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对联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14
中秋节对联鉴赏月夕;霜容。
献镜;饮羹。
巫山丝竹;翰苑金莲。
明月映天;甘露被宇。
袁宏法渚;庾亮登楼。
一天秋似水;满地月如霜。
二仪含皎洁;四海尽澄清。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
天上一轮月;人间万里明。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白人随鹤舞;明月逐人归。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明。
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圆。
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辉。
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波。
亭空千霜月;水续万古流。
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无。
薄帷鉴明月;高情属云天。
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
皓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
泛渚怀袁子;登楼学庾公。
清光同会合;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国强家富人寿;花好月圆年丰。
一曲霓裳传玉笛;四围云锦拥金徽。
一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辉增。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玉镜明。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辉增。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三五良宵开玉宇;大千世界涌冰轮。
三五良宵澄银汉;大千世界光玉轮。
天上则琼楼玉宇;人间亦贝阙珠宫。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
玉轮光满大千界;银汉秋澄三五宵。
日射晚霞新世界;月临天宇玉乾坤。
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
月满一轮辉宇宙;花香千里到门庭。
占得清秋一半好;算来明月十分圆。
占得清秋一半好;应推明月十分圆。
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挂树齐香。
金鸡啼明天破晓;嫦娥起舞月高悬。
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明月清风景物秀;神州春色画图新。
轮影渐移花树下;镜光如挂玉楼头。
笙歌曲中千家月;红藕香里万颗珠。
喜得天开清旷域;宛然人在广寒宫。
霓裳舞起终宵朗;玉女歌扬彻夜辉。
爆竹声中千家月;红藕香里万颗珠。
桂子自金蟾而细落;涛声逐白马以齐来。
三五良宵,秋澄银汉;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桂花开时,香云成海;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庾亮登楼,平分秋色;袁宏泛渚,遍洗寰瀛。
衮冕羽衣,上方奏曲;琼楼玉宇,高处生寒。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中秋节的对联赏析本文是中秋节的对联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节”(又称仲秋节)。
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
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各种瓜果和熟食品,一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基本上没有贴对联的习俗。
但古人在此日此夜举杯对月、饮酒赋诗,也产生了不少的佳联名作,流传至今,也是人们认识中秋佳节的宝贵资料。
袁宏泛渚;庾亮登楼。
上下联所用典故都出自《世说新语》。
上联故事出自此书的《文学》篇。
袁宏少时贫困,为人江上运租。
某秋夜清风朗月,镇西将军谢尚坐船过江,听闻江渚客船之上有诵诗声,觉其诗情优文美,又非前人旧作,赞叹不已。
遣人询问,知为袁宏咏其作,遂相交焉。
袁宏之名,于是大扬。
下联故事出自前书之《容止》篇。
庾亮镇守武昌,某秋夜气佳景清,遂遣名士殷浩、王胡之等人登楼咏诗。
不久,庾氏飞屐而来。
诸人欲避之,庾氏徐徐答云:“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或则因月夜吟诗而名闻于世,或则人虽暮年而登楼秋咏之兴致不减,秋夜赏月吟诗看来确实是一件赏心乐事。
