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张拉控制
- 格式:pptx
- 大小:7.83 MB
- 文档页数:35
预应力张拉控制力怎么计算正文:一:引言预应力张拉控制力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用来控制预应力钢束的拉伸程度和预应力水平。
本文将介绍预应力张拉控制力的计算方法。
二:预应力计算理论根据力学原理,预应力张拉控制力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2.1 确定预应力水平预应力水平取决于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要求和安全系数。
一般情况下,预应力水平为混凝土耐久性和承载力的最低要求。
2.2 确定预应力钢束的截面积预应力钢束截面积的选择应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预应力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2.3 确定预应力钢束的受力特性预应力钢束受力特性包括强度、刚度和伸长量等参数。
这些参数可以通过实验或计算进行确定。
2.4 确定预应力钢束的拉伸长度根据预应力钢束的受力特性和施工条件,确定合理的拉伸长度。
2.5 计算预应力张拉控制力根据预应力水平、预应力钢束截面积和拉伸长度,采用力学公式计算预应力张拉控制力。
三:实例分析本章节将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预应力张拉控制力的计算方法。
四:总结本文介绍了预应力张拉控制力的计算方法,包括确定预应力水平、预应力钢束截面积、预应力钢束的受力特性、预应力钢束的拉伸长度以及计算预应力张拉控制力的步骤。
这些方法可以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中得到应用。
附件:无法律名词及注释:无正文:一:引言预应力张拉控制力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对于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应力张拉控制力的计算方法。
二:预应力计算理论2.1 预应力水平的确定预应力水平是根据设计要求、结构承载力和耐久性等因素决定的。
一般情况下,预应力水平应满足设计要求,并具备足够的安全系数。
2.2 预应力钢束截面积的确定预应力钢束截面积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设计要求、预应力水平和预应力钢束的强度性能等因素。
通常情况下,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2.3 预应力钢束受力特性的确定预应力钢束的受力特性包括强度、刚度和伸长量等参数。
论桥梁预应力张拉“双控”指标的计算及确定方法桥梁预应力张拉“双控”指标是指控制预应力张拉施工中的两个关键参数,即控制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的轴力水平控制和位移控制。
本文将介绍桥梁预应力张拉“双控”指标的计算及确定方法。
首先是轴力水平控制。
桥梁预应力张拉时需要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以提供桥梁的荷载支撑能力。
轴力水平控制是指控制预应力张拉中施加的轴力大小。
轴力水平需要满足结构设计参数和施工规范要求,同时考虑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和荷载变化等因素。
轴力水平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桥梁的结构设计参数和荷载要求需要提前确定。
2.根据设计参数和荷载要求,计算出桥梁的预应力张拉力。
3.根据预应力张拉力和桥梁截面特性,计算出预应力杆件的应力。
4.依据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系数,计算出预应力杆件的变形值。
5.根据变形值和轴力水平控制要求,调整预应力张拉力的大小,使其满足轴力水平控制指标。
其次是位移控制。
桥梁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预应力杆件的变形会引起桥梁的位移。
位移控制是指控制预应力张拉过程中的桥梁位移值,以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和系统的完整性。
位移控制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预应力杆件的变形值和桥梁的结构特性,计算出桥梁的位移。
2.根据桥梁的设计参数和施工规范,确定位移控制的要求。
3.依据位移控制的要求,调整预应力张拉的过程和参数,使其满足位移控制指标。
确定桥梁预应力张拉“双控”指标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设计要求:根据桥梁的结构设计参数和荷载要求,确定预应力杆件的最大轴力和位移要求等参数。
2.施工规范要求:根据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标准,确定预应力杆件的轴力水平和位移控制的指标。
3.经验总结:根据历史工程的经验总结和实际施工情况,确定适用于具体桥梁的预应力张拉“双控”指标。
4.模拟分析:通过模拟分析和计算,评估不同预应力张拉过程和参数对轴力水平和位移的影响,确定最优的“双控”指标。
综上所述,桥梁预应力张拉“双控”指标的计算及确定方法包括轴力水平控制和位移控制两个方面。
张拉控制应力张拉控制应力是指预应力钢筋在进行张拉时所控制达到的最大应力值。
其值为张拉设备(如千斤顶油压表)所指示的总张拉力除以应力钢筋截面面积而得的应力值,以σcon表示。
张拉控制应力的取值,直接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如果张拉控制应力取值过低,则预应力钢筋经过各种损失后,对混凝土产生的预压应力过小,不能有效地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
如果张拉控制应力取值过高,则可能引起以下问题:(1)在施工阶段会使构件的某些部位受到拉力(称为预拉力)甚至开裂,对后张法构件可能造成端部混凝土局压破坏。
(2)构件出现裂缝时的荷载值很接近,使构件在破坏前无明显的预兆,构件的延性较差。
(3)为了减少预应力损失,有时需进行超张拉,有可能在超张拉过程中使个别钢筋的应力超过它的实际屈服强度,使钢筋产生较大塑性变形或脆断。
张拉控制应力值的大小与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有关,对于相同的钢种,先张法取值高于后张法。
这是由于先张法和后张法建立预应力的方式是不同的。
先张法是在浇灌混凝土之前在台座上张拉钢筋,故在预应力钢筋中建立的拉应力就是张拉控制应力σcon。
