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水污染与环境保护
- 格式:ppt
- 大小:13.70 MB
- 文档页数:73
环境保护法与水污染治理现代社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水污染是一大挑战。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并保护环境,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其中环境保护法在水污染治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执行都遵循着一系列基本原则。
首先是预防原则,即通过采取措施预防环境污染的发生。
其次是综合治理原则,即将水污染治理作为一个综合系统,从源头到末端全面治理整个过程。
第三是污染者付费原则,即污染者应承担治理水污染的费用。
此外,还有公众参与原则、信息公开原则和追溯原则等。
二、水污染治理的法律框架为了加强对水污染的治理,各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并建立了完善的法律框架。
以中国为例,中国环境保护法是水污染治理的基础法,它规定了对水污染的监管措施和责任追究机制。
此外,还有《水污染防治法》、《水法》、《河道管理条例》等的出台,为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法律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水污染治理还涉及到土地法、农业法、工业法等多个领域的法律法规。
三、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为了有效治理水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首先是加强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和信息公示平台,对污染源进行监测和排放监管。
其次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推动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水污染的产生。
另外,还需要加强污水处理,建设和维护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经过处理的排水符合排放标准。
此外,还可以采用生态修复和植被治理等手段,提高水环境的质量。
四、环境保护法在实践中的问题与挑战尽管环境保护法在水污染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执行难题,一些企业和个人对环境保护法的意识较低,执行情况不够到位。
其次是法律制度不完善,一些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存在漏洞和矛盾,导致法律执行效果不佳。
此外,还需要加强法律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法的认识和理解。
结语环境保护法在水污染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为水污染治理提供了法律支持和指导。
然而,要想解决水污染问题,需要加强各方合作,加大对水污染治理的投入,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强对环境保护法的执行与监管。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97.06.04•【字号】人大常委会9-1号•【施行日期】1997.06.04•【效力等级】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条例(1997年3月30日自治州九届人大第5次会议通过1997年5月29日自治区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批准1997年6月4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大常委会9-1号公告公布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博斯腾湖流域水环境,防治水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加强科学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博斯腾湖流域资源,促进经济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指博斯腾湖流域(以下简称流域)范围是:博斯腾胡、湖滨沼泽地、汇入博斯腾湖的各河流水系和下游孔雀河流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在博斯腾湖湖滨海拔1048米等高线以内和汇入博斯腾湖各河道中心线两侧各一公里范围内为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重点区域(以下简称重点区)。
第三条一切在流域内从事开发建设、生产、生活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流域内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
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自治州人民政府及流域内的县、市人民政府应加强领导,把保护与改善水环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任期目标,采取措施,防治水体污染。
第六条流域内的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由自治州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统一监督管理;流域内的县、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内的水环境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自治州及流域内的县、市水利、渔业、卫生、市政管理、矿产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部门的职责,协同环境保护部门对水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中国长江流域的水污染与生态保护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水资源的国家,而长江作为我国最长的河流,不仅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重要的经济命脉。
然而,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本文将从水污染原因、影响和生态保护措施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水污染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在人为因素方面,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污水处理不达标是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会造成水质恶化。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农田施用化肥和农药造成的,这些化学物质会被雨水冲洗到河流中,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农药残留。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行也滞后,大量的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很好地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会污染水质。
在自然因素方面,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会对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洪涝灾害和干旱等极端天气对水质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给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首先,水污染导致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水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链,水中的污染物会造成水生物的死亡和种群减少,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严重影响。
其次,水污染对人民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长期饮用受污染的水可能导致慢性病发生率增加,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免疫系统造成损害。
此外,水污染还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给经济建设带来阻碍。
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水污染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田的监督,建立健全的处罚制度,对违反排污标准的单位进行处罚,并加大对环境检测和数据公开的力度。
其次,加强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
投入资金建设污水处理厂,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的净化。
同时,加强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恢复湿地和经济林的植被,推动河流生态环境的回归。
此外,加强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加强科学研究探索水污染治理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10.11.19•【字号】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施行日期】2011.03.01•【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已被修订•【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号)《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已由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0年11月19日通过,现予公布施行。
