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城建史03教材
- 格式:ppt
- 大小:20.61 MB
- 文档页数:8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三版)第一篇:古埃及建筑:P2了解古埃及建筑史4个主要时期及主要特点。
P7 何为玛斯塔巴?P8第一座石头的金字塔—昭赛尔金字塔群,为台阶形。
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
P21 何为山岳台?P30 克里特、迈锡尼P33狮子门识图P40 何为柱式?P42-43 多立克和爱奥尼柱式的特点与对比。
(会画多立克柱式的立面图)P44-53雅典卫城的建筑特色与布局特点P49帕提农立面绘图P62何为券拱P63何为十字拱P66何为券柱式罗马五柱式:a多立克b爱奥尼c科林斯d塔斯干e混合柱式P67-68《建筑十书》作者、内容、成就?P71罗马帝国广场群识图P75古罗马大角斗场特点?P78-79 罗马城的万神庙是一个单一的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代表(会画万神庙立面或外观)P81-82浴场的代表建筑与主要成就。
P91 帆拱特点与功能是什么?(会画示意图)、何为希腊十字、拉丁十字、巴西利卡?P94圣索菲亚大教堂有什么特点与成就?P106哥特式教堂有什么特点?何为飞券?P121比萨主教堂识图、巴西利卡?P123威尼斯总督府外观绘图、识图P130 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的标志建筑是什么?谁建的?有什么特点?具有什么意义?文艺复兴经历了那些历史时期?各代表建筑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坦比哀多、圆厅别墅外观要求绘图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及其特色作品是什么?p159圣马可广场空间组合特点与设计手法p161文艺复兴时期的都有哪些活跃的理论?p166 了解圣彼得大教堂的建造过程及意义。
p173巴洛克建筑有什么特点?有何代表作?p181法国古典主义p194 卢佛尔宫东立面建筑有什么特点?要求会绘图。
p195凡尔赛宫花园布局有什么特点对后世有什么影响?P203洛可可风格的特点?P323泰姬-玛哈尔陵外观绘图P353日本枯山水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P1了解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建筑创作两种不同的倾向:复古思潮与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件整理)第一编远古时期的城市1、城市的起源原始社会---狩猎、采集,有穴居、巢居,以游猎为主旧石器晚期---相对定居、土窑中石器时代---部落居民点三个特点:有秩序、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显示社会等级;辟邪与占卜新石器时代中期---农业革命(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畜牧业)7000BC.-4000BC.---土地耕作者居民点,易碎不宜携带的陶器,罐子装物,房子装人---采用容器形状,减少建材用量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品、货币交易、商人4000BC.-3000BC.---城市产生---城市革命,文字---城市城市:交通便利、利于交易、防卫需要2、古埃及的城市2.1社会背景1)历史沿革4000BC. 原始社会过渡奴隶社会---3500BC. 上下埃及---3200BC.第一(MENES)王朝分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晚期四个历史时期2)宗教信仰人生短暂、灵魂永生、千年复活生者之城简单马虎,死者之城神圣永恒,生死分离3)建造水平大量人力物力,多工种的合作天文历法、数学、测量学、几何学、工程机械等发展防御水患2.2城市概况孟菲斯古城------白城、第一王朝首都、持续千年卡洪城------通往法尤姆绿洲路上的小城、中王国时期、长方形、砖砌城墙、东西分区(死墙)、南北分阶层底比斯城------中王朝时期首都、分置尼罗河两岸、神庙位于城中、南北中轴线、精美柱雕、凿岩为陵崖墓崇拜(巉chan岩)阿玛纳城------新王朝时期都城、崇拜太阳、没有城墙的带形城市、顺(尼罗)河布置、灵活的棋盘式道路格局、北(下层)中(皇帝)南(官吏)三区、出现城市中心区、毁于风沙2.3城市建设成就1、因地制宜选择城建用地2、出现最早的城市分区3、棋盘式道路布局---古希腊HIPPODAMUS结构形式的雏形4、建筑群落与景观设计掌握:1.古埃及城市布局与其宗教信仰的关系3.