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培训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3.11 MB
- 文档页数:7
弟子规讲义《弟子规》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之一,《弟子规》共360句。
弟子:是指圣人弟子,读书人,“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社会大众中指公民。
“规”:“是规矩、规范。
圣人: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
在中国,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称圣人。
圣人的介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
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严格来说,“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
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鲁国(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
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
)”,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孔子学院(Confucius Institute),是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
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给世界各地的汉语学习者提供规范、权威的现代汉语教材;提供最正规、最主要的汉语教学渠道。
全球首家孔子学院2004年11月21日在韩国首尔成立,目前孔子学院已在106个国家的350多个教育机构落户通过学习《弟子规》,将其优秀思想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促进企业文化生根发芽,从而带动企业良性、和谐发展,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即“学《弟子规》做文明人、提升职工素质、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不是口号,而是企业员工行动中的准则首孝悌:伯俞泣杖:韩伯俞,汉代梁州人。
生性孝顺,能先意承志,所以深得母亲欢心。
只是母亲对他十分严厉,尽管对他非常疼爱,但是偶尔也会因他做错事而发火,用手杖打他。
弟子规全文讲座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经典之一,被誉为“为孩子立德立人之法则”。
本讲座将为大家解读弟子规全文,帮助大家了解其精髓和重要教育意义。
第一章章句弟子规的第一章是章句,即教导学生如何背诵孝经。
这一章强调了尊重、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以古代孝道为基础,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体现。
第二章行军行军一章教导学生如何走路。
这看似简单的一章,实则蕴含着对优秀行为习惯的培养。
通过正确的姿势、步伐和动作,提倡学生保持整洁的仪容,打下健康发展的基础。
第三章坐卧坐卧一章强调的是正确的坐姿和休息姿势。
它教导学生如何保持端正的坐姿,避免伸懒腰,保护脊椎健康。
同时,教育学生要善于利用休息时间来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章安行安行一章教导学生如何在行走时保持安全。
它告诉学生要走在靠近墙壁的一侧,以免意外伤害。
这一章还强调了团队协作和相互帮助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友爱精神。
第五章为人为人一章是弟子规的核心章节之一,强调了人的基本道德准则。
学生被教导要以诚实、善良、守信为原则,做一个有道德良知的人。
第六章作业作业一章教导学生如何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
它告诉学生要按时完成作业,并要求作业整洁规范。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七章早起早起一章强调了早睡早起的重要性。
它教导学生要按时睡觉,早起锻炼身体和学习。
这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体质。
第八章志坚志坚一章教导学生要有坚定的志向和信念。
它教育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努力追求梦想,并且不放弃。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肯定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九章友爱友爱一章强调的是团队合作和友情的重要性。
学生被教导要与同学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帮助和支持。
这一章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
第十章言语言语一章教导学生要善于言辞,起到“言为心声,语为性命”的作用。
它强调的是学生要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避免不良的言辞和口头暴力。
弟子规全文课堂讲义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的经典之作,也是培养儿童德行和品格的重要读物。
下面我们将以课堂讲义的形式,对弟子规全文进行逐条解读和阐述。
第一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谦以修身,净以治家。
”这一条强调了弟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基本行为准则。
弟子要对父母孝顺,对兄长弟弟友善。
在待人接物中要谦虚和谨慎,修身养性,同时要讲究个人的卫生和家庭的整洁。
第二条:“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这一条指出了弟子修养的重点和次序。
首先要孝顺父母和兄长,然后要谨慎守信,言行要一致。
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广泛地散发爱心,但亲近的人要更加尊重和关心。
第三条:“有余力则学文,无余力则学武。
”这一条告诉弟子们,学习是他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如果有时间和精力充裕,应该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而如果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要学习武艺,强健自己的体魄和保护自己。