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年11月19日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2010年11月19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污染防治规划与监督管理第三章水污染防治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工业水污染防治第三节城镇水污染防治第四节农村和农业水污染防治第五节水污染事故处置第四章饮用水水源与地下水保护第五章生态环境用水保障与污水再生利用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本市水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推进污水再生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以及与水污染防治相关的水资源管理和再生水利用等相关活动。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本市水污染防治坚持城乡统筹,实行流域管理,严格保护饮用水水源;坚持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推进污水资源化,提高水资源循环利用率;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削减污染物的同时补充生态环境用水,逐步改善水环境质量,恢复和保护水体生态功能。
第四条市和区、县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并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计划,建立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相适应的资金投入和保障机制,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提高水环境质量。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 1.联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结合实际,理解天然水体的自净能力。
2.理解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①消纳、②同化能力,这就是环境的自净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机理:主要包括③物理净化、④化学净化、⑤生物净化等。
3.不同类型水体自净能力的强弱:⑥河流水>⑦湖泊水>⑧地下水。
4.掌握不同水体自净规律的意义:掌握不同水体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⑨自净能力,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5.水污染的定义: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⑩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⑪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⑫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1.为什么河流的自净能力比湖泊强?答案河流水流动性强,更新速度快,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
流动的河水中含有的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
相比河流,湖泊水流动性弱,更新速度慢,污染物稀释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截至2015年3月底,山东省控河流断面中,还有15个水质劣于五类,占总数的14.0%,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个;劣五类断面主要集中在小清河、海河、半岛流域的东营、滨州、青岛等市。
从水质状况看,今年第一季度,省控重点河流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9.4mg/L和1.73mg/L,同比分别上升19.3%和18.3%。
(1)水污染是怎样产生的?(2)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有哪些?(3)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污染有什么样的关系?(4)为什么废水特别是工业废水对海洋的污染程度要远远轻于对河流和湖泊的污染程度?答案(1)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排入天然水体的数量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水体污染现象。
(2)水体的自净能力大小一是取决于水量;二是取决于水的流速或水体的更新速度。
同样数量的污染物排入水体后,水体的水量越大、流动性越强,水体的自净能力越强。
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2019)《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2019年5月31日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9年6月5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水污染,保护水生态,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湿地、坑塘、蓄滞洪区等地表水体及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应当坚持统筹规划、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控制、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优先保护饮用水水源,严格控制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积极推进生态治理工程建设,预防、控制和减少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水环境保护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统筹城乡水污染治理,逐步减少水污染物的排放量,保障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达到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上级人民政府的要求,组织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五条省、省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水利、自然资源、卫生健康、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有关水污染防治实施监督管理。
第六条实行河(湖)长制,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河(湖)长体系,分级分段(区)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内河流、湖泊的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
县级以上河(湖)长负责组织对相应河(湖)下一级河(湖)长实施督导和考核。
水的污染与环境保护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水资源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
本文将探讨水的污染形式、原因,并提出环境保护的措施。
1. 水的污染形式水的污染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以及城市污水等。
工业废水排放是主要的水污染源之一,其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农药、肥料通过农田地表径流流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城市污水则涵盖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雨水排放等,其中生活污水是主要的污染源。
2. 水的污染原因2.1 工业活动工业活动对水体造成的污染主要来自于废水的排放。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废水,其中含有各种化学物质和有毒物质。
若这些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将对水质造成重大威胁。
2.2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的污染源主要来自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农药和化肥中的化学物质会通过降雨和灌溉水进入水体,使水质受到污染,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2.3 生活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排放是城市环境中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大量的人口聚集在城市中,产生的生活污水中含有有机废弃物、油脂、有害化学物质等。
若这些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将严重影响水质。
3. 环境保护措施为了保护水资源,应采取以下措施:3.1 加强监管加强对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城市污水的监管,确保污水排放达到国家标准,防止有害物质直接进入水体。
3.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有害物质,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程度。
3.3 提倡可持续农业推动可持续农业发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采用有机农业方法,降低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资源的污染。
