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基础之查询基础
- 格式:pptx
- 大小:510.47 KB
- 文档页数:25
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嘿,朋友!今天咱们来唠唠数据库技术基础知识,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又特别实用的东西呢。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他在一家小公司上班。
有一天啊,他跑来跟我抱怨,说公司的数据乱得像一团麻。
客户信息、订单详情、员工资料啥的,全都混在一起,每次找个数据都要翻半天,简直要把他逼疯了。
我就跟他说,哎呀,你们这就是缺个好的数据库管理啊。
他一脸懵地问我,数据库?那是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呢,数据库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仓库。
你想啊,假如你开了个杂货店,你是不是得把各种商品分类摆放啊?饼干放一块儿,饮料放一块儿,日用品再放一块儿。
数据库也是这样,它把各种各样的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存放起来,这样当你需要某个数据的时候,就像你在杂货店里找饼干一样,一下子就能找到。
数据库里有好多重要的概念。
就说数据表吧,这就好比是仓库里的一个个货架。
每个数据表都有自己的结构,就像货架有不同的层数和格子大小。
比如说有个客户信息表,这个表里面可能就有客户的姓名、年龄、联系方式这些“货物”,也就是数据字段。
你要是把年龄这个数据放在本来该放姓名的地方,那就乱套了,就像你把饼干放到饮料的格子里一样,多奇怪呀。
还有数据类型这个概念呢。
这就像是不同种类的商品有不同的包装。
有些数据是数字类型的,就像那些按瓶卖的饮料,数量是明确的数字。
有些是字符类型的,就像商品的名字,是一串文字。
要是你把数字类型的数据当成字符类型来处理,那可就麻烦了。
就好像你想数饮料有多少瓶,结果你把瓶子上的名字当成数量,那肯定是不对的呀。
再说说数据库的查询操作。
这就像是你在仓库里找东西的时候,有个搜索工具。
你告诉这个工具你要找什么,它就能给你找出来。
比如说你想找所有年龄大于30岁的客户,你只要把这个要求告诉数据库的查询语句,它就会像个超级小助手一样,在客户信息表这个“货架”上,把符合条件的客户信息都给你找出来。
这可比你自己一个一个去翻那些纸质记录快多了吧。
我又跟小李讲,数据库管理系统就像是仓库的管理员呢。
数据库基础知识总结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
它可以帮助用户有效地组织、存储、检索和分析数据,以便更好地支持业务决策和应用开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1. 数据库的概念与分类数据库是指一个组织结构良好的数据集合,可被电脑程序使用及管理。
按照其结构特点,可以将数据库分为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几种类型。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格形式来存储数据,其中每个表格都有唯一的标识符,并且不同表格之间可以通过键值对进行关联。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有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非关系型数据库则不采用表格形式来存储数据,而是使用键值对或文档等方式进行存储。
常见的非关系型数据库有MongoDB、Redis等。
面向对象数据库则将数据看做对象,并且支持面向对象编程方式进行操作。
常见的面向对象数据库有db4o等。
2.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在设计一个有效的数据库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实体及其属性:实体是指现实世界中具有独立存在意义的事物或概念。
属性则是指实体所具有的某些特征或属性。
(2)确定实体之间的联系:实体之间可以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不同类型的关系。
(3)设计数据结构:包括表格的设计、字段的定义、键值对的关联等。
(4)规范化数据结构:规范化是指将数据结构进行优化,以便更好地支持数据存储和查询操作。
3. SQL语言基础SQL是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的缩写,它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语言。
SQL可以用于创建表格、插入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等操作。
SQL语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SELECT:用于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
(2)FROM:指定要查询的表格名称。
(3)WHERE:用于过滤查询结果,只返回符合条件的记录。
(4)GROUP BY:用于按照某个字段进行分组操作。
(5)HAVING:用于过滤分组后结果集,只返回符合条件的记录。
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基础知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数据库作为管理和组织数据的核心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从企业管理到个人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数据库的基础知识。
数据库,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有组织的数据集合,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存储、管理和检索大量的数据。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装满各种物品的仓库,为了能够快速找到你需要的东西,你会把它们分类整理,贴上标签,记录它们的位置和相关信息。
数据库就像是这个仓库,只不过里面存放的是数据,而不是实物。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