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象征着团圆和丰收。
中秋节的来临,寓意着团圆和祈福,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对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对联。
1. 月上柳梢头,人间花正开。
这是一副富有诗意的对联,它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佳节中的喜悦之情。
月亮高挂柳树梢头,人们欢聚一堂,共度美好时光。
2. 举杯邀明月,共赏良宵美。
这副对联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之夜,举杯邀请明亮的月亮一同共赏美景,共享团圆之乐。
3. 家团圆,岁月圆,幸福圆圆满满。
这是一副以“圆”为主题的对联,寓意家庭的团圆和幸福。
人们在中秋节会重聚一堂,共度团圆之夜,共享幸福。
4. 真心美,好月圆,人人心怀美好愿。
这副对联表达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祝福。
在中秋之夜,人们心怀美好愿望,向真心美好的事物展开致敬。
5. 留不住时光,爱却愈加浓。
这是一副表达人们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于爱情的坚持的对联。
虽然时光匆匆,但是人们对于爱情的珍惜和坚持却愈加浓烈。
6. 乘月而行,情更感人。
这副对联表达了人们在中秋之夜的行走和对于情感的感受。
月亮高悬,人们在月光下行走,更能体会到情感的丰富和美好。
7. 瓜果丰收,万象更新。
这是一副寓意中秋丰收的对联。
在中秋之夜,人们尽情享用丰收的果实,同时也希望来年的万象能够焕然一新。
8. 桂香飘逸,花好月圆。
这是一副表达中秋节美好的对联。
桂树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鲜花盛开,月亮高挂,给人们带来了宜人的享受。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的团圆节日,与亲朋好友共同度过这一天是人们最大的愿望。
对联作为中秋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不仅有寓意深远,还能增加节日氛围,让人们更加享受中秋的喜悦和团圆的美好。
中秋节对联赏析_经典中秋节对联及赏析【10】
叫月杜鹃喉舌冷;
宿花蝴蝶梦魂香。
上联意境凄迷,几近残厉,正与秦少游名句“杜鹃声里夕阳暮”同。
下联着色稍变,迷濛之中略有暖意。
相对工稳,用辞美赡,然而意境终究显得幽冷,令人心魂怅然。
轮影渐移花树下;
镜光如挂玉楼头。
“轮”与“镜”皆指月亮,一写月影,一写月光,前者落地下,后者照高空,从不同角度描写月亮。
中秋夜中专门咏月,且如此雕琢工稳,既华美瑰丽又紧切题旨,着实漂亮。
桂子自金蟾而细落;
金蟾,指月亮。
上联令人联想起白居易《忆江南》词句“山寺月中寻桂子”。
传说月中有桂树,至中秋则桂子飘落而下。
上联与白词同用此典。
下联指钱塘江潮。
传说伍子胥死后,魂魄常驾白马素车来往于钱塘江中,至中秋后一二日,江潮涌动,气势吞天。
下联盖本此。
此联妙在两个字:“细”与“齐”,上联意境之静美,下联之意境雄浑,尽在这两个字。
庆祝中秋节的对联中秋佳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对联作为中秋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用来表达祝福和美好愿望的一种方式。
下面是一些以庆祝中秋节为题的对联,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
1. 月满天圆幸福久,花好月圆家庭美。
这副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希望家庭团圆、幸福圆满。
2. 举杯共庆中秋月,团圆幸福万家情。
这副对联强调了人们在中秋节团圆的重要意义,希望人们在这一天能够共聚一堂,共享美好时光。
3. 月明人圆,家庭幸福;花好月圆,团圆如意。
这副对联通过月亮和花朵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家庭幸福和团圆美满的祝福。
4. 月色如银,幸福满园;花香四溢,团圆乐陶陶。
这副对联以月色和花香来描绘中秋节的美好景象,寓意着幸福和团圆的美好愿望。
5. 喜庆中秋月圆夜,家和万事如意时。
这副对联祝福人们在中秋节能够过上幸福美满、顺心如意的生活。
6. 月圆人团圆,家庭幸福满。
这副对联通过月圆和人团圆的形象,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幸福和团圆的期望。
7. 中秋团圆庆家宴,月圆花好满家欢。
这副对联强调了中秋节团圆聚会和家庭欢聚的重要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8. 月圆花好,团圆喜庆;家和万事,幸福如意。
这副对联通过月圆和花好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祝福。
