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测距防撞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79.00 KB
- 文档页数:2
红外线防撞器工作原理
红外线防撞器是一种常用于车辆和机械设备中的安全装置,它通过红外线技术来检测车辆或者物体之间的距离,以避免碰撞和意外事件的发生。
红外线防撞器通常由发射器和接收器两部分组成。
发射器会发出一束红外线信号,而接收器会接收到这个发射出来的红外线信号。
当车辆或者物体靠近红外线防撞器时,红外线信号会被物体所反射或阻挡,接收器将会发现红外线信号的强度发生了改变。
红外线防撞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这种红外线的反射原理。
通过测量发射出的红外线信号的强度变化,即可判断物体的距离。
当物体靠近红外线防撞器时,信号的强度会增加,反之则会减小。
这个强度的变化会被处理电路进行分析和判断,当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红外线防撞器会触发报警或者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红外线防撞器的工作原理基于红外线信号的反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因素,比如环境的光线情况、物体的表面颜色和材质等。
这些都会影响红外线信号的反射和传播,进而对红外线防撞器的工作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和要求进行调整和优化,以保证红外线防撞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红外线防撞器说明书一、产品介绍起重机红外线防撞器有体积小、度、检测距离远、防腐蚀、抗光、抗电磁干扰,可以应用在行车运行检测和电动葫芦起升限位上,可完全老式的机械开关。
起重机红外线防撞器适用于交流50至60Hz;AC380V;C220V;电流3A至40A的电力线路中,作0.5至10吨的C1、M1型,一般用途钢丝绳式电动葫芦作上升下降机械的限位保护之用。
可直接分断提升电动机的主回路。
可LXZ1系列LX101系列;正常工作在海拔2500m,环境温度-25℃至+40℃;环境湿度90。
二、使用说明断火限位器为保护式,主要有动静触头,推位杆(动作杆)、基座、盖及壳体等所组成,当起升钩上升或下降到一定极限位位置时,对断火限位器上推拉杆产生推或拉的动作、使其中一对动静触头分断,切断主电源,从而起限位作用,当推拉杆及动作杆复位时,在弹簧力的作用下,合触同时重新闭合。
LX44系列行程开关主要用于交流50Hz电压至380伏的电力线路中,供0.5吨至10吨C1型M1型一般钢丝绳式电动葫芦作升、降限位保护之用,可直接分断、提升电动机的主回路。
1、海拔度不超过1500米。
2、周围介质温度不于+40℃及不于-5℃。
3、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8520&plum;5℃。
4、在无危险的介质场所中使用,且介质内无足以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和导电尘埃。
5、没有雨雪侵袭的地方。
6、行程开关为保护式钢板拉伸外壳,双向限位。
7、行程开关有四对常合触头,采用跳跃式速动作,有动作杆受力直接带动触头系分合。
左边为推分常合触头右边为拉分常合触头。
8、行程开关在接线调试前,应将葫芦挂钩放在至地面至横梁的中间位置以防冲顶。
9、将行程开关主触头按接线接入主回路。
10、接通电源作下述空载调试。
11、电动葫芦挂钩能否升降,如只有一个运动方向,则对照附图二接线示意图是否接线正确。
12、电动葫芦的动作应与操作,如不应按控制箱调试要求调整之。
13、调整电动葫芦限位块及限位杆,使挂钩上下运动没有滞阻现象,把限位块调至需要位置,行程开关可靠限位。
红外对射周界防范报警系统解决方案-公共场所其他导读:为确保小区居民家庭生命财产安全,防止不法分子的非法入侵,我们为小区设计了周界防越、防盗报警系统,它主要有由探测器和控制单元组成。
在小区围墙上方采用主动红外对射式探测器进行防范,若有不速之客非法入侵,将及时报警,通知安保中心及时处理。
1. 概述当前,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繁荣,社会治安问题也日趋严重。
各种盗窃、抢劫案日有所闻,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的威胁。
为确保小区居民家庭生命财产安全,防止不法分子的非法入侵,我们为小区设计了周界防越、防盗报警系统,它主要有由探测器和控制单元组成。
在小区围墙上方采用主动红外对射式探测器进行防范,若有不速之客非法入侵,将及时报警,通知安保中心及时处理。
一个周全、完整的安保系统应该是多种监控技术的组合,因为每种监控手段都难免有缺陷,由此造成监控范围的盲区。
对一个高级住宅小区而言,对小区的周边进行实时监测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 因主动红外对射式探测器,不会受到光照度的制约,因此可以实现二十四小时的全程监控。
※ 小区园区及周界不可能都安装摄像机监控设备,所以摄像监控区总会有盲区。
而周界报警系统在投资上是比较低廉的。
因此周界报警系统是以另一种技术手段来作为摄像监控系统的补充。
※ 周界报警系统能与小区其他防盗报警系统组成一个统一的报警网络。
