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 格式:pdf
- 大小:264.80 KB
- 文档页数:1
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阵地。
如何转变教育理念,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一、课堂教学,营造创新氛围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英语学习是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教师应善于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成稳定的学习动机。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寓学于乐。
主要的方法有: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讲故事、猜谜语、扮演角色、当小老师、表演节目、听英语歌曲和看英语电影等。
教师可在课前几分钟,采用以上的某种或多种方式,结合实物、图片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兴奋起来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课程需要,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其中学习和使用英语。
例如,在教学“打电话”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话题,如生日聚会、看电影、郊游等,让学生围绕这些话题准备对话(最好有固定的partner),然后在课堂上表演出来;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就课文对话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让学生模仿每个角色的语调,既真实又有趣;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编排对话,在下一堂课中演示,以此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
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可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浅谈英语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原则与策略一、开展创新教育的原则1. 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育的首要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风格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多种媒体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只关注知识的传授。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
3. 强调实践和体验创新教育应该强调实践和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实际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英语的应用场景,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4. 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教育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
5. 尊重个性差异创新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习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课件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训练。
3. 语言环境营造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是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关键。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打造英语角、开展英语演讲比赛等方式,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4. 引入跨学科教学跨学科教学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引入跨学科教学,将英语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5. 鼓励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合作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各种情景,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手段实施创新教育,要使学生跳出教材框架,学活课本,使学生变得更睿智、更机敏、更具有创造力。
英语教师要从变革旧的教学方法,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营造创新氛围,积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协作精神。
结合学科特点和自己的教学体会,浅谈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策略。
英语教学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过程是一种认知过程,也是探究的过程。
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好自己的主导地位,从而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思路,新的方法,培养青年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实施创新行为,获取创新成果的目的。
一、倡导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规划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的一步一步的有序进行。
课堂中,学生的任务就是听、看、记笔记,不会出现焦虑的紧张情绪。
在英语课堂教学目标中,认知目标成为了教学的重难点,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相对缺失。
对存在差异的教学对象实行统一的教学目标,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
并且学生崇尚这种“教师讲得清清楚楚,学生听得明明白白”的教学环境。
二、英语课堂教学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特点创新教育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训练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技巧教育,还是一种全方位的对教育进行改造的过程和促进学生成长的一种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仅仅培养少数学生的英才教育,而是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一种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不是一种以挖掘个体某项能力为价值目标的教育,而是一种要从个体的心智世界中源源不绝地去诱导出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拓宽学生思维,从而达到知识传授和综合能力培养的协调一致、同步发展,其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学生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大胆进行英语创新教育,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从而使他们逐步建立和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创新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主阵地。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不断通过自己的新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有如下几种途径。
一、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就必须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经常在课内外采用肯定性和激励性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
对于学生回答的问题,注意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如:你的发音很准确;你回答问题的声音真响亮;你说得非常好;美国心理学家阿瑞提对个人创造力提出了十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与集体活动相补充的“单独性”,与紧张学习工作状态相对比的“闲散状态”,与理性思维相反的“幻想”,以及摆脱禁锢的“自由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条件。
因此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关爱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师生间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有安全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
只有不断创设这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不受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才可能去探索、去创造。
二、创设新颖活泼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青少年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联想丰富,敢于创新的心理特征。
因此,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性地提出问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还能激励学生敢于尝试和冒险,启发学生不满现状,大胆去探索的激情。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更多地自主学习、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如何去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浅析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和变革。
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和应用。
英语教育作为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逐渐开始注重实施创新教育。
本文旨在探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传统的英语教育注重语法、词汇等基础知识的传授,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创新教育注重发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成为知识的主人和学习的主动者。
因此,在英语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英语教育的效果。
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配合教学材料,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和有成就感。
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使英语教学更加生动、实用和有效。
例如,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教师可以生动地讲解语法、词汇等知识点,同时展示英语的文化背景和实际应用场景。
此外,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APP等工具,搭建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互动环境,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
