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和胶体溶液例题(1)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7
胶体溶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通常在哪个范围内?A. 1-100 nmB. 1-100 μmC. 1-100 mmD. 1-100 cm答案:A2. 胶体溶液中的分散介质是什么?A. 气体B. 液体C. 固体D. 等离子体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胶体溶液的特性?A. 稳定性B. 均一性C. 透明性D. 可压缩性答案:D二、填空题4. 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通过________作用而保持稳定。
答案:静电排斥5. 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通常带有________电荷,这有助于防止它们聚集成大颗粒。
答案:相同三、简答题6. 描述胶体溶液与溶液和悬浮液的区别。
答案:胶体溶液与溶液的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胶体溶液中的微粒直径在1-100 nm范围内,而溶液中的溶质微粒直径通常小于1 nm。
与悬浮液的区别在于悬浮液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大于胶体溶液,通常在1 μm以上,且悬浮液往往不稳定,容易沉淀。
7. 为什么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不会沉淀?答案:胶体溶液中的分散质微粒不会沉淀主要是因为它们带有相同电荷,这导致了静电排斥,使得微粒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防止了它们的聚集和沉淀。
四、计算题8. 如果一个胶体溶液的pH值为5,计算其[H⁺]浓度。
答案:根据pH的定义,pH = -log[H⁺],所以[H⁺] = 10^(-pH)= 10^(-5) = 0.00001 M。
五、实验题9. 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胶体溶液的透明性。
答案:实验步骤如下:a. 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如烧杯,并装入适量的胶体溶液。
b. 将一张带有文字或图案的纸放在容器的一侧。
c. 从容器的另一侧观察,如果能够清晰地看到文字或图案,这证明了胶体溶液的透明性。
六、论述题10. 讨论胶体溶液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答案:胶体溶液在医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包括作为药物的载体、在诊断试剂中作为标记物、在疫苗制备中作为佐剂等。
例如,纳米粒子胶体可以用于靶向药物递送,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胶体金颗粒常用于免疫层析法检测,如妊娠试纸。
第5章胶体溶液和溶液的渗透压练习与实践一、名词解释1.乳化作用乳化剂使乳浊液稳定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2.溶胶分散相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分散系。
主要包括溶胶和高分子溶液。
其中把固态分散相分散在液态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溶液,简称溶胶。
3.半透膜半透膜是只允许混合物中的一些物质透过而不允许另一些物质透过的薄膜。
4.渗透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由纯溶剂进入溶液或由稀溶液进入浓溶液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简称渗透。
5.渗透压恰能阻止渗透现象的继续发生而达到动态平衡所加在溶液上方的压力称为渗透压。
6.渗透浓度医学上把稀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各种溶质粒子(分子和离子)的总浓度称为渗透浓度,用c os表示,其单位为mmol/L。
