便的字没有必要拿出来讲。
“汉字学识字教学法”就是运用汉字科学的知识给小学生讲授汉字构形的知识。
该教法不仅引起了小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汉字识记的效率,同时也无形中传授了汉字文化,真正做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学语⽂⼆年级识字⽅法有哪些 识字教学是语⽂学习的重要基⽯,是语⽂教学的⼀个重点,更是⼩学低年级语⽂教学的难点,今天⼩编给⼤家分享⼀些⼩学语⽂⼆年级识字⽅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学语⽂⼆年级识字⽅法 1、寻找规律,让学⽣在识字中体验快乐 对于会意字的教学,教师可帮助学⽣揭⽰⼀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例如:第⼀种,加⼀加:⼈+⼈=从、从+⼈=众;⽊+⽊=林、林+⽊=森。
第⼆种,减⼀减:问-⼝=门、观-⼜=见、桐-⽊=同。
第三种,换⼀换:秀-⽲+⼥=奶。
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让学⽣寻找识记汉字的⽅法,让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成为学习的主⼈,培养学⽣敢想、敢⼲、敢创新的精神,学⽣想的办法要⽐直接告诉他的学得好,并且当⽼师肯定后学⽣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的学习兴趣,⽽且还培养了学⽣⾃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对于形近字、⾳近字的教学,如"⽇"和"⽬";"⽊"和"⽲";"他"、"她"和"它";"巳"、"⼰"、"已"等等。
这些字都可以在⽐较中达到深层次的认识和巩固,也可以让学⽣⾃编顺⼝溜识记它们。
例如区分、"巳""⼰"、"已"这三个字时编成:门⼉全关"巳",全开"⼰",半关,半开就是"已"。
在形声字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形声字形旁的表意功能。
如在"江、河、海","跑、跳、跃"两组形声字的教学中,我先后分析并要求学⽣区分"三点⽔"旁和"⾜"字旁的表意功能。
告诉孩⼦们"三点⽔"旁,表⽰与⽔有关的意义,"⾜"字旁表⽰与"⾜"或"脚"有关的意义。
字理识字法所谓“字理识字法”是依据汉字的组构规律,从了解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着手进行识字教学的方法。
这种识字法是由湖南省岳阳市教科所贾国均老师于1991年首先发起的。
我们知道,汉字是保留至今最古老、系统最完整的象形文字。
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构形依据和道理,因而也具有各自产生、发展的演进历史;所以,与其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更确切地讲,应该是每一个汉字都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和“历史”。
了解了“故事”,也就识了汉字。
但是,这些“故事”并不是孤立独树的,而是按照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简称“六书”的造字规律进行的,亦就是汉字构形规律。
学习汉字就是要按照汉字的构形规律来进行,抓住汉字的这个本质特征,也就抓住了识字教学的根本。
这个“根本”集中地体现了汉字“依形表意”的系统功能,字形和字义密切相关联;可谓“寓义于形,构形有据,据有明理,形理相通”,因此“知理有助识形”是顺理成章的。
简言之,字理识字是寓识字于了解汉字字形演进成型规律之中,换句话说,这是把儿童识字建立在对汉字的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
正因为如此,有人认为“字理识字是一种识字教学思想”不是没有道理的。
客观地讲,字理识字是在识形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强调了构形规律的形成背景,知其“所以然”,因而更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有助于对汉字字形结构的理性认识和理解。
这样就能够比较自觉、主动地抓住汉字学习的关键——字形的识别,而且是在理解字义、掌握“形”、“义”关联的基础上完成的,辩证地将汉字“形音义”三者的统一性作了合理的处理,形成有机整体的系统概念,可以有效地减少知其“字音”而写不出或写错“字形”的现象。
……这样,有利于突破汉字“识形”这个难点,强化了字形识别的形象记忆,增加了理解记忆的训练,满足了探究“所以然”的需要,改善了积极有序的联想,促进了认知思维的发展和迁移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内部语言的发展和及早形成汉语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摘自戴汝潜主编《汉字教与学》p152~p154)需要指出的是,到现在为止至少有30多种识字教学方法。
汉字的构字与构词规律汉字是中国人民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象征。
汉字的构字与构词规律是汉字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和运用汉字的重要途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汉字的构字与构词规律,带领读者一起深入了解汉字的奥秘。
一、汉字的构字规律汉字的构字规律是指汉字由基本的构字部件组成的规律。
汉字的构字部件主要包括“辶”、“⺍”、“⺌”、“⺙”等。
这些构字部件的形状和意义都与汉字的含义有关。
例如,“辶”表示行走,“⺍”表示手的动作,“⺌”表示心的形状,“⺙”表示目的地。
通过这些构字部件的组合,可以构成不同的汉字。
汉字的构字规律还包括形声字和会意字。