它就像是仓库的管理员,负责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删除等操作,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 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
数据库的模型有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关系型数据库模型。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被组织成一张张二维表格,称为关系表。
每一张表都有特定的列(也称为字段)和行(也称为记录)。
例如,在一个学生信息表中,列可能包括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而每一行则代表一个学生的具体信息。
关系型数据库遵循一系列的规则和约束,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中,主键是用于唯一标识表中每一行的字段,外键则用于建立不同表之间的关联。
通过这些关联,可以在多个表之间进行数据的查询和操作,实现数据的整合和共享。
数据库的操作主要包括数据的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
插入操作用于向表中添加新的数据;查询操作用于从表中获取满足特定条件的数据;更新操作用于修改表中已有的数据;删除操作则用于删除表中的数据。
这些操作通常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完成。
SQL 是一种专门用于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语言,它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的特点。
通过 SQL 语句,我们可以轻松地实现各种复杂的数据操作。
例如,要查询年龄大于 20 岁的学生信息,可以使用以下 SQL 语句:```sqlSELECT FROM students WHERE age > 20;```数据库的设计是构建一个有效数据库的关键步骤。
数据库基础知识汇总-超详细
本文档旨在汇总数据库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快速了解数据库的概念和常见术语。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数据库基础知识:
1. 什么是数据库?
- 数据库是一个存储、管理和组织数据的系统。
它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方式来存储和操纵数据,以支持应用程序和用户的需求。
2.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一个软件工具,用于管理数据库。
它允许用户创建、访问和维护数据库,并提供了各种功能来处理数据。
3. 数据模型
- 数据模型是用于组织和表示数据的方法。
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层次数据模型、网络数据模型和关系数据模型。
4. 关系数据库
- 关系数据库是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它使用表来表示数据,并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操作。
5. 数据库表
- 数据库表是数据的集合,由行和列组成。
每行代表一个记录,每列代表一个属性。
6. 主键
- 主键是用于唯一标识数据库表中记录的列。
它保证每条记录
都有一个唯一标识。
7. 外键
- 外键是一个表中的列,它与另一个表中的主键相对应。
它用
于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8. 数据库索引
- 数据库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快速查找和访问数据。
它
可以提高数据库查询的性能。
9. 数据库范式
- 数据库范式是一组规则,用于设计关系数据库的结构。
它有
助于消除数据冗余和提高数据一致性。
以上只是数据库基础知识的一部分,更多内容可以在深入研究中探索。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数据库基础知识培训一、引言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涉及到数据的有效存储、管理和查询。
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已成为企业和个人不可或缺的资产,因此,掌握数据库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本培训旨在帮助读者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为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二、数据库基本概念1. 数据: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包括数字、文字、图形、图像等。
2. 数据库: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组织、存储、检索、更新和维护。
4. 数据模型: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操作、数据语义以及一致性约束的概念工具。
5.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组织的数据库,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库类型。
三、数据库系统架构1. 单机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程序运行在同一台计算机上,适用于小型应用。
2. 网络数据库系统: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分布在不同的计算机上,通过网络进行通信,适用于大型应用。
3.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数据分布在多个地理位置的计算机上,通过网络进行协同工作,具有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4. 云数据库系统:基于云计算技术,将数据库部署在云端,提供按需分配、弹性扩展的服务。
四、关系型数据库基本操作1. 数据定义:创建、修改和删除数据库中的表、视图、索引等对象。
