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解答
- 格式:docx
- 大小:42.20 KB
- 文档页数:19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C. 马之千里者D. 蚓无爪牙之利答案:B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以下哪部古文?()A. 《左传》B. 《史记》C. 《汉书》D. 《后汉书》答案:B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话?()A. 孔子B. 老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A二、填空题4.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出自《________》。
答案:《论语》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出自《________》。
答案:《孟子》三、阅读理解6. 阅读以下古文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这段话中“说”的意思是什么?答案:高兴、愉快(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的“乐”的意思是什么?答案:快乐、高兴(3)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哪些思想?答案:体现了孔子关于学习、交友和个人修养的思想。
四、翻译题7. 将以下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答案: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冷。
五、简答题8. 请简述《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达了对刘备的深厚感情和忠诚,主要表现在他不顾个人安危,承担起辅佐刘备儿子刘禅的重任,以及他在国家危难时刻,毅然决然地出征北伐,体现了他对刘备遗志的坚守和对国家兴亡的责任感。
六、写作题9. 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答案:(略,考生需自行创作)注: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C.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2.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虽人有百手虽:虽然B.不能指其一端指:指向C.不能名其一处名:称呼D.几欲先走走:要走3.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B.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参考译文】XXX应要为自己家盖房子,工匠告诉他:“现在木头还是活的,涂上涂料后必定会开裂。
用活木建房,现在虽然好看,将来必定会倒塌。
”XXX应回答道:“因为你的话,房子不会倒塌——木头越枯越坚硬,涂料越干越轻,因为越坚硬就越能承受重量,越轻就越不会倒塌。
”工匠无话可说,遵照高阳应的要求建造了房子。
房子初建时很好,但后来却倒塌了。
注释】①室家:房子。
②匠:工匠。
③尚生:还没死。
④加涂其上:涂上涂料。
⑤挠:开裂。
⑥必败:必定会倒塌。
⑦缘子之言:因为你的话。
⑧益:越来越。
⑨枯:干燥。
⑩劲:坚硬。
⑾任:承受。
⑾果:结果。
1.解释:①匠:工匠;②尚生:还没死;③加涂其上:涂上涂料;④挠:开裂;⑤缘子之言:因为你的话;⑥益:越来越;⑦枯:干燥;⑧劲:坚硬;⑨任:承受;⑩果:结果。
2.翻译:XXX应要为自己家盖房子,工匠告诉他:“现在木头还是活的,涂上涂料后必定会开裂。
用活木建房,现在虽然好看,将来必定会倒塌。
”XXX应回答道:“因为你的话,房子不会倒塌——木头越枯越坚硬,涂料越干越轻,因为越坚硬就越能承受重量,越轻就越不会倒塌。
”工匠无话可说,遵照高阳应的要求建造了房子。
房子初建时很好,但后来却倒塌了。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盲目自信和不考虑实际情况,最终会导致失败。
指的是)不道德的行为3、以待来年然后已(的意思是)等到明年再做4、译文:现在有人偷邻居的鸡,有人告诉他这不是君子之道。
1、黄琬巧对1. ①皇帝命令; ②认为与众不同 2 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 3.① 4.如初升的弯月。
2、神童庄有恭1.①官府②正巧③下棋④对“对子”⑤夸张、吹牛2. ①差役们因为他年幼而忽视了他;②立刻问他道;③庄有恭用事实回答;④有什么难的呢!3、曹植聪慧1.①只②都③带领④众⑤提、拿; 2.①善于写文章;②为什么要请人?③曹操认为他很与众不同。
3.值得一看,意为曹植写的辞赋相当有水平4.略。
4、鲍子难客1.①附和②也③一同④相似 2.①老天爷对百姓有恩德啊;②不像你所说的;③仅仅因为力量大小有别、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约。
3.责难、驳斥。
5、曹绍夔捉“怪”1.①停②友好③一会儿④发出⑤丰盛的菜肴⑥希望⑦备办⑧完毕 2.①和尚一一地把事情告诉他;②可以替你俩除去这怪声音;③和尚一一再追问他这是什么原因。
6、杨亿巧对1.①是②紧接着(对方)刚停的话音 2.适逢杨大年正好来报告事情 3.①对得工整;②通俗形象。
7、解缙敏对1.①回答②同“悦”③正当④立刻⑤回答⑥已经⑦思维敏捷 2.皇上本想用假话来刁难解缙。
3.生儿子。
8、承宫樵薪苦学1.①年幼失去父亲②精通③屋,此指书舍④用竹鞭打 2.猪的主人对承宫没回家感到奇怪,一路上寻找。
9、桓荣勤学不倦1.①早年②穷困③讥笑④回答⑤等到 2.①然而桓荣学习不停;②只是自讨苦吃白费力气,什么时候再用得上它呢?10、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 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3.王羲之。
11、崔景偁拜师1.①已经②学生③追随 2.①我惭愧地拒绝,但对方不同意②我的愿望有希望实现了。
3.①作为②成为③写④做12、为人大须学问1.①早先②空闲③近④全国 2.①亲自参加战争②不是空话③回想年轻时做的事,感到很多做错了。
3.莅事惟烦。
13、读书五失1.①选择②向往③软弱④确立(自己的信念)⑤效果⑥优点⑦往往2. ①往事②换个开头③基础。
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学而时习之B. 吾欲之南海C.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 宋何罪之有2. “温故而知新”中,“故”指的是()。
A. 过去的知识B. 旧的书本C. 旧的知识D. 旧的学问3.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愤”和“悱”分别表示()。
A. 愤怒,悲伤B. 思考,疑惑C. 愤怒,疑惑D. 思考,悲伤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学而不厌,____。
”(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 请根据上下文,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____。
”(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翻译题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 将下列现代汉语句子翻译成文言文。
(1)他非常勤奋,每天早晨五点就起床学习。
