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中切片常用的几个参数功能解析·下篇
- 格式:docx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7
参数解析一、打印速度因供应商和实现技术的不同,“打印速度”的含义不尽相同。
打印速度可能是指单个打印作业在Z轴方向打印一段有限距离所需的时间(例如,每小时在Z轴方向打印的英寸或毫值)。
拥有稳定垂直构建速度的3D打印机通常采用这种表达方式。
其垂直打印速度与打印部件的几何形状和(或)单个打印工作的部件数无关。
垂直构建速度快、且因部件几何形状或打印部件数而产生很少或不产生速度损失的3D打印机,是概念建模的首选。
因为这类打印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生产大量替换部件。
另一种描述打印速度的方式是打印一个具体部件或者具体体积所需的时间。
采用此描述方法的打印技术通常适用于快速打印单个简单的几何部件,但遇到额外的部件被添加到打印作业中,或者正在打印的几何形状复杂性和(或)尺寸增加时,就会出现减速。
由此产生的构建速度变慢,会导致决策过程的延长,削减个人3D打印机在概念建模方面的优势。
然而,打印速度始终是越快越好,对概念建模应用而言更是如此。
垂直构建速度不受打印数量和复杂度影响的3D打印机,是概念建模应用的首选,因为它们可以快速地大量打印不同的模型,用于同时进行比较,这就能加速和改善早期决策过程。
二、部件成本部件成本通常表示为每单位体积的成本,如每立方英寸的成本或每立方厘米的成本。
即使是同一台3D打印机,打印单个零部件的成本也会因为几何形状的不同而相差很大,所以一定要了解供应商提供的部件成本是指某一特定部件,还是各类部件的平均值。
根据您自己常用的典型零部件STL文件包来估算部件成本,往往更有助于决定您所期望的部件成本。
为了准确地比较不同供应商声称的参数值,有必要了解下成本估算中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
一些3D打印机厂商的部件成本只是指某特定数量打印材料的成本,而且这个数量仅仅是成品的测量体积。
这种计算方法并不能充分体现真实的部件打印成本,因为它忽略了使用到的支撑材料、打印工艺产生的过程损耗及打印过程中使用的其他消耗品。
各种3D打印机的材料使用率有显着的差异,因此了解真实的材料消耗是准确比较打印成本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参数解析一、打印速度因供应商与实现技术的不同,“打印速度”的含义不尽相同。
打印速度可能就是指单个打印作业在Z轴方向打印一段有限距离所需的时间(例如,每小时在Z轴方向打印的英寸或毫值)。
拥有稳定垂直构建速度的3D打印机通常采用这种表达方式。
其垂直打印速度与打印部件的几何形状与(或)单个打印工作的部件数无关。
垂直构建速度快、且因部件几何形状或打印部件数而产生很少或不产生速度损失的3D打印机,就是概念建模的首选。
因为这类打印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生产大量替换部件。
另一种描述打印速度的方式就是打印一个具体部件或者具体体积所需的时间。
采用此描述方法的打印技术通常适用于快速打印单个简单的几何部件,但遇到额外的部件被添加到打印作业中,或者正在打印的几何形状复杂性与(或)尺寸增加时,就会出现减速。
由此产生的构建速度变慢,会导致决策过程的延长,削减个人3D打印机在概念建模方面的优势。
然而,打印速度始终就是越快越好,对概念建模应用而言更就是如此。
垂直构建速度不受打印数量与复杂度影响的3D打印机,就是概念建模应用的首选,因为它们可以快速地大量打印不同的模型,用于同时进行比较,这就能加速与改善早期决策过程。
二、部件成本部件成本通常表示为每单位体积的成本,如每立方英寸的成本或每立方厘米的成本。
即使就是同一台3D打印机,打印单个零部件的成本也会因为几何形状的不同而相差很大,所以一定要了解供应商提供的部件成本就是指某一特定部件,还就是各类部件的平均值。
根据您自己常用的典型零部件STL文件包来估算部件成本,往往更有助于决定您所期望的部件成本。
为了准确地比较不同供应商声称的参数值,有必要了解下成本估算中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
一些3D打印机厂商的部件成本只就是指某特定数量打印材料的成本,而且这个数量仅仅就是成品的测量体积。
这种计算方法并不能充分体现真实的部件打印成本,因为它忽略了使用到的支撑材料、打印工艺产生的过程损耗及打印过程中使用的其她消耗品。
3d打印机一些参数解析参数解析一、打印速度因供应商与实现技术的不同,“打印速度”的含义不尽相同。
打印速度可能就是指单个打印作业在Z轴方向打印一段有限距离所需的时间(例如,每小时在Z轴方向打印的英寸或毫值)。
拥有稳定垂直构建速度的3D打印机通常采用这种表达方式。
其垂直打印速度与打印部件的几何形状与(或)单个打印工作的部件数无关。
垂直构建速度快、且因部件几何形状或打印部件数而产生很少或不产生速度损失的3D打印机,就是概念建模的首选。
因为这类打印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生产大量替换部件。
另一种描述打印速度的方式就是打印一个具体部件或者具体体积所需的时间。
采用此描述方法的打印技术通常适用于快速打印单个简单的几何部件,但遇到额外的部件被添加到打印作业中,或者正在打印的几何形状复杂性与(或)尺寸增加时,就会出现减速。
由此产生的构建速度变慢,会导致决策过程的延长,削减个人3D打印机在概念建模方面的优势。