2. 系统设计原则本系统设计遵循以下原则:1)经济实用的原则2)安全可靠的原则3)覆盖所应防范的范围,有效地监控整个小区的周边情况。
4)做到隐蔽性3.系统的组成本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前端探测部分、主控部分。
下面分别介绍各部分的组成及功能。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框图见下图)周界防范报警系统采用远距离主动红外对射探头,利用接口与总线相连,实现小区的周边防范。
一旦小区周边有非法侵入,小区管理处的管理机和电脑就会发出报警,指出报警的区域、时间、探头编号、电子地图等。
该系统主要由红外对射探头、边界接口、边界信号处理器、管理机或电脑组成。
智能小车红外避障原理
红外避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探测传感器检测车辆前方物体的距离,从而避免碰撞。
红外线探测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物体距离的传感器,它可以将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红外线信号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前方距离的测量。
在智能小车中,通常会使用多个红外线探测传感器分别放置在车体前方的左右两侧以及正前方。
当有障碍物出现在传感器的探测范围内时,传感器会感知到物体的距离并将信号传回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会根据传感器的信号控制车体转向或停止行驶,从而实现避开障碍物的目的。
除了红外线探测传感器,智能小车还可以搭载其他类型的传感器,如超声波传感器、激光雷达等,以实现更加精准的避障功能。
总之,红外避障原理是智能小车实现自主行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使车辆在遇到障碍物时迅速反应并避开,从而保障了智能小车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 1 -。
红外避障传感器原理
红外避障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传感器,它可以通过检测红外线来感知障碍物的
存在,从而实现避障的功能。
其原理主要基于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
首先,红外避障传感器内部包含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
红外发射器会不断
地发射红外线,而红外接收器则会接收这些红外线。
当没有障碍物时,红外线会直线传播并被接收器接收;而当有障碍物挡住红外线时,接收器就无法接收到红外线。
这时,传感器就会发出信号,从而实现避障的功能。
其次,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红外线的特性。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波长比可见光长,人眼无法看到。
而红外避障传感器就是利用了这一点。
当有障碍物挡住红外线时,传感器就会感知到障碍物的存在,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停止前进或改变方向,以避免碰撞。
此外,红外避障传感器还可以通过测量红外线的反射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
当
红外线照射到障碍物表面时,会发生反射,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反射的强度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远近。
这样,机器人或其他设备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运动轨迹,实现避障的目的。
总的来说,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原理是基于红外线的发射和接收,通过检测红外
线的存在与否以及反射强度来感知障碍物的存在和距离,从而实现避障的功能。
它在机器人、智能家居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感器。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对红外避障传感器的原理有所了解。
红外避障模块原理
红外避障模块是一种常用于智能小车、机器人等设备上的传感器模块,它能够
通过红外线来检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并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从而实现避障功能。
那么,红外避障模块是如何实现这一功能的呢?接下来,我们将从原理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红外避障模块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组成。
红外发射器会发射一束
红外线,而红外接收器则会接收这束红外线。
当没有障碍物时,发射器发出的红外线会直接被接收器接收到;当有障碍物挡住红外线时,接收器就无法接收到完整的红外线。