后张法是在混凝土构件上张拉钢筋,在张拉的同时,混凝土被压缩,张拉设备千斤顶所指示的张拉控制应力已扣除混凝土弹性压缩后的钢筋应力。
为此,后张法构件的σcon值应适当低于先张法。
张拉控制应力值大小的确定,还与预应力的钢种有关。
由于预应力混凝土采用的都为高强度钢筋,其塑性较差,故控制应力不能取得太高。
根据长期积累的设计和施工经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在一般情况下,张拉控制应力不宜超过下表的限值。
张拉控制应力限值注:1.表中fptk为预应力钢筋的强度标准值,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2附表2-8;2.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值不应小于是0.4 fptk。
符合一列情况之一时,表中的张拉控制应力限值可提高0.05 fptk:(1)要求提高构件在施工阶段的抗裂性能,而在使用阶段受压区内设置的预应力钢筋;(2)要求部分抵消由于应力松弛、摩擦、钢筋分批张拉以及预应力钢筋与张拉台座之间的温差等因素产生的预应力损失。
midas 定义张拉控制应力
张拉控制应力是指在张拉过程中对材料施加的控制力,用于调节材料的应力状态。
在张拉过程中,通过施加一定的力或应力,可以改变材料的形态和性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张拉控制应力通常用于金属、混凝土等材料的加工和结构设计中。
具体来说,张拉控制应力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
1. 预应力张拉:在混凝土结构中,经过预应力张拉,将钢筋或钢束施加一定的拉力,使其产生预压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2. 金属材料的拉伸加工:在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通过施加拉力,使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改善材料的强度、延展性和韧性。
这种方式常用于拉伸试验、金属丝的制备等。
3. 张拉应力的控制:在工程设计中,通过控制张拉应力的大小和分布,可以实现结构的优化设计。
例如,在桥梁设计中,通过对张拉应力的控制,可以有效地控制桥梁的挠度和变形,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总之,张拉控制应力是一种通过施加力或应力来调节材料应力状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加工和结构设计中,以实现预期的性能和效果。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要点及注意事项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和注意事项如下:
1. 张拉设备和材料的选择: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要求的张拉设备和材料,确保其质量可靠。
2. 张拉设备的校验:在施工前对张拉设备进行校验,确保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并按要求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
3. 材料质量控制:检查张拉用的钢丝或钢束的规格、强度和质量证明文件,避免使用劣质材料。
4. 张拉工序控制: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张拉,控制张拉过程中的张拉力、时间和过程参数。
5. 张拉力检测和记录:在张拉过程中,使用合适的张拉力检测仪器进行张拉力的实时检测,并记录张拉力的变化情况。
6. 张拉力调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张拉力的调整,确保张拉力符合设计要求。
7. 张拉效果检查:在张拉结束后,对张拉后的构件进行检查,确保预应力力的传递和效果符合要求。
8. 现场环境控制:确保施工现场的环境条件符合要求,避免环境因素影响张拉质量,如温度、湿度、风力等。
9. 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要保证人员的安全,遵循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使用安全设备,防止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10. 质量记录和报告:记录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和结果,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交质量报告,确保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需要注意的是,后张法预应力张拉施工质量控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确保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
同时,应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密切与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的沟通协作,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预应力张拉控制预应力张拉控制一、引言预应力张拉控制是指在混凝土结构中施加预应力时,为了获得所需的张拉力和应力分布,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预应力张拉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预应力张拉控制的原理、方法、设备以及注意事项等。
二、预应力张拉控制的原理1. 预应力张拉的目的和原则预应力张拉的目的是通过施加外部力,产生预应力,以抵消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荷载下产生的内力,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预应力张拉的原则是在结构预定的部位施加预应力,通过拉力作用使结构达到预期的受力状态。
2. 预应力张拉的基本过程预应力张拉的基本过程包括张拉前的准备工作、张拉的施工过程以及张拉后的处理。
其中,张拉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预应力的大小、位置和布置方式,制定张拉方案以及进行张拉试验等。
张拉的施工过程包括张拉设备的安装、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张拉力的控制以及张拉应力的释放等。
