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 新人教版
- 格式:ppt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18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叙述这个教案,内容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具体包括教材第107页例1和第108页的“做一做”,以及第110页的第1题和第2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在封闭线路上植树的问题,理解栽树的棵数与段数的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封闭线路上植树问题的规律,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并应用规律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树木贴纸。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如果我们要在学校的操场周围种树,那么我们需要知道种植多少棵树吗?”让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用PPT展示教材第107页的例1,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果在一条长为200米的路上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为5米,那么我们需要知道种植多少棵树吗?”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
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得出栽树的棵数与段数的关系:棵数=段数+1,段数=路程÷间隔。
然后,我会让学生尝试解答这个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解题过程。
3. 随堂练习学生解答完例1后,我会让学生尝试解答教材第108页的“做一做”,并选取几位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4. 实际问题解决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作业:教材第110页的第1题和第2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栽树的棵数=段数+1段数=路程÷间隔七、作业设计作业1:教材第110页的第1题题目:如果在一条长为300米的路上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为10米,那么我们需要知道种植多少棵树吗?答案:棵数=段数+1段数=路程÷间隔段数=300÷10段数=30棵数=30+1棵数=31作业2:教材第110页的第2题题目:如果在一条长为400米的路上种树,每棵树之间的间隔为20米,那么我们需要知道种植多少棵树吗?答案:棵数=段数+1段数=路程÷间隔段数=400÷20段数=20棵数=20+1棵数=21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 7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案(1)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树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能够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认识植树问题的背景和意义。
2.理解并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如何将问题抽象化,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具、植树问题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笔记、参与课堂讨论。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树的重要性,引出植树问题的背景。
2.激发学生对环保的兴趣,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行动改变环境。
第二步:概念讲解1.介绍植树问题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树木的种类、生长规律等。
2.讲解植树问题的应用场景,如公园、校园等场所需要进行植树。
第三步:解决问题1.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植树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逐步推导出解决方法。
第四步:展示成果1.学生展示他们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法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改进思维方式。
六、课堂练习1.请学生完成一道关于植树问题的练习题,检验他们的掌握程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七、课堂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植树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方法。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环境保护问题,积极参与相关活动。
八、作业布置1.布置植树问题相关的作业,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2.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法。
九、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背景和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通过实际操作植树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多思考,锻炼他们的分析和推理能力,激发他们对环保的兴趣和行动力。
教师应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在参与植树问题的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植树的问题(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 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教具。
2. 学生准备数学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数学知识,如:如何计算面积、体积等。
2. 教师通过引入植树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如:植树的数量、间距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植树的数量,如:通过计算树木的间距和植树的总长度。
3. 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如何解决植树问题,如:计算一个长方形区域的植树数量。
4.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
三、实践(10分钟)1. 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实际的植树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2. 教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
2. 教师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重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
五、作业(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些植树问题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植树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1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p111—119)教学目标一、基础性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二、发展性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1、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2、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简单信息,加深对编码方法的理解。
3、掌握利用符号和数字组合编码的方法。