2. 数据操纵: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操作。
3. 数据查询:采用SQL(结构化查询语言)进行数据检索,包括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子查询等。
4. 数据控制: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权限管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五、数据库设计1. 需求分析:了解用户需求,明确数据库需要存储哪些数据。
2. 概念结构设计:采用E-R模型等方法,描述实体及其属性、实体间的关系。
3. 逻辑结构设计:将概念结构转换为关系模型,设计表结构、字段、索引等。
4. 物理结构设计:根据逻辑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存储引擎、文件组织方式等。
数据库应用基础——Access2010 查询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1.若在“tEmployee”表中查找所有出生日期在“1970-1-1”和“1980-1-1”之间的记录,可以在查询设计视图的准则行中输入( )。
A)Between #1970-1-1# And #1980-1-1#B)Between "1970-1-1" And "1980-1-1"C)"1970-1-1" And "1980-1-1"D)#1970-1-1# And #1980-1-1#2.在SQL查询中“GROUP BY”的含义是( )。
A)选择行条件B)对查询进行排序C)选择列字段D)对查询进行分组3.若要将“产品”表中所有供货商是“ABC”的产品单价下调50,则正确的SQL语句是( )。
A)UPDATE 产品SET 单价=50 WHERE 供货商="ABC"B)UPDATE 产品SET 单价=单价-50 WHERE 供货商="ABC"C)UPDATE FROM 产品SET 单价=50 WHERE 供货商="ABC"D)UPDATE FROM 产品SET 单价=单价-50 WHERE 供货商="ABC"4.下面不是操作查询的是( )。
A)删除查询B)更新查询C)参数查询D)生成表查询5.在SQL语言的SELECT语句中,用于实现选择运算的子句是( )。
A)FORB)IFC)WHILED)WHERE6.在SQL查询中,若要取得“学生”数据表中的所有记录和字段,其SQL语法为( )。
A)SELECT 姓名FROM 学生B)SELECT * FROM 学生C)SELECT 姓名FROM 学生WHILE 学号=02650D)SELECT * FROM 学生WHILE 学号=026507.假设某数据表中有一个出生时间字段,查找1999年出生的学生记录的准则是( )。
数据库技术的基础数据库技术是管理和组织数据的一系列工具、原则和方法的集合,其基础涵盖以下几个关键方面:1.数据模型: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之一是数据模型,它定义了数据的组织方式和结构。
常见的数据模型包括关系型模型(如SQL数据库)、层次模型、网络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
其中,关系型模型是应用最广泛的模型之一,它使用表格(表)来组织数据。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DBMS是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负责数据的存储、检索、更新和管理。
它提供了一系列功能和工具,允许用户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常见的DBMS包括MySQL、Oracle、SQL Server、PostgreSQL等。
3.数据语言和查询:数据库技术涉及使用特定的数据语言进行数据操作。
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最常用的数据查询语言,用于检索和操作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
4.数据完整性和约束:数据库技术强调数据的完整性和约束条件。
这意味着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符合预定义的规则和限制,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5.索引和性能优化:数据库技术包括优化数据检索和操作的方法。
索引是其中之一,它能加速数据查询操作,提高数据库性能。
性能优化还涉及选择合适的数据存储方式、查询优化等方面。
6.事务处理和并发控制:数据库技术关注数据的事务处理能力和并发控制。
事务确保数据库操作的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ACID特性),并发控制管理多个用户同时访问数据库时的数据一致性。
7.数据安全和隐私:数据库技术强调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这包括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加密技术等措施,以保护数据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或恶意攻击。
8.数据备份和恢复:数据库技术需要考虑数据备份和恢复策略,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
定期备份数据库是确保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步骤。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和新技术,如分布式数据库、NoSQL数据库、大数据处理等。
这些基础概念和技术组合起来,构成了现代数据库管理和数据处理的基础。
贵州XXX学院《数据库技术基础》课程标准(2023年版)《数据库技术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信息二、课程性质和功能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大数据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数据库系统基础与数据库系统应用之间的关系;掌握数据库系统原理,掌握SQL语句的使用,会使用简单的关系型DBMS继续进行数据处理和应用系统设计及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的使用方法。