这样,通过检测接收到的红外线的强弱,就可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以及障碍物的距离。
其次,红外避障模块通过测量红外线的反射情况来判断障碍物的距离。
红外线
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而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的反射红外线的强度与距离成反比。
因此,通过测量接收到的红外线的强度,就可以间接地得知障碍物与红外避障模块的距离。
最后,红外避障模块通过处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来实现障碍物的识别。
一般来说,红外避障模块会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通过比较信号的强度来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以及障碍物的距离。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不同的阈值,从而实现对不同距离障碍物的识别。
总的来说,红外避障模块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线,测量反射红外线的强度,并
处理接收到的红外信号,来实现对障碍物的检测和识别。
它在智能小车、机器人等设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这些设备的自主避障功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红外避障模块的原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理解。
红外线防撞器是一种利用红外线技术来实现防撞和限位功能的设备,广泛应用于起重机械、天车、轨道电动平车等起重、吊运设备。
下面是红外线防撞器的使用方法:
1. 安装:首先,将红外线防撞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如起重机械的大车、小车、上升控制线路等。
确保安装稳固,并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接线。
2. 接线:将防撞器的输出线接到行走电机的接触器线圈上。
电源接对的电压,有380V和36V两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压并确保接线正确。
3. 调试:接好线后,对红外线防撞器进行调试,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
具体调试方法可以参考产品说明书。
4. 使用:调试完成后,红外线防撞器可以开始正常工作。
在起重机械运行过程中,当红外线防撞器检测到前方有障碍物时,会自动切断行走电机的电源,以避免发生碰撞事故。
5. 维护: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对红外线防撞器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工作正常。
同时,注意保持前方反射物的清洁,避免影响红外线防撞器的检测效果。
红外线防撞器的使用方法包括安装、接线、调试、使用和维护等步骤。
在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
红外测距的基本结构及系统设计红外测距的常用方法和原理是什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测距领域也先后出现了激光测距、(微波)雷达测距、超声波测距及(红外)线测距等方式。
作为一种应用广泛、测量精度高的测量方式,红外测距利用红外线传播时不扩散、折射率小的特性,根据红外线从发射模块发出到被物体反射回来被接受模块接受所需要的时间,采用相应的测距公式来实现对物体距离的测量。
红外测距最早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种以红外线作为传输介质的测量方法。
红外测距的研究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其本身具有其他测距方式没有的特点,技术难度相对不大,系统构成成本较低、性能良好、使用方便、简单,对各行各业均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因而其市场需求量更大,发展空间更广。
红外测距仪是指用调制的红外光进行精密的距离测量,测量范围一般为1-5公里。
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有它的几个特点,远距离测量,在无反光板和反射率低的情况下能测量较远的距离;有同步输入端,可多个传感器同步测量;测量范围广,响应时间短;外形设计紧凑,易于安装,便于操作;所以它的应用价值比较高。
红外测距的常用方法和原理时间差法测距原理时间差法测距原理是将红外测距传感器的红外发射端发送(信号)与接收端接受信号的时间差t写入(单片机)中,通过光传播距离公式来计算出传播距离L。
式中c是光的传播速度为。
反射能量法测距原理反射能量法是由发射(控制电路)控制发光元件发出信号(通常为红外线)射向目标物体,经物体反射后传回系统的接收端,通过光电转换器接收的光能量大小进而计算出目标物体的距离L。
式中P为接收端接收到的能量,K为常数,其大小由发射系统输出功率、转换效率决定,d为被测目标漫反射率。