9. 月圆人团圆,幸福满家门。
这副对联以月圆和人团圆为主题,寄托了人们对家庭幸福和团圆的美好愿望。
10. 月圆花好庆佳节,团圆喜庆共欢聚。
这副对联强调了中秋节团圆和庆祝的喜庆氛围,寓意着大家欢聚一堂、共享幸福。
以上是以庆祝中秋节为题的对联,通过这些对联,人们可以表达对家庭幸福、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希望大家在中秋节期间,能够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共享团圆的快乐。
祝大家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对联创作与点评点评按下列步骤进行:第一,去掉带有联律等硬伤的联作;第二,去除不切主题和语义硬涩的联作;第三,对剩余的联作简评;第四,推荐佳作。
==================================第一:联律等硬伤皓月一轮天上曲中秋万姓心中情[芜茗]下联三评尾,须忌。
“万姓”用在此不妥。
盈亏自有数悲喜应在人[芜茗]下联2、4失替;上联“三仄尾”应尽量避免。
联意不错。
云破月圆怀故里风高秋爽思亲人[芝兰]下联“三平尾”。
一逢喜事神最爽[苏堤]每到中秋月更明[苏堤]上联4、6同仄失替。
咫尺求爱托花表千里问安待月传(小溪)上联2、4字失替。
意境很不错,“待”改“借”如何?风传乡情亲情君愿月圆人圆[水上舟]无律意佳有趣味。
若联脚上仄下平,将会考虑保留。
明月一轮照恋情黄鹂两个鸣翠柳[水上舟]上下联顺序反了;上联“个、翠”同仄失替。
中天悬皓月人间庆团圆[心语微澜]下联2、4同平失律。
寂月高悬妒俯地下灯火万家庆仲秋众人围坐笑观天上明星一盏显圆满[如月]如月联友这联,让我看的一头雾水。
应予以分句才是。
无论怎么断句,总有失替之处。
皓月当空照相思心底留[夜无眠]下联孤仄。
当空-心底失对。
九州同赏一轮月两岸共吟千古诗[柳絮儿]此联重啦。
举头望明月,相思千里把酒问青天,再聚几时[秋日看云]这副联在集句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加工,回答了“望”什么、“问”什么的问题,联意完整且自然、清新。
尽管上联第一分句2、4失替,仍推入第二轮。
出句1:月半月圆,盛世举杯欣把酒[把酒东篱]对句1:天朗气清,花好月圆诗佐酒[把酒东篱]编辑错了,应为出句2。
对句6:草枯草绿,佳节登顶好望亲[芜茗]枯、绿粘律,互换即可;顶、望失替且粘律。
==================================第二:不切主题、语义生涩千秋美景斯人共万里清辉此刻同[血叶兰]联意好,语义矛盾(斯-共)明月他乡何恋金秋故地家牵[芜茗]“家牵”生涩难于理解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林夕之梦]这是一副老联,上联出自[唐]李贺的诗《金铜仙人辞汉歌》,下联出自[宋]石延年。
中秋节对联鉴赏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是全家团圆、五福临门、吉祥如意的象征。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家家户户会摆上月饼,赏月、吃饭、联谊、赋诗、弄花灯等各种热闹的活动。
其中,写对联就是一项重要的活动。
下面,我们将从中秋对联的起源、类型和鉴赏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秋对联的起源据史料记载,中秋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
当时,才子杜甫因在荒山野岭中流浪,无法与家人团聚,便写下了“此夜光明胜地的人,何时不值欢聚的年”的诗句表达思念之情。
从此,中秋对联逐渐流传开来。
二、中秋对联的类型中秋对联常见的类型包括愿景对联、健康对联、文化对联、习俗对联和福祉对联。
1.愿景对联:如“欢聚一堂庆佳节,团圆千里祝平安”等,表达的是希望团聚,家庭和睦、平安顺利的美好愿景。
2.健康对联:如“三元及你身、五谷丰收康”等,表达的是祈求自身和家人身体健康,收获丰收的美好愿望。
3.文化对联:如“清风戏碧落,明月映长衫”等,表达的是欣赏月色,吸收传统文化的美好愿景。
4.习俗对联:如“赏月团圆合,猜谜智慧生”等,表达的是在中秋节中传承和弘扬传统习俗的美好愿景。
5.福祉对联:如“鹏程万里登高岗,福祉家财荷花香”等,表达的是祈求前途远大,福泽家庭事业的美好愿景。
三、中秋对联的鉴赏中秋对联除了表现出人们对美好未来和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下面,我们将从字体、内容、韵律和意境四个方面对中秋对联进行鉴赏。
1.字体中秋对联的字体应该简洁大方,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笔划要饱满、遒劲,端庄大方。
2.内容中秋对联的内容需要贴合节日氛围,表达团圆、祝福、吉祥和美好的愿景。
3.韵律中秋对联的韵律要具有节日气氛,通常采用平仄相对、押韵和对仗的形式,使联句读起来韵律流畅。
4.意境中秋对联的意境不宜过于夸张或虚浮,应该真实、贴近生活。
比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青梅煮酒论英雄,红颜枯骨出西施”等诗句都是与中秋节相关,同时也表现出传统文化或历史故事的韵味。