第四条:“好乐,助仁,伐不肖。
”这一条强调了弟子们要培养积极向上的兴趣和爱好。
在追求快乐和幸福的同时,要帮助他人,做善事。
同时,要勇敢坚决地打击不良行为和不正之事。
第五条:“跖乐,怀之,温,敬,诚。
”这一条告诉弟子们要懂得自我调节和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要保持身心愉悦,并且心怀善念和仁爱。
在待人接物时要真诚,待人以诚,同时对长辈和上司要尊重和敬重。
第六条:“此五者,圣人之所以成其大者也。
”这一条指出了圣人成功成为“大人物”的原因。
他们能坚持并兼顾以上五条规范,获得了世人共同的认可和尊重。
弟子规全文共有十二条,每一条都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和遵守这些规范,孩子们能够培养良好的品格和道德修养,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弟子规的教育思想渗透到了我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中,对塑造人们的品德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依然可以借鉴和应用弟子规的教育理念,将其融入到现代教育中去。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和理解,我们能够帮助孩子们明确正确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
弟子规全文讲义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被誉为“儿童家国之纲”。
“弟子规全文讲义”旨在通过对弟子规全文的解读,帮助读者了解其内涵,进而在日常生活中遵循规范行为,培养良好的品德与习惯。
第一章弟子规的起源与意义弟子规是古代中国教育家朱熹所著,用以教导儿童孝道、忠诚、友爱、正直等优良品德。
这些规定和要求是为了培养和塑造一个合格的中国人,建立和谐的家庭,以及稳定的社会秩序。
因此,弟子规被视为古代中国儿童教育的极佳范本。
第二章弟子规的核心内容弟子规全文共分为三篇,分别是“入则孝”、“出则弟”和“谦以养德”。
这三篇内容涵盖了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友善邻里、申冤理争、恭敬师长、尊重师傅等方面。
其中,“入则孝”着重强调尊敬父母,执行父母的教诲;“出则弟”强调要敬重兄长姐姐,要有分寸地与长辈相处;而“谦以养德”更是教育人们要谦虚,抱怨少一些,乐观面对生活。
第三章弟子规的理念与教育价值弟子规的核心理念是以孝敬父母为中心,以此衍生出许多尊重与关爱的行为模式。
它不仅仅是古代儿童教育的经典之作,也是指引中国人行为规范的宝典。
现代社会可以从中借鉴与吸收,培养出更多有责任心、懂得尊重他人的新一代公民。
第四章弟子规的实践与应用弟子规的核心内容不只要在脑海中停留,更要通过实践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孝顺父母、尊重师长、友善待人等行为方式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现出来。
父母和教师要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时刻体现出弟子规中的要求。
第五章弟子规的现代启示弟子规虽是古代的作品,但其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在现代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我们依然需要借鉴弟子规中的思想,培养起孝敬父母、尊重他人、恪守道义的良好品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结语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珍贵遗产,具有着丰富的教育价值。
通过学习和实践弟子规的核心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品德,成为一个优秀的中国人。
第一课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1、原文条: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2、韵味儿歌:财物看得清,说话多忍让,遇事不纷争。
错误要原谅。
怨恨不会有,人人讲团结兄弟姐妹情。
都做好榜样。
3、解释:与人相处,对财物不斤斤计较,就不会引起怨恨。
言语上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不说气话,不必要的冲突和怨恨的时期就会自然消失。
4、生字:汽车、球、乖、头第二课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1、原文条: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2、韵味童谣:礼貌很重要,规矩处处有,从小要知道。
顺序有先后。
生活小时多,长辈请在前,处处少不了。
我们跟在后。
3、释义:对待长辈应该懂得礼让,吃饭时长辈先动筷子,就坐时请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
4、生字:先、后、西瓜第三课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1、原文条2、韵味儿歌:小卡布,做得好。
情况真不秒,老师心思他知道。
达达没找到。
着急四处找达达,卡布走上前,卡布赶快帮忙找。
有事我代劳。
3、释义:听到长辈召唤人,应马上替长辈去召唤,如果要召唤的人不在,自己要马上过去看看有什么事,是不是能帮上忙或者代为转达。
4、生字:见到、教师、没。
第四课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1、原文条: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2、韵味儿歌:爷爷奶奶快请坐,长辈面前要记着,叔叔阿姨听我说。
他们知识比我多。
称呼长辈不呼名,多听多问都学习。
礼貌数我懂得多。
我的知识才广博。
3、释义:有事情叫长辈,不能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
长辈见多识广,在他们面前,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炫耀自己的才能。
4、生字:汤、叫、会、拍第五课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1、原文条: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2、韵味童谣公共汽车人太多,奶奶让我也坐下我给奶奶来让座。
先说谢谢我再坐。
大家夸我真懂事,要做先进小同学。
尊敬老人多快乐。
遵守传统好礼节。
3、释义:当长辈还站着的时候,晚辈不要坐着,应等长辈坐下之后,吩咐你坐下你才坐下。
4、生字:奶奶、杯、坐、茶。