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B)A.硫酸溶液B.氢氧化铁溶胶C.氯化钠溶液D.泥水2.某一溶胶电泳时向负极移动,用下列何种电解质更易使该溶胶聚沉(A)A.K3PO4B.Na2SO4C.Na2CO3D.AlCl33.胶体分散系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实验事实是(A)A.丁铎尔现象B.布朗运动C.粒子带电D.吸附作用4. 同温下,相等浓度的下列物质①K3PO4②Na2CO3③NaCl ④C6H12O6中,其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5.下列各对溶液,中间用半透膜隔开,有较多水分子自左向右渗透的是(B)A. 0.5mol/LNa2SO4‖0.5mol/L CaCl2B. 0.5mol/LNaCl ‖0.5mol/L CaCl2C. 0.5mol/L BaCl2‖0.5mol/LKClD. 0.5mol/LNaCl ‖1.0 mol/L葡萄糖6.氢氧化铁溶胶中,加入下列物质,则氢氧化铁溶胶稳定性提高的是(C)A.KCl B.Na2SO4C.明胶溶液D.CaCl27.把红细胞置于5g/L的NaCl溶液中,会发生( A )A.溶血B.皱缩C.正常D.都有可能8.100 ml 0.02 mol/L Na2SO4溶液的渗透浓度是(C )A.20 mmol/L B.40 mmol/LC.60 mmol/L D.10 mmol/L9.丁铎尔效应产生的原因是:( B )A.入射光被胶粒反射B.入射光被胶粒散射C.入射光完全被溶胶吸收D.入射光完全通过溶胶10.下列因素中与非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无关的是(A)A.溶质的本性B.溶液的浓度C.溶液的温度D.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11.会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 B )A.12.5 g/L NaHCO3B.1.0 g/L NaClC.100.0 g/L葡萄糖D.19.0 g/L KCl12.下列过程,其中不能发生聚沉的是( B )A.胶体带不同电荷的两种墨水相混合B.往豆浆中加蔗糖C.加热鸡蛋白溶液D.长时间煮沸硫化砷胶体溶液三、填空题加入少量电解质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溶胶加热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亲水基亲油基4.已知下列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电解质溶液对某溶胶的聚沉能力是AlCl3>MgCl2>负9 g/L 0.154 mol/L 等渗 4.5 g糖水硅酸溶胶石灰浆鱼肝油乳剂胶粒带电溶剂化膜四、是非题1.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不同电解质溶液的渗透压一定相等。
第三章 溶液和胶体溶液一、关键词(一)溶液的组成标度及其关系溶液的组成标度换算关系 ρB ωB c B b B 质量浓度ρB- ωB d c B ·M B B B B B 1b M b M ρ+ 质量分数ωBd B ρ - B B c M d B B B B 1b M b M + 物质的量浓度c BB B M ρ B B M ρω - B B B 1db b M + 质量摩尔浓度b B B B B )(M ρρd - ()B B B 1M ωω- B M c d c B B - -换算中的注意事项:如果涉及质量与体积间换算时,必须以溶液的密度为桥梁;V ρm B B =如果涉及质量与物质的量间换算时,必须以溶液的摩尔质量为桥梁。
B B B M n m =(二)稀溶液的依数性1.计算稀溶液的依数性计算公式 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渗透压 Δp =Kb B ΔT b =K b b B f f B ΔT K b =Π= icRT2.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1)渗透浓度:1L 溶液中能产生渗透效应的所有溶质微粒的总的物质的量浓度。
用符号cos 表示,常用单位为常用mmol/L 。
(2)等渗、低渗和高渗溶液:在临床上,凡是渗透浓度在280~320mmol/L 的溶液为等渗溶液;渗透浓度低于280mmol/L 的溶液为低渗溶液;渗透浓度高于320mmol/L 的溶液为高渗溶液。
(3)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人体体液中电解质解离出的小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蛋白质等高分子化合物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三)胶体溶液溶胶、高分子溶液和溶液的性质比较溶胶高分子化合物溶液溶液胶粒直径为1~100nm分散相粒子是许多分子、原子、离子的聚集体多相不稳定体系扩散速率慢不能透过半透膜丁铎尔现象明显加入少量电解质时聚沉高分子直径为1~100nm分散相粒子是单个大分子或离子单相稳定体系扩散速率慢不能透过半透膜丁铎尔现象微弱加入大量电解质时聚沉分子或离子的直径小于1nm分散相粒子是单个分子或离子单相稳定体系扩散速率快能透过半透膜丁铎尔现象微弱电解质不影响稳定性二、学习感悟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以渗透压为例,逐渐学会由现象到本质的推理方法。
《无机化学》课程习题册及答案第一章溶液和胶体一、是非题:(以“+”表示正确,“-”表示错误填入括号)1.渗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一定比较大。
()2.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其渗透压相等()3.相同温度下,渗透浓度均为200mmol·L-1的NaCl溶液和CaCl2溶液,其渗透压相等()4.临床上的两种等渗溶液只有以相同的体积混合时,才能得到等渗溶液。