古埃及城市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影响3.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城市3.1古西亚文明历史沿革--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9世纪)、埃及帝国和亚述帝国(公元前16世纪初)、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7-6世纪)、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公元前4世纪)信仰宗教--多神教、天体(山岳台)崇拜与国王(宫殿)崇拜相结合、宗教与社会商业活动一体、波斯时期露天拜火不设庙宇成就--天文学、数学、精美雕饰3.2城市概况乌尔城2100BC.-2000BC.建城、有城墙城壕的卵形城市、内城为宫殿和僧侣府第、分区明显、以山岳台为核心的公共中心(税收、署衙、作坊、商店、仓库等)、四合院宫殿、小街避日晒巴比伦城与新巴比伦城3000BC.建巴比伦城---650BC.建新巴比伦城---跨河两岸、矩形平面、双重城墙、设九门、高大的山岳台和神庙、狭窄的小巷、新巴比伦的空中花园----东方贸易中心掌握:山岳台建筑与古西亚宗教信仰的关系乌尔城、巴比伦城和新巴比伦城的基本特征4.古印度城市2500BC.-1500BC.史前文化---哈拉帕文化的存在1000BC.雅利安文化的冲击、住宅与城镇建设的准则、罗盘定方位、按规定划分地块和街道、游行用地环城街、中央高起的STUPA(窣su屠婆)按照天堂的美好愿望修建城市死者之丘---莫亨约达罗城、周密计划兴建的哈拉巴城、孔雀王朝时期的华氏城5.古代美洲的城市三个文化中心:古墨西哥、古玛雅、古印加古墨西哥地区:特奥蒂瓦坎城、丹诺奇迪特兰城古玛雅地区:提卡尔城古印加地区:著名的马丘比丘(MACHU PICHU)遗址特奥蒂瓦坎城:天神降生之地、印第安文明发祥地、太阳神、月神和羽蛇神崇拜、雄伟的庙宇建筑6.古希腊的城市6.1自然与文化背景古典文化先驱、欧洲文明摇篮、影响2000多年多岛多山、土地不富饶、盛产大理石、气候宜人、以海上霸权为基础的外贸型奴隶制商品经济多神教、崇拜人本身、人神同形、实用主义宗教四个历史时期:荷马时期、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6.2古典时期为古希腊文化的代表爱琴文化的代表---克里特岛与迈西尼岛城邦/市国家---奴隶制之下的民主政治6.3古风时期与古典时期的古希腊城市594BC.梭伦变法---发展生产与对外贸易亚里士多德《政治篇》---探讨社会、人口与城邦等问题柏拉图《乌托邦》---理想城市朴素的唯物论、奴隶制民主政治、科技发展、没有宗教特权阶层的阻挠----四大发展动因圣地建筑群:利用地形灵活构图、以神庙为构图中心、考虑活动时的内外观赏视线变化、公众场所卫城:政治军事与宗教中心、位于高处的神圣之所、建筑不考虑环境关系、专政时期的产物、以防御为目的6.4古典时期的雅典与雅典卫城雅典城:自发形成、背山面海、无轴线无规则、街巷复杂纪念希波战争胜利而大规模建设起来的城邦国家雅典卫城:雅典全盛时期的纪念碑、希波战争后历经40年建造叫“卫城”,实为圣地建筑群和平民公众活动地祭奠守护神----雅典娜女神、陡峭山地建筑群、按行进路线视线来设计、建筑类型多样6.5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公元前5世纪、希波战争后为大规模城市建设服务、理论阐述几何形式、棋盘式道路骨架、中央十字大街、靠一侧的中心广场秩序美、数学比例和谐城市分区、分类成为典范、影响深远在米利都的实践:主要公共建筑靠近港口、南北两区6.6希腊化时期的城市建设城市中心:由庙宇卫城转变为城市中心广场遵循:严格的几何和数规律与秩序广场周边设敞廊、讲求透视效果和气势普南城(尼罗河入海口处的)亚历山大城:近百个亚历山大城,分布于地中海、印度、阿富汗等地壮丽完整重视文化(亚历山大本人迷恋东方文化)掌握:古希腊的文化与历史发展圣地建筑群与卫城的区别雅典卫城的基本特征希波丹姆规划型式7、古罗马的城市7.1历史背景西方奴隶制发展的最高阶段城邦制、公民权、神人同形、军事强权统治、自由民主生活三个历史时期:伊达拉里亚时期、罗马共和时期、罗马帝国时期分裂后: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后为拜占廷帝国)、西罗马帝国(罗马城)7.2伊达拉里亚时期的城市建设选择高地建城,先修城墙力求体现对天体和世界的认识,体现宗教思想城市规则、分区明确街坊内,围绕内院造房子7.3罗马共和时期的城市建设主要兴建:军事、运输、娱乐、大型市政和商业设施罗马营寨城---战争需要、方形城堡、棋盘路十字干道,以北非的提姆加德为代表古罗马城:公元前753年奠基、自发形成、后有城墙以罗马七丘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建设逐步建设增长的中央广场群:共和广场与帝国广场被火山吞没的庞贝城:原为营寨城、不规则卵形、著