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2(第二套)
- 格式:pdf
- 大小:68.70 KB
- 文档页数:1
《水污染控制工程》(二)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15分)1、BOD5:指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所需的氧量,叫生化需氧量。
(1分)一般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完成第一阶段氧化分解所需时间为20天左右。
(1分)有机物5天的生化需氧量占第一阶段的70%,所以目前常采用5天生化需氧量,即BOD5。
(1分)2、内源呼吸:在细胞内部,细胞物质的自身代谢。
(3分)3、活性污泥:含有大量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所组成的特有生态系统的絮状污泥。
(3分)4、生物脱氮: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氮气和氮氧化物气体的过程。
(3分)5、反硝化反应:在无氧条件下,(1分)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2分)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在污染河流中,有机氮转化为无机氮的形态转化为:有机氮(氨态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2、浮上法水处理技术主要分为(电解浮上法)、(分散空气浮上法)、(溶解空气浮上法)三个类型。
3、废水生物处理的三要素是(微生物)、(有机物)、(溶解氧)。
4、在曝气过程中(气泡形成瞬间)和(气泡破裂瞬间)氧传递速率最大。
5、活性污泥法曝气池中微生物的增长和基质的去除关系的表达式为()。
6、厌氧处理有机物的分解过程第四阶段(末阶段)为(甲烷化)阶段。
7、按照微生物生长速度的情况,生长曲线可划为四个时期:(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衰亡期)。
8、生物处理法中污泥的臭气是由于含有(氮化合物)、(硫化合物)。
9、由于工业生产操作的间歇性和多变性,一般工业废水处理站的流程中常设调节池,以平衡废水的(水量)和(水质)。
三、简答题(30分)1、通常COD Cr>BOD20>BOD5,试分析其原因。
答:COD Cr包括BOD20和不能被需氧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两部分,(3分)而一般的BOD5约为BOD20的70%左右。
(3分)2、引起活性污泥膨胀的因素有哪些?答:活性污泥膨胀主要分为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和非丝状菌活性污泥膨胀。
您所下载的资料来源于 考研资料下载中心
获取更多考研资料,请访问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水污染控制工程二水污染控制工程二””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 880 )
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鉴于水污染控制工程在环境工程中的重要性,所以把水污染控制工程学列入环境工程硕士研究生考试科目中。
通过水污染控制工程考试,评判考生是否达到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优秀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所录取的考生具有较好的环境工程专业水平,满足新世纪环境工程对本专业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型硕士)的要求。
考试对象为参加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专业型硕士)入学考试的准考学生。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二)答题时间:180分钟
(三)题型比例:
简答和问答题约50%;综合分析约题约20%;计算题约30%。
其中《排水工程》上册约20%,《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约80%。
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
一、污水的收集与输送系统
二、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
三、污水的物理处理
四、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五、活性污泥法
六、生物膜法
七、稳定塘和污水的土地处理
八、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
九、污水的化学与物理化学处理
十、城市污水回用
十一、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高廷耀,顾国维,周琪.水污染控制工程(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一、污水水质和污水出路(总论)。
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染指标是评价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处理工程设计、反映污水处理厂处理效果、开展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据。
2.分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画出这些指标的关系图。
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DS)和悬浮性固体(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
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
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关系图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生化需氧量(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氧化时,碳被氧化为二氧化碳,氢、氮及硫则被氧化为水、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价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能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此外废水中的还原性无机物也能消耗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BOD 的耗氧过程有本质不同,而且由于各种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同,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水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2、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
3、污水的物理处理: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
4、沉淀法: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已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5、气浮法:气浮法是一种有效的固——液和液——液分离方法,常用于对那些颗粒密度接近或小于水的细小颗粒的分离。
6、污水生物处理:污水生物处理是微生物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分解和转化。
7、发酵:指的是微生物将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底物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不同的代谢产物。
8、MLSS:(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指曝气池中单位体积混合液中活性污泥悬浮固体的质量,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9、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它包括Ma、Me、及Mi三者,不包括污泥中无机物质。
P-1021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沉淀污泥的体积分数,通常采用1L的量筒测定污泥沉降比。
P-10311、污泥体积指数:指曝气池混合液静止30min后,每单位质量干泥形成的湿污泥的体积,常用单位为mL/g。
P-10312、污泥泥龄:是指曝气池中微生物细胞的平均停留时间。
对于有回流的活性污泥法,污泥泥龄就是曝气池全池污泥平均更新一次所需的时间(以天计)。
(网上搜索的)13、吸附:当气体或液体与固体接触时,在固体表面上某些成分被富集的过程成为吸附。