()5. 两种等渗溶液以任意比例混合所得溶液在临床上必定是等渗溶液()6.临床上,渗透浓度高于320 mmol⋅L-1的溶液称高渗液()7.在相同温度下,0.3 mol⋅L-1的葡萄糖溶液与0.3 mol⋅L-1的蔗糖溶液的渗透压力是相等的()8.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2mol·L-1的NaCl液和葡萄糖液渗透浓度相等()9.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其依数性要用校正因子i来校正。
()二、选择题1.使红细胞发生溶血的溶液是()A.0.2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D.0.4mol·L-1 NaCl2.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大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无法比较3.使红细胞发生皱缩的溶液是()A.0.1mol·L-1 NaCl B.0.1mol·L-1葡萄糖C.0.3mol·L-1葡萄糖D.0.2mol·L-1 NaCl4.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其渗透压最小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无法比较5.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下列溶液,在临床上属于等渗溶液的是()A.葡萄糖B.NaCl C.CaCl2D.蔗糖6. 试排出在相同温度下下列溶液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 )a. c(C6H12O6)= 0.2 mol·L-1b. c[(1/2)Na2CO3]= 0.2 mol·L-1c. c[(1/3)Na3PO4]= 0.2 mol·L-1d. c(NaCl)= 0.2 mol·L-1A. d>b>c>aB. a>b>c>dC. d>c>b>aD. b>c>d>a7. 医学上的等渗溶液,其渗透浓度为()A. 大于280 mmol·L-1B. 小于280 mmol·L-1C. 大于320 mmol·L-1D. 280-320 mmol·L-18.欲使同温度的A、B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A、B中的基本单元均以溶质的“分子”式表示)( ) A 质量摩尔浓度相同 B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C 质量浓度相同D 渗透浓度相同9. 质量浓度为11.1g·L-1CaCl2 (M=111.0 g·mol-1)溶液的渗透浓度是( )A.100mmol ·L-1B.200mmol ·L-1C.300mmol ·L-1D.400mmol ·L-1三、填充题:1.10.0 g·L-1NaHCO3(Mr=84)溶液的渗透浓度为__________mol·L-1。
第一章溶液与胶体习题1.是非判断题1-1状态相同的体系不一定是单相体系。
1-2根据相的概念可知,由液态物质组成的系统中仅存在一个相。
1-3所有非电解质的稀溶液,均具有稀溶液的依数性。
1-4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不仅与溶质种类有关,而且与溶液的浓度成正比。
1-5难挥发非电解质溶液的蒸汽压实际上是溶液中溶剂的蒸汽压。
1-6有一稀溶液浓度为C,沸点升高值为ΔT b,凝固点下降值为ΔT f,则ΔT f必大于ΔT b 。
1-7溶液在达到凝固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以固态析出,形成冰。
1-8纯净的晶体化合物都有一定的熔点,而含杂质物质的熔点一定比纯化合物的熔点低,且杂质越多,熔点越低。
1-9体系的水溶液随着温度不断降低,冰不断析出,因此溶液的浓度会不断上升。
1-10纯溶剂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渗透的压力叫渗透压。
1-11溶剂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的单方向扩散的现象称作渗透现象。
1-12 将10% 葡萄糖溶液用半透膜隔开,为使渗透压达到平衡,必须在某侧溶液液面上加一压强,此压强就是该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
1-13将浓溶液和稀溶液用半透膜隔开,欲阻止稀溶液的溶剂分子进入浓溶液,需要加到浓溶液液面上的压力,称为浓溶液的渗透压。
1-14 0.3mol·kg-1的蔗糖溶液和0.3mol·kg-1的甘油溶液的渗透压相等。
1-15 在相同温度时,凝固点为-0.52℃的泪水与0.81% NaCl水溶液具有相同的渗透压,互为等渗溶液。
1-16人血浆在37℃的渗透压为780Kpa,因此血红细胞在1.2% NaCl溶液中皱缩而沉降。
1-17用渗透压法测定胰岛素的摩尔质量,将101mg胰岛素溶于10.0mL水中,测得25℃渗透压为4.34Kpa,则胰岛素的摩尔质量为5760g·mol-1。
1-18反渗透是外加在溶液上的压力超过了渗透压时,溶液中的溶剂向纯溶剂方向流动的过程。