然而,打印速度始终就是越快越好,对概念建模应用而言更就是如此。
垂直构建速度不受打印数量与复杂度影响的3D打印机,就是概念建模应用的首选,因为它们可以快速地大量打印不同的模型,用于同时进行比较,这就能加速与改善早期决策过程。
二、部件成本部件成本通常表示为每单位体积的成本,如每立方英寸的成本或每立方厘米的成本。
即使就是同一台3D打印机,打印单个零部件的成本也会因为几何形状的不同而相差很大,所以一定要了解供应商提供的部件成本就是指某一特定部件,还就是各类部件的平均值。
根据您自己常用的典型零部件STL文件包来估算部件成本,往往更有助于决定您所期望的部件成本。
为了准确地比较不同供应商声称的参数值,有必要了解下成本估算中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
一些3D打印机厂商的部件成本只就是指某特定数量打印材料的成本,而且这个数量仅仅就是成品的测量体积。
这种计算方法并不能充分体现真实的部件打印成本,因为它忽略了使用到的支撑材料、打印工艺产生的过程损耗及打印过程中使用的其她消耗品。
simplify3d参数Simplify3D参数Simplify3D是一款功能强大的3D打印切片软件,它提供了丰富的参数选项,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控制打印质量和速度。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Simplify3D参数,并详细解释它们的作用和调整方法。
1. 打印速度参数打印速度是影响打印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Simplify3D中,可以通过“打印速度”参数来控制整体打印速度。
该参数可以分为外轮廓速度、内部速度、支撑速度等多个部分,用户可以根据打印需求和打印机性能进行适当调整。
一般来说,外轮廓速度较慢,内部速度较快,支撑速度较快,这样可以保证打印效果的同时提高打印效率。
2. 温度参数打印温度是影响打印质量的关键因素。
在Simplify3D中,可以通过“温度”参数来控制打印头和热床的温度。
打印头温度主要影响材料的熔化和挤出,而热床温度则影响材料的附着性和变形情况。
用户可以根据打印材料的要求和打印机的特性来调整温度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打印效果。
3. 网格参数在Simplify3D中,可以通过“网格”参数来控制打印模型的填充密度和结构。
填充密度是指打印模型内部的填充物,它可以影响模型的强度和重量。
一般来说,填充密度越高,模型越坚固,但也会增加打印时间和材料消耗。
用户可以根据模型的用途和要求来调整填充密度,以平衡模型的质量和效率。
4. 支撑参数支撑是指打印模型中用于支撑悬空部分的结构。
在Simplify3D中,可以通过“支撑”参数来控制支撑结构的类型、密度和连接方式。
支撑结构的类型包括网格支撑、线性支撑和实心支撑等,用户可以根据模型的形状和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支撑类型。
支撑密度和连接方式则影响支撑的稳定性和易拆卸性。
用户可以根据打印模型的悬空部分和支撑的需要来调整支撑参数,以获得更好的打印效果。
5. 层高参数层高是指打印模型每一层的厚度。
在Simplify3D中,可以通过“层高”参数来控制层高的大小。
层高的大小直接影响打印时间和打印质量。
基本选项卡参数设置基本选项卡是打印中最常用到的基本参数集合,通过该选项卡可以满足大多数模型打印的设置。
其中包含的几个参数组,分别介绍如下:1)层厚:可用于设定打印的层厚,这是最影响打印质量的设置。
一般参数在0.1~0.3,数值越小打印模型越精细,但是相应的打印时间会越长,同理,数值越大则打印越快,可以自行根据需要设置。
2)壁厚:这是模型水平方向的边缘厚度,即打印模型的外壳厚度。
该数值必须大于喷嘴直径,一般设置成喷嘴直径的相应倍数,该参数也决定了边缘的走线次数。
3)开启回轴:当在非打印区域移动唢嘴时,适当地回抽耗材能避免多余的挤出和拉丝。
4)底层/顶层厚度:该参数决定了底层和顶层的厚度,以及上、下表面的视觉效果(起始表面和最后的封口表面)。
通过“层厚”和该参数即可计算出打印的实心层数量。
该参数应该是“层厚”的倍数,且该参数越接近“层厚”,打印模型的强度就越均匀。
5)填充密度:该数值在0-100之间,表示不同的填充密度。
打印实心模型即为100,空心物体为0,通常为20。
该参数不会影响模型的外观,它一般用来调整物体的强度和手感(空心模型质量比预想的轻)。
6)打印速度:即喷嘴的移动速度。
推荐最快的打印速度为150mm/s,但为了扶得更好的模型外观质量,通常建议将打印速度设置在80mm/s以下,一般设置在50-60m/s之间。
打印速度的设置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不断进行调试和修改。
7)打印温度:即打印时的喷嘴温度。
PLA通常设置为210℃,而ABS设置为230C。
8)热床温度:即热床的初始温度。
当选择使用热床的打印机时需要设置,一般为70C。
9)支撑类型:支撑选项有两种,一种是触摸搭建平台,即仅会生成接触到打印平台的支撑结构。
另一种是任何地方,即会在模型的所有悬空位置都创建支撑结构。
