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清单计价规范关于人工费调整条款的问题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2.50 KB
- 文档页数:2
2013清单规范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分析滕传生摘要:2013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对工程结算过程时重新确定工程量清单的综合单价,材料价差调整,暂时的估值和结算方面明确规则,尤其是价格调整和比例下降更明显,但在具体实施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些问题是由于双方审计单位由不一致的理解引起的,有时是对结算产生的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2013年规范建设工程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也提出了一些意见。
关键词:清单规范;结算;造价1 前言2013清单计价标准变化改善:分工的专业工程详细全面,扩大了适用范围项目的估值计量规范,部分项目的规范更清晰、更明确的责任分工,加强项目估值衡量强制性规则,项目评估规则的具体措施,统一的合同价格调整的分类内容,提供合同价格争端解决方法,确定工程估价风险共享的范围,增加了工程造价鉴定规则等等。
本文论述了专业工程的划分、分项工程项目的规制、责任风险划分的变化与作用。
通过对各专业工程清单计价模式框架系统的详细划分,更完善,更广泛的应用,使人员的成本与不同专业人员之间的区别更加明确,相应的详细规定,更有针对性,在实施中可以更有效,使用更可靠和可操作性。
2 重新确定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的界定工程变更主要是指由业主或承包方在合同实施过程中提出的工程项目的合同,任何一项工作取消或施工技术、顺序、时间变更的增加和减少;修改设计图纸;施工条件的变化;投标项目数量清单的错误和遗漏将导致合同条件的变更,或者工程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严格现场签证和设计变更的区别,估值的规格来确定综合单价的规定的数量是根据客户规范承包商应提供的设计图纸施工,如果期间出现的合同图纸(包括设计变更)符合任何招标项目特征描述,数量和变更带来的变化项目建设成本增加和减少,应该按照实际建设项目特点根据标准条款的规定来确定相应的工程量清单的综合单价,并调整合同价格的项目。
至于清单来确定综合单价应更清晰,不属于建设单位的变化,并通过建设单位改变设计的大小(这里指的是改变大小没有影响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如开挖深度、路面工程填充的厚度增加不应该给签证,不属于确定综合单价的范围了。
浅谈《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变革摘要: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下简称13版清单)是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改革过程中的重要一步。
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是适应我国工程投资体制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需要,是深化我国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重要途径,是规范建设工程承发包双方计价行为,维护建设市场秩序,保障建筑业市场工程造价机制持续顺利发挥作用的关键措施。
2013版清单充分考虑了未来建筑市场的市场化需要,制定建筑市场秩序,让市场和公民自主选择,是响应《国务院关于第六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中“两个凡是”的体现,为今后建筑市场的市场化推广做了良好的铺垫。
备注:两个凡是:凡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能够自主决定,市场竞争机制能够有效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能够自律管理的事项,政府都要退出。
凡可以采用事后监管和间接管理方式的事项,一律不设前置审批。
关键词:13版清单规范变革一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总体变革变革1、2013版清单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强制性全面升级。
A、新清单规范强制性条文语气增强。
已颁布的13版清单中,与08版清单内容基本一致的强制性条文为十条。
其中六条强制性条文的语气增强,将条文中的“应”字修改为更具强调性的“必须”一词。
如条款号3.1.5措施项目中的安全文明施工费必须按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的规定计算,不得作为竞争性费用。
08版清单条款中的“应”改成了“必须”。
B、新清单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调整。
13版清单强制性条文为15条,在数量上与08版清单保持一致。
不同之处在于,13版清单取消了08版清单中针对“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的五条强制性条文,增加了对风险分担、措施项目清单编制、招标控制价的使用、投标报价、工程计量五个关键性内容的强制性条文。
它们是:3.4.1 建设工程发承包,必须在招标文件、合同中明确计价中的风险内容及其范围,不得采用无限风险、所有风险或类似语句规定计价中的风险内容及范围。
2013建设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工程变更及索赔问题探究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地的建设项目也随之增多,这就难免出现工程变更及索赔的问题。
本文对2013 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后简称2013 清单计价规范或规范)中工程变更的规定进行了陈述,并分析了一些规范对合同执行造价控制的良性作用,希望对大家更好的处理这一类问题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程变更;工程价款调整;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报价浮动率0 引言“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
”民法通则对合同效力做出了规定。
规范明确工程价款调整的15 种情况发生时,首先按合同约定调整合同价款。
然后分别对15 种情况合同无约定,发生后如何调整工程价款做了规定。
工程变更是这15 种引起工程价款调整的情况之一。
文章主要围绕着2013 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中对建设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索赔问题处理的有关规定出发,简要介绍了工程索赔的概念和内容,进一步探讨了工程索赔的原则和依据,分析了规范中对工程变更索赔单价的有效处理措施和规定。