14、好氧呼吸: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好氧呼吸。
15、缺氧呼吸:以氧化型化合物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呼吸作用称为缺氧呼吸。
16、同化作用:生物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一部分氮(氨氮或有机氮)被同化成微生物细胞的组成成分,并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得以从污水中去除的过程,称为同化作用。
《水污染控制工程(二)》课程教学大纲Water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 g(环境工程专业)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48学时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或科技论文论文、单元设计、实习基地现场实习占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实验)。
中文简介:《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属环境科学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中《水污染控制工程》(二)主要内容是介绍工业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处理工艺过程及处理设施的结构特点。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48学时为课堂教学,15个学时为实践教学。
另外,本课程课堂教学章节和实验教学内容均以目前生产实践中较多采用的处理工艺为主,而对目前已淘汰或少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则建议学生自学。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一)课程的性质《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属必修课程。
根据已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从业特点,其中从事一专业(环境工程)的人中,约有2/3以上人数是从事水污染控制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处理设施的运营。
因此,我们将《水控制工程》进行细化,并将其分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工1》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工2》两门课程,其中法《水污染控制工程工1》主要是侧重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处理装置,而《水污染控制工程工2》主要讲述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常见工业废水的污染特点、处理方法、处理工艺及处理设施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水污染控制工程》(二)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常见工业废的水污染特点和常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设计和运营处理设施的能力,以便为他们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具体的目的如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废水的物理处理、生物化学处理及物理化学处理等各种废水处理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原理、设计计算,使学生掌握废水处理三大方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计算等内容,重视环境工程设计的实践及创新,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污染控制⼯程作业标准答案(2)⽔污染控制⼯程(下)课后作业标准答案⽔污染控制⼯程作业标准答案11、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扰,颗粒各⾃单独进⾏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
发⽣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
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之间有清晰的泥⽔界⾯。
⼆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撑,下层颗粒间的⽔在上层颗粒的重⼒作⽤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沉池污泥⽃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的和作⽤是什么?曝⽓沉砂池的⼯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答:设置沉砂池的⽬的和作⽤:以重⼒或离⼼⼒分离为基础,即将进⼊沉砂池的污⽔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的⽆机颗粒下沉,⽽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流带⾛,从⽽能从污⽔中去除砂⼦、煤渣等密度较⼤的⽆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
平流式沉砂池是⼀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作稳定,将进⼊沉砂池的污⽔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的⽆机颗粒下沉,⽽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流带⾛,从⽽能从污⽔中去除砂⼦、煤渣等密度较⼤的⽆机颗粒。
曝⽓沉砂池的⼯作原理:由曝⽓以及⽔流的螺旋旋转作⽤,污⽔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泡上升时的冲刷作⽤,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水污染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培养学生解决水污染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设计背景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针对水环境污染问题所设计的一套工程技术和管理体系,旨在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达到减少和防止水污染的目的。
因此,本课程设计对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三、设计任务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设计一个水污染控制工程项目,并进行方案设计、工艺流程设计、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同时,对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最终呈现一个完整的水污染治理方案。
四、设计内容1. 项目选择选择一个具体的水污染治理项目,并进行背景调查和资料收集,了解项目的基本情况、污染来源、治理对象和治理目标等。
基于收集的资料和实际情况,设计一套完整的水污染治理方案,包括污染控制技术、治理措施、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和技术经济分析等。
3. 工程设计根据制定的治理方案和技术路线图,进行具体的工程设计,包括清洁生产、废水处理、排放标准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
4. 环境影响评价对治理方案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评估治理后的水环境质量,分析和预测环境影响,提出预防和可行的减缓措施。
5. 方案评估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包括技术可行性、安全性、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社会效益、可持续性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和改进方向。
五、设计要求1. 设计标准本课程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如《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规范》、《水环境质量标准》等。