教学难点:1、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2、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简单信息,加深对编码方法的理解。
3、掌握利用符号和数字组合编码的方法。
教材分析:1、“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让学生明确,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数学思维能力。
3、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体会到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4、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
2024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学广角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和交流思想。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数学广角中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问题的解决方法。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数学广角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数学广角相关知识的探究学习。
鼓励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尝试解决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解与示范教师对重点概念进行详细讲解,并提供典型例题的解题示范。
引导学生总结解题方法,培养他们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及时反馈学生的练习情况,帮助他们发现和纠正错误。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意见,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结合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图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设计互动性强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引导。
课后作业布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答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王明从一楼爬楼梯去教室上课,他平均每上一层楼大约需要40秒,上楼共用了2分钟,王明要去的教室在第()层.A. 2B. 3C. 4D. 52.两山之间架一条高压线,共设2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之间相隔50米,两山之间至少有()米。
A. 1000B. 1050C. 9503.幼儿园的老师要选出一些小朋友做丢手绢的游戏,这些小朋友围成了一个周长是14m 的圆,每隔0.5m站一个小朋友,要选出()个小朋友参加游戏。
A. 27B. 28C. 294.在一段公路两旁共种了90棵树,两头都种,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这段公路长()米。
A. 220B. 230C. 445D. 4555.一条50米长的直路,每隔2米种一棵树(两端都种),一共要种()棵。
A. 24B. 25C. 26D. 276.在相距140米的两楼之间的道路两旁植树,每隔20米植一棵,共植了()棵。
A. 10B. 12C. 14D. 167.在封闭图形中,植树棵树()间隔数。
A. 大于B. 小于C. 等于8.学校环形跑道长2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几棵?正确列式为:()A. 200÷10-1B. 200÷10C. 100÷10+19.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准备在教学楼前60米的道路两旁摆放鲜花(靠墙一端不放),相邻两盆花之间的距离3米。
一共需要几盆花?属于()A. 两端种B. 一端种C. 两端不种10.一根绳子要截成20根跳绳,需要截( )次。
A. 19B. 20C. 21D. 22 11.把5米长的钢条锯成5分米长的钢条,要锯()次.A. 4B. 10C. 912.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40米,在它的边上每隔4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盆花.A. 9B. 10C. 11二、填空题13.五(1)班教室在4楼,每层楼有20级台阶,从一楼回到教室需要走________级台阶.14.一根木头长9米,把它锯成5段,要锯________次,每锯一次需要4分钟,锯完这根木头一共花________分钟.15.有条小路长100米。
标题: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理解在一条线上植树时,植树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2. 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3.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即植树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植树节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植树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一条线上植树的情况,让学生发现植树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即植树棵数 = 段数 1。
(3)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对植树问题计算方法的理解。
3. 实践应用(1)教师出示一道植树问题的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3)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4. 总结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思考植树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
2. 观察生活中的植树问题,与家人分享解题思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发言,合作探究。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植树问题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实际应用:观察学生在生活中遇到植树问题时,能否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植树问题的计算方法,即植树棵数与段数之间的关系。
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一植树问题测试(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两山之间架一条高压线,共设20根电线杆,每相邻两根之间相隔50米,两山之间至少有()米。
A. 1000B. 1050C. 9502.一条输电线路有61根电线杆,相邻两根电线杆间的距离都是50m。
现在只需41根电线杆(两端的电线杆不动)。
调整之后相邻两根电线杆之间的距离应为()m。
A. 60B. 75C. 903.马路一边栽了40棵柳树。
如果每两棵柳树中间栽一棵杨树,一共要栽()棵杨树。
A. 41B. 40C. 39D. 384.同学们做操,18人一行,每相邻两人之间间隔2米,每行从第一个人到最后一个人之间的距离是()米。
A. 38B. 36C. 345.苹苹家住在阳光小区8号楼,这幢楼房每上一层要走18级台阶。
如果不乘电梯,从1楼上苹苹家要走108级台阶。
苹苹家住()楼。
A. 5B. 6C. 7D. 86.小朋友在一个四边形的四周战队(每个角都要站),每边站8人,每边有()个间隔。
A. 7B. 8C. 97.学校环形跑道长200米,每隔10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几棵?正确列式为:()二、填空题13. 在一条40米的小路一旁栽树,每隔 4米栽一棵(一端栽,一端不栽),一共要栽棵树。
14.两栋楼相距360米,计划在这两栋楼之间栽 9棵小树,每两棵树之间间隔相等,每两 棵树之间相距 米。
15.美丽乡村建设中,张村在全长 1千米的道路两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 50 米安装一盏,共需要安装 盏路灯。
16.在100米长的小路一边,从头至尾每隔5米种一棵树,共种 棵。
在每两棵树 中间放4盆花,需要放 盆花。
17.把一根长为1.5米的棒子用锯截成 0.3米的小段,每截一段需要 4分钟,那么截完整 根棒子需要分钟。
18.从王林家到公路有一条长 90m 的小路。
王林要在小路的一侧每隔15m 栽一棵白杨树,两端都栽,一共要栽 棵白杨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