(二)课程的功能定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满足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依托计算机行业发展,按照企业实际需求和学校实际情况与专业特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对接职业标准开发课程标准,聘请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合理设置各个教学环节,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实施项目教学。
同时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之路,构建“课堂与实习实训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结合、在校成长与职场成长结合”的“三结合”(课程标准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情境与工作场境相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依据任务引领型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立足于实际能力培养,对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作了根本性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学习模块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学习模块:数据库的建立与基本维护、数据库管理、简单程序设计、设计查询与视图、设计报表与标签、设计应用程序界面、设计应用程序菜单系统。
模块设计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采取理实-体教学,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在每个知识模块中根据知识体系设立相应的学习任务,学生在轻松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到技能,学习到知识。
四、课程目标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一)知识目标(1)了解数据库系统基础知识;(2)掌握MySQL 数据库的基本操作:(3)掌握数据完整性相关的概念和应用操作;(4)掌握SQL 语言的数据定义、数据查询和数据操纵的格式及功能;(二)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理论应用于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软件系统开发与网站开发类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是一种用于存储、管理和检索数据的系统,可以有效地组织和处理大量结构化数据。
本文将介绍数据库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库的定义、类型、结构以及常用的查询语言等内容。
一、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是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它具有持久性(数据在计算机上永久存储)、共享性(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和使用数据)和独立性(数据与应用程序相互独立)等特点。
数据库可以用于保存各种类型的数据,比如文本、数值、图像等等。
二、数据库的类型根据数据的组织方式和存储结构,数据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常见的数据库类型有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等。
1. 关系型数据库:采用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数据之间通过关系建立连接。
关系型数据库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的操作和管理,具有数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特点。
2. 非关系型数据库:与关系型数据库不同,非关系型数据库不使用表格的形式来组织和存储数据,而是使用键值对、文档、列族等方式。
非关系型数据库具有高可扩展性和灵活性,适用于处理大数据和分布式环境。
3. 面向对象数据库:将数据和对象进行直接映射,可以将对象的属性和方法作为数据库中的数据存储和操作。
面向对象数据库适用于需要存储复杂对象和维护对象之间的关系的场景。
三、数据库的结构数据库的结构由表(Table)、字段(Field)和记录(Record)组成。
1. 表(Table):表是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单位,每个表由多个字段组成,用于存储特定类型的数据。
表由表名和列名组成,列名定义了表中字段的属性。
2. 字段(Field):字段是表中的一个属性,用于存储具体的数据。
每个字段有一个数据类型来定义它的数据格式,比如整数、字符串、日期等。
3. 记录(Record):记录是表中的一行数据,包含了若干个字段的值。
每个记录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称为主键(Primary Key),用于区分不同的记录。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数据库基础1.基本概念:数据:数据泛指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抽象表示,以适合于用人工或自然的方式进行保存、传递和处理。
数据是形成信息的源泉,信息是有价值的数据是数据的内涵。
信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对决策有价值的数据数据库: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BS的核心):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可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带有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相关硬件、软件和各类人员组成。
