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微小世界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公开课教案_9
- 格式:docx
- 大小:27.51 KB
- 文档页数:7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显微镜观察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难点】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
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手电筒。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水中的微生物1.出示一瓶含有微生物的水,讲述来历:“春天到啦!大地回春河流和湖泊里的水也融化了,上周我去了农村收集了一些稻草并把它泡在了鱼缸水里”,同学们您们猜猜这些水里可能会有什么?2.学生猜测会有微生物,知道学生观察微生物需要什么工具?怎么使用显微镜(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二、制作装片1.根据以前所学的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制作方法:准备好一块载玻片在玻片中央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在池塘水或培养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轻轻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2.搜索观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1) 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观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央2) 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楚的物体影像3) 移动装片,搜索装片上的生物4) 找到生物后继续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晰5) 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画下观察到的微生物两个学生一组,将观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单上。
3.辨别认识微生物对照18页,22-24页的资料,辨认所观察到的是什么生物。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观察水中的微生物一、教材分析:《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第七课时内容。
在前面两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本课以一滴水为载体,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常见的微生物。
对于微生物,学生应该有一定的间接了解,但缺少亲身体验。
通过本课的教学,试图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观察工具的发展,拓展了人类的观察视野,帮助人们发现微小世界的很多奥秘!同时认识到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微生物同样具有生命的特征。
并力求发展学生对微生物的研究兴趣。
在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造科学实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正确使用显微镜,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描述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达到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根据六年级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对于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学生兴趣颇高。
对于微生物,学生只是停留在知其名的层度,没有深入的了解,也没有亲历的观察。
对于生物的生命特征,有感性认识,但没有抽象的概念。
稍加点拨,即可理清。
六年级学生第一次使用显微镜,即使在前面用过一次显微镜也还只是了解到它各部分的名称和基本用法,难以做到熟练使用。
尤其在对光和调焦两方面需要再次指导操作。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A层:会制作微生物装片。
B层:会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水中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过程与方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微生物装片、观察微生物。
难点:追踪观察活的微生物,并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
五、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滴管、有较多微生物的水、铁盘。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学情分析经过前面六节内容的学习,学生们对显微镜的应用已经很熟练了,学习制作了洋葱表皮临时玻片,观察了一些植物细胞永久玻片,对细胞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也阅读了课本中关于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他们很想自己去一探究竟,本课刚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份好奇心。
学生们通过本节课对微生物进行观察与探究,在借助视频资料进行拓展,从而来建立新的关于生命和微生物的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或手机拍照、录视频的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4、对照一些视频资料了解更多水中微生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养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运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活的微小生物,用图文或是拍照录视频的方式记录微小生物的形态和行为,并能进行识别,发现证明它们的生物特征。
课前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小生物--水蚤。
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培养皿、黑色卡纸、烧杯。
教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课件、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制作并观察了洋葱表皮临时玻片,就在六3班上课的时候,突然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小红点在动,惊呼老师,这是什么?刚好我们就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进行了观察,老师把它录下来了,同学们请看。
教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情绪瞬间被调动起来了。
这是红蜘蛛,很小,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到它的足、足上的茸毛、触角,今天我们要观察比红蜘蛛还要小的水中微小生物,教师出示培养液。
二、新课学习1观察前的制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微⼩世界⽤显微镜观察⾝边的⽣命世界(三)》公开课教案_22第七课⽤显微镜观察⾝边的⽣命世界(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在前⾯⼏课使⽤显微镜观察⽣物细胞的基础上,学⽣了解到了⽤⾁眼不可能看清的⽣物基本结构——细胞,对细胞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了细胞是⽣命体的基本单位。
通过学习有关列⽂虎克研究微⽣物的在科学历史资料,知道微⽣物在地球上分布很⼴,种类和数量极多,和⼈类的关系也⼗分密切。