1-19渗透压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一定较大。
实验一溶液型与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实验目的掌握液体制剂制备过程的各项基本操作。
掌握溶液型、胶体型液体制剂的配制特点。
了解液体制剂中常用附加剂的正确使用法。
实验指导液体制剂: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
液体制剂分类: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剂均相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胶体溶液型非均相液体制剂溶胶剂乳剂混悬剂低分子溶液剂——溶液型液体制剂:指低分子量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均匀分散在介质(溶剂)中,供内服或外用的真溶液。
溶液的分散相小于1nm ,均匀澄清,常用溶剂为水。
如:溶液剂、芳香水剂、甘油剂、醑剂、糖浆剂等。
胶体型液体制剂:指某些固体药物以1~100nm大小的质点分散于适宜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制剂。
常用溶剂:水,少数为乙醇、丙酮以水为溶剂制备的高分子溶液剂称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剂或胶浆剂。
如CMC-Na、琼脂、明胶、甲酚皂、汞溴红、甲紫等。
制备方法溶解法低分子溶液型稀释法化学反应法高分子溶液型或胶体溶液型采用分次撒在液面上使之迅速地自然溶胀而胶溶。
或加入适当溶媒先溶解后,再转移到水中。
实验内容(1、2、3、6处方)(一)薄荷水1、处方ⅠⅡ处方分析薄荷油0.1ml 2d 0.1ml 主药滑石粉0.75g 分散剂聚山梨酯80 0.8 g 增溶剂蒸馏水加至50.0ml 50.0ml 溶剂制备方法处方Ⅰ用分散溶解法取薄荷油加滑石粉,在研钵中研匀,移至碘量瓶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加盖,振摇10min后,反复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50ml(量杯),即得。
分散溶解法是芳香水剂常用的制备方法。
操作注意点(1)本品为薄荷油的饱和水溶液(约0.05%ml/ml)处方用量为溶解量的4倍,配制时不能完全溶解。
(2)滑石粉为分散剂,应与薄荷油充分研匀,以增大油与水的接触面,加速溶解过程。
亦具吸附作用,吸附杂质和过剩的薄荷油。
制备方法处方Ⅱ用增溶法取薄荷油,加聚山梨酯80搅匀(小烧杯),加入蒸馏水充分搅拌溶解,过滤至滤液澄明,再由滤器上添加蒸馏水至50ml。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分别系一、填空题1,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在不停沸腾时,它的沸点 ______ ;而在冷却时,它的凝结点 ______。
2,用半透膜将浸透浓度不一样的两种溶液分开,水分子的浸透方向是 ______。
3,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 红细胞 ______;将红细胞放入高渗溶液中, 红细胞 ______。
4,质量浓度同样的葡萄糖 (C 6H 12O 6)、蔗糖 (C 12H 22O 11)和 NaCl 溶液, 在降温过程中,最初结冰的是 ______,最后结冰的是 ______ 。
5,产生浸透现象的两个必需条件是 ______和 ______。
6,液体的蒸发是一种 ______过程,所以液体的蒸气压随温度的高升而 ______。
当温度升 高到液体的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力时,此温度称为该液体的 ______。
7,将两根胡萝卜分别放在甲、乙两个量筒中,在甲中倒入浓盐水,在乙中倒入纯水。
因为浸透作用,量筒甲中的胡萝卜将 ______,而量筒乙中的胡萝卜将 ______。
二、是非题1,液体的蒸气压与液体的体积相关,液体的体积越大,其蒸气压就越大。
2,往常所说的沸点是指液体的蒸气压等于 101.325 kPa 时的温度。
3,电解质的聚沉值越大,它对溶胶的聚沉能力越大。
4,难挥发非电解质的水溶液在沸腾时,溶液的沸点渐渐高升。
5,当浸透达到均衡时,半透膜双侧溶液的浸透浓度必定相等。
6,两种溶液对比较,浸透压力比较高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必定比较大。
7,因为血浆中小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低于大分子物质的质量浓度, 所以血浆中晶体浸透压力也低于胶体浸透压力。
8,因为乙醇比水易挥发,所以在室温下,乙醇的蒸气压大于水的蒸气压。
- 1葡萄糖溶液与 - 19, 0.1 mol L · 0.1 mol L · 甘油溶液的凝结点和沸点均相等。
10,将同样质量的葡萄糖和甘油分别溶解在 100 g 水中,所得两种溶液的蒸气压相等。
例1-1.计算298.15K 和热力学标准压力下1mol 理想气体的体积。