simplifysimplify说明书目录第一章.软件页面介绍一.主页介绍 (2)二.界面基本操作 (2)三.常用菜单栏介绍 (3)第二章.参数设置说明一.挤出机页面设置 (5)二.层的选项页面 (6)三.附加选项页面 (7)四.填充页面设置 (8)五.支撑页面设置 (9)六.温度页面设置 (10)七.冷却页面设置 (11)八.G代码页面设置 (11)九.脚本页面设置 (12)十.速度页面设置 (12)十一.其他选项页面设置 (13)十二.高级选项页面设置 (14)第三章.整个切片的流程一.整个切片的流程 (15)第一章.软件页面介绍一.主页介绍图A(1)菜单栏:Simplify3D切片软件主要功能里面有模型导入/导出、工作场景保存、模型修复、固件配置等。
(2)导入模型:显示你已经导入的模型名称,你可以再次导入也可直接删除你不需要的模型。
(3)打印参数设置:设置切片参数,如温度、打印速度、支撑、回抽速度等。
(4)成型平台:显示你已经导入的三维模型,双击模型可以移动模型、对模型进行缩放、旋转模型等。
(5)工具栏:工具栏主要有以下功能:• 视图的切换;• 模型/坐标是否显示设置;• 机器控制面板;• 手动设置模型支持。
二.界面基本操作(1)鼠标右键:点击(不放)成型平台,可以拖动成型平台。
(2)鼠标滚轮:放大/缩小视图;(3)鼠标左键:点击(不放)成型平台,可以旋转成型平台,切换不同视图观看模型.找到菜单栏•找到菜单栏找到菜单栏•找到菜单栏三.常用菜单栏介绍工厂文件:为方便下一次使用FFF 配置文件:功能和工厂文件次打开时为修改过的模样,已保存/(1) 工厂文件(2) FFF 配置文件点击文件选项•点击文件选项保存工厂文件•打开工厂文件点击文件选项•点击文件选项导出FFF 配置文件•导入FFF 配置文件图B次使用时不需要重新设置参数,可以保存配置参数。
厂文件一样,但是FFF 配置文件如果上一次使用时修样,已经不是第一次保存时的模样。
参数解析一、打印速度因供应商和实现技术的不同,“打印速度”的含义不尽相同。
打印速度可能是指单个打印作业在Z轴方向打印一段有限距离所需的时间(例如,每小时在Z轴方向打印的英寸或毫值)。
拥有稳定垂直构建速度的3D打印机通常采用这种表达方式。
其垂直打印速度与打印部件的几何形状和(或)单个打印工作的部件数无关。
垂直构建速度快、且因部件几何形状或打印部件数而产生很少或不产生速度损失的3D打印机,是概念建模的首选。
因为这类打印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生产大量替换部件。
另一种描述打印速度的方式是打印一个具体部件或者具体体积所需的时间。
采用此描述方法的打印技术通常适用于快速打印单个简单的几何部件,但遇到额外的部件被添加到打印作业中,或者正在打印的几何形状复杂性和(或)尺寸增加时,就会出现减速。
由此产生的构建速度变慢,会导致决策过程的延长,削减个人3D打印机在概念建模方面的优势。
然而,打印速度始终是越快越好,对概念建模应用而言更是如此。
垂直构建速度不受打印数量和复杂度影响的3D打印机,是概念建模应用的首选,因为它们可以快速地大量打印不同的模型,用于同时进行比较,这就能加速和改善早期决策过程。
二、部件成本部件成本通常表示为每单位体积的成本,如每立方英寸的成本或每立方厘米的成本。
即使是同一台3D打印机,打印单个零部件的成本也会因为几何形状的不同而相差很大,所以一定要了解供应商提供的部件成本是指某一特定部件,还是各类部件的平均值。
根据您自己常用的典型零部件STL文件包来估算部件成本,往往更有助于决定您所期望的部件成本。
为了准确地比较不同供应商声称的参数值,有必要了解下成本估算中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
一些3D打印机厂商的部件成本只是指某特定数量打印材料的成本,而且这个数量仅仅是成品的测量体积。
这种计算方法并不能充分体现真实的部件打印成本,因为它忽略了使用到的支撑材料、打印工艺产生的过程损耗及打印过程中使用的其他消耗品。
各种3D打印机的材料使用率有显著的差异,因此了解真实的材料消耗是准确比较打印成本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参数解析一、打印速度因供应商和实现技术的不同,“打印速度”的含义不尽相同。
打印速度可能是指单个打印作业在Z轴方向打印一段有限距离所需的时间(例如,每小时在Z轴方向打印的英寸或毫值)。
拥有稳定垂直构建速度的3D打印机通常采用这种表达方式。
其垂直打印速度与打印部件的几何形状和(或)单个打印工作的部件数无关。
垂直构建速度快、且因部件几何形状或打印部件数而产生很少或不产生速度损失的3D打印机,是概念建模的首选。
因为这类打印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快速生产大量替换部件。
另一种描述打印速度的方式是打印一个具体部件或者具体体积所需的时间。
采用此描述方法的打印技术通常适用于快速打印单个简单的几何部件,但遇到额外的部件被添加到打印作业中,或者正在打印的几何形状复杂性和(或)尺寸增加时,就会出现减速。
由此产生的构建速度变慢,会导致决策过程的延长,削减个人3D打印机在概念建模方面的优势。
然而,打印速度始终是越快越好,对概念建模应用而言更是如此。
垂直构建速度不受打印数量和复杂度影响的3D打印机,是概念建模应用的首选,因为它们可以快速地大量打印不同的模型,用于同时进行比较,这就能加速和改善早期决策过程。
二、部件成本部件成本通常表示为每单位体积的成本,如每立方英寸的成本或每立方厘米的成本。
即使是同一台3D打印机,打印单个零部件的成本也会因为几何形状的不同而相差很大,所以一定要了解供应商提供的部件成本是指某一特定部件,还是各类部件的平均值。
根据您自己常用的典型零部件STL文件包来估算部件成本,往往更有助于决定您所期望的部件成本。
为了准确地比较不同供应商声称的参数值,有必要了解下成本估算中包含什么、不包含什么。
一些3D打印机厂商的部件成本只是指某特定数量打印材料的成本,而且这个数量仅仅是成品的测量体积。