第六课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1、原文条: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2、韵味童谣:说话不吵闹,说话声小不礼貌,大声也不好。
弟子规讲义
内容: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目标:
1、让学生能记住所学内容。
2、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的意思
3、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
过程:
一、复习
上周弟子规的内容
二、新授
1、让学生认读弟子规内容
2、释义:在生活中,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我们应该努力去做,如果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如果只注重力行,对于学文不肯研究,自己的看法就容易偏离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3、这几句总的来说,要求我们应该做到品学兼优,不但要拥有高尚的品德,还要拥有高深的学文,这样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4、让学生再次齐读。
三、巩固
每天让学生背诵弟子规内容。
弟子规全文教学讲义一、弟子规概述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有一部被广泛教导和传承的经典著作,名为《弟子规》。
本文将详细介绍《弟子规》的全文内容及其教学讲义,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充满智慧的经典。
二、第一章接引篇《弟子规》的第一章称为接引篇,它教导弟子们如何做一个有礼貌和懂得分辨善恶的人。
首先,弟子应当尽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责任。
其次,弟子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遵守社会公德,懂得尊重他人。
三、第二章纲常篇第二章纲常篇主要强调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做人的基本原则。
弟子们应当坚持道德的纲常,保持谦虚、诚实、正直的态度。
同时,教育弟子要明辨是非,避免参与不正当的活动。
四、第三章任小篇任小篇主要教导弟子们应当勤勉工作,不怠慢自己的职责。
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弟子都应当尽责,努力去完成任务。
同时,弟子还要懂得节俭和珍惜所拥有的物质财富。
五、第四章劝学篇《弟子规》的第四章劝学篇教导弟子们要刻苦学习,追求知识。
弟子应当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努力克服困难和挫折。
同时,弟子还要尊重老师,虚心接受教诲。
六、第五章勤劳篇第五章勤劳篇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及积极的生活态度。
弟子应当勤劳努力工作,不怕辛苦,同时也不做无用之事。
通过劳动,弟子们将学会珍惜生活和取得成就。
七、第六章诚信篇诚信篇教导弟子们要重视诚信和信用。
弟子应当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不说谎言。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信用,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八、第七章修身篇修身篇是《弟子规》的第七章,它强调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弟子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以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九、第八章齐家篇《弟子规》的第八章齐家篇教导弟子们如何和睦相处,维护家庭的和谐。
弟子应当尊重长辈,关爱家人,同时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共同建设一个幸福的家庭。
十、第九章治国篇治国篇是《弟子规》的第九章,它教导弟子们如何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弟子应当尊重国家法律,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教学讲义课题:谨课节:第二十七课(上)教师:徐子颜【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谨”这一部分,“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这一段比较长,我们一起把它读诵一遍。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
)“将入门,问孰存”,我们在进入别人家门的时候,一定要先敲一下门,问一声“有人在吗?”“将上堂,声必扬”,在进入厅堂的时候,一定要把声音提高一些,要让里边的人知道。
“人问谁,对以名”,别人问:“是谁啊”?我们要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说“我”、“是我”,“吾与我,不分明”,别人就没法分辨你是谁。
“用人物,须明求”,想要使用别人的物品,一定要当面向对方提出请求,如果不问一声就拿走,那就是偷盗,“即为偷”;“借人物,及时还”,要借别人的物品,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归还,以后如果有急需、有急用的时候,再借不难。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我要进入别人家门,首先是要敲门,一定要先敲门,不能直接开门就进入。
在古代北宋时期,有一个读书人他叫杨时,他一生也很有成就,宋高宗给他这样一个称赞,说他是“言正而行端,德弘而学萃”,德行、学问都非常的优秀。
“德弘而学萃,网罗百家,驰骋千古,辨邪说以正人心,推圣学以明大义”,对他的评价是非常的高。
这个杨时在少年时代就非常的聪颖,非常的好学,在二十多岁的时候他就考中了进士。
他二十九岁那一年,当时有兄弟两人,一个叫程灏,一个叫程颐,他们当时德行和威望都非常的高,他们两个人当时在河南那一代讲学,很多的学者都来到这个地方拜他们为师。
杨时也来到了这里,正式地拜程灏为师,当时程颐、程灏他们是理学的奠基人。
弟子规〈总叙〉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弟子规内容丰富,包括很多做人的道理。
内容包括:〈入则孝〉〈出则弟〉〈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入则孝〉原文: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茍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说: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