3.4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加大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确保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达到排放标准,避免对水体造成污染。
4. 结语水的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我们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水资源的保护中。
If you don't have the courage to fight wolves, don't shepherd sheep.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内容有哪些?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水污染防治的标准和规划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四章水污染防治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工业水污染防治第三节城镇水污染防治第四节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第五节船舶水污染防治第五章饮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体保护第六章水污染事故处置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
水资源是地球上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最重要能源之一,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出台可以帮助政府部门、生产厂家、居民用户有效解读我们国家现行有关水污染的问题,接下来让我来详细给大家介绍一下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内容有哪些细节?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内容;一、加大政府责任:地方政府要对水环境承担实实在在的责任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有关加大政府责任的新规定主要是指:1、政府应当将水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政府最重要的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而这个规划是有项目和资金作保证的。
2、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
3、国家实行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这些新规定意味着,今后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以上地方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承担实实在在的责任。
今后,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的实施情况以及当地的水环境质量如何,都要纳入到对政府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中来。
二、明确违法界限:超标即违法,不得超总量修订后的《水污染防治法》第九条规定:“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本条规定明确了违法行为的界限,是对1996年修正的《水污染防治法》的重大突破。
1984年通过的《水污染防治法》以及1996年修正的《水污染防治法》,仅仅把超标准排放水污染物作为征收超标排污费的一条界限,这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做出的规定。
水环境污染与保护思维导图六年级随着人口的增加、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的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只达到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全国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然而水质恶化更使水资源短缺问题雪上加霜。
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大部分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主要水系污染明显[1]。
全国七大水系中(珠江水系、长江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辽河水系、海河水系和松花江水系),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达2000多种,水中污染物种类的数量还保持着不断增加的状态[2]。
其中,淮河、黄河、海河的水环境质最差,均有70%的河段受到污染。
黄河、淮河、海河等中下游发生的断流现象,导致河口严重淤积;不少中小河流由于城镇工业的超量排放污水己成为污水河,无法被人类所利用[3]。
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其他等。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废水及其排放量不断增加,据统计,这些废水及其排放量的增加速度是每年18亿m3,我国工业生产的废水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污水每日的排放量约1.64亿m3[4]。
在上述的污水排放量中,有80%的废水未经处理,这些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污染了城市周边河流和地下水源,一些有机污染物如三卤甲烷、氯乙酸及重金属等含量水平较高,加大了水质致畸、致突变的风险,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
而农村用水仍存在着深井取水的模式,这种取水方式水源流动性差,更易造成重金属富集,危害人体的神经、泌尿、生殖等系统[5]。
可见,当前我国水污染状况已十分普遍,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水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面临水污染的严峻形势,我国环境保护部门聚焦重点,组织开展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及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碧水、蓝天、净土的美丽中国奠定基础。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防范水体质量污染,不断提高水环境管理效率,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用水环境。
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范文《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工作,保护水环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第三条水污染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加强科学研究,建立健全防治体系,保障水环境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
第四条水污染防治工作应注重以下方面的工作:(一)加强水污染管控,制定相关限排标准,建立监测体系;(二)推动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治理效果;(三)加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促进水的节约利用;(四)加强水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五)建立健全水污染防治的监督责任制度,加强水环境的监督检测;(六)推动水环境治理全面开展,促进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第五条水污染防治工作应依法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督促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加强对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减少水污染的产生。
第二章水污染管控第六条各地方应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制定相应的水污染管控措施。
对于重点污染源,应进行特别管控,加强监测和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
第七条水污染管控措施主要包括:(一)制定限排标准,明确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浓度和排放量的限制;(二)推广先进的排污处理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三)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四)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确保排污达标。
第八条水污染控制措施应以经济和技术可行为原则,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措施。
第九条水污染管控工作由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各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与水污染管控工作。
第三章水污染治理技术第十条水污染治理技术应提高水污染处理效果,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促进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第十一条水污染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推广高效除磷、除氮、除霉菌技术,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二)推动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改善水生态环境;(三)加强水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