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乳中乳酸菌的测定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2
酸奶中乳酸菌含量的检测
黄君红;彭丽珍;王爱兰
【期刊名称】《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2001(13)6
【摘要】目的 :检测酸奶发酵前后以及贮藏期间的乳酸菌活菌数及酸度变化 ,以对酸奶的质量进行控制。
方法 :应用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
结果 :酸奶中乳酸菌含量极高 ,达2 .6 5× 10 1 0个 / ml以上 ,并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
糖对酸奶的含菌量无明显影响。
双菌酸奶比单菌酸奶含菌量高 ,常可达到倍增 ,p H值随发酵和贮藏进程而下降。
结论 :高层半固体琼脂试管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活菌检出率高。
【总页数】2页(P324-325)
【关键词】酸奶;乳酸菌;含菌量;检测
【作者】黄君红;彭丽珍;王爱兰
【作者单位】湛江师范学院生物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2.54;TS252.7
【相关文献】
1.市售酸奶中乳酸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的检测 [J], 于涛;姜晓冰;李磊;王辉;逯胜哲;张萌萌;祈真平;于明月
2.市售发酵酸奶中乳酸菌含量的检测 [J], 陈丽丽;何章勇;李建华;刘稳升;杨露清;薛
金花
3.新疆民族特色酸奶及酸奶疙瘩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膜形成能力检测 [J], 任晓镤;妥彦峰;梁月慧;李娜
4.流式细胞仪快速检测酸奶中乳酸菌含量 [J], 杜耿记;金珠;吴小慧;韩磊;李梅;王丹慧
5.日常饮用酸奶中乳酸菌菌落含量测定的分析 [J], 张奕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酸奶制作及乳酸菌的分离计数1、实验目的1、学习自制酸奶的方法。
2、熟悉从酸奶中分离和纯化乳酸菌的一般方法。
3、掌握用浇注平板法分离微生物纯种。
4、了解简便、快速厌氧菌菌落计数法的基本原理。
5、学习用简便、快速厌氧菌菌落计数法对乳酸菌进行活菌计数。
二、实验原理酸奶又称酸乳,是以牛奶为主要原料,经乳酸菌发酵而制成的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国际流行的保健饮料。
酸奶发酵中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乳酸菌将牛奶中的乳糖发酵成乳酸使其pH降至酪蛋白等电点附件从而使牛奶形成凝固状;其次,乳酸菌还会触使部分酪蛋白降解、形成乳酸钙和产生一些脂肪、乙醛、双乙酰和定二酮等风味物质。
酸奶发酵过程通常是由双菌或多菌的混合培养实现的。
其中的杆菌先分解酪蛋白为氨基酸和小肽,由此促进球菌的生长,而球菌产生的甲酸又刺激了杆菌产生大量的乳酸和部分乙醛,由此链球菌还产生了双乙酰这类风味的物质,因此,达到了稳定状态的混合发酵。
根据高层半固体培养基具有良好厌氧性能的原理,我们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乳酸菌等不产气的厌氧菌进行简便快速菌落计数的方法。
此法把稀释(在半固体培养基凝固前)和(在半固体培养基凝固后)集中在同一支试管中内,以不易透氧、装有高层半固体培养基的试管代替常规的培养皿平板进行菌落计数,从而使活菌计数操作简化成“试样分散----逐级稀释+常规培养---菌落计数”3步,而传统的方法则需“试样分散----逐级稀释---涂布或浇注平板---厌氧培养---菌落计数”5步。
因此,本法不仅有简化操作步骤的优点,还有省略专用厌氧培养装置、缩短培养时间以及节约试剂和材料等优点。
3、实验器材1、菌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唾液链球菌嗜热亚菌(可从品牌酸奶商品中自行分离)2、培养基:(1)LAB半固体培养基100ml(2)MRS琼脂培养基200ml(3)MRS液体培养基10ml3、材料:优质全脂牛奶或奶粉(内含脂肪28%,蛋白石27%,乳糖37%,矿物质6%,水分2%),蔗糖:市售优质酸奶(1瓶)4、器皿:锥形瓶(3个)、空试管(14支)、无菌移液管(1ml*15根,10ml*2根)、培养皿(6套)、涂布棒、量筒、酒精灯、恒温水浴锅,恒温箱,冰箱4、实验步骤1、实验的准备(1)配制LAB半固体培养基100ml,MRS琼脂培养基200ml,MRS液体培养基10ml(2)用量筒各量取自来水225ml至2锥形瓶中,用移液管移取4.5ml至4支试管中(3)将培养基进行分装,用无菌移液管吸取9mlLAB半固体培养至6支试管中,用无菌移液管吸取5mlMRS液体培养基至2根试管中,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0mlMRS琼脂培养基至2根试管中制作两个斜面(4)用报纸进行包扎试管,移液管,锥形瓶,培养皿,然后放入灭菌锅进行灭菌2、酸奶的制作(1)配奶:在牛奶中添加6%~10%蔗糖后搅匀。
发酵乳中乳酸菌含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发酵乳是一种含有丰富乳酸菌的健康食品,对维持肠道健康和免疫系统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准确测量发酵乳中乳酸菌的含量对于产品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乳酸菌含量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改进,本文将介绍一些主要的研究进展。