这种计算方法并不能充分体现真实的部件打印成本,因为它忽略了使用到的支撑材料、打印工艺产生的过程损耗及打印过程中使用的其他消耗品。
各种3D打印机的材料使用率有显著的差异,因此了解真实的材料消耗是准确比较打印成本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3D打印中切片常用的几个参数功能解析·上篇经常有建模人老伙计们会问,该如何调整参数来提高打印效果呢?事实上,大多都并没有完美的固定参数,那到底又该如何针对不同模型设置参数呢?这次,我们就针对于这个点好好解析一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各个参数的实际效果说明了,相信看过后就能够自主地运用这些参数让打印出来的模型更加完美。
一、表面质量①层高对于模型来说,最直接影响其表面打印效果的便是层高,层高参数为0.1mm-0.3mm之间,越小则越精细,同时,打印时间也成倍增加,0.1mm层高打印时间是0.3mm的3倍打印时长。
那么如何在精细度和时长上做较好的选择呢?首先就是对于模型的表面效果要求,如果对模型表面效果要求高则选小层高,反之同样道理。
其次便是细节,假如模型细微的细节非常丰富并且希望呈现出来,则要设置较小的层高。
最后则是水平面的弧度是否较多、弧度是否较大,对于水平面的弧度塑造,尤其是水平面弧度较为平缓时,较大的层高会产生比较明显的阶梯和层纹。
对于这种情况要么设置小层高,要么则改变摆放角度。
后者我们会另开文章详细说明。
②壁厚与底顶厚度因为水平的线宽为0.4mm,因此壁的数量是壁厚除以0.4的整数数字,如1.2则有3层壁,1.4仍为3层。
同理底顶厚度则和层高有关。
其中最外层为外壁,其余层是内壁。
如下图所示,在打印细节时,显示红色的外壁来负责还原细节,显示绿色的内壁则负责形成壳体结构。
非必要情况下只需要选择1.2mm或者0.8mm即可。
单层壁厚降低模型的壳体强度,同时会导致斜面等处出现填充线,影响模型表面效果。
壁厚过厚则会拉长打印时间及耗材消耗。
(左侧为1.2mm的壁厚,右侧为0.4mm的壁厚)③填充填充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结构支撑,当填充过小时或者甚至没有填充时,模型越大,在打印壳体时越容易“翻车”,打成一团丝。
但同时,但填充过高,达到80%甚至100%时,因为耗材的冷缩性,会导致模型的大表面内凹,这种情况在使用ABS 等收缩率大的材料时尤为明显。
cura切片参数
Cura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3D打印切片软件之一。
在Cura中,有许多参数可以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打印结果。
1.层高(Layer Height):层高决定了每层的厚度,一般取决于打印件的精度要求和打印速度。
较低的层高可以获得更高的打印质量,但也会增加打印时间。
2.壁厚(Wall Thickness):壁厚是指打印件壁的厚度。
较厚的壁可以获得更高的结构强度,但也会增加打印时间。
3.填充密度(Infill Density):填充密度是指打印件内部的填充物的密度。
较高的填充密度可以获得更高的结构强度,但也会增加打印时间。
4.打印速度(Print Speed):打印速度是指打印头在打印时移动的速度。
较高的打印速度可以减少打印时间,但也会影响打印质量。
5.底层打印速度(Bottom Layer Speed):底层打印速度是指打印底层时的打印速度。
较慢的底层打印速度可以保证打印底层的质量。
6.支撑(Support):支撑是指用于支撑悬空部分的结构。
较多的支撑可以保证打印质量,但也会增加打印时间和难度。
7.层间附着力(Layer Adhesion):层间附着力是指每层之间的附着力。
较高的层间附着力可以保证打印质量,但也会影响打印速度。
8.温度(Temperature):温度是指打印头和热床的温度。
不同材料需要不同的温度,以保证打印质量。
以上是Cura中常用的切片参数,根据不同的打印需求,可以进
行相应的调整。
prusaslicer参数PrusaSlicer是一款用于3D打印切片的软件,它提供了许多参数可以调整,以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优化打印效果。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一些常见的PrusaSlicer参数。
1. 基本参数,PrusaSlicer中的基本参数包括层高、填充密度、外壳厚度等。
层高决定了打印时每一层塑料的厚度,填充密度影响了打印物件内部的填充密度,外壳厚度则决定了打印物件外壳的厚度。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打印物件的具体要求来调整,以获得最佳的打印效果。
2. 温度参数,PrusaSlicer还提供了控制打印温度的参数,包括喷嘴温度和热床温度。
这些参数对于不同种类的打印材料是非常重要的,合适的温度可以确保打印过程中材料的流动性和附着力,从而影响打印质量。
3. 速度参数,打印速度是影响打印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PrusaSlicer允许用户调整打印速度、轮廓速度、填充速度等参数,以平衡打印速度和打印质量。
4. 支撑和附着参数,支撑和附着是在3D打印过程中常用的技术,PrusaSlicer中提供了一系列的参数来调整支撑和附着的形式和密度,以确保打印过程中打印物件的稳定性和质量。
5. 高级参数,除了上述基本参数外,PrusaSlicer还提供了一些高级参数,如过滤器、插件、脚本等,这些参数可以帮助用户进一步优化打印效果,满足特定的打印需求。