对中秋对联的鉴赏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
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
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
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
结果无人对上。
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
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
“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
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有水千*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关于中秋节的对联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逢农历八月十五,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对联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联是指一对相对呼应,形式对仗的短文或诗句。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中秋节的对联。
1. 团圆合家欢,明月送亲情。
这对对联把中秋节的主题团圆和明月巧妙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人们美好的家庭团聚和亲情交流。
2. 月圆花好夜,中秋更宜赏。
这对对联描绘了中秋夜的美丽景色和最佳观赏时间,形象地表达了人们欣赏月亮的心情。
3. 赏月饮桂香,中秋共美夜。
这对对联以中秋夜的主要活动赏月和品尝月饼为中心,表达了人们共享美好夜晚的愿望。
4. 月圆人圆事事圆,豪情万丈乐此时。
这对对联以圆为核心,表达了人们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节日里,人人心情舒畅,事事顺遂的喜悦之情。
5. 家团圆祝和睦,月儿圆报吉祥。
这对对联强调了中秋节的家庭团聚和祝福的意义,寓意着团圆之后会有吉祥如意的好运降临。
6. 月上柳梢头,人在亲朋中。
这对对联将月亮和亲朋好友结合在一起,表达了人们期待和亲朋好友共度中秋佳节的愿望。
7. 中秋送祝福,团圆主人家。
这对对联强调了中秋节亲人团聚的意义,表达了人们对家庭的祝福,并寄托了对平安健康、幸福美满的真挚祝愿。
8. 月圆情更浓,亲情永相融。
这对对联将月份和亲情相连,表达了中秋节增进亲情的重要意义,并强调了亲情的可贵和长久。
总之,中秋节所承载的美好祝愿和团圆的情感被生动地表达在对联中,使得这副副对联成为了中秋节期间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景色。
无论是伴随着月光赏月,还是聆听着对联中的祝福,人们都可以感受到中秋节带给我们的温馨和欢乐。
中秋节对联欣赏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聚在一起,品尝月饼、赏月、赏灯等。
另外,中秋节对联也是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人们可以通过对联传达节日祝福和美好愿景。
在本文中,我们将欣赏一些精美的中秋节对联。
一、“月”字对联1. 月明如水景更圆,家圆人更圆满。
2. 明月伴君好佳期,花好月圆人团圆。
3. 阖府团圆花好月明,迎来满月赏丰盈。
4. 中秋团圆人心好,月圆家业更加丰。
二、“团圆”对联1. 家和万事兴,月圆人团圆。
2. 家和月圆事事好,团圆幸福里沉醉。
3. 月到人圆花香盈,团圆喜庆共欢欣。
4. 喜气团圆家美满,月光如水幸福深。
三、“明月”对联1. 明月当空照正气,放歌红尘散忧愁。
2. 家国如一心如月,中秋之夜幸福到头。
3. 明月清辉透疏窗,欢声笑语迎团圆。
4. 月光如水思亲情,花好月圆乐开颜。
四、“花好”对联1. 花好月圆家庭乐,团圆品中秋美满。
2. 花好月明人团圆,亲情满溢乐开颜。
3. 举杯同庆花好月明,团圆之夜幸福盈盈。
4. 中秋团圆花好月明,幸福满堂笑声不断。
五、“家和”对联1. 家和团圆情更浓,花好月圆乐无边。
2. 家和万事兴,月圆饼香甜。
3. 团结和谐美满家,中秋时节幸福芬芳。
4. 家和万事兴,月圆饭香飘。
这些中秋节对联传达了人们对团圆、幸福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无论是“月”字、团圆、明月、花好还是家和,都代表了中秋节的核心价值观和意义。
通过欣赏和写对联,我们可以更好地感受中秋节的快乐和温馨。
总结:中秋节对联是中秋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联的传祝福和美好愿景,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中秋节的意义。