名的潘萨府邸7.4罗马帝国时期的城市建设帝国时期是古罗马的鼎盛期,主要兴建:娱乐设施、纪念物、宫殿和赢利性公寓帝国时期的古罗马城:台伯河的运输设施、古罗马输水道、公元前5世纪的上下水道、大型公共浴场、逐步完善起来的帝国广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大型建筑群落---阿德良离宫凯旋门---与列柱街道、广场、交叉路口相结合,阅兵式7.5维特鲁维与《建筑十书》公元1世纪的论文集,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理论总结城市选址建筑物选址街道布置与广场设计关于理想城市的构想,对后来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掌握:罗马营寨城的基本特征伊达拉里亚时期城市建设思想罗马共和时期古罗马城的特征《建筑十书》的作者与其主要论述第二编中古的城市1、西欧中世纪封建城市1.1西欧中世纪社会概况中世纪初期(5-10世纪)---城市衰落时期世袭制/封建庄园/战争/中国没有这样一个阶段9-10世纪前后城市兴起,始于意大利行会GUILD的建立/多种方式改变政治和经济结构/城市自治机构(如市政厅、议会、法庭、监12-13世纪城市繁荣,成为社会活动中心1.2封建城市的规划建设特征三大起源类型:军事要塞型、封建城堡型、商业交通便利型城市选址与发展保守的选址、突破城墙发展、逐步专业化的商业街市道路---环状与放射状为主(后期也有方格网)教堂建筑与城市中心广场丰富的城市景观教区划分(小教堂/井亭/喷泉雕塑/商住混合/专业化商业街)、建筑体量/色彩/建材的巨大反差、自发形成的街道、城市主体色调1.3中世纪的意大利城市西罗马帝国的防卫型据点---工商业城镇最先进的城市公共建筑城市共和国教堂高塔与城市独立纪念碑代表: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比萨西格诺利亚广场和大卫雕塑、水城与圣马克广场、山城锡耶那与德尔坎波广场1.4法兰西中世纪城市王权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也是城市发展动力之一中世纪的巴黎古罗马营寨城、塞纳河口的城岛、多次扩建城墙和城市、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大型设施的修建圣米琪山城---典型的城堡型城市2、东罗马与俄罗斯中世纪封建城市2.1社会概况公元5-6世纪强大的拜占廷帝国没有城市衰落拜占廷文化的影响1、较少教会的垄断,哲学与神学分离(11世纪)2、综合了东方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3、13世纪的“文艺复兴思潮”罗斯人的崛起和(16世纪中叶)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君士坦丁堡---沟通东西方的金桥拜占廷时期的宗教建筑---连续的穹隆顶之下的巨大室内空间60米高的圣索非亚大教堂(东正教中心教堂)三面环水的城市和防卫城墙,中心区仿古罗马七丘优美的沿海景观和城市轮廓线2.2俄罗斯的建设活动公元10-13世纪前后已有相当繁荣的大城市大量的广场、教堂,市政设施先进,商贸繁华依托封建势力发展起来的小城市---世袭城市摆脱蒙古人的侵略后,形成以莫斯科为首都的沙皇制多民族国家克里姆林(莫斯科)建筑群音译,意“内城”,城市中心设防的区域,由宫殿、教堂、塔楼、防卫设施组成,围有城墙跳跃的洋葱头穹顶----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是战后民族解放和国家繁荣的建筑纪念碑,体现爱2.3阿拉伯与其它伊斯兰教国家的中世纪城市6-7世纪伊斯兰教产生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统一---萨拉森帝国至10世纪分裂为多个独立的伊斯兰教国手工业和商业兴盛,科技文化发达集中在数学、化学、造纸、航海、医学、文学等方面伊斯兰城市宗教改变了城市建设观念,借以描绘对天堂的向往城市反映教义,也反映对宇宙的认识---城市的象征性以穆斯林区为单位组成城市以清真寺为核心(包括图书馆、浴室、医院、学校、经文学院、井亭等)的穆斯林区受气候影响---封闭式设计:城市、穆斯林区、街道、院落住宅巴扎---经商的场所,市场巴格达、伊斯法罕、撒马尔罕、格兰纳达3、印度中世纪封建城市5-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9世纪印度教成为国教由婆罗门教和佛教的长期结合渗透形成印度教突厥人带来伊斯兰教以及新的建筑类型,经文学院、清真寺、塔、陵墓等14世纪起建立强大的莫卧尔帝国莫卧尔王朝的新都---安哥拉宫殿等世俗建筑逐渐丰富起来城堡防卫严密,坚固高大印度之珠---泰姬.