综上所述,PrusaSlicer提供了丰富的参数选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经验来调整这些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打印效果。
在调整参数时,用户需要充分了解打印材料的特性和打印机的性能,通过不断尝试和调整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参数组合,从而实现高质量的3D打印。
3D打印技术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而其中的切片参数高级设置更是技术人员和爱好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3D打印过程中,切片参数的设置直接影响着打印效果和打印速度,因此掌握高级设置技巧对于提升打印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3D打印切片参数高级设置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并给出一些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希望能为广大3D打印爱好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一、切片参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在3D打印中,切片是将3D模型分割成一层一层的平面,每一层都是由打印机逐层堆叠而成。
而切片参数则是指在这个过程中,设置的一些参数,它们直接影响着打印的质量和速度。
常见的切片参数包括层高、填充密度、外壳厚度、打印速度等。
1. 层高:层高决定了打印时每一层的厚度,层高越小打印质量越好,但打印时间也会相应增加。
在选择层高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权衡。
2. 填充密度:填充密度指的是打印物体内部的填充密度,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填充密度越大,打印出来的物体越坚固,但同时也会增加打印时间和耗材。
3. 外壳厚度:外壳厚度是指打印物体外部的壁厚,外壳厚度越大,打印出来的物体越坚固,但也会增加打印时间和耗材。
4. 打印速度:打印速度直接决定了打印的效率,合理的打印速度可以提高效率,但过快的打印速度可能会影响打印质量。
以上就是切片参数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作用,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切片参数的高级设置技巧。
二、切片参数的高级设置技巧1. 温度调节:在3D打印过程中,打印头温度和打印底板温度是关键的参数。
合理的温度设置可以保证打印质量和粘附性。
一般来说,ABS打印温度为230-240℃,打印底板温度为80-110℃;PLA打印温度为190-220℃,打印底板温度为50-70℃。
2. 支撑结构设置:在打印过程中,如果物体的上部出现悬空部分,需要设置支撑结构来支撑打印物体。
支撑结构的设置可以避免悬空部分出现下垂或变形,提高打印质量。
3. 桥接设置:桥接是指打印物体两个不相接触的部分之间的横跨。
创想三维k1 切片参数创想三维K1是一款广泛使用的3D打印机,在使用过程中,切片参数的设置对于打印效果和打印成功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创想三维K1的切片参数,包括切片类型、温度、速度、层厚等,帮助用户更好地了解和设置这些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打印效果。
一、切片类型创想三维K1支持多种切片类型,包括普通切片、高级切片和切片伴侣等。
不同的切片类型适用于不同的打印材料和打印需求。
一般来说,普通切片适合初学者和小型打印任务,而高级切片和切片伴侣则更适合专业用户和大尺寸打印任务。
二、温度设置温度设置是创想三维K1切片参数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打印质量和打印成功率。
一般来说,打印材料的熔点应该根据打印需求和打印材料进行调整。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材料过度加热,进而导致溢料或烧焦;而过低的温度可能导致材料无法完全熔化,进而影响打印效果。
三、速度设置速度设置是创想三维K1切片参数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它包括挤出头移动速度和打印速度。
挤出头移动速度应该根据打印材料的特性进行调整,以避免溢料或过快冷却。
打印速度应该根据打印尺寸和打印材料进行调整,以确保打印成功和打印质量。
四、层厚设置层厚设置是创想三维K1切片参数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它直接影响到打印效果和打印速度。