本文展示了一些精美的中秋节对联,包括“月”字、团圆、明月和花好等主题。
这些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幸福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带给人们节日的欢乐和温馨。
让我们在中秋佳节,与亲人团聚,共度美好时光。
中秋节对联鉴赏月夕;霜容。
献镜;饮羹。
巫山丝竹;翰苑金莲。
明月映天;甘露被宇。
袁宏法渚;庾亮登楼。
一天秋似水;满地月如霜。
二仪含皎洁;四海尽澄清。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
天上一轮月;人间万里明。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白人随鹤舞;明月逐人归。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明。
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圆。
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辉。
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波。
亭空千霜月;水续万古流。
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无。
薄帷鉴明月;高情属云天。
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
皓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
泛渚怀袁子;登楼学庾公。
清光同会合;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国强家富人寿;花好月圆年丰。
一曲霓裳传玉笛;四围云锦拥金徽。
一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辉增。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玉镜明。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辉增。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三五良宵开玉宇;大千世界涌冰轮。
三五良宵澄银汉;大千世界光玉轮。
天上则琼楼玉宇;人间亦贝阙珠宫。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
玉轮光满大千界;银汉秋澄三五宵。
日射晚霞新世界;月临天宇玉乾坤。
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
月满一轮辉宇宙;花香千里到门庭。
占得清秋一半好;算来明月十分圆。
占得清秋一半好;应推明月十分圆。
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挂树齐香。
金鸡啼明天破晓;嫦娥起舞月高悬。
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明月清风景物秀;神州春色画图新。
轮影渐移花树下;镜光如挂玉楼头。
笙歌曲中千家月;红藕香里万颗珠。
喜得天开清旷域;宛然人在广寒宫。
霓裳舞起终宵朗;玉女歌扬彻夜辉。
爆竹声中千家月;红藕香里万颗珠。
桂子自金蟾而细落;涛声逐白马以齐来。
三五良宵,秋澄银汉;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桂花开时,香云成海;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庾亮登楼,平分秋色;袁宏泛渚,遍洗寰瀛。
衮冕羽衣,上方奏曲;琼楼玉宇,高处生寒。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八月中秋赏月联——咏月佳联艺术风格赏析“月到中秋分外明”,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每逢中秋文人墨客便常常三五相邀,对月酌酒,赋辞作对,从而也为后人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妙联佳句。
值此中秋佳节之际,为增添几分欢度节日的雅趣,特精选数副咏月佳联,与联友们共同欣赏。
中秋咏月情深意长我国早有中秋赏月的习俗,因而每逢月圆之夜,就既是亲人团圆、朋友相会的美好时光,也是他乡游子寻根问祖,思念亲人的难忘时刻。
于是,一些绝妙的思乡咏月联便随之应运而生。
母亲泪落吴江冷;望月魂归蜀道难。
人们常说中秋节是团圆节,然而,就在那中秋之月最圆、最亮、最大之时,往往更易激起宝岛台湾同胞浓浓的思乡念祖之情。
上述对联便出自原国民党“总统府”的俞大维先生之手。
全联既真情地抒发了台湾同胞念亲思乡、回归故里的强烈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台湾同胞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景。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此联构思十分巧妙。
