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
- 格式:docx
- 大小:22.46 KB
- 文档页数:4
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点击数: 5277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化学品俗名:酒精化学品英文名称:ethylalcohol英文名称:ethanol技术说明书编码:393CAS No.:64-17-5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乙醇64-17-5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乙醇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 产品标识
- 产品名称:乙醇
- 化学名:乙醇(酒精)
- 分子式:C2H6O
- CAS号:64-17-5
- 外观:透明无色液体
2. 成分信息
乙醇是由乙烷和水通过水合反应得到的有机化合物。
其主要成
分是乙醇,含量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3. 储存和运输注意事项
- 储存:应存放在通风良好、干燥、阴凉处,远离火源和氧化剂。
- 运输:在运输过程中需防止撞击,远离热源,避免直射阳光。
4. 安全使用指南
-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使用时应穿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
- 避免吸入蒸汽:操作时应确保通风良好,使用排气系统排除蒸汽。
- 避免误食:存放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
5. 急救措施
- 发生皮肤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皮肤。
- 发生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的眼睛,并尽快就医。
- 发生吸入: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立即就医。
6. 环境保护措施
- 废弃物处理:请依照当地法规进行处理。
不得随意排放到水源和土壤中。
7. 法规信息
-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规,使用乙醇前应了解并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要求。
8. 其他注意事项
- 请妥善保存该说明书,以便在需要时参考。
- 在使用乙醇前,请先充分了解其安全操作规程,并加强自身安全防护意识。
- 本文档的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信息,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以上为乙醇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简要内容,如需了解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完整版MSDS说明书。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化学品英文名称: ethylalcohol中文名称2: 酒精英文名称2: ethanol技术说明书编码: 393CASNo。
:64—17-5分子式: C2H6O分子量:46.07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乙醇64—17-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环境危害: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点击数:5277说明书目录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二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乙醇化学品俗名:酒精名称:化学品英文ethyl英文名称:ethanol名称:alcohol技术说明书393CAS No.:64-17-5编码: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乙醇64-17-5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志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醇分子式:C2H6O第三部分:危险品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为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首先引起兴奋,随后抑制。
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发生于口服。
一般可分为兴奋、催眠、麻醉、窒息四阶段。
患者进入第三或第四阶段,出现意识丧失、瞳孔扩大、呼吸不规律、休克、心力循环衰竭及呼吸停止。
慢性影响:在生产中长期接触高浓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疲乏、易激动、震颤、恶心等。
长期酗洒可引起多发性神经病、慢性胃炎、脂肪肝、肝硬化、心肌损害及器质性精神病等。
皮肤长期接触可引起干燥、脱屑、皲裂和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
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露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乙醇安全技术说明书一、引言乙醇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食品、能源等领域。
然而,乙醇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乙醇的安全使用,本说明书将详细介绍乙醇的性质、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二、乙醇的性质乙醇,化学式C2H5OH,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
其具有易燃、易挥发的特性,能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
乙醇具有刺激性气味,可引起眼睛和呼吸道的刺激。
乙醇的沸点为78.5摄氏度,燃点为13摄氏度。
三、乙醇的安全操作规程1. 储存与搬运乙醇应储存在通风良好、远离火源和热源的地方。
储存容器应密封良好,避免泄漏。
搬运乙醇时,应使用防爆容器,并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
2. 使用与操作在使用乙醇前,应先了解其安全性能和操作规程。
操作人员应穿戴防护服装,戴好防护手套和护目镜。
避免与乙醇长时间接触,以免引起皮肤刺激。
使用乙醇时,应远离明火和热源,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
3. 废弃物处理乙醇废弃物应妥善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到水体或土壤中。
可以采用专门的废物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或者将废物交由专业机构进行处理。
四、乙醇的应急处理措施1. 泄漏处理若发生乙醇泄漏,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迅速将泄漏源隔离,并确保周围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
然后,使用吸附剂或干燥剂进行泄漏物的吸附和清除。
避免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或地下水。
2. 火灾处理乙醇为易燃物质,若发生火灾,应立即采取灭火措施。
可以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
避免使用水进行灭火,以免加剧火势。
3. 人员伤害处理若有人员因接触乙醇而受伤,应立即将其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地方,并进行急救处理。
如有必要,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五、乙醇安全管理措施1. 培训与教育对于使用乙醇的人员,应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乙醇的性质、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定期进行安全知识的复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2. 安全设施在乙醇使用和储存区域,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如防爆柜、防爆灯、通风设备等。
乙醇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1. 乙醇概述乙醇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化学式为C2H5OH,常用作燃料、漆工溶剂、消毒剂等。
乙醇无色、具有微甜的味道。
2. 乙醇的危害性2.1 吸入乙醇的危害高浓度的乙醇蒸气会导致头痛、眩晕、恶心、呼吸急促等症状,如果接触时间较长或浓度较高,还可能导致休克、昏迷等严重后果。
2.2 食入乙醇的危害食用含有乙醇的饮料或溶液,会直接吸收到人体内,对身体产生危害。
轻度中毒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低血压等。
严重中毒后果更为严重,如呼吸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昏迷等。
2.3 乙醇的燃烧危险乙醇易于燃烧,能够释放大量热能,如果乙醇泄漏或不当使用,易引起火灾或爆炸。
3. 乙醇的安全使用3.1 储存乙醇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储存区域应禁止吸烟、明火等火源,防止引起意外火灾。
储存容器必须密封好,防止泄漏。
3.2 运输运输乙醇时,必须确保容器密封,车辆保持稳定。
在运输中,要注意避免碰撞或钝器磕碰。
在卸货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消防和防爆措施。
3.3 使用在使用乙醇时,要认真掌握使用规程和操作方法,尽量避免纯乙醇的密闭使用。
若必须使用密闭容器,必须严格掌握使用时间和容器内空气含氧量。
3.4 废弃物处理废弃的乙醇溶液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若是可回收的溶液,应该采用科学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再利用。
4. 应急处理4.1 眼部接触如接触眼睛产生刺激,受害人应尽快打开眼睛并用大量水冲洗,迅速前往医院就医。
4.2 吸入如吸入乙醇产生不适,立即将受害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场所。
如情况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
4.3 食入如误食乙醇,应立即漱口,多饮温水并立刻就医。
4.4 泄漏处理如发生乙醇泄漏,应立即关闭泄漏处的阀门或其他关闭工具,防止泄漏加剧。
同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将泄漏物质收集起来,并做好防护措施,以免泄漏物质对人体或环境产生危害。
5. 结论针对以上的危害和安全使用建议,使用乙醇的生产厂商需要对员工进行一系列的安全防护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