解:pV = nRT ;V = nRT /p = 1 X 8.314 X 298.15÷10000 = 24.79 X 10-3m 3例1-2 某气体在293 K 和 9.97·104 Pa 时的体积为 0.19 dm 3, 质量为 0.132 g 。
求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它可能是什么气体?解:pV = nRT ;n = m /M ;pV = RTm /M ;M = RTm /pV134mol g 171019.01097.92938.314132.0--⋅=⋅⨯⋅⨯⨯==pV mRT M该气体的相对分子量为 17 g/mol ,可能是NH 3。
例1-3 一个 280 K 的敞开广口瓶里的气体需加热到什么温度才能使三分之一的气体逸出瓶外?解:pV = nRT ;V 、p 一定时,n 1T 1 = n 2T 2 ;T 2 时瓶内气体物质的量为 n 2 = n 1·2/3T 2 = n 1T 1/n 2 = T 1×3/2 = 280 K ×3/2 = 420 K当温度到达420K 时,有三分之一的气体逸出瓶外。
例3-4 混合气体中有14 g N 2和12.8 g O 2,总压为2.026·105 Pa ,求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解:先求得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分数(摩尔分数),即可得各组分气体的分压。
n (N 2) = 14 /28 = 0.50 mol n (O 2) = 12.8 /32 = 0.40 mol56.0)]O ()N ()N ()N (2222=+=n n n x 44.0)]O ()N ()O ()O (2222=+=n n n xp (N 2) = 0.56×2.026·105 Pa = 1.1×105 Pap (O 2) = 0.44×2.026·105 Pa = 9.0×104 Pa例1-5在298K, 常压下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到“氢气”2.500X 10–1 L, 已知298K 下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167 kPa, 问:收集到的氢气物质的量和干燥氢气的体积多大?解: 排水集气法得到的气体是饱和水蒸气与某种纯净气体的混合气体,若忽略水柱的压力,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环境压力(即外压)。
设该混合气体遵从理想气体方程,可以求得干燥气体的量。
设p 为总压,即常压。
p = p (H 2O) + p (H 2)p (H 2) = p – p (H 2O) = 101.325–3.167= 98.158 kPap (H 2) = n (H 2)RT /Vn (H 2) = p (H 2)V /RT = (98.158X 0.2500)÷(8.314X 298.2) = 9.898X 10–3 molx (H 2) = p (H 2)/p = 98.158 /101,325 = 0.9687 V (H 2) = x (H 2)·V = 0.9687 X 0.2500 = 0.2422 L(1)排水集气法是一种常用的集气法,上述计算的假定是遵从理想气体方程。
(2)上述干燥氢气的体积 V (H 2)也被称为混合气体中的组分气体的“分体积”。
例1-6 在291K 和1.013·105 Pa 下将 2.70x 10-3 m 3 被水蒸气饱和的空气通过装CaCl 2的干燥管,测得干燥空气的质量为3.21 g ,求291K 下水的饱和蒸气压。
解: 含饱和水蒸气的空气的物质的量为:n (总) =m ol 113.02918.3141070.210013.135=⨯⋅⨯⋅=-RT pVn (水蒸气) = 0.113– 3.21 /29.0 = 2.31·10-3 mol p (水蒸气) = p ·x (水蒸气) = 1.013·105×2.32·10-3 /0.113 = 2.07·103 Pa[评论] (1)该实验也可测量干燥管的增重,直接得到水蒸气的质量。
但干燥管的增重也可由NH 3等与CaCl 2反应的气体造成(CO 2不会与CaCl 2反应),可能造成实验误差。
(2)用该法也可测出不饱和水蒸气压,即绝对湿度,而不饱和水蒸气压与饱和水蒸气压之比称为相对湿度(%)。
1.取0.817g 苯丙氨酸溶于50.0g 水中, 测得凝固点为–0.184o C ,求苯丙氨酸的摩尔质量。
[解] 水的凝固点下降常数为1.855 K ·kg ·mol –1⊿T f = 0.184K = K f ·m = 1.855 x 0.817 /1000/50 M = 165 g/mol例1-8 质量分数为0.12的AgNO 3水溶液,在293.15K 及标准压力时p θ的密度为1.1080×103kg ·m -3,求该情况下溶质AgNO 3的物质的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摩尔浓度。
解: 未知数都是强度性质,和溶液的多少无关。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取1.00kg 溶液。
查表知AgNO 3的摩尔质量为169.87×103kg ·mol -1,H 2O 的摩尔质量为18.015×103kg ·mol -1。