传统的发酵乳中乳酸菌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是基于菌落计数法和筛选培养基的方法。
菌落计数法需要对发酵乳样品进行稀释和培养后,在琼脂平板上计算菌落数目,在采样时间较长和操作繁琐的同时,对菌落的计数也有一定的主观性。
筛选培养基的方法则是基于乳酸菌的特异性营养需求,通过加入不同的培养基组分来选择性生长乳酸菌。
然而,这些方法的缺点在于耗时长、操作繁琐、检测结果不稳定等。
近年来,基于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乳酸菌含量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包括PCR法、实时荧光PCR法和下一代测序技术等。
PCR法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靶DNA片段,然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和定性,可以快速检测乳酸菌的种类和相对含量。
实时荧光PCR法是一种通过特异性引物和荧光素标记的探针,可以实时监测PCR 反应的过程,对乳酸菌的含量进行定量分析。
这两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准确度的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但是,由于PCR 方法基于靶DNA的扩增,对样品中可能存在的PCR抑制物质敏感,而且需要昂贵的设备和试剂,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除了PCR法,下一代测序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乳酸菌含量检测。
这种技术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可以对样品中的所有DNA进行测序,然后通过数据库的比对和分析,得到乳酸菌的种类和相对含量。
下一代测序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优势,能够深入了解样品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和功能,从而为发酵乳产品的优化提供基础数据。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快速检测方法。
例如,基于质谱技术的方法可以通过乳酸菌特有的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
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1.菌群总数测定方法:菌群总数测定方法是衡量乳制品中微生物质量的基础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菌群总数测定方法有总计数平板法、液体培养法和荧光素酶法。
总计数平板法是将样品分别接种在琼脂平板上,通过平板上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液体培养法是将样品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中,通过测量培养液的浑浊度或菌液悬浮液中的细菌数量来计数。
荧光素酶法是通过加入荧光素酶底物,菌落会释放出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来计数。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菌落总数,从而确定乳制品的微生物质量。
2.根据德国奶酪乳制品行业协会VDF指南的要求,共有500多种病原菌可以检测,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其他致病菌。
这些方法多是PCR技术、荧光定量PCR技术等。
以沙门氏菌检测为例,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培养法、酶免的葡萄糖酸盐液体培养基、黄金标准法等多种方法。
其中,PCR技术可以通过扩增沙门氏菌的DNA序列,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的沙门氏菌。
3.酸奶产品中乳酸菌数量的测定:乳酸菌是酸奶中的一类重要菌群,其数量多少直接影响酸奶的质量。
常用的测定乳酸菌数量的方法有直接显微法、涂布法、测定菌落数量法等。
直接显微法是将样品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和计数乳酸菌的数量。
涂布法是将样品涂于适当的培养基上,通过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菌落数量法是将样品稀释后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通过菌落的形成来计数。
这些方法可以可靠地测定乳酸菌的数量,从而评估酸奶的质量。
4.冷藏和储存条件检验方法:乳制品的储存条件对其微生物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常用的储存条件检验方法包括温度检测、湿度检测、pH值检测等。