相位法测距原理相位测距法是利用无线电波段的频率,对红外激光束进行幅度调制并测定调制光往返一次所产生的相位延迟,再根据调制光的波长,换算出此相位延迟所代表的距离D,此方式测量精度非常之高,相对误差可以保持在百分之一以内,但要求被测目标必须能主动发出无线电波产生相应的相位值。
基于单片机的红外汽车倒车防撞系统设计摘要:当前,由于司机不能看清后方或安全距离不够就进行倒车所引发的各种交通事故屡见不鲜。
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该设计采用单片机、超声波模块以及红外壁障模块实施探测车身尾部是否有障碍物(人、动物、或其他物件等),并用语音报警系统和LCD显示提醒驾驶员注意倒车方向、车速及车距等,并详细地介绍了系统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单片机超声波红外壁障语音报警LCD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高速发展和提高。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快速融入人们的生活。
然而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各种麻烦。
当前,由于司机不能看清后方就进行倒车所引发的各种交通悲剧、纠纷已屡见不鲜。
每年全世界约有20万人死于倒车过程,40万人受伤于倒车过程,中国所占的比例约为总量的1/5左右[1]。
但城市里行驶的汽车又是城市交通工具的重要一大组成部分,是城市基础建设的主要设施之一,我们只能尽力去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
在这些事故中,一般由于障碍物太低(如小孩在车的后面)和由于不能准确的计算障碍物的实际距离,从而导致凭反光镜看后方的司机仅不能具体看清障碍物及其距离,直接发生撞击事故[2]。
针对当今此类事故的频发,本文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汽车倒车防撞系统,该系统以功能强大的STC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器,各功能模块对障碍物进行探测并收集处理数据,通过LCD显示和语音报警系统警示驾驶员小心倒车,尽量避免此类事故发生。
1 汽车倒车防撞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结构设计框图该汽车倒车防撞系统中:一是要利用超声波测距模块实现自动测距,并送入单片机;二是要利用红外避障传感器,实现对后方的左右两侧障碍物进行自动测距。
单片机对二路信号进行综合分析后作出反应,一方面通过LCD模块适时显示障碍物距离车体的距离,另一方面根据障碍物离车体距离的远近发出不同的语音报警信号,以提醒驾驶员谨慎行驶,注意避让行人或障碍物;当传感器检测到车体距离人或障碍物到达最小安全距离时,单片机迅速做出反应关闭电机驱动模块,紧急刹车,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是一种用于交通管理和安全控制的高科技装置,它通过红外线感应器和报警系统来识别车辆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
在城市交通繁忙的道路上,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管理交通流量,保障交通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的工作原理、优势和应用场景。
一、工作原理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主要由感应器、控制器和报警器组成。
感应器安装在限高杆上方,能够在车辆行进时对车辆进行无线探测,并将探测到的车辆信息传输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感应器传来的信息判断车辆是否超高,以及车辆的速度和方向。
当控制器判断车辆超高或者速度过快时,便会通过报警器发出声音或者光线警报,提醒驾驶员及时减速或者停车避让,以避免碰撞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二、优势1.实时监控: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能够实时监控车辆的行驶情况,及时预警并警示驾驶员,避免车辆撞击限高杆或者与其他车辆发生碰撞。
2.智能灵敏:通过先进的感应技术,可以对车辆的尺寸、速度和方向进行准确判别,提高了对车辆的监测和控制的智能化和灵敏度。
3.节能环保:采用红外线技术,对环境没有辐射污染,不占用额外的能源,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
4.可靠耐用:经过严格的设计和测试,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长时间稳定工作。
三、应用场景1.路口交通管理:在城市道路的交叉口附近安装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能够监测车辆的速度和方向,并在必要时发出警报,有效控制车辆逆行和闯红灯的行为。
2.停车场管理:在停车场的入口处安装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能够对车辆的高度进行监测,并在车辆超高时及时报警,防止车辆进入停车场后发生碰撞和事故。