创设情境化教学环境情境化教学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践演讲和听力训练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同时练习英语的听、说、读和写等能力,创设真实的英语交际环境,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成就感。
开展合作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团队合作、竞争等方式,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
在英语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让学生合作完成英语配音、广告等任务,在协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
结论实施创新教育是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情境化教学环境和开展合作式学习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英语教育的效果,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
浅析创新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按照咱们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英语教学要全面向素质教育转化。
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咱们在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教育课堂时,要把创新教育作为重中之重。
创新教育在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动机,鼓励学生创造地表现,以增进创造才能的发展。
就其内涵来看,它是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及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增加学生创造行为的一种教学模式。
就教师本身来讲,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因时制宜,转变教学方式进行创造性思维教学。
下面我浅谈一下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式:一、尽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机著名心理学家托兰斯说:“咱们要想增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和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
”试想一个冷言厉色的教师,能不让学生噤若寒蝉吗?古板、威严、命令、训斥加惩罚的课堂环境,又怎能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交际欲望,发挥创新的思维,开掘创造的潜力?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微笑和颔首,专心听他说,鼓励和赞美”。
师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开放式的,教师应营造民主平等、情感融合、合力合作、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另外,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对于学生的错误切不可训斥、冷嘲热讽。
这样,在教师的精心“浇灌培育”下,必然会使学生创新的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二、注重导学设计,激发兴趣,培育创新意识伟大的文学家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育学生创新品质的直接动力。
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学习材料有内在的兴趣。
当一个学生对某一学习对象发生兴趣,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就会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学生心情愉快,乐于接受教学,学习效率极高。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按照英语学科的特征,在全面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目的地进行导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教学中如何创新在英语教学中,创新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创新的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英语教学。
首先,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
传统的英语教学主要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授,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有趣和实用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比如,可以引入一些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体验英语的实际应用场景。
另外,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如视频、音频、动画等,使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和活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比如,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一些任务和项目,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戏剧表演等,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使用英语,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再次,创新评估方式和反馈机制。
以往的英语教学中,主要以考试和测试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评估方式往往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并不能有效地评估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更加灵活和综合的评估方式,如口语演讲、写作作品、小组项目等,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最后,创新教师角色和能力培养。
在创新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更多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和沟通。
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熟悉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并不断探索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此外,教师还可以参加一些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和交流,以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创新教育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创新
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理念和方式。
本文将从初中英语教学
的角度,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地接收教师
的知识传授,缺乏主动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此,教师可以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
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团队合作是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
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培养学
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创新教育对于初中英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创新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的应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创新是当前讨论的比较激烈的话题之一。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半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一个人的创新水平并不是天生的,它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而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主阵地。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发展其创新水平,是我们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研究表明,课堂上如果拥有和谐,愉悦的教学坏境,师生间拥有融洽的关系,就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学生如果拥有学习的主动性,有了高涨的学习热情,就会如饥似渴的去学习,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所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点燃学生学习情感的重耍前提,同时也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那么如何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创新意识呢?首先,教师要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去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I韦I。
让师生共同乘上探索之舟,一起努力,为学生的创新打下基础。
相反,学生如果惧怕老师,形成胆怯心理,焦虑害怕而不敢提出[| 己的想法或说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
比如学生做的好,要给子肯定的鼓励,如果不好,我们也要亲切、自然地鼓励学生不要灰心,下次会更好等等。
总來说之在教学中使用亲切、H然的体态语能够协助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
课堂上形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平等、尊重、民主、注重、理解和赏识的人际关系,是学生身心愉快,积极向上,并促使其扩展思维,从而去探索和创造。
其次,教师要爱岗敬业。
只要学生崇拜教师,信服教师,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要具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楕神,持续地提升和升华自己,用高尚的品徳來贏得学生的信任,用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教学艺术來贏得学生的尊敬。
最后,要尊重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学习水准和状态也不一样。
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随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倾听他们的声音,根据学生的情况,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摘要:课堂中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才能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本文论述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教育;创新能力作者简介:郭向东,任教于江苏南通如皋市石庄中学。
课堂中的创新教育,也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发展创造才能,进而提升学生创新素养和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新型高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要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科学家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