形声字是指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的汉字,形旁表示汉字的意义,声旁表示汉字的音。
例如,“鱼”字的形旁是“鱼”,声旁是“鱼”,形旁表示鱼的形状,声旁表示鱼的音。
会意字是指由两个或多个意义相关的汉字组成的汉字。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两个字组成,表示人在树下休息的意思。
通过形声字和会意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汉字的意义。
二、汉字的构词规律汉字的构词规律是指汉字通过组合形成词语的规律。
汉字的构词规律主要包括形容词的形容意义、动词的动作意义、名词的表示事物的意义等。
通过这些构词规律,我们可以从汉字中读出词语的含义。
形容词的形容意义是通过形状和部首来表示的。
例如,“大”字的形状很大,所以表示大的意思;“小”字的形状很小,所以表示小的意思。
动词的动作意义是通过动作的形状和部首来表示的。
例如,“走”字的形状是人在行走的样子,所以表示走的意思;“跑”字的形状是人在快速奔跑的样子,所以表示跑的意思。
名词的表示事物的意义是通过事物的形状和部首来表示的。
例如,“山”字的形状像是一座山,所以表示山的意思;“水”字的形状像是水流,所以表示水的意思。
除了形状和部首,汉字的构词规律还包括声音和意义的关联。
例如,“笑”字的读音和意义都与嘴巴有关,所以表示笑的意思;“哭”字的读音和意义都与眼泪有关,所以表示哭的意思。
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读《汉字的构字规律》有感细读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后,收获颇丰。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教师要想把汉字教好,首先必须要了解汉字,熟悉汉字构字特点。
汉字虽然依存于汉语,但作为一种符号体系,它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它的构字理据,简称字理。
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主要可分为独体字(象形、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
(一)象形字是描画事物的特征或轮廓而造成的字。
如“人”描画的是叉足而立的人形的轮廓,羊描画的是双角耸立的羊头的特征,月似一弯新月,但由于字形的演变,许多象形字今天看起来与其所描画的事物已有较大的距离。
如“日”成了方形,“马”与它那驰骋飞奔的形象也已相去太远。
(二)指事字就是在象形字上加上指示性的符号,以表示字义之所在。
如在“木”的下部加上指示性的符号构成“本”字义表示“木”的根部;在“木”的上部加上指示性的符号构成“末”,字义有表示“木”的梢部。
(三)会意是把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把这两个或几个字的意义融合为一个意义。
如人言为“信”,目水为“泪”,竹毛为“笔”等。
(四)形声就是用形旁加声旁的方式造字。
形旁表示意义或意义类属,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汉字有80%的字是形声字,而形声的声旁表音和形旁表义是有规律的。
特别是形声字的形旁已将所表示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的分类,这在确定义类、指导“泛知”、简化记忆等方面确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一、本文概述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载体,其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在汉字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理解并应用这些特点与规律,对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培养汉字学习兴趣以及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分析汉字认知的基本规律,并结合小学识字教学的实际,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我们将首先概述汉字的基本结构类型和特点,然后探讨汉字认知的心理过程和记忆规律,最后结合小学识字教学的实践,提出针对性的教学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为小学识字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用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成效。
二、汉字字形结构的特点汉字作为世界上独特的文字体系,其字形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
这些特点不仅反映了汉字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也对小学识字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方块结构:汉字的基本单位是笔画,这些笔画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方块状的字形。
这种方块结构使得每个汉字都具有明确的边界,有利于视觉识别和记忆。
构字元素:汉字由不同的构字元素(如部首、偏旁等)组成。
这些元素往往具有特定的意义或功能,能够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汉字。
例如,“木”字旁通常与树木、植物等概念相关。
层次性:汉字的字形结构具有层次性,即一个汉字可以由多个更简单的汉字或构字元素组成。