3.桥梁隧道安全:在桥梁和隧道的入口处设置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可以对车辆的高度和速度进行监测,并在车辆超高或者超速时及时报警,保障桥梁和隧道的安全。
4.高速公路限高监测:在高速公路的限高通道设置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能够监测车辆的高度,警示超高车辆及时绕行,保障高速公路的车辆通行安全。
红外避障传感器原理一、红外避障传感器原理红外避障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无损伤传感器,能够检测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最常用的是发射红外线和接收红外线来实现运动物体的避障。
红外避障传感器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发射器发射出一束红外线,照射到要检测的物体,当物体处在红外线照射范围内,发射器能接收到红外线,这时接收器将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运动物体,从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红外避障传感器可以检测物体的位置和移动方向,在自动化装置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机器人的避障,自动门的开启,智能家居的安全报警系统等,具有检测距离远,无损伤、不受环境影响、安全可靠等优点。
二、红外避障传感器结构红外避障传感器结构主要包括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和控制模块。
1、红外发射模块:由LED发射红外线,控制LED发射的红外线照射到物体,当物体处在红外线照射范围内时,红外线就会被反射或吸收。
2、红外接收模块:由探测器接收红外线,探测器是一种特殊的电路,能够探测物体是否处在红外线照射范围内,探测器还可以测量物体的距离,检测物体的运动方向等。
3、控制模块:由控制器控制LED的开启,检测物体的情况,当发现物体处在红外线照射范围内时,控制器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运动物体,从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三、红外避障传感器应用1、机器人避障:红外避障传感器可以用于机器人的避障,在机器人运动的过程中,可以检测到物体的位置,当发现物体处在红外线照射范围内,控制器会发出报警信号提醒机器人,从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自动门:红外避障传感器也可以用于自动开启门,在门的两侧安装红外避障传感器,当探测到物体出现在红外线照射范围内时,通过控制模块自动开启门,方便人们的出入。
3、智能家居:红外避障传感器还可以用于智能家居的安全报警系统,当发现有人破门入室时,报警器会发出警报,保护家庭安全。
红外对射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红外对射/周界报警系统概述红外对射周界报警系统是对外围进行周界防范和控制管理的系统。
由于红外周界防护系统位于防护区域的最外围,因此,红外对射周界防范能够最早地发现异常情况,可以在犯罪行为尚未发生的时候,有效的达到制止犯罪的目的,提高了保证安全的整体系数。
红外对射周界防范报警系统由于使用电子装置作为防护手段,因此易于发现并制止犯罪,提高了整体防护的安全性。
周界防范报警系统是提高整个安防系统整体防护能力外围的理想方案的首选产品,它会使整体安全防护能力进一步提高。
红外周界防范的优点和工作方式红外周界防范的优点:1、隐蔽的防卫方式:使入侵者在不知不觉中触警。
2、周界全面设防:无盲区和死角。
3、完备的防卫能力:入侵者无法以快速跳跃、匍伏或其它动作通过隐形红外防卫射束网的防范范围。
4、良好的抗干扰特性:当昆虫或小动物等通过红外防卫射束网时,由于不能完全遮断红外防卫射束所以不会产生误报警。
5、严密的防破坏能力:当红外接收端电源线或信号线被剪断时,报警信号输出电路将自动输出无线报警信号。
6、可全天侯工作。
红外对射探测器抗不良天气环境干扰能力。
红外周界报警的工作方式:红外周界报警是由一个发射端和一个接收端组成的射束网。
发射端发射经过调制的两束或四束红外线,这两条或四束红外线构成了周界直截面的保护区域。
如果有人企图跨越被保护区域,则两条或四束红外线会被遮挡、切断,接收端输出报警信号,触发报警主机报警。
如果有飞禽(如小鸟、鸽子)飞过被保护区域,由于其体积小于被保护区域,仅能遮挡一条红外射线,则发射端认为正常,不向报警主机报警。
红外周界报警防范系统的产品特点:1、抗强光达50,000LUX,内置自动调节强光过滤系统,避免受强光或汽车灯光的影响。
2、独特的光学设计:光电射束可穿透多层玻璃,具有特殊的抗环境能力。
3、全密封防雨、雾、尘、虫等的一体化结构设计,使其能在恶劣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4、接收信号强度多级LED指示灯,使其校准更精密。