(2)老师教导我们,学习要持之以恒。
四、简答题1. 请简述《论语》中“学而时习之”的含义。
2. 请解释“温故而知新”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
五、阅读理解题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 孔子在这段话中提到了几个年龄段?2. 孔子在每个年龄段都达到了什么样的境界?答案:一、选择题1. D2. C3. B二、填空题1. (1)诲人不倦(2)乐之者不如好之者2. (1)其不善者而改之(2)其不善者而改之三、翻译题1. (1)孔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2)孔子说:“君子在饮食上不追求饱足,在居住上不追求安逸,做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来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好学的。
(完整版)小升初文言文试题及答案【典型例题】约不可失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
虞人:掌管山泽的官。
罢:停止,取消。
1.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2)是日,饮酒乐,天雨()(3)公将焉之()(4)岂可不一会期哉()2. 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 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4. 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品德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1)①打猎②下雨③到、往④约定的时间(2)A(疑问代词哪里)(3)于是前往(赴约),亲自取消了(打猎)(4)守信【模拟试题】(一)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 下列语句,诵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A. 妇亦/ 起大呼B. 又夹百千/ 求救声C. 虽人/ 有百手,手/ 有百指D. 不能/ 名其一处也2. 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A. 虽人有百手虽:虽然B. 不能指其一端指:手指C. 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D. 几欲先走走:走开3. 对划线语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从正面描绘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B. 反映出口技表演者的内容非常恐怖,令人胆战心惊。
C.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写出了台上台下互相呼应的情景。
D. 写观众对口技表演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
4.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 听口技表演的人很多。
B. 表演者和观众面对面坐在一间屋里。
C. 表演者所用道具非常简单。
D. 表演者还没开始表演就抓住了听众。
(二)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里,不治将恐深。
2024年语文小升初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附答案一、《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诲:__________ ②惟弈秋之为听,惟:__________③思援弓缴而射之,援:__________ ④弗若之矣,弗:__________2.写出加点的“之”在句中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_________)②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③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__________)3.本文通过学弈,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案:(1)教导。
只。
引,拉。
不如。
(1)弈秋的教导他,指前一个人(2)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二、《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1.解释下列画横线的字。
问其故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孔子不能决也2.一词多义。
①问其故其:__________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__________3.句子翻译。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4.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5.《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
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部编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50篇及答案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答苏迈书①辱书勤恳千万②,观所自道③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②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
③自道:自己所说。
[文言知识]说“顾”。
“顾”解释为“看”、“回头看”、“拜访”等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它另外两个义项要特别注意:一、指“只是”、“但”。
上文“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意为只是自身已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
又,《廉颇蔺相如列传》:“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又,《促织》:“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上述两例中的“顾”,也解释为“只是”。
二、指“反而”、“却”。
《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病________②窃________③学问________2.理解:“从学就仕”是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3.理解:“取诸鞍乘之间耳”中的“鞍”与“乘”分别指__________与__________4.翻译: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出自《__________》是________所说。