2.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1.人工管理阶段:没有直接存储设备、操作系统、管理软件2.文件系统阶段:把计算机众多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数据文件3.数据库系统阶段:一定的格式、统一管理、冗余度小4.分布式数据库阶段:物理上分离、逻辑上统一5.面向对象数据库阶段3. 数据模型:(1)基本概念: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的形式框架,用来描述数据的一组概念和定义,包括描述数据、数据联系、数据操作、数据语义以及数据一致性的概念工具。
概念模型: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建模,是现实世界到信息世界的第一层抽象,强调语义表达功能。
实体:客观存在的并且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属性:描述实体的特征域:属性的取值范围主键:用来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某个属性或属性组合联系(1:1,1:n,m:n):实体集之间的关系,反应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联系也是主体,也可具有属性关系模型:采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以及实体之间关系的模型。
本质是一张表。
关系、关系模式:1:1关系名(属性1,属性2,……)1:n 将1的主键放入n中学生(班级编号,……)n:m 将实体的主键放入关系的属性中(2)E-R模型:能根据具体问题构建E-R模型、画出E-R图实体集:矩形框属性:椭圆联系:菱形(3)关系模型的数据结构、关系的性质数据查询、数据插入、数据删除、数据修改关系运算:选择(减少个体保留所有属性)、投影(所有个体的部分属性)、联结(4)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5)关系模型的完整性(实体、参照、自定义)实体:主键不能为空参照:外键为空或在其担任主键的实体集中存在自定义:用户自己定义的语义要求第二章A ccess数据库与表的操作1. Access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2. 基本概念:Access数据库、表、记录、字段3. 使用表设计器创建表(1)字段名命名规则不能空格开头、不能用.!()[]、最长64个字符(2)字段类型:文本、数字、日期/时间、是/否、查阅向导(备选项中选择)(3)字段属性:字段大小、输入掩码(控制数据的输入)、有效性规则(规范、核查)、有效性文本(提示信息)、默认值、索引(搜索或排序的根据,加快查询速度)、必填字段(4)设置主键4.建立表间关系:关联字段、实施参照完整性5.表的复制、更名、删除6.数据的导入、导出第三章查询1.查询的概念和作用查询是根据查询条件从一个或多个表中获取数据的方法浏览、更新、分析数据2.选择查询使用条件从一个或多个表中检索数据,然后按所需顺序显示数据3.条件查询(1)查询条件的表示①条件的组合:and、or、not②取值范围的说明: >、<、>=、<=、<>between… and…In③条件不确定: like*(替代零个一个或多个任意字符)、?(任意单一字符)、#(任意一个数字)、[ ](替代方括号内任意字符)、!(替代方括号内字符以外的任意字符)、-(2)函数①统计函数(SUM,AVG,COUNT,MAX,MIN)②字符串函数(LEN,LEFT,RIGHT,MID)③日期函数(DATE,NOW,YEAR,MONTH,DAY)4.交叉表查询、重复项查询、不匹配项查询:特点、何时适用交叉:对数据库中表和查询进行分类统计,使用的字段必须来源于同一个表或查询重复:对某些怒有相同值得记录进行检索和分类,判断信息正确性不匹配:查找可能的遗漏,在一张表中有另一张表中没有4.参数查询在作为参数字段的条件行中,以[ ]括起与字段名不同的内容5.操作查询:生成表查询、更新查询、删除查询、追加查询第四章 SQL查询select-from-where、insert、update、delete,要求能读懂select:构成查询结果的属性列from:作查询的表where:查询条件insert:将子查询结果插入到指定的表update:数据更新,需要更新的表delete:删除字段数据定义:用于定义和修改基本表、定义视图和定义索引create(建立) drop (删除) alter(修改)数据操纵:用于表或视图的数据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等操作 insert(插入)delete update数据查询:用于从数据库中检索数据 select数据控制:用于控制用户对数据的存取权利 grant(授权) revote(回收权限)第五章窗体1.窗体的概念和作用概念:通过灵活多样的控件使用构成了用户与数据库的交互界面,从而完成显示、输入和编辑数据等事物作用:可作为浏览、编辑、输入输出表或查询中数据的交互界面可作为组织、控制整个系统中对象的外观界面2.创建窗体的三种方法自动创建、窗体向导、设计视图3.窗体的构成窗体页眉、页面页眉、主体、页面页脚、窗体页脚4.窗体的控件(1)类型:结合型控件、非结合型控件、计算型控件(2)常用控件:文本框,命令按钮,列表框和组合框,标签,选项组,选项按钮,子窗体/子报表(3)常用属性:名称、标题记录源:窗体的数据来源,一般为表或查询控件来源:控件所显示数据的来源,通常是与控件结合的字段行来源:组合框、列表框的列表选项来源5.主/子窗体:主窗体内套有子窗体,便于在同一窗体中显示不同表中相关联的数据第六章报表1.报表的概念和作用:与窗体的功能比较、区别报表用于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浏览、分析、汇总和输出;窗体用于浏览、编辑、输入、输出2.报表的构成:报表页眉、页面页眉、组页眉、主体、组页脚、页面页脚、报表页脚3.排序和分组报表中的数据(对最多10个字段分组)汇总项:可以添加多个字段的汇总,并且可以对同一字段执行多种类型的汇总分组间隔项:确定记录如何分组在一起,可以自定义标题项:更改汇总字段的标题,可以用于列标题还可用于标记页眉与页脚的汇总字段有/无页眉节选项:用于添加或移除每个组前面的页眉节4.标签报表:特点:在一页中显示多个标签,通过标签报表,用户可以查看到多个且数据格式相一致的标签。
数据库基础知识第一篇:数据库基础知识数据库是一个存储和管理数据的集合,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应用程序都涉及到数据库的使用。
通过使用数据库,我们可以方便地存储、访问、更新和删除数据,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效率和可靠性。
数据库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数据存储、数据管理系统和用户接口。