这种层次性使得汉字学习具有渐进性和系统性,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意义与形体的关联:很多汉字的字形与其意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组成,形象地表示了人在树下休息的场景。
这种意义与形体的关联有助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汉字。
异体字与简化字:汉字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演变和简化,形成了许多异体字和简化字。
这些不同形态的字形反映了汉字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也增加了汉字学习的复杂性。
汉字的字形结构具有方块结构、构字元素、层次性、意义与形体的关联以及异体字与简化字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汉字学习既具有挑战性又富有趣味性。
汉字的构字规律汉字的构字规律是指在汉字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汉字的形态和组成结构的一系列可遵循的规律。
这些规律是汉字的基础,也是汉字书写和阅读的基础。
下面就全面介绍一下汉字的构字规律。
一、象形字汉字最早的一种形式就是象形字,就是指汉字形状与其所描述的事物外形相似的字。
比如,“太阳”字的上面一横就像太阳升起的样子,所以称为象形字。
中国古代人类在陆地上行走时,用脚尖画出各种生物和器物的形态特征,不断摸索,故不得不说,象形字是中国汉字构字规律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种。
二、会意字会意字是指两个或更多个象形或指事字组合成一个新的字,这些组合的汉字形状所描述的事物上与下,左与右等方向关系相当重要。
将几个象形或指事字谨慎地组合在一起,就能构成一个新的字,例如“雨+田”就是“霖”的组合。
三、指事字指事字是指其指向的实物或图形变化时本字形也会随之变化的字。
例如,人指人的形状,马指马的形状。
这种汉字构字规律描述的是语言的外在动态属性。
四、形声字形声字是指一个字的组成部分中,一个部分表示意义,另一个部分表示音节。
例如,“午”和“妩”是同一“亡”部首,“吴”和“芜”是同一“五”部首,但是分别用了不同的声母“wu”和“mu”,这就是形声字。
五、转注字转注字是指在同一个字面上,按不同的音读法书写不同的字。
古代书法家产生这种现象,目的是使书写更加简洁、雅致,但在后来的历史上逐渐被淘汰。
六、假借字假借字是指在一个音节的作用下,原本表示其他概念的字,被当作了相似的概念来使用的现象。
例如,“夕”本义是“晚上”,但在“昔日”的“夕”中表示了时间,“西施”中又表示了美丽。
七、偏旁部首汉字中的偏旁部首是指一个字的构成部分,但不具有独立含义的字形部分。
偏旁部首是汉字构字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汉字的阅读和书写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汉字的构字规律是一个非常丰富、复杂的体系,是我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汉字的构字规律,能够更好地理解汉字的形态和含义,从而更好地学习和使用汉字。
汉字的构字规律汉字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拥有复杂而深奥的构字规律。
通过对汉字的构字规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历程。
下面,我们将从形声、会意和象形三个方面来介绍汉字的构字规律。
一、形声形声是汉字的一种构字规律,即通过字形和声音的双重作用来表示字义。
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通常表示字的意义,而声旁则表示字的音。
例如,"飞"字的形旁是"食",表示与食物相关,而声旁是"非",表示另外一个字的音。
通过结合形旁和声旁,我们可以推测出"飞"字的意义是与食物有关并且发出"非"这个音。
二、会意会意是另一种汉字的构字规律,即通过结合多个意义相近或相关的字形,来表示一个更加具体的意义。
会意字通常由两个或多个独立的字形组成,每个字形都有自己的独立意义,但结合在一起后,形成一个全新的意义。
例如,"休"字由"人"和"木"两个字形组成,"人"表示人,"木"表示树木,而"休"表示人在树下休息的意思。
三、象形象形是最古老、最直观的汉字构字规律。
象形字通过模仿或描绘事物的形态来表示字的意义。
在象形字中,字的形状和事物的形态非常相似。
例如,"日"字就是一个太阳的形状,用来表示太阳、光亮的意义。
又如,"水"字就是水流的形状,用来表示水的意思。
通过类似的方式,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象形字,并且理解它们的含义。
总结起来,汉字的构字规律可以归纳为形声、会意和象形三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规律的研究和理解,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意义和用法。
汉字的构字规律是中国汉字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汉字文化,使其永远流传下去。
小学生常用的识字方法(一)奇特联想法(二)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法(三)字理识字法(四)会意识字法(五)拆字识字法(六)笔画换位识字法(七)添笔画识字法(八)减笔画识字法(九)添部件识字法(十)减部件识字法(十一)部件换位识字法(十二)谜语识字法(十三)找规律识字法(十四)讲故事识字法形近字识字法形近字,好识记,形音义有联系。
声旁帮着辨字音,形旁帮着辩字义。
识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多笔少画、弄混字形的现象时有发生。
为突破这一难点,在识字教学中,我一改过去一笔一画教学识字的机械做法,引导学生不拘一格,巧记字形。
一、抓住字义有些字偏旁相似,可根据字义区别字的形旁,帮助记忆。