玛哈尔陵墓4、日本中世纪封建城市7世纪进入封建社会,受中国唐文化影响飞鸟时期的京城藤原京仿唐长安,奈良时期的平城京(奈良)、平安时期的平安京(京都)也都受中国影响9世纪始形成独特的日本文化平城京仿隋唐长安城制,约1/4大小方格网道路形式,条坊制,有东西京、东西市宫城位于主轴线北,坐北朝南日本城市均无城墙平安京天守阁---卫城中央的高楼,军事堡垒,权力象征,1576年至1643年间5、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城市5.1文艺复兴---欧洲资产阶级文化的萌芽由东而西渐,拜占廷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14世纪开始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意识领域斗争:以复兴古典为旗帜的新文化,但反映新兴阶级的政治与权力要求反对封建、神学、经院哲学和僧侣主义,强调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早期(佛罗伦萨)、盛期(罗马)、晚期(威尼斯)文艺复兴时期以及随后的巴洛克时期5.2建筑理论与建设活动思想解放,全面繁荣 15世纪发现古罗马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遗稿阿尔伯蒂Alberti与理想城市Ideal City1450年著述《论建筑》(另外还有费拉瑞特、斯莫卡齐等理论家、设计师)合理选址,兼顾城市与要塞便利美观的原则---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理性思考---文艺复兴运动的特征理想城市:中心为教堂宫殿城堡等,街道由中心辐射出去,几何形体,星形、棱形防御城堡/城墙已出现格栅形(方格网)道路和矩形城市建设活动科学合理化的设想,实施少(缺少新的生产力做动力和经济基础)改建活动由细节而始,逐步扩大至环境大型世俗建筑取代宗教建筑,成为城市主要景观5.3城市改建、广场与园林建设佛罗伦萨通往西格诺利亚广场的乌菲齐大街1434年勃鲁乃列斯基主持的佛罗伦萨大教堂穹顶威尼斯与欧洲客厅---圣马可广场拓建街道,新建筑类型如市政府、钟塔、博物馆、行业集会所等圣马可广场:10世纪初建,历经修建(1902年复建钟塔);由三个梯形广场复合而成的封闭形广场;临海有两个由东罗马帝国搬来的立柱,98米高耸的塔楼,华丽的教堂,哥特式总督府,连续发券外廊。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city construction课程编号: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24/60 学分:4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城市规划导引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2009参考书:《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刘易斯·芒福德[美]著,倪文彦、宋俊岭译,中国建工出版社,1989《明日的田园城市》(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英]著,金经元译《城市设计》,埃德蒙·N·培根[美]著,黄富厢、朱琪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张京祥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城市的形成——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模式和城市意义》,斯皮罗·科斯托夫[美]著,单皓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The Monuments of PARIS》,Michel Poisson,I.B.TAURIS,1999《消失的建筑》米歇尔·科恩[法]著,刘凡、谷光曙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建筑的故事》派屈克·纳特金斯[英]著,杨惠君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该课程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建立全面的城市历史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外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了解外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的历史,认识城市发展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内容:介绍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城市建设史的学习方法——纵向与横向相结合。