上联“天月圆”实指天上之明月,“地月缺”则暗寓“月圆人未圆”之遗憾;下联“他乡苦”实指游子背井离乡之凄苦,“本乡甜”则意为留恋家乡日子之甘甜。
就这样,联作者巧妙地将上联的“圆”与“缺”和下联的“苦”与“甜”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游子浪迹天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真挚情感。
月月月明,八月月明尤皎洁;更更更鼓,三更更鼓倍凄凉。
联语前两字为叠词,二、三字与六、七字为句内连珠。
联作者巧妙地运用这些修辞技巧,把一幅“泠月当空照,思乡愁绪多”的凄凉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实在难得。
记故乡亦有仙潭,看一样湖光,添得石桥长九曲;至此地宜邀明月,问谁家秋思,吹残玉笛到三更。
据传,此联乃道光年间官至翰林院编修的进士俞樾之杰作。
“三潭印月”是杭州西湖著名的八景之一,这副颇具诗情画意的楹联更为西湖美景平添了几分姿色。
上联从家乡浙江德清的仙潭着笔,眼前的湖光与故乡山水十分相似,只是增加了“三潭印月”的九曲石桥而已;下联从“三潭印月”宜人的情调入手,秋月皎洁,秋夜凉爽,在玉笛声声中,远离故土、远离亲人的俞樾倍感思乡更切,思亲更浓。
赞美中秋的楹联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人们纷纷欣赏月亮、赏月、品尝月饼,共同庆祝丰收和团圆。
而楹联作为中秋节期间常见的装饰物之一,更是以其精炼的语言、美妙的意境,将中秋的喜庆与祝福表达得淋漓尽致。
以下是几幅赞美中秋的楹联,让我们一同领略其中的美丽与情趣。
第一幅楹联:“月圆天地皆光明,中秋团圆喜洋洋。
”这幅楹联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月圆人圆的美好寓意。
月亮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它不仅象征着团圆和美好,还寓意着希望与祝福。
楹联通过“月圆天地皆光明”的形象描述,将中秋节的喜庆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团聚和幸福的温暖。
第二幅楹联:“花好月圆情更浓,中秋团圆乐融融。
”这幅楹联以花和月亮为主题,表达了中秋节中家庭团圆的愉悦氛围。
花朵象征着美丽和幸福,月亮则代表着团圆和希望。
楹联通过“花好月圆情更浓”的形象描绘,将中秋节的团聚和快乐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家庭情感和幸福的滋味。
第三幅楹联:“明月共婵娟,中秋情更浓。
”这幅楹联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中秋节中爱情的美好与浪漫。
明月是中秋节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它寓意着美好、浪漫和祝福。
楹联通过“明月共婵娟”的形象描绘,将中秋节的浪漫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美好。
第四幅楹联:“天上月圆人在远,中秋情浓酒满杯。
”这幅楹联以月亮和酒为主题,表达了中秋节中思念和祝福的情感。
月亮是中秋节的象征之一,它寓意着团圆和希望;而酒则代表了喜庆和祝福。
楹联通过“天上月圆人在远”的描述,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同时又以“中秋情浓酒满杯”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中秋节的喜庆氛围和幸福感。
第五幅楹联:“月满花香喜丰年,中秋团圆笑开颜。
”这幅楹联以月亮和花朵为主题,表达了中秋节中丰收和团聚的喜庆氛围。
月亮象征着团圆和希望,花朵则代表着美好和幸福。
楹联通过“月满花香”的描绘,展现了中秋节的喜庆氛围和美好祝福,同时又以“中秋团圆笑开颜”的形象描述,让人感受到团聚和幸福的欢乐。
【精编范文】对中秋对联的鉴赏-精选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对中秋对联的鉴赏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
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
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
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中秋节经典对联赏析本文是中秋节经典对联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
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
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
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对下联。