如“衤”与“礻”旁易混,凡是“衤”旁字,大多与衣着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如衫、被、袜、补等;凡是“礻”旁字,大多与祭祀或祈愿有关,如礼、神、祝、福等。
又如“日”旁字多与天气、时间有关,“目”旁字则多与眼睛有关。
二、抓住字音有些字字形易混,可抓住它们发音的不同加以区别。
如“舀”“”两种声旁读音不同,凡韵母为“ɑo”的,声旁是“舀”,如稻、滔、韬等;凡韵母为“iɑn”的,声旁是“”,如陷、焰、馅等。
三、记少知多有些字偏旁差不多,可实际上易混淆的字并不多,我们可以将字数少的记下来。
如“”与“忄”旁字,实际上“”旁常用的字仅“协”“博”两字,其余的是“忄”旁字。
四、想象记忆让学生在记忆字形时展开丰富的想象,巧学巧记字形。
如“点拨”的“拨”和“拔河”的“拔”,仅一笔之差,易混淆。
“拔河”的“拔”,右边是朋友的“友”字加一点,可想象成小朋友在一起拔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如记“碧”字,可想成“王大娘白大娘,一起坐在石头上”。
如记“染”字,可想成染料从“木”中提取,加上“水”,染“九”遍,最终加工成我们所看到的五颜六色的布料。
通过想象,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还不易出现错误。
小学生常用识字法在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这个阶段,常用的识字法一般有下面14种:1、看图识字汉字本来起源于图画,我们今天的写字,其实也是在画字。
龙源期刊网 遵循规律活用识字方法作者:胡溅花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07年第12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汉字构字规律和儿童认知规律加以引导,灵活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达到快速识字的目的,提高识字效率。
1.看图识字法。
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充分发展,具体形象思维还占很重要地位,他们认识事物往往借助于事物的形象。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特点,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来帮助他们识字。
如:“日、月、水、火、土、石、田”等汉字,书上都配有图画,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看图形,然后过渡到观察字形,使学生在图形和字形之间产生联想和记忆。
2.笔画加减法。
学习汉字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独体字后,给某个字加一笔或减一笔,就变成了另一个字。
如有位教师教“人”“大”“天”这三个字时,问学生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三个字,有个学生说:“‘人’加一横是‘大’,‘大’加一横是‘天’。
”3.添换部件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合体字的教学,学生利用学过的一些熟字对其进行添换部件。
如“青”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就变成了“清”“请”“情”“蜻”“晴”“睛”等形声字。
再如学“梅”字,可用“海”字换部件学习,把“氵”换成“木”就是“梅”字。
4.编顺口溜法。
如教“粮”字,可顺口说:左边“米”,右边“良”,合在一起就是“粮”。
辨别“士”“土”和“厂”“广”等形近字时,可说“士下短,土下长,厂上加点便是广”。
5.猜字谜法。
对一些难写、难记、易混淆的字,根据字的特点,编成字谜让学生猜,可以帮助学生牢记字形。
如“碧”字,笔画较多,教师可以把它编成字谜:“王婆婆、白姑娘,坐在石上洗衣裳。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生字都能用上这些方法进行教学,但只要我们细心地挖掘每个汉字固有的特点,对文字的结构形状作合乎逻辑的表述,我们的识字教学就会呈现一种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定南县教研室)。
[摘要]识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
在识字教学中,从儿童的认知规律以及汉字的构字规律出发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理解认识更加深刻,提升学生的汉字文化素养。
教师可以从借助图片,分析字形,研究字理等方面帮助学生习得汉字构字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构字规律[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3-0096-01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识字内容的编排上打破了传统先学拼音后学汉字的编排方式,采取了识字前置的方式,从极具形象与画面感的象形字与会意字展开,旨在让学生在识字前置单元的学习中发现象形字、形声字,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体会汉字音、形,义之间的有机联系。
基于此,在低段识字教学中,从儿童的认知水平出发,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特点等展开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
那么,在低段识字教学中,基于构字规律的识字教学应如何展开呢?一、图文对照,理趣合一汉字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活”文化,蕴含着深深的情趣与理趣。