温度检测可以通过温度计或温度记录器来测量乳制品的储存温度,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
湿度、pH值等的检测可以通过仪器设备进行测量和监控。
这些方法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乳制品储存条件的问题,保证乳制品的微生物质量稳定。
总结起来,乳与乳制品微生物检验方法包括菌群总数测定方法、病原菌检测方法、乳酸菌数量测定方法和储存条件检验方法等。
酸奶中乳酸菌的检测与酸奶的制作综合性实验报告组员:摘要:以奶粉为原料,蒙牛酸奶为接种剂自制酸奶并进行感官评价。
用稀释倒平皿法和划线分离法分离出蒙牛酸奶中的乳酸菌。
分别用改良MC培养基和改良TJA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形态并进行菌落计数。
再挑取少许不同培养基上的菌落用革兰氏染色法染色,观察乳酸菌的个体形态。
关键词:酸奶制作、乳酸菌菌落形态及总数、MC培养基、TJA培养基、革兰氏染色、乳酸菌个体形态1 前言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醇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
按是否加糖,酸奶可分为淡酸奶和加糖酸奶两种,我国常见的酸奶制品是加糖酸奶,即在制作酸奶的原料乳中加入一定量的白糖进行发酵得到的酸奶产品。
酸奶营养丰富,其蛋白质和钙质较鲜乳更易消化吸收,抑制腐败细菌的繁殖,降低肠道内毒素浓度。
酸奶内含乳酸菌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及族维生素等,能增强消化,促进肠道蠕动和机体物质的代谢,提高人的免疫力, 长期饮用即可保证钙质的需求, 又可健肠胃, 是一种对人体肠胃非常有益的保健食品。
2 材料与方法2.1 仪器与器材温箱:47℃、冰箱: 4℃、电磁炉、锅吸管:容量为1,10和25mL、广口瓶或三角瓶:容量为500mL、平皿:直径为9cm、试管(带试管塞):18×180mm、显微镜、带玻璃珠的三角瓶、移液枪、移液管、恒温箱、电磁炉、平底锅、2个奶瓶、保鲜膜、接种环、酒精灯。
2.2 培养基和试剂培养基:改良MC 培养基,改良TJA培养基。
材料:番茄汁、革兰氏染色液、蒙牛酸奶、脱脂奶粉、白砂糖。
2.3 方法2.3.1 无菌水和培养基的制备(1)无菌水:将20支试管分别用移液枪注入9ml的自来水,塞上试管塞,分10支捆成一扎并用牛皮纸包好。
将2个三角瓶分别注入150ml的自来水,塞上瓶塞,分别用牛皮纸封好。
将上述的试管以及三角瓶一起高压蒸汽灭菌。
(2)培养基:MC培养基:称取16g改良MC培养基粉末加200mL水置于电炉上小火加热溶解;TJA培养基:称取12g改良TJA培养基粉末加10mL茄汁和200mL水置于电炉上小火加热溶解,分别制得。
实验乳及乳制品中乳酸菌的测定
一、目的
1、解酸乳中乳酸菌分离原理
2、学习并掌握酸乳中乳酸菌菌数的检测方法。
二、原理
活性酸奶需要控制各种乳酸菌的比例,有些国家将乳酸菌的活菌数含量作为区分产品品种和质量的依据。
由于乳酸菌对营养有复杂的要求,生长需要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肽类、脂肪酸、酯类、核酸衍生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一般的肉汤培养基难以满足其要求。
测定乳酸菌时必须尽量将试样中所有活的乳酸菌检测出来。
要提高检出率,关键是选用特定良好的培养基。
采用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酸奶中的各种乳酸菌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三、材料
1、培养基
改良MC培养基(MRS培养基,改良CHALMERS培养基,M17培养基)。
2、仪器和器具
无菌移液管(25ml,1ml),无菌水(225ml带玻璃珠三角瓶,9ml试管),无菌培养皿,旋涡均匀器,恒温培养箱。
四、流程
酸奶→稀释→制平板→培养→检查计数
五、方法
1、样品稀释
先将酸奶样品搅拌均匀,用无菌移液管吸取样品25ml加入盛有225ml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在旋涡均匀器上充分振摇,务必使样品均匀分散,即为10-1的样品稀释液,然后根据对样品含菌量的估计,将样品稀释至适当的稀释度。
2、制平板
选用2~3个适合的稀释度,培养皿贴上相应的标签,分别吸取不同稀释度的稀释液1ml 置于平皿内,每个稀释度作2个重复。
然后用溶化冷却至45℃左右的MC培养基倒平皿,迅速转动平皿使之混合均匀,冷却成平板。
3、培养和计数
将平皿倒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72h,观察长出的细小菌落,计菌落数目,按常规方法选择30~300个菌落平皿进行计算。
六、结果
1、指示剂显色反应
乳酸菌的菌落很小,1~3mm,圆形隆起,表面光滑或稍粗糙,呈乳白色、灰白色或暗黄色。
由于产酸菌落周围能使CaCO3产生溶解圈,酸碱指示剂呈酸性显色反应。
2、镜检形态
必要时,可挑取不同形态菌落制片镜检确定是乳杆菌或乳链球菌。
保加利亚乳杆
菌呈杆状,成单杆、或双杆菌或长丝状。
嗜热链球菌,呈球状,成对、或短链、或长链状。
七、数据计数及处理
作平皿内菌落计数时,可用肉眼观察,必要时用放大镜检查,以防遗漏。
在记下各平板的菌落数后,求出同稀释度的各平板的平均菌落总数。
将各稀释平板上的菌落数填入下表。
根据试验结果,报告检测结果:
每1ml酸奶中的乳酸菌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