数据存储是指用于存储和组织数据的设备和技术,包括硬盘、SSD、内存等;数据管理系统是指通过各种方式操作和管理数据库的软件,其中包括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SQL(结构化查询语言)和其他API(应用程序接口);用户接口是指用于与数据库进行交互的软件接口,包括web界面、移动应用程序等。
数据库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数据库设计可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安全性。
数据库设计的主要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其中,需求分析是指确定业务需求和数据要求;概念设计是指根据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概念结构图;逻辑设计是指将概念模型转化为关系模型,并建立关系数据库;物理设计是指对逻辑模型的物理方案进行设计和优化。
数据库的使用需要使用SQL语言来访问和操作数据。
SQL是一种类似英语的计算机语言,用于在数据库中执行各种操作,例如创建表、插入数据、删除数据、更新数据等。
SQL分为数据定义语言(DDL)和数据操作语言(DML)两种,其中DDL用于定义数据库对象,例如表、视图、索引等,而DML用于操作数据,例如插入、删除、查询和更新数据等。
与数据库相关的技术还包括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
数据仓库是指将分散的数据集中到一个地方,并进行处理、分析和查询;数据挖掘是指通过从数据中挖掘模式和趋势来发现新的知识和信息;大数据是指处理大规模数据的技术和方式;人工智能则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方法,使计算机更加智能和自主。
总之,数据库是现代计算机应用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对于开发应用程序和处理数据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第七章数据查询基础✓查询学生信息✓查询成绩信息✓理解查询的机制✓使用SELECT语句进行条件查询✓掌握查询排序✓使用表达式、运算符和函数实现查询本章简介前一章学习了什么是SQL,并且介绍了SQL中的运算符,这些运算符除了在约束中使用之外,也经常会在UPDATE和DELETE语句中使用,此外还介绍了对数据库表进行增删改的SQL注意事项。
以及在操作MySQL数据时,经常使用到的一些函数,如字符处理函数,数学函数,以及日期函数等等。
预习作业请按以下步骤预习本章内容:1.带着以下任务,阅读、学习本章的相关资料2.标注出本章看不懂或存在疑惑的部分3.整理、记录学习中的问题4.熟记本章的英文单词请到中心听课前,完成下面的作业。
1.背诵英文单词(1)recordset:(2)order:(3)null:(4)trim:(5)replace:(6)floor:(7)ceiling:(8)round:(9)cast:(10)length:2.预习并回答以下问题阅读本章内容,在作业本上完成以下简答题(1)从学生表中查询全部数据,SQL语句应怎么写?(2)查询排序使用的关键字是什么?3.预习并完成编码题请按照id的倒序排列查询该表全部信息,表结构如图所示。
4.记录预习的问题记录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填写于下面的横线上,以便集中探讨解决——————————————————————————————————————————————————————————————————————————————————————————————————————————————————7.1SQL查询基础7.1.1查询机制简介在讲解查询之前,有必要说明一下查询的机制和查询的结果。
查询是针对表中已经存在的数据行而言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筛选”,将一定条件的数据抽取出来。
数据表在接收查询请求的时候,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它将逐行判断”,判断是否符合查询条件。
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在各个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能,我们开展了数据库基础及实训课程。
本文将简要介绍数据库基础知识,并详细阐述实训过程中的操作步骤、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数据库基础知识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Database)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用于建立、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软件系统。
2. 数据库的分类根据数据模型的不同,数据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层次模型数据库:以树状结构存储数据,如IBM的IMS数据库。
(2)网状模型数据库:以网状结构存储数据,如DBTG系统。
(3)关系模型数据库:以二维表格形式存储数据,如Oracle、MySQL、SQL Server等。
3.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术语(1)关系:表是关系模型中数据的基本结构,每个表都有一个唯一的名称。
(2)元组:表中的行称为元组,代表表中的一个具体数据记录。
(3)属性:表中的列称为属性,代表表中的一个数据字段。
(4)主键:唯一标识表中每条记录的属性或属性组合。
(5)外键:用于建立两个表之间关联的属性。
三、实训过程1. 实训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2)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5.7(3)开发工具:MySQL Workbench2. 实训内容(1)创建数据库(2)创建表(3)插入、查询、更新、删除数据(4)建立索引(5)视图、存储过程、触发器3. 实训步骤(1)启动MySQL Workbench,连接到本地MySQL服务器。
(2)创建数据库:在“数据库”面板中,点击“新建数据库”,输入数据库名称和编码方式,点击“创建”。
(3)创建表:在“表”面板中,点击“新建表”,选择数据库名称,输入表名和字段信息,点击“保存”。
(4)插入、查询、更新、删除数据:使用SQL语句对表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