结果无人对上。
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才对出了下联。
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
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
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
“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节的诗词对联节日美食团圆夜月明星稀思故乡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八月十五,人们都会在这一天欢聚一堂,赏月吃月饼,亲友团圆。
与此同时,中秋节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节日,诗人们通过各种诗词对联,表达对亲情、友情和思乡之情的祝福和表达。
本文将结合中秋节的特点,为您介绍一些中秋节的诗词对联,带您一同感受这美好的传统文化盛宴。
1. 皓月当空照家访芳香四溢庆团圆这对联让人联想到中秋夜晴朗的月亮,照亮了千家万户,家家户户都悬挂了五彩缤纷的灯笼,充满温馨的团圆气象。
这样的联句寄托了人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并祝福全家团圆幸福,节日快乐。
2. 中秋月色思乡情家园明亮福满堂这对联以清新简洁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在中秋夜思乡之情,率情伸出对远方亲人的眷恋之情。
同时,通过“家园明亮福满堂”这句对联,表达了中秋节团圆、家庭美满、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3. 玉兔奔月月光好丝丝思绪遥遥长这对联以玉兔奔月为意象,描绘了中秋月圆之夜的美景,又以“丝丝思绪遥遥长”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样的联句让人回忆起故乡的风土人情,心中涌起浓浓的乡愁。
4. 星稀月朗闹中秋人欢鼓舞共团圆这对联通过“星稀月朗闹中秋”表达了中秋夜晴朗明亮的景象,同时以“人欢鼓舞共团圆”表达了人们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的喜悦,彰显了团团圆圆的家庭氛围。
5. 一轮明月挂天空万家团圆育幸福这对联以圆月挂天空为背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万家团圆育幸福”这句对联表达了希望每个家庭都能在团圆的日子里获得幸福与快乐。
6. 月下琉璃捧古诗家中喜气洋溢情这对联以月下品味古诗这一古雅的形象,展现了人们在中秋节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通过“家中喜气洋溢情”,表达了在这个欢聚的节日里,家家户户都充满了喜庆和温暖。
以上是一些中秋节的诗词对联,它们通过唯美的词句,传递了人们对家乡、亲人、友情和幸福生活的渴望与祝福。
无论是在家中欣赏对联,还是在中秋晚会上应景作诗,都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秋节的美好与特殊意义。
中秋节对联鉴赏月夕;
霜容。
献镜;
饮羹。
巫山丝竹;
翰苑金莲。
明月映天;
甘露被宇。
袁宏法渚;
庾亮登楼。
一天秋似水;
满地月如霜。
二仪含皎洁;四海尽澄清。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家明。
天上一轮月;人间万里明。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白人随鹤舞;明月逐人归。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明。
尘中人自老;天际月常圆。
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辉。
冰壶含雪魄;银汉漾金波。
亭空千霜月;水续万古流。
春秋多佳日;山水有清音。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无。
薄帷鉴明月;高情属云天。
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
皓月无幽意;清风有激情。
泛渚怀袁子;登楼学庾公。
清光同会合;秋色正平分。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国强家富人寿;花好月圆年丰。
一曲霓裳传玉笛;四围云锦拥金徽。
一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辉增。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玉镜明。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光辉增。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箫管乐中秋。