学⽣对于如何操作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视野中所呈现出的事实和有关图像资料,来分析和判断我们所看见的物体是否是微⼩⽣物,从⽽来建⽴新的关于⽣命和微⽣物的概念,形成学科的核⼼思想与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有⼀定难度的。
⼆、教学⽬标1、科学概念(1)在⽔中⽣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物;(2)微⽣物通常都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3)微⽣物具有⽣命体的特征,如:对环境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与反应、能繁殖等。
2、过程与⽅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中活着的微⽣物,⽤图⽂⽅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为特征;(2)发现微⽣物具有⽣物的⼀些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物的种类名称。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仔细观察⽔中微⽣物的特征,并做好详细的观察和记录(2)教学难点:根据它们的形态和⾏为特征,来判断他们是否是具有⽣命的⽣物。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含有丰富微⽣物的池塘⽔,以及相关的微⽣物彩⾊资料图⽚。
2、学⽣准备:分组实验,每组光学显微镜⼀台;装有东湖⽔的烧杯,载玻⽚和盖玻⽚,镊⼦,胶头滴管,吸⽔纸,观察记录单,每组⼀份关于微⽣物的纸质资料。
五、教学过程1、教师出⽰⼀壶从东湖采集来的⽔2、提出问题:湖⽔⾥有我们⾁眼看不清的⽣物吗?要想看得仔细清楚,我们就需要使⽤显微镜来观察。
如何制作装⽚呢?3、制作东湖⽔⽣物装⽚。
教师⽰范,讲解注意事项。
第⼀、在载玻⽚上滴⼀滴东湖⽔,盖上盖玻⽚,⽤吸⽔纸吸掉多余的⽔。
第⼆、迅速的放载物台上观察。
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在前面几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的基础上,学生了解到了用肉眼不可能看清的生物基本结构——细胞,对细胞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了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通过学习有关列文虎克研究微生物的在科学历史资料,知道微生物在地球上分布很广,种类和数量极多,和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
学生对于如何操作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视野中所呈现出的事实和有关图像资料,来分析和判断我们所看见的物体是否是微小生物,从而来建立新的关于生命和微生物的概念,形成学科的核心思想与观念,对于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2)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3)微生物具有生命体的特征,如:对环境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与反应、能繁殖等。
2、过程与方法(1)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2)发现微生物具有生物的一些特征;(3)对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名称。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仔细观察水中微生物的特征,并做好详细的观察和记录(2)教学难点:根据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来判断他们是否是具有生命的生物。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含有丰富微生物的池塘水,以及相关的微生物彩色资料图片。
2、学生准备:分组实验,每组光学显微镜一台;装有东湖水的烧杯,载玻片和盖玻片,镊子,胶头滴管,吸水纸,观察记录单,每组一份关于微生物的纸质资料。
五、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一壶从东湖采集来的水2、提出问题:湖水里有我们肉眼看不清的生物吗?要想看得仔细清楚,我们就需要使用显微镜来观察。
如何制作装片呢?3、制作东湖水生物装片。
教师示范,讲解注意事项。
第一、在载玻片上滴一滴东湖水,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第二、迅速的放载物台上观察。
4、汇报一滴水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发现,视野中的可以观察到的物体很少,似乎什么都没有。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二学期?用显微镜察看身旁的生命世界三?教课设计设计7、用显微镜察看身旁的生命世界〔三〕【教课目的】科学观点:、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可以看到的细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好多形态万千的微生物。
3、微生物往常都有特别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四周的环境。
4、微生物拥有生物的特点,如:对环境有必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生殖等。
过程与方法:、在显微镜下察看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点。
2、发现微生物的生物特点。
3、比较资料辨别微生物的种类。
感情、态度、价值观:、展开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兴趣。
2、培育微生物拥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意识。
【教课要点】运用显微镜察看认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教课难点】记录并辨别水中的微生物。
【教课准备】分组实验器械: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
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教师演示器械: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教课过程】一、察看水中的微生物、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以前鲜为人知的巧妙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察看记录里这样描述:“大批难以相信的各样不一样的、极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优美,它们往返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一个粗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类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单可以生长优秀,并且能开朗地生殖——可以寄生大概270多万个‘狄尔肯〞。
“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开朗的物体〞的意思〕就是以后人们常说的微生物。
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察看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察看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兴趣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直接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其实不停地活动假如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恰似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
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
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现人口腔中居然潜藏着很多“小动物〞,它们像蛇同样用优美的曲折姿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