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课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18
专题四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考点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旋转)2.公转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3.公转速度: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地球公转平均角速度为1°/天,平均线速度为30km/s易混淆的知识点:夏至日与远日点,冬至日与近日点4.公转周期: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5.黄赤交角——地球“斜身绕转”(1)概念: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2)大小:目前为23°26´。
(3)黄赤交角的影响: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春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夏至→秋分→冬至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冬至→春分→夏至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判断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连线法:、连接日心和地心,将该线作为太阳光线;、该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为太阳直射点;、观察该点所在的南北半球的位置,若在北半球则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若在南半球则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变式图一变式图二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考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和夜弧的概念: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做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做夜弧。
日出和日落时间的计算公式: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6.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①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地球的公转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 说明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
(2)自转周期: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
(3)速度:约每日1度。
知识点2:黄赤交角(1)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
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范围。
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并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即二者之和为90°。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回归运动的周期:1个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注意恒星年比回归年长)知识点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角(1)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所形成的的夹角,一天当中地方时为中午12点太阳高度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决定的,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①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①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①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你学会了没?今天和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高考地理知识点: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运动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就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回归运动的过程。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而直射点的移动过程使得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不断变化(主要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来判断)。
还有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这个主要与直射点直射的纬度有关,可通过计算,应用也比较广。
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不断变化导致不同地区得到的热量不同,产生了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
高中地理核心考点7: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和地理意义一、黄赤交角及其影响1.掌握线线关系、线面关系和面面关系的方法(1)地轴与赤道平面是垂直的。
(2)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
(3)地轴与黄道平面成66°34′交角。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成23°26′交角。
2.黄赤交角存在的地理意义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黄赤交角的存在以及地球公转时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如下图)。
学.科3.黄赤交角变化带来的影响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运动的重要地理意义之一,突破此考点应主要抓住“三看”: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
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如下图所示:3.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如下图所示:三、日出、日落与昼夜长短的计算太阳视运动是指一天中肉眼所见太阳在天空中东升西落的运行状况。
其中日出东方,日落西方,正午12点(地方时)时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或正北方。
上图反映的是北纬40°附近某地在二分二至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
该图可反映日出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等。
太阳视运动轨迹1.太阳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对应关系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若是南半球,则出现极昼的地区正南日出,正南日落(0时日出,24时日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鲁教版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特征(1)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右图中用箭头标出) (2)周期:一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
(3)速度A点 B点 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公转位置近日点远日点时间 __________ __________ 公转速度最____ 最____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时间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夏半年(春分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______ 半球纬度越高,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________ 半球纬度越高,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______,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________现象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__________,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________现象变化特点特殊日期图示赤道误区警示昼夜现象、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的区别(1)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球公转,它们都是地球运动的结果。
(2)全球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赤道地区最小,纬度越高,变化越大,极圈内有极昼、极夜现象。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纬度变化:由______________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变化?一年中最大值:及其以北地区?①北半球夏至日???一年中最小值:各纬度??一年中最大值:及其以南地区②北半球冬至日??一年中最小值:各纬度?③春、秋分日:________上达一年中最大值,其他地区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
3.四季更替和五带(1)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导致太阳辐射的时空变化。
天文四季:把一年中白昼最长、?? 的季节定为夏季(2)四季的划分?北温带国家四季:月为春季,依次每3?? 个月为一个季节(3)五带的划分辨一辨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日出时间为5时,则当地该日正午地物影子年内最长且与海口相比白昼较短。
2021高考地理主干知识梳理: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主干知识梳理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二黄赤交角1.含义: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是23°26′。
示意图如下: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是一天之中的最大值。
(2)变化规律①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季节变化3.四季的划分(1)天文含义上的划分(2)北温带国家的四季:一般把3、4、5月划分为春季,其他季节依次类推。
4.五带的划分跟踪练习一、选择题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
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下图(甲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若福州楼盘每层2.8 m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 m。
乙图①栋10层住户一年中正午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A.11个月B.9个月C.7个月D.3个月2.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乙图)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
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A.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B.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C.扩大东西楼的楼间距D.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答案:1.D 2.A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可知,乙图①栋10层只要正午太阳高度低于45°,就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根据H=90°-纬度差,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19°S 附近,所以太阳直射点在19°S和23°26′S之间的时间都不能被太阳照射,最接近的时间是3个月。
第2题,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小,考虑采光条件,尽量减少南楼对北楼太阳光线的遮挡,应降低南侧楼房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