【译文】您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了(您)自己所说的从师学习和做官(的事),就知道(您的)弊病的所在之处了。
(我)体察了您学习询问的用意非常美好,只是自身已经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阅读书籍的时间又少,然而人的一生又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有充分的闲适散淡呢?“三人同行,肯定会有我的老师”,这是担任州官或县官的拜求老师的方法。
小升初小古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代词的是()A. 学而时习之B. 吾将上下而求索C. 之子于归D. 知之为知之答案:C2.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以下哪部古文?()A. 《论语》B. 《左传》C. 《史记》D. 《孟子》答案:C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行”字,其意思是()A. 行走B. 行为C. 一行人D. 行动答案:C二、填空题4. 请填写下列古文名句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温故而知新,________。
”答案:可以为师矣5.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________。
”答案: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三、阅读理解6. 阅读以下古文片段,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孔子在这里强调了什么?答案:孔子在这里强调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重要性。
(2)“罔”和“殆”分别表示什么?答案:“罔”表示迷惑而无所得,“殆”表示危险。
四、翻译题7. 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不追求名利,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保持内心的平静,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五、简答题8. 《出师表》中,诸葛亮提出了哪些建议来辅佐后主刘禅?答案: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勤政爱民等建议来辅佐后主刘禅。
六、作文题9. 以“我眼中的孔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学生可自由发挥,以下为示例答案)我眼中的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提倡的仁、义、礼、智、信等思想,至今仍深深影响着我们。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让我学会了在与人交往中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他还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激励我在学习上不断追求进步,对待他人要耐心教导。
孔子的思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我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注:本试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选自《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线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铁杵磨针【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dO年老的妇人。
[杵](ch u)棒槌。
【阅读训练】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去:去()方()欲()还()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答:4•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答:三、日攘一鸡【原文】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阅读训练】1、解释加点字:是非君子之道()()以待来年然后已(2、翻译下面句子(4分)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是非君子之道译文: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译文:四、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五、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
古文小升初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作代词的是:A. 学而时习之B. 之乎者也C. 吾将上下而求索答案:A2. “温故而知新”出自以下哪部古代经典?A. 《论语》B. 《孟子》C. 《庄子》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中的“焉”字意思是:A. 这里B. 那里C. 语气词,无实意答案:C二、填空题1.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论语》,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答案:不到迫切的时候不开启(教导),不到困惑的时候不启发。
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韩愈的《进学解》,这句话强调的是:___________答案:学业由于勤奋而精通,由于嬉戏而荒废;德行由于思考而养成,由于随意而毁掉。
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节选)周敦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 “出淤泥而不染”形容的是莲花的哪种品质?答案:形容莲花即使生长在泥泞中,也能保持自身的纯洁,不被污染。
2. 文中“不蔓不枝”指的是莲花的什么特点?答案:指的是莲花的茎不蔓延,不分枝,象征其正直不阿的品质。
四、翻译题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的事情就是知道,不知道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知识。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学习而不思考就会变得迷茫,思考而不学习则会陷入危险。
五、简答题1. 《论语》中孔子提倡的“仁”是什么含义?答案:孔子提倡的“仁”是指一种道德品质,它包含了爱人、尊重他人、以及对他人的同情和关怀等多重含义。
六、结束语通过本次古文小升初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古文经典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古文阅读和翻译的能力,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学习古文不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