张拉后的处理包括检查张拉效果、修补锚固部位以及记录相关数据等。
三、预应力张拉控制的方法1. 预应力控制方法的选择根据结构的要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预应力控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预应力控制方法包括恒力张拉法、恒位移张拉法、恒应力张拉法以及开裂控制等。
在选择方法时需要考虑结构的类型、荷载特点、材料性能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
2. 张拉设备的选择和调试预应力张拉需要使用合适的张拉设备进行,包括张拉机和锚具等。
选择合适的设备是保证张拉质量的关键。
在使用设备前,还需要对设备进行调试,确保其工作正常,并对张拉力进行准确的控制。
四、预应力张拉控制的注意事项1. 张拉力的控制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张拉力的大小,保证其能够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控制张拉力需要参考设计图纸以及预应力张拉方案,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
2. 锚固的检查和处理锚固是预应力张拉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定期对锚固部位进行检查,确保其没有松动和破损。
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处理,以保证预应力的传递和锚固的安全性。
预应力张拉控制在建筑工程领域,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预应力张拉控制则是确保预应力结构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预应力张拉控制涉及到众多技术要点和严格的操作规范,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预应力张拉控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预应力筋施加预定的拉力,使其在结构中产生预先设定的应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和耐久性。
在实际操作中,预应力张拉控制主要包括张拉设备的选择与校验、预应力筋的布置与锚固、张拉顺序和张拉力的控制等方面。
首先,张拉设备的选择与校验至关重要。
常用的张拉设备有千斤顶和油泵等。
千斤顶的选型应根据预应力筋的类型、规格和张拉力的大小来确定。
同时,为了确保张拉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校验。
校验的内容包括千斤顶的油压表读数与实际张拉力的关系、千斤顶的行程等。
只有经过校验合格的张拉设备才能投入使用。
预应力筋的布置与锚固也是影响张拉控制效果的重要因素。
预应力筋的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保证其在结构中的位置准确、曲线平滑。
在锚固端,应确保预应力筋的锚固牢固可靠,防止在张拉过程中出现滑移或松动。
锚固体系的选择应根据预应力筋的类型和工程要求来确定,常见的锚固体系有夹片式、螺母式等。
张拉顺序的合理安排对于保证结构的受力均匀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应遵循对称、均匀的原则进行张拉。
对于多束预应力筋的结构,应先张拉中间束,再依次向两侧对称张拉。
对于大跨度结构,可能需要分阶段进行张拉,以控制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张拉力的控制是预应力张拉控制的核心内容。
张拉力的大小应根据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确定,并通过油压表读数来进行控制。
在张拉过程中,应采取分级加载的方式,逐步达到设计张拉力。
每级加载后应持荷一定时间,以保证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和应力均匀分布。
同时,应实时测量预应力筋的伸长值,并与理论伸长值进行对比。
如果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立即停止张拉,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图-3.3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后张法)质量限制程序预应力张拉监理限制要点一.工程概况二.预应力张拉(后张法)质量限制标准2.1 预应力筋张拉后实际建立的预应力和设计规定值偏差的的百分率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机械张拉:不超过-5%~+10%。
2. 预应力张拉实际伸长值和计算值偏差应在-5%~+10%2.2 锚固时张拉端锚具变形和预应力筋的内缩量的允许偏差:1. 钢丝束镦头锚具: 1mm。
2. JM锚具:夹钢筋: 3mm; 夹钢绞线: 5mm。
3. QM、OVM锚: 5mm。
2.3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允许偏差:1. 截面尺寸: 宽、高: 5mm。
2. 侧向弯曲: 构件长度的1/1000,且不大于20mm。
3. 预应力筋预留孔道偏移: 5mm。
4. 锚固端铁板应和预应力筋垂直。
三.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后张法)质量限制程序(见图-3.3)四. 预应力张拉质量限制方法(见表-3.4)五. 预应力张拉质量限制要点5.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限制1. 审查分包队伍资质。
2. 审查承包单位填报的预应力砼构件施工方案;重点应审查以下内容:(1) 张拉方案有二种,即:"逐层浇筑,逐层张拉"和"数层浇筑,依次张拉",并依据张拉方案确定支撑设置层数。
(2) 砼浇筑依次。
(3) 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4) 确保质量的措施,例如:防止管道偏位、锚板和预应力孔道不垂直、管道堵塞、砼裂缝、灌浆不密实的措施等。
(5) 预应筋张拉依次。
3. 核验进场材料(1) 预应力筋、锚具、水纹管出厂合格证及质量证明资料,新型锚具应有产品鉴定证书。
(2) 锚具进场,除应按出厂证明文件核对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及数量外,应按规定进行外观检验、硬度检验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外观检验:每批取10%且不少于10套,检查其外观和尺寸,如有一套表面有裂纹或超过产品标准及设计规定尺寸的允许偏差,则应另取双倍数量的锚具重做检验,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要求,则应逐检查,合格者方可运用。