一般来说,较厚的层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和稳定性,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材料和更长的打印时间;较薄的层可以提供更好的细节和光泽度,但需要更精确的挤出头控制和更少的材料。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打印需求和打印材料进行调整。
五、其他参数设置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个主要参数外,创想三维K1还提供了其他一些参数设置,如支撑设置、支撑类型、填充密度等。
这些参数的设置对于提高打印成功率和处理一些特殊打印需求非常重要。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打印任务和材料进行适当的调整。
总的来说,创想三维K1的切片参数设置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过程,用户需要根据自己的打印需求、打印材料和打印尺寸进行调整。
通过合理的参数设置,用户可以获得最佳的打印效果和成功率。
如何进行3D打印模型的切片和分层3D打印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医疗和设计领域,因其能够将数字设计转化为实体物体而备受推崇。
在3D打印过程中,切片和分层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它们决定了最终打印出来的模型的质量和精度。
本文将介绍3D打印模型的切片和分层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1. 什么是切片和分层在进行3D打印之前,需要将数字设计文件转化为机器可以理解的指令。
这个过程就是切片和分层。
切片(slicing)是将3D模型切割为水平的二维图层,每一层都会通过打印机按照特定的路径进行打印,逐层堆叠,最终形成一个整体。
而分层(layering)是按照切片生成的每一层,分别进行材料、速度、温度等参数的设定,以获取最佳的打印效果。
2. 切片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切片的目标是将3D模型转化为打印机可以理解和执行的指令。
下面是切片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1)网格生成:首先,将3D模型转化为一系列三维网格(mesh)表示。
常用的格式包括STL、OBJ等。
切片软件通常可以直接导入这些网格文件。
(2)基准平面:建立一个基准平面,将3D模型放置在上面。
这个平面决定了打印模型的底部层。
通常情况下,基准平面选择打印机底座上的一个水平面。
(3)切割:将3D模型切割为一系列的二维切片,每一层都是一张平面图,包含了该层上的轮廓信息。
(4)填充和路径生成:根据3D模型的几何信息和打印机的特性,填充每一层的内部区域,并生成路径来控制打印头的运动。
路径生成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扫描线填充、边缘填充和多边形填充等。
(5)支撑结构:对于大部分模型,可能存在悬空部分或者无法自支撑的结构。
切片软件会自动生成支撑结构,以保证打印过程中的稳定性。
(6)输出:最后,将切片生成的结果输出为G代码文件,这是通用的数控机床指令格式,指导3D打印机进行打印。
常用的切片软件有Cura、Slicer、Simplify3D等,它们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切片设置,并生成对应的切片数据和G代码。
深圳3D打印服务分享切片软件8要素正确的设置3D切片软件,可以极大的提升3D打印的成功率。
这就是为什么必须了解切片软件的工作原理以及每个设置,它们将影响模型的最终成型。
对专业用户而言,对3D打印切片软件进行正确的设置,将有效提升3D打印机打印模型的成功率。
但在某些时刻,专业用户也会因为没有正确设置切片软件导致打印失败。
那么,切片软件中的内容该如何设置了?其实对于初学者而言,最大的问题就是:面对各种耗材以及设计,却无法正确的设置3D打印机,最终造成打印成品与自己所想象的产品之间有较大的差距。
那么,作为初学者该如何正确设置切片软件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先了解切片软件的基本功能,并了解这些功能是如何影响3D打印,下面就是一些详细的介绍。
什么是3D切片软件?它能做什么?切片软件是一种3D软件,它可以将数字3D模型转换为3D打印机可识别的打印代码,从而让3D打印机开始执行打印命令。
具体的工作流程是:切片软件可以根据您选择的设置将STL等格式的模型进行水平切割,从而得到一个个的平面图,并计算打印机需要消耗多少耗材及时间。
而后将这些信息统一存入GCode文件中,并发到用户的3D打印机中八大事项一一解析知道了切片软件的工作原理与流程,就得一一了解能影响到它们的设置。
1、层高层高可以被视为3D打印中的分辨率,此设置是指定每层耗材的高度。
如果每一层的高度很,那么将会打印出表面平滑的成品。
但这也有一个缺点:将消耗更多的时间。
如果您把层高数值调的较大,那么较厚的图层将会形成粗糙的表面,从而使层次感提到提升,这种做法有利于提升打印速度,而这种设置比较适用于无需细节的模型。
如果您想打印具有细节的模型,那么建议采用较薄(层高较低的数值)的高度打印。
2、外壳厚度外壳指的是在开始打印中空部分之前,3D打印机根据设置所打印的外墙次数。
该设定是调整外墙厚度,从而成为影响成品强度最大之一。
通过增加数量,3D打印机将可以打印出更厚、更结实的外墙。
3D打印中切片常用的几个参数功能解析·下篇接着上次的《3D打印中切片常用的几个参数功能解析•上篇》继续进行讲解。