1 施工工程变更索赔的概念和内容因为施工工程变更带来的索赔关系到投资双方的切身利益和施工效果,因此,我们要想处理好施工工程变更的索赔问题,就要对施工工程的索赔概念和索赔内容有清晰而详细的了解。
现实中,建设方不喜欢索赔二字,施工方一般也不怎么提什么索赔。
久而久之,施工方要么缺乏索赔意识,要么将索赔变成工程变更。
下面文章就会对其进行简要的介绍和分析。
施工工程索赔现象,就是指在施工工程承包合同的履行或实施过程中,由于一方没有履行施工合同中应做的事或者义务,进而导致对方承担了相应的经济风险和损失,使得对方提出工程索赔的行为。
一般而言,工程变更的实施的首要条件要有相应的监理公司或单位的同意和签发的工程变更文件。
因此,对于由工程变更而引起的工程索赔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由于工程施工设计和施工规模的变更而造成工程量的变更所造成的索赔;②由于工程施工设计变更使得部分工程项目取消而造成的索赔;③由于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施工技术变更使得工程项目质量和工程项目类型发生改变而造成的索赔;④由于工程设计变更或业主要求使得工程项目基线、标高、尺寸等基础数据改变而造成的索赔;⑤为了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完工而添加的辅助实施工作和必要内容而造成的索赔;⑥由于工程项目施工规定和要求导致施工时期和施工工序发生改变而造成的索赔。
浅谈2013清单计价规范中的工程变更作者:马永军来源:《价值工程》2013年第12期摘要:文章对201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后简称2013清单计价规范或规范)中工程变更的规定进行了陈述,并分析了一些规范对合同执行造价控制的良性作用。
Abstract: This paper states regulations of the engineering change in the rul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ntity bill of calculating price of 2013 (hereafter referred to as "2013 quantity bill of calculating price or specification), and analyzes the positive effects that some specifications have on the contract execution on cost control.关键词:工程变更;工程价款调整;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报价浮动率Key words: engineering change;adjust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price;bill of quantities;integrated unit price;floating rate of price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2-0057-020 引言“有约定从约定,无约定从法定。
”民法通则对合同效力做出了规定。
规范明确工程价款调整的15种情况发生时,首先按合同约定调整合同价款。
然后分别对15种情况合同无约定,发生后如何调整工程价款做了规定。
工程变更是这15种引起工程价款调整的情况之一。
工程变更引起的价款变化共分四个方面:①工程变更引起工程量清单项目或其工程数量发生变化;②工程变更引起施工方案改变导致的措施项目费调整;③工程变更引起的综合单价的变化的价款调整;④工程变更删减工程的利润补偿。
2013清单计价规范关于人工费调整条款的问题分析规范条款:
3.4 计价风险
3.4.2 由于下列因素出现,影响合同价款调整的,应由发包人承担:
1.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发生变化;
2.省级或行业建设主管部门发布的人工费调整,但承包人对人工费或人工单价的报价高于发布的除外。
条文说明:
3.4 计价风险
3.4.2~3.4.4 根据我国工程建设特点,投标人应完全承担的风险是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如管理费和利润;应由限度承担的是市场风险,如材料价格、施工机械使用费等的风险;应完全不承担的是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变化的风险。
本规范定义的风险是综合单价包含的内容。
根据我国目前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均根据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发布人工成本信息或人工费调整,对此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人工费不宜纳入风险,材料价格的风险宜控制在5%以内,施工机械使用费的风险可控制在10%以内,超过者予以调整,管理费和利润的风险由投标人全部承担。
——按规范条文3.4.2条第2点的意思应该是:非“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发生变化”的但只要报价低于“发布的”价格也均可调整了。
而可调整的“发布”价在规范中又未考虑造价行业有不同发布内容的情况,如:一种是因计价定额编制期问题,对定额(基价)人工进行的调整(相当于定额消耗量不变而定额基期项目单价都调整的情况),这种调整是不频繁的,可以说不知几年可能会调整一次;
另一种是按市场信息价发布的人工单价变化,这个看各地的信息发布情况,一般可以每月、每季的发布,所以是市场人工连续的动态变化(且按现行的环境都是上升的趋势)。
按条文说明3.4.2~3.4.4条第二款“人工成本信息···不宜纳入风险”,如果合同不予明确约定,则应该都可以按工程取价期内的人工单价变化调整了。
而规范内“除外”的“报价高于发布”的“人工费或人工单价”,是指发布的“计价定额”基期、定额基价调整的、还是报价期当月人工信息价发布的也没予以明确体现。
综上所述,投标报价越是不考虑市场因素而把人工单价报得低些越没有风险了,反正只要合同里没有明确“人工不得”调整(规范里也已经把“不得”这种“类似语句规定”风险给强制限制了),报的低点反而会中标(因目前大多数有资格的评标人只要会看总数就可以了),且以后再按规范、按发布的人工信息价理直气壮的调整增加造价就是了。
而真正有能力、对市场行情有预测、考虑自己的责任等能实事求是诚信报价而将人工费价格报的高一点的,反而中不了标了。
举个按市场运行现象组合的例子:某工程因招标文件大量抄书(比如规范中的这些条文以及一些存在一定局限性的文章,对于具体报价规则未给出明确的要求。
工程编制的招标控制价(假设的数据)为100万元,其中人工费占比22%,人工单价按编制期信息价取值83元/工日。
甲单位报价为101万元,其中人工费占比24%,考虑市场人工因素的波动按90元/工日考虑,并承诺人工单价不再调整;
乙单位报价为92万元,其中人工费占14.5%;按定额基价50元/工日考虑,未按信息价调差,报价说明人工单价按规定调整,经“评标”后乙单位中标,并按规范要求将报价说明中“人工按规定调整”列入了合同。
工程结算时排除工程其他调整因素,仅分析人工单价调整:工程建设期内人工信息平均价为92元/工日,乙单位可调整人工费92*14.5%/50*(92-50)=11.2056万元,加上报价92万合计造价103.2056万。
按上述例子,由乙单位中标比由甲单位中标建设方需多付出2.2056万元结算价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