本课程设计应重视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践,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3. 设计报告本课程设计应编写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方案设计、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等,文中应包含相应的设计图纸和数据分析,设计报告应以Word文档和PDF文档形式保存。
《水污染控制工程(Ⅱ)》课程建设与优化作者:王赫名陈春茂来源:《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第39期王赫名陈春茂(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与环境学院北京 102249)【摘要】《水污染控制工程(II)》是全国环境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为了适应我校新的培养计划并突出“石油特色”,有必要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梳理和优化,以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这也是积极推动“双一流”和“金课”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环境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石油特色教学内容【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核心课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39-0112-02一、引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前身是成立于1988年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环境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是国内最早从事石油石化行业环保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单位。
1996年开始培养环境工程硕士生,2000年招收环境工程本科生,2003年招收环境化工专业博士生,已成为石油石化行业高级环保人才的培养基地。
本专业以适应国家能源与环境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与责任感,扎实的环境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及技能,能够在相关领域(特别是石油、石化和化工行业)从事环境管理和规划、环保工程设计和运营、新技术研发等工作的优秀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为目标,为具有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并为一流专业建设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在全国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中是务必要开设的课程[1]。
该门课程在很多高校中已经成为校精品课程或者国家精品课程[2],而我校的该门课程还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以积极推动学校“双一流”的建设并努力将该门课程打造成为“金课”。
根据前期调研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和西安建筑大学开设此门课程的情况,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新的培养计划中将《水污染控制工程》更名为《水污染控制工程(II)》,主要内容包括污水的特性、污水的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化处理等工艺,以及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等10章内容,课程的学时由原来的64学时缩减到48学时。
《水污染控制工程(二)》课程教学大纲Water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 g(环境工程专业)一、课程基本信息学时:48学时学分:3考核方式:考试或科技论文论文、单元设计、实习基地现场实习占7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和实验)。
中文简介:《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属环境科学学科,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是环境工程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其中《水污染控制工程》(二)主要内容是介绍工业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处理方法、处理工艺过程及处理设施的结构特点。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48学时为课堂教学,15个学时为实践教学。
另外,本课程课堂教学章节和实验教学内容均以目前生产实践中较多采用的处理工艺为主,而对目前已淘汰或少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则建议学生自学。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一)课程的性质《水污染控制工程》是环境工程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属必修课程。
根据已往环境工程专业毕业学生的从业特点,其中从事一专业(环境工程)的人中,约有2/3以上人数是从事水污染控制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以及处理设施的运营。
因此,我们将《水控制工程》进行细化,并将其分为《水污染控制工程工1》和《水污染控制工程工2》两门课程,其中法《水污染控制工程工1》主要是侧重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和处理装置,而《水污染控制工程工2》主要讲述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常见工业废水的污染特点、处理方法、处理工艺及处理设施结构特点和设计方法。
(二)课程的目的《水污染控制工程》(二)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常见工业废的水污染特点和常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设计和运营处理设施的能力,以便为他们今后工作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具体的目的如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废水的物理处理、生物化学处理及物理化学处理等各种废水处理方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工作原理、设计计算,使学生掌握废水处理三大方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设计计算等内容,重视环境工程设计的实践及创新,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废水生物处理试题
1、概念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生物流化床
(2) 莫诺特方程
(3) SBR工艺
(4) BOD的变化进程曲线
(5) 渐减曝气
(6) 比较伯、仲、叔醇的生化降解性
(7) A/O工艺
(8) 稳定塘
(9) SVI与SV
(10) 自身代谢系数k d
2、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 论述污泥负荷与BOD去除率的关系
(2) 比较酯肪烃、环烷烃、芳烃、烯烃的生化降解性
(3) 推导污泥龄:流程如下
已知:沉淀池出水流量Q,出水污泥含量为Xe,排泥量为Qw,回流量为Qr、浓度为Xr,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为θ。
(4) 以细菌生长曲线与米氏方程说明在高浓度底质下,生化速度与浓度无关
(5) 叙述活性污泥增长规律与生物相特征
3、论述题(10分)
论述RBC废水生物脱氮的机理与常见处理工艺
4、计算题(25分)
废水量0.55m3/s,经沉淀后废水的BOD5为320mg/L,要求出水BOD5在20mg/L以下,设计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水温20度。
已知:
(1) 进水挥发性悬浮固体量可以忽略不计;
(2) 混合液挥发性固体与悬浮固体之比为0.8;
(3) 回流污泥浓度为10000mg/L;
(4)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为3600mg/L;
(5) 细胞平均停留时间10日;
(6) 反应器为完全混合器;
(7) 出水含有23mgL-1生物污泥,其中65%可生物降解;
(8) BOD5=0.68BOD l(K=0.9d-1)
(9) 废水中有足够的营养物;
(10) 每日的高峰流量为平均流量的2.5倍
(计算中Y=0.50mgmg-1,kd=0.06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