统编语文教材在识字的编排方面也充分遵循了汉字文化的特点,以及汉字的造字规律等等,配备了许多汉字来源的图画。
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借助课文插图,还可以借助网络上的图片帮助学生习得汉字的构字规律,从汉字的本身规律中让学生感受到识字的乐趣。
如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影子》这一课中,在“黑”字的认识上,由于其笔画较多,笔顺复杂,尤其是“黑”字中间的两点与它下面的四个点的关系学生很难搞清楚,为了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字形,了解字义,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这样的画面。
(如图)有了这样的画面做基础,学生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黑”字下面的四点是怎样演变来的。
这样教学,遵循了汉字的构字规律特点,符合学生接受认知事物的习惯,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学生们乐学愿识。
在低段语文教材中,教材中的插图,汉字由古至今的演变图,还有一些特殊汉字的古文字图等等,都是值得教师引领学生观察参照学习的有效凭借,在这种识字氛围中,学生们兴趣大增,实现了识字理趣与情趣的统一。
用构字规律识字
作者:胡大菊张诗华
来源:《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5年第02期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识记量大,学生容易产生识记疲劳。
教师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创新识字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增强识字效率。
猜字谜是学生最喜爱的识字方法之一。
如,学习“碧”字后,教师可以出示字谜“一个王姑娘,一个白姑娘,坐在石头上”;学习“器”字后,可以出示字谜“两口子,打狗子,狗子咬了两口子”;学习“告”字时,可以出示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学习“磨”字时,可以出示字谜“一点一横长,一撇向西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学习“金”字时,可以出示字谜“一个人,他姓王,兜里装了两颗糖”……这些字谜形象生动,能使学生又快又牢地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利用“六书”也能帮助学生识字。
如,教学“日、月、水、火”这类象形字时,教师用简笔画描摹出事物的形象,学生很快就能掌握这些字的字形。
学习“休”字时,教师出示人靠在树上休息的图画,让学生思考“人靠在树上干什么”,从而会意出这个字是“休息”的意思。
“凶”是指事字,教学时,教师告诉学生,“ㄩ”代表深坑,中间的“×”像交叉而置的箭,象征在陷阱里放置的危险物。
两部分合起来表示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
这样一讲解,学生不仅能水到渠成地理解“凶”的含义,而且自然而然地记住了这个字的字形。
形声字是“六书”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兼具识记字音、字形和理解字义的功能。
教学时,可以采用加一加、合一合等方法。
“加一加”是给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
如,“青”可以加上不同的偏旁,构成“晴、蜻、睛、清、请”等;“包”可以变成“泡、炮、饱、跑、抱、袍”等;“圭”可以变成“蛙、挂、哇、娃、洼”等。
这些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
教师运用这种规律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记住字的音、形、义。
如,“日出天气晴,有虫是蜻蜓,有目是眼睛,有水洗得清,有言去邀请”。
“有水吹泡泡,有火放鞭炮,有衣穿长袍,有饭能吃饱,有足快快跑,有手抱一抱”。
有些字是由多个独体字构成的,不同的数量和组合形式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字可以用“合一合”的方式识记。
如,“木——林——森”三个字,后两个字都是由第一个字增加数量后组成,但指代的范围和字的读音都不相同。
类似的还有“人——从——众”“日——昌——晶”等。
教学这样的字时,教师变分散识记为分组识记,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变单调的读、重复的写、机械的记为有情有趣的读、有滋有味的写、有感有触的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识字的欲望。
“电子白板”的普及,为识字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
教学“闪”字时,教师可以借助动画,出示“人”躲进“门”内的情景,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字的字形和字义。
教学“燕”字时,教师用电子
白板出示甲骨文“”、小篆“”和隶书“”的写法,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燕”字像张开翅膀向上飞翔的燕子之形,本义指燕子。
斯霞老师指出,识字教学“要根据教材和儿童的实际”,“强化汉字音形义的联系”,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以上几种方法,归根结底都是利用了汉字的构字规律,都体现了斯霞老师的这种思想,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姜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