预应力张拉施工及安全措施预应力张拉施工是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通过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使其产生预压应力,从而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抗裂性能和耐久性的重要施工工艺。
然而,预应力张拉施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在进行预应力张拉施工时,必须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
一、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准备工作1、材料和设备的准备预应力筋: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预应力筋,如高强度钢丝、钢绞线等。
在使用前,应对预应力筋进行外观检查,确保其表面无损伤、锈蚀等缺陷。
锚具和夹具:应选用与预应力筋相匹配的锚具和夹具,其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在使用前,应对锚具和夹具进行硬度检验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确保其性能可靠。
张拉设备:应选用经过校准和检定的张拉设备,如千斤顶、油泵等。
千斤顶的额定张拉力应大于预应力筋的最大张拉力,油泵的额定压力应大于千斤顶的最大工作压力。
2、施工场地的准备清理施工场地,确保场地平整、坚实,无障碍物和积水。
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3、技术交底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详细说明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和安全注意事项。
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掌握预应力张拉施工的操作要点。
二、预应力张拉施工的工艺流程1、穿束将预应力筋按照设计要求的数量和位置穿过预留孔道。
在穿束过程中,应注意避免预应力筋的损伤和缠绕。
2、安装锚具和夹具将锚具和夹具安装在预应力筋的两端,确保其安装牢固、位置准确。
3、千斤顶的安装将千斤顶安装在锚具的后端,使其中心线与预应力筋的中心线重合。
4、预张拉启动油泵,对预应力筋进行预张拉,预张拉力一般为设计张拉力的10%~15%。
预张拉的目的是消除预应力筋的松弛现象。
5、正式张拉按照设计要求的张拉顺序和张拉力,对预应力筋进行正式张拉。
在张拉过程中,应缓慢、均匀地加载,避免加载速度过快导致预应力筋断裂。
预应力张拉控制详解一、预应力张拉概述预应力张拉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预应力张拉是通过施加拉力,使施加预应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承受使用荷载前产生一定的压缩,从而在结构承受外荷载的过程中,抵消部分外荷载,以减少结构的变形和提高结构的刚度。
二、预应力张拉控制的重要性预应力张拉控制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准确的预应力张拉控制可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如果张拉力过大或过小,可能会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变形或者破坏,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预应力张拉控制对于结构的耐久性也有重要影响。
耐久性是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预应力张拉不当可能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缩短结构的使用寿命。
三、预应力张拉控制方法1、控制张拉力:根据设计要求,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施加的拉力值。
控制张拉力是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的,它取决于结构的重要性、使用要求、材料性能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2、控制延伸量: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控制延伸量是保证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的重要措施。
如果延伸量过大或过小,可能会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变形或者破坏。
因此,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需要对延伸量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
3、控制张拉顺序: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张拉的顺序也会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性能。
一般来说,应该按照设计要求的顺序进行张拉,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4、控制持荷时间: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持荷时间也是影响结构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持荷时间应该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控制,以保证结构的充分稳定和达到预期的力学性能。
5、控制降温速率: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降温速率也会影响结构的性能。
如果降温速率过快,可能会导致结构出现裂缝或者破坏。
因此,在预应力张拉过程中,需要对降温速率进行控制。
四、预应力张拉控制的注意事项1、在预应力张拉前,需要对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试验,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如果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