该溶液中含H 2O (A )和AgNO 3(B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所以4. 试将30.0g 蔗糖(C 12H 22O 11)试样,配成下列各种溶液:(1)ρ(C 12H 22O 11) = 105g ·L -1(2) c (C 12H 22O 11) = 0.10mol ·L -1(3) b (C 12H 22O 11) = 0.10mol ·㎏-1(4) x (C 12H 22O 11) = 0.0186应怎样配制?解 M (C 12H 22O 11) = 342g ·mol -1(1)V =1050.30= 0.286 (L) = 286 (ml)准确称取30.0g 蔗糖,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加水稀释至286ml ,混匀,即可配制成105g ·L -1的蔗糖溶液。
(2)V =10.0342/0.30= 0.877 (L) = 877 (ml)准确称取30.0g 蔗糖,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后,加水稀释至877ml ,混匀,即可配制成0.10mol ·L -1的蔗糖溶液。
(3)m (H 2O) =10.0342/0.30= 0.877 (kg) = 877 (g)准确称取30.0g 蔗糖,溶于877g 蒸馏水中,混匀,即可配制成0.10mol ·kg -1的蔗糖溶液。
(4)x (C 12H 22O 11) =]0.18/)([]342/0.30[342/0.302O H m += 0.0186m (H 2O) = 83.22 (g)准确称取30.0g 蔗糖,溶于83.22g 蒸馏水中,混匀,即可配制成x (C 12H 22O 11) = 0.0186的蔗糖溶液。
5. 质量分数为3%的某Na 2CO 3溶液,密度为1.05g ·ml -1 ,试求溶液的c (Na 2CO 3)、x (Na 2CO 3)和b (Na 2CO 3)。
解 M (Na 2CO 3) = 106g ·mol -1c (Na 2CO 3) =10603.0100005.1⨯⨯= 0.297 (mol ·L -1)x (Na 2CO 3) =)18/97()106/3(106/3+= 0.005b (Na 2CO 3) =1000/97106/3= 0.292 (mol ·kg –1)6 .什么叫稀溶液的依数性?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种依数性之间有什么联系?答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和渗透压力等性质只与溶质、溶剂微粒数的比值有关,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因为这类性质的变化规律只适用于稀溶液,所以统称为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的四种依数性之间关系密切,知道一种依数性则可以求出另一种依数性:K p ∆=b b K T ∆=f f K T ∆=T R ⋅∏= b B7. 293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2.338kPa ,在100g 水中溶解18g 葡萄糖(C 6H 12O 6,M = 180g ·mol -1),求此溶液的蒸气压。
解 葡萄糖溶液中水的摩尔分数为:x (H 2O) =)18/100()180/18(18/100+= 0.982葡萄糖溶液的蒸气压为:p = p 0 x (H 2O) = 2.338×0.982 = 2.30 (kPa)8. 有两种溶液在同一温度时结冰,已知其中一种溶液为1.5g 尿素[CO(NH 2)2]溶于200g 水中,另一种溶液为42.8g 某未知物溶于1000g 水中,求该未知物的摩尔质量(尿素的摩尔质量为60 g ·mol -1)。
解 由于两溶液在同一温度下结冰,则△T f (尿素)= △T f (未知物)K f ×1000/20060/5.1= K f ×1000/1000/8.42MM (未知物)= 342.4 (g ·mol -1)即该未知物的摩尔质量为342.4 g ·mol -1。
9. 测得人体血液的凝固点降低值△T f = 0.56K ,求在310 K 时人体血液的渗透压。
解 查表知K f (H 2O )= 1.86 K ·㎏·mol -1 ,由于ff K T ∆=T R Π⋅,则 86.156.0=310314.8⨯ΠΠ= 776kPa10. 排出下列稀溶液在310 K 时,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1) c (C 6H 12O 6) = 0.20mol ·L -1(2) c (NaCl) = 0.20mol ·L -1(3) c (Na 2CO 3) = 0.20mol ·L -1解 在相同温度下,溶液的渗透压力与渗透浓度成正比,因此,可以通过比较溶液渗透浓度的大小,确定溶液渗透压力的大小。
三种溶液的渗透浓度分别为:c os (C 6H 12O 6) = c (C 6H 12O 6) = 0.20 (mol ·L -1)c os (NaCl) = 2c (NaCl) = 2×0.20= 0.40 (mol ·L -1)c os (Na 2CO 3) = 3c (Na 2CO 3) = 3×0.20= 0.60 (mol ·L -1)所以,溶液的渗透压力由大到小的顺序为(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