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58.50 KB
- 文档页数:28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索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实验目的:1、了解植物的根和茎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2、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和分析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过程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1、植物的根和茎。
2、培养皿。
3、纸巾。
4、墨水或染料。
5、放大镜或显微镜。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
将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放入两个培养皿中,加入足够的水,使水完全覆盖根和茎。
2、在另一个培养皿中放入纸巾,用墨水或染料浸泡,制作成“染色纸”。
3、将染色纸放在植物的茎旁边,以便在后续的观察中对比。
4、每天观察并记录根和茎的情况,使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根和茎的内部结构。
5、在实验进行一周后,取出染色纸,观察纸巾上的染色情况,并与植物的根和茎进行对比。
实验结果:经过一周的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染色纸的对比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的茎部没有染色,而根部分布着一些染色的痕迹,这说明水分和养分是通过根部分布到植物各部分的。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和茎在吸收和运输水分和养分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根部的特殊结构使其能够有效地吸收水分和养分,而茎部则负责将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输送到植物的其他部分,以维持植物的生长。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生长规律,也让我们更加敬畏自然的奥妙和伟大。
同时,这个实验也让我们认识到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它能帮助我们揭示事物的本质,解答我们的疑问,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
此外,实验过程中的细致观察和记录也是科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比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到更为准确和具有说服力的结论。
总的来说,这次实验让我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也增强了我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信心。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能更加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学校:实验时间:小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械:放大镜、报纸、书籍、树叶、电脑放大镜2只【3X、5X各一】/每组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察看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渐渐向外挪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察看报纸、书籍,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察看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察看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能够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色学校:实验时间:小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械: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猜想: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一样于一般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别。
实验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四周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平均,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察看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实验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沿薄,拥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果:放大镜的镜片特色是透明、中央厚、边沿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拥有相同特色的器物,都拥有放大功能。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时间:小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械:不一样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实验原理:经过察看、记录和丈量,能够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察看布、邮票的某局部,并把察看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必定的。
实验结果:经过察看、丈量和计算,算出了不一样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型
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
实验目的: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测的形状
环节: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测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观测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的“北斗星”
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测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结论: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
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
指导教师:评估等级: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 3.22----4.20 实验名称月相实验器材:记录纸、铅笔我的猜测: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步骤: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观察到的现象:结论: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分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时间实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型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我的猜测: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图一图二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观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结论: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待改进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电脑放大镜2只【3X、5X 各一】/每组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实验现象: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点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实验步骤: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实验现象: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果: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实验时间:小组成员: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六年级下册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 3.22----4.20 实验名称月相
实验器材:记录纸、铅笔
我的猜测:月相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步骤:1、观察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即使遇到多云,也进行观察2、我观察到的月相变化如下,记录时间是每天相同的时刻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我认为月相的变化是具有规律性的,上半月左暗右明,明亮部分逐渐增大;下半月左明右暗,明亮部分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变暗。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学校年级六年级实验者
时间实验名称建一个“星座”模型
实验器材:硬纸板、尼龙线、橡皮泥、直尺、剪刀、投影仪及屏幕
我的猜测:组成星座的各个星星,大小不一,没有联系,看到的星座只是在地球上观察的形状
步骤:1、在边长50厘米的正方形硬纸板上,按图打上7个小孔【图一】
2、在1~7号小孔上,分别挂上15cm、12cm、15cm、17cm、27cm、
27cm、14cm长的细线,并在细线下端挂上相同大小的橡皮泥小球【图二】
图一图二
3、用投影机的光从侧面照射它们,观察记录小球在屏幕上的影子
观察到的现象:会看到形成的影子是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的“北斗星”
的形状;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形成的影子会不同;在其它星球上观察
“北斗七星”,构成的图形就会不同。
结论:我认为天空中看起来大小差不多的星星,离我们有远有近;
星座其实是距离不同的、没有联系的恒星在天幕上排列的图像。
指导教师:评定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待改进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