上回对“层高”、“壁厚和顶底厚度”、“填充”、“打印温度”等4块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讲解,这次接着继续说明其余的常用参数。
一、速度①打印速度打印速度是所有喷头移动动作的速度,在切片软件中,当其他速度为0时默认遵循打印速度的设置,而当其他速度如填充速度进行了设置后,则会按照填充速度的设置来运行。
基于方便用户可直接上手操作,JGcreat在安装后速度参数便已按照测试较好的设置。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只是单纯地调整打印速度,只会对总体的打印速度和打印时长产生较小影响,如果希望缩短打印时长,则需要对支撑、内外壁、填充、空走等速度进行调整。
②填充速度填充速度即打印填充时喷头移动的速度,须知填充不仅仅是网格线,如图,包括在壁层之间、曲面变化处的排线线条也是填充,因此填充速度设置过快时可能打印曲面打印效果变糟糕,建议控制在50以下。
③内外壁-顶底速度内外壁的打印速度和顶部顶部打印速度对模型表面成型效果有不小的影响。
FDM 打印是将线材挤压在完全冷却后的材料的上层。
挤压后的线材数秒内便会冷却成型,而当移动速度过快时就会出现,喷头拖动挤出的耗材,因此会导致模型表面出现多孔疏松的瑕疵。
④空走速度当喷头未挤出耗材时移动时,即为空走。
高速的空走会对模型打印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2点:1.空走时会拉扯出细丝——拉丝情况;2.细丝假若挂在模型上或者横贯出模型外表面则会影响后续的打印,产生缝隙。
对于上述2点,是可以解决的,第一点可通过“回抽”设置来,第二点可通过设置中开启“梳理模式”来避免,极光尔沃切片软件是自动开启这个功能的,因此只需要根据打印的真实拉丝情况设置好回抽,便可把空走速度提高到100mm/s的较高水平。
另外,由于喷头组件较重,因此惯性较大,当空走速度过高时,瞬时加速及减速很大,会产生很大的惯性,容易导致丢步,因此要么不要使用过高的空走速度,要么则开启加速控制,减少加速度。
3d打印切片处理的原理3D打印切片处理是指将三维模型切分成一系列的二维切片,使其能够被3D打印机逐层打印出来。
这个过程很关键,因为它直接决定了打印对象的质量和准确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3D打印切片处理的原理。
首先,切片处理是在3D建模软件或切片软件中完成的。
当我们完成了一个三维模型的设计后,我们需要将其导入到切片软件中。
在这个软件中,我们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设置和调整,以满足我们对打印对象的要求。
在切片软件中,首先需要设置3D打印机的基本参数,如打印机型号、打印材料、打印速度等。
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到最终打印结果的质量和性能。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三维模型进行切片处理。
切片处理的第一步是将三维模型分解成一系列的二维切片。
这是通过在三维模型上画一系列的平行于打印平台的切片,然后将模型沿着切片平面进行切割而得到的。
切片的厚度通常由打印材料的层厚决定,也可以在软件中进行手动设置。
然后,每个切片都将被进一步处理,以确定如何在打印平台上打印。
这个处理包括对每个切片进行填充、支撑结构生成和路径规划等操作。
对于填充处理,切片软件会根据我们的设置和打印需求,在每个切片内生成填充结构。
填充的密度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一些常见的填充形式包括网格、线框和实心等,不同的形式会对打印质量和打印速度产生不同的影响。
支撑结构生成是为了解决在打印过程中悬空部分的稳定性问题。
一些模型的一部分可能会悬空在空中,这样在打印时就需要额外的支撑结构来支撑。
切片软件会根据模型的几何形状和特性生成相应的支撑结构,以确保打印过程中模型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最后,路径规划是指确定打印喷头在每个切片上的移动路径。
这个路径需要考虑到打印机的运动能力和速度,以及打印时产生的热应力和辐射等问题。
路径规划的目标是减小打印时间、提高打印精度和减少打印过程中的问题。
完成所有的处理后,切片软件会将每个切片的信息导出为一个包含打印指令的文件。
这个文件可以被3D打印机识别并按照其中的指令进行打印。
3D打印中切片常用的几个参数功能解析·下篇
接着上次的《3D打印中切片常用的几个参数功能解析•上篇》继续进行讲解。
上回对“层高”、“壁厚和顶底厚度”、“填充”、“打印温度”等4块的相关参数进行了讲解,这次接着继续说明其余的常用参数。
一、速度
①打印速度
打印速度是所有喷头移动动作的速度,在切片软件中,当其他速度为0时默认遵循打印速度的设置,而当其他速度如填充速度进行了设置后,则会按照填充速度的设置来运行。
基于方便用户可直接上手操作,JGcreat在安装后速度参数便已按照测试较好的设置。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只是单纯地调整打印速度,只会对总体的打印速度和打印时长产生较小影响,如果希望缩短打印时长,则需要对支撑、内外壁、填充、空走等速度进行调整。
②填充速度
填充速度即打印填充时喷头移动的速度,须知填充不仅仅是网格线,如图,包括在壁层之间、曲面变化处的排线线条也是填充,因此填充速度设置过快时可能打印曲面打印效果变糟糕,建议控制在50以下。