三五良宵开玉宇;大千世界涌冰轮。
三五良宵澄银汉;大千世界光玉轮。
天上则琼楼玉宇;人间亦贝阙珠宫。
中天皓月明世界;遍地笙歌乐团圆。
玉轮光满大千界;银汉秋澄三五宵。
日射晚霞新世界;月临天宇玉乾坤。
月静池塘桐叶影;风摇庭幕桂花香。
月满一轮辉宇宙;花香千里到门庭。
占得清秋一半好;算来明月十分圆。
占得清秋一半好;应推明月十分圆。
叶脱疏桐秋正半;花开丛挂树齐香。
金鸡啼明天破晓;嫦娥起舞月高悬。
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
叫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魂香。
明月清风景物秀;神州春色画图新。
轮影渐移花树下;镜光如挂玉楼头。
笙歌曲中千家月;红藕香里万颗珠。
喜得天开清旷域;
宛然人在广寒宫。
霓裳舞起终宵朗;
玉女歌扬彻夜辉。
爆竹声中千家月;
红藕香里万颗珠。
桂子自金蟾而细落;涛声逐白马以齐来。
三五良宵,秋澄银汉;大千世界,光满玉轮。
桂花开时,香云成海;月轮高处,广寒有宫。
庾亮登楼,平分秋色;
袁宏泛渚,遍洗寰瀛。
衮冕羽衣,上方奏曲;
琼楼玉宇,高处生寒。
银汉流光,水天一色;
金商应律,风月双清。
琼宇高寒,捧出一轮月影;冰壶朗澈,平分五夜天香。
共赏圆月,不忘骨肉父老;喜迎中秋,怀念台湾同胞。
仙偶幸逢,明月妆成银世界;灵胥未泯,涛声逐白马齐来。
辉映终宵,明月妆成银世界;
香波满斗,瑞烟笼罩碧琉璃。
佳节倍思亲,盼望和谈成一统;
明月争送辉,实现合作共升平。
中秋对联趣谈
自古以来,有关中秋节的对联不少,其中大多在“中秋月”上做文章。
中天一轮满,秋野万里香。
这是“鹤顶格”对联,即藏头联,虽不现“月”字,但“一轮满”已点出月满时的景观。
大家熟悉的对联还有:
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几处笙歌留朗月,万家萧管乐中秋。
地得清秋一半好,窗含明月十分圆。
这三副对子皆写得清新可读。
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这是明末清初文学家金圣叹作的对联。
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寺宇
长老出对子难他:半夜二更半,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
后来,他因哭
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对出了下联。
历
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与此联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一群书生,在中秋节欢聚一堂,饮酒赏月,其中一个秀才出上句,让大家
对下联。
结果无人对上。
到了除夕夜,这群书生又相聚饮酒守岁,还是那位秀
才对出了下联。
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三个月为“三秋”,即初秋
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
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
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
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
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他对出下句。
“月明”指每月十五,有时也用来指“中秋”与“冬至”相对。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月如无恨月常圆”,可谓天衣无缝。
厦门虎溪岩是赏月胜地,“虎溪夜月”是厦门名景,对曰:
虎踞迎风爽,溪流印月清。
此联也属“鹤顶格”。
东林寺也有一对联: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星。
意境甚为辽阔高远。
赏月佳处杭州西湖,平湖秋月处有一对联:
静观万物,欲平天下有如湖。
佳景四时,最好秋光何况月。
重庆巫峡瑶上有一副妙联:“月月月明,八月月明明分外;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此联运用叠字手法写出了“月到中秋分外明”的特色,与巫山秀色为内容的下联相对,堪称工整自然,珠联璧合。
上海豫园得月楼联:“楼高但任云飞过;池小能将月送来。
”联中阐明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通过对联的欣赏示人以哲理。
台湾阿里山古月亭联:“满地花阴风弄影;一亭山色月窥人。
”全联对仗
既工且含无穷韵味。
“弄”、“窥”两字用得恰到好处,最能传神。
杭州西湖水月亭联:“水凭冷暖,溪间休寻何处来源,咏曲驻斜晖,湖边
风景随人可;月自圆缺,亭畔莫问当年初照,举杯邀今夕,天上嫦娥认我不?”此联典雅明丽,富于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