”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都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
我们的英语教学应是在保护孩子天性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个性特征,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被逼迫的负担,充分尊重学生,让学生在民主、平等、融洽的氛围中努力学习。
二、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必须创设轻松、愉快的英语课堂教学气氛,给学生以安全感、自由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激情。
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英语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微笑点头、专心倾听和鼓励赞美”。
“微笑”代表一种亲密关系,是一种“我不讨厌你”或“喜欢你”的个体表现;微笑是增进师生关系的营养剂,也是教师态度改变的第一步骤。
“点头”表示接纳对方,是一种鼓励、一种肯定,是让对方继续表达他的想法。
学生看到教师对自己点头,常会受宠若惊,对教师倍感亲切。
“专心”是一种专注行为的表现。
教师通过眼神、手势、姿态以及适当的口语反应等方式,集中精神与学生沟通。
专注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鼓励他们自由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也就是说教师尊重学生,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强而有力的增强作用。
倾听,也是一种尊重,除了用耳朵听学生的讲话外,还要用眼睛去“倾听”,去观察学生的身体语言。
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33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科教创新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英语教育还存在未清除的遗留问题:一是还未彻底改变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观念,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二是“翻译式”、“灌输式”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三是外语实践的量少,内容死,面窄,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当今的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迅速,这就给我们提出了挑战。
创造性学生的培养离不开创造性劳动。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面对新的对象,新的学科教材,新的质量要求,需要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去处理一些问题。
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做好新课堂模式的启蒙教育不失时机地培养中学生的新思维方式和能力。
1培养兴趣,开发自主学习的潜能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点,要善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情境。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要给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给学生大量的阅读。
强化自身心理素质,重视师生间情感交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这对培养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开发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样就能帮助学生跳出了被动灌输的困难。
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
以下两种兴趣教学法是主要推荐的教学法。
1.1游戏教学法初中生刚刚告别儿童时代,心理上是一个过渡阶段,对游戏仍然喜爱。
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可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在上第一册Le s s o n 105Pe opl e a nd W or k 时,可以设计几件小小的道具:t e acher 教棍;doc t or 带有十字的帽子;s ol di e r 玩具枪;f a r m er 帽子。
学生在游戏中很快就学会了运用“W ha t doe s he /s he do?”“W her e does he /she wor k?”轻松愉快中就达到教学的目的。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13-02-05T13:31:49.04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2年第19期供稿作者:彭艳霞
[导读] 推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为重点。
彭艳霞(四川省荣县中学校四川荣县 643100)
推进新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为重点。
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为目的。
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开创新局面呢?下面是笔者的探索与思考。
一、营造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欲望。
按照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以平等的心态面对学生,以豁达、开朗、睿智、幽默去接受学生、感染学生。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多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努力建立一个接纳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轻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和环境对学习者的精神面貌、学习动机、自我形象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而积极、肯定的情绪会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会更活跃。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把真挚的爱用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师生共同享有一片阳光的平等。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尤其要鼓励那些具有差异性、发展性的学生,使人人处在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之中。
二、放飞学生心灵,培养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以解决学习中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为前提,用独特新颖的思维方式,创造出新观点、新知识、新方法等心理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改变单一发展学生聚合思维的做法,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发散思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 教师巧设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常常对材料的主旨大意、作者的意图与态度、人物的性格、文中暗含的意义等巧设问题,以培养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思维。
2. 学生巧提问题。
教师借助课文内容,把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展示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机会。
如有的课文学了以后,让学生就课文内容互提互答问题,鼓励学生提思考性强、富有独创性的问题。
三、变革教材内容,运用创造思维。
变革教材内容就是从给定的情境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跳出来,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拓展性的延伸,注重联系实际来谈认识、说看法。
如:学习了“Saving the earth”一文后,让学生结合我国长江、黄河流域的情况以及周边地区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噪声污染的情况,拿出自认为切实可行的改善环境的措施,使学生运用联系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
四、改变评价观念,发展创新个性。
创新教学强调评价要具赏识性、激励性,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更多的肯定、赞赏、表扬与鼓励。
树立激励性评价的观念,能使教师对学生恰如其分地进行评价,创造出一种善意的环境,使学生产生热情向上的信心,从内心产生对学习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如:在讨论式教学和开放性的作文评价中,我善于理解学生在讨论和作文中的思想和行为,捕捉其中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个性,鼓励他们发表新颖、独到的见解,为学生的创新个性的养成提供广阔空间。
五、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创新活力。
英语教学,亟待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
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1. 演短剧。
在学习了 “The Merchant of Venice”后,让学生自导、自演短剧。
几人一组,寒暑假期间,让学生自找搭档、自编、自导、自演短剧,开学后进行汇报演出。
通过短剧表演,学生体会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培养了对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发展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搞辩论。
智慧只有在和智慧的碰撞中才会发出动人的火花,创造性思维也是如此。
因此当一批富有个性的学生走到一起的时候,由于每个学生的起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进行研究的方法不同,以及分析问题的水平不同,就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看法。
因此每个学生个体间的切磋辩论使每个学生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之中,每个参与者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他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思路接触,每个学生个体都受到其他学生提到意见信息的刺激与启发,有利于激励创造性的设想,从而达到锻炼创造性思维的目标。
3. 搞调查。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
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题材很多。
学习这方面的课文后,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调查周围环境污染的状况。
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构想。
开展“我与自然”英语征文比赛。
目的是放开学生的手脚,引导他们到生活的广阔天地去寻找“源头活水”,积累生活经验、丰富情感、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开阔襟怀、引发想象。
4. 编故事。
编故事是有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活动。
学完一个单元后老师给出常用的词和词组,让学生用这些词和词组编一个故事,启开发学生心扉。
中学生是一群生龙活虎、情感丰富的人,他们懂得观察当今丰富多彩的生活,因此其故事也是丰富多彩的。
除此之外,还开展编报纸、续故事、办晚会等课外实践活动,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创新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