③内外壁-顶底速度
内外壁的打印速度和顶部顶部打印速度对模型表面成型效果有不小的影响。
FDM 打印是将线材挤压在完全冷却后的材料的上层。
挤压后的线材数秒内便会冷却成型,而当移动速度过快时就会出现,喷头拖动挤出的耗材,因此会导致模型表面出现多孔疏松的瑕疵。
④空走速度
当喷头未挤出耗材时移动时,即为空走。
高速的空走会对模型打印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2点:1.空走时会拉扯出细丝——拉丝情况;2.细丝假若挂在模型上或者横贯出模型外表面则会影响后续的打印,产生缝隙。
对于上述2点,是可以解决的,第一点可通过“回抽”设置来,第二点可通过设置中开启“梳理模式”来避免,极光尔沃切片软件是自动开启这个功能的,因此只需要根据打印的真实拉丝情况设置好回抽,便可把空走速度提高到100mm/s的较高水平。
另外,由于喷头组件较重,因此惯性较大,当空走速度过高时,瞬时加速及减速很大,会产生很大的惯性,容易导致丢步,因此要么不要使用过高的空走速度,要么则开启加速控制,减少加速度。
三、支撑
支撑是大多数模型无法避免的但会对模型打印效果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最直观地预先了解支撑影响范围就是看JG软件上模型底部的红色区域,据此来做调整。
支撑设置合理与否是切片技巧高低的分水岭。
①支撑角度
支撑角度即指模型各区域和水平面夹角的角度,小于等于这个角度的区域都会产生支撑。
角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虽然这样的确会较少支撑范围,但同样意味着模
型打坏的风险会提高。
支撑设置的合理区间为40°~70°,至于该如何设置较佳的角度,则需要看模型表面过渡平缓度。
如表面过渡平缓,如球体,在40°甚至30°设置都可成功,过渡平缓意味哪怕是小角度的模型范围,它下方是有模型体积在做支撑的。
大多数模型表面过渡大,如突出或凹陷的细节、结构,则需要设置更大的角度。
可进一步地在切片后,在打印层视图模式下,逐层查看实时打印效果,如出现成型丝线悬空较多,则需要增加角度。
如图中所示,由于层厚为0.3,层跨度大,因此更容易出现这种成型丝线悬空情况,此时则需要增加支撑角度,若不修改,此处会产生丝线脱出,除去后留有坑洞的瑕疵。
②支撑样式
极光尔沃切片软件中共有六种支撑样式,从实际使用效果来看,只有“折线”和“网格”较为实用。
“线”支撑不够牢固,非常容易变形;“回环”、“三角形”支撑内部间隙较大,容易有支撑顶部及支撑处模型脱离的风险;“3D回环”有多方面的缺陷。
“折线”和“网格”相比,前者间隙较大,但也意味着和模型接触少,对模型表面影响小,同时前者也更加容易拆除。
由于JG软件的支撑会在接触模型前按照接触面形状变化,如下图,因此间隙问题实际上没多大影响。
除了在模型表面十分多复杂结构外,一般情况推荐使用“折线”。
③支撑密度
支撑密度即支撑样式的密度。
密度越小,支撑间的缝隙越大,支撑强度越低,也更容易拆取。
一般20%密度以上的支撑就能获得足够的支撑强度,50%以上就完全不必要了。
密度变大耗材使用也变多,那如何在低密度的情况下保证支撑表面能够完好打印出来呢?除了上面所讲的极光尔沃切片软件自带的支撑顶部随模型变化的功能外,还可以通过手动设置“支撑接触面”来在支撑顶部制造额外的样式,通过设置密度更高的“网格”支撑来保证模型表面效果。
需要额外注意,当支撑很高时,低密度的“折线”会受喷头带动的力产生晃动,导致支撑处模型打散或者整个模型打废,因此在这类情况中,要么增加密度,要么则使用结构更加稳固的“网格”支撑。
(如图示,支撑接触面相当于把支撑顶部替换成可设置样式)
④支撑距离
如果支撑太难拆取,则需要设置2个参数:“支撑顶部的距离”、“支撑底部的距离”。
这两个距离即支撑顶部与底部和模型之间的间隙,推荐设置范围是0.1-0.15。
极光尔沃切片软件以及CURA软件的默认参数为0.1,可设置为0.12,支撑会更容易拆除,且对模型表面的效果影响较少。
对于支撑接触模型表面要求较高的可设置至0.15,但是这个数值只适用于较为平缓的支撑接触区域,因为假设0.1mm层高的情况下,0.15已经足足产生了一层半的间隙,会使较小的模型细节下落导致细节处模型打散。
(模型底部展示,0.12的支撑顶部距离下,黄框所示范围因受力较大,因此仍然会在模型上产生支撑痕迹,红框所示范围因受力较小,则基本看不到支撑痕迹)
四、平台粘附
①粘附类型
粘附类型有3种,“外圈”其主要功能是把存在于喷头内部的耗材消耗点,避免因为内部残留的变脆、不同色的耗材影响模型效果。
“檐边”、“底垫”则是为
了扩大模型和平台的接触面积,降低模型脱离平台、过高模型顶部晃动的风险。
此外“底垫”还可对调平效果做补偿,使模型能在底垫上以更水平的基底上打印,同时也避免了因为模型和打印平台直接接触,导致取模型时铲刀对模型的损失。
不过由于JG软件在“底垫”功能上存在未修复bug,需要额外设置“底垫间隙”至0.12-0.18。
②檐边宽度、底垫外扩距离
喷头是把耗材挤压成型的,这意味着喷头会对已成型模型产生压力,尤其是对于竖直的较高且细的模型,顶部的模型容易被喷头的力带动,晃动情况下打印就会出现下图中的糟糕效果。
对于这类情况,首先需要提高支撑密度或使用更牢固的支撑样式,其次,则需要增大模型和平台的接触面积,使模型“站”得更稳。
使用“檐边”或“底垫”后,再分别增加“檐边宽度”或“底垫外扩距离”来增大和平台的接触面积。
切片是一门技术,但这个技术并不是令人望而生畏,需要的只是多用心多思考多疑问多探寻。
希望认真看完文章的你,能够有所收获,能够体验到3D打印给工作生活带来的乐趣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