纵向:了解城市发展过程、掌握发展线索、探讨发展规律;横向:进行中外比较、熟悉历史事实、继承历史遗产、借鉴历史经验。
古埃及的城市一、古埃及社会背景古埃及历史分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2400年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年~公元前1580年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年~公元前1150年晚期——公元前1150年~公元前30年政治体制:政教统一、中央集权、皇帝(法老)专制宗教迷信思想:灵魂是永生的,人生是短暂的,陵墓庙宇史永恒的,城市、住房是短暂的。
二、古埃及城市概况占埃及象形文字“城市” :以圆形或椭圆形内划十字组成。
其圆形或椭圆形代表城墙,十字代表街道。
城市以十字街划分为4个部分。
1、卡洪城:古埃及有名的城市卡洪(Kahun)就是十二王朝时期于公元前2000多年建成的。
城市平面:长方形,边长380X 260米,有砖砌城墙围着。
城市分区:用厚厚的死墙划分成东西两部分。
城西为奴隶居住区,有一条8,9米宽南北向大街从东侧城门贯穿这一区。
厚墙以东又被一条东西长280米的大路将城东分成南北两部分。
东西大路的北为贵族区。
城东有市集,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南角有一大型坟墓。
2、底比斯城:建于中王国时期,以后王朝有很大发展而成为古埃及最宏伟的城市。
城市人口最盛时到达10万人口。
位置:死者之城位尼罗河左岸,城市位尼罗河右岸。
“生者之城”布局:神庙(卡纳克与鲁克索)则是位于城中,与…生者之城‟结合在一起了。
“死者之城”:金字塔的设计构思已不适应;皇帝们在山岩上凿石窟作为陵墓,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巉岩崇拜来神化皇帝。
3、阿玛纳城背景:新王国时期国王自称为神,宫殿和庙宇结合在一起,在大殿里拜谒国王。
开创了新的生活方式。
皇帝阿克亨纳顿于公元前1370年左右在阿玛纳建立首都位置:面临尼罗河,三面山陵环抱,无城墙。
格局:沿尼罗河稍呈弯曲的带形,长达3.7公里,宽约1.4公里,顺着尼罗河流向,规划了灵活的棋盘式道路系统。
街道也有部分绿化。
分区:北部为劳动人民住区,中部为帝皇统治中心,南部为高级官吏们的府邸。
创新:明确的分区,特别是已经有了明显的市中心区。
《外国城市建设史》课程讲稿第一篇最初的城市---奴隶制社会的城市第二章古埃及的城市第一节古埃及社会背景一自然条件二历史分期分为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200—bc2400年)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400—bc1580年)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80—bc1150年)晚期(公元前1150—bc30年)三宗教哲学埃及的奴隶制直接从氏族贵族演化而来。
国家机器特别横暴,形成厂中央集权的皇帝专制制度。
有很发达的宗教为这种政权服务,并实行政教合一,国王为“法老”。
认为人在现实世界是极为短暂的,而人死后,灵魂是永生的,要在千年之后复活,死后的世界是永存的。
四其他发展几何学、测量学,创造了起重运输机械,并学会了组织几万人的劳动协作。
天文学、历法、数学、医学、美术、文学等均达到教成的水平。
这些成就对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节古埃及城市概况一孟菲斯古城1孟菲斯古王国第一王朝的首都●白色城墙●法老金字塔、神庙等建于城外远离城市的沙漠边缘●第三朝裘萨的墓地与城并驾,有建筑师的参入●死者之城比生者之城永恒2伊套城十二王朝的首都●城墙与城壕二卡洪城建设时间:12王朝,公元前2000多年长方形,380x260米城市职能:一是认为维修金字塔而建,一是认为通往绿洲的交通要道城市功能分区:奴隶居住区、贵族区、商人及手工业者等中产阶级住区城市防御设施:砖城墙,城内分区死墙城市交通路网:棋盘式,奴隶居住区的主路8—9米宽城市中心:有神庙,城东有集市阶级差异---占据城区的风向优劣区位,建筑密度大小产生原因—建金字塔/开发绿洲三第比斯城生者与死者之城---古埃及中王国与新王国时期(BC1085--2040)(鲁克索与卡纳克神庙已经建在城中,死者之城与生者之城不再离的太远)死者之城规模不亚于生者之城,重视,同时也促进生者之城的繁荣生存。
与金字塔不同,出现山陵崖墓。
城市自然环境:峡谷,两岸悬崖峭壁,尼罗河两岸城市用地规模:9x6公里城市人口规模:盛时10万人城市空间布局:很长中轴线由西南往东北贯穿四阿马纳城人性与生活化的城市---古埃及新王国时期,首都阿玛纳城,尼罗河沿岸,自由布局,宫殿、行政建筑与其他用地结合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