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是一种新型的交通设施,它具有红外线报警、缓冲撞击和限高功能于一体,可以有效地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防止车辆超速、违章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介绍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的工作原理、安装效果和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一、工作原理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三个部分:红外线报警、缓冲撞击和限高。
首先是红外线报警功能。
红外线传感器可以感知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距离,一旦发现车辆存在违章行为,如超速、闯红灯等,系统会立即触发报警信号,提醒驾驶员及时减速或停车。
其次是缓冲撞击功能。
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的支柱内部设有一定的缓冲材料,一旦车辆冲击到杆子上,缓冲材料会起到缓冲作用,减轻碰撞对车辆和杆子本身的伤害。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最后是限高功能。
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在道路上设置一定的高度限制,只有符合标准高度的车辆才能正常通过,超高车辆会被限制通行或触发报警系统。
这样可以有效地阻止超高车辆进入限高区域,减少交通拥堵和安全隐患。
二、安装效果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的安装对交通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实际的安装效果来看,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效预警: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可以实时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提前发现违章行为,及时报警提醒,有效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2. 缓冲保护: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的缓冲材料能够有效地减轻车辆撞击带来的冲击力,保护车辆和限高杆本身,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3. 限高管理:设置在高架桥和隧道入口处的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能够有效地管理超高车辆的通行,保障桥梁和隧道的安全运行。
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红外线报警缓冲撞限高杆的安装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为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和提高交通安全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道路交通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红外线避障模块原理
红外线避障模块是一种用来检测前方障碍物距离、并发出警报信
号的装置。
该模块内置一个红外线发射管和一个红外线接收管,红外
线发射管会发射一束短波红外线,如果有障碍物出现在红外线路径上,障碍物就会反射红外线并返回到接收管。
接收管将接收到的信号转化
为电信号,经过处理后输出相应的距离信号。
红外线避障模块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红外线的特性,它能够穿透一
定程度的空气,但被物体遮挡后就会被反射回来,这种反射可以被接
收管检测到。
通过计算反射回来的时间和信号强度,可以判断出前方
障碍物的距离及其是否越过了预设的阈值,如果越过了阈值,模块就
会发出警报信号。
通过这种方式,红外线避障模块能够帮助我们实现
机器人、车辆等智能设备的避障功能,提高其自主性和安全性。
基本原理
红外线发射器不断发射出频率为40 kHz 的红外线,经障碍物反射,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信号,并将其转变为电信号。
测出发射波与接收到反射波的
时间差t ,即可求出距离s :
s =12 ct (1)
式中, c 为光速度,一般取3 ×108 m/ s。
本文采用“计数”方式,通过单片机处理进行测量,其基本原理是:红外线发射器始终处于发射红外线的状态,当红外接收器第一次接收到障碍物反射回的红外线时,经电路处理单片机给出一个计数启动信号,单片机的计数器开始以一定频率计数;当红外线接收器第二次接收到反射回的红外线时,经电路处理单片机给出一个停止计数脉冲,计数器停止计数。
通过编程,单片机自动处理,用脉冲的周期T 乘以脉冲数n
就得到发射
红外线到接收红外线的时间差t ,即:
t = nT (2)
(2) 式代入(1) 式就得测量距离。
系统的建立
根据以上的测距原理,设计出系统的基本框图如图1
图1 红外线测距系统基本框图
红外发射电路发射出40 kHz 频率的红外线,当遇到障碍物红外线发生漫反射,红外线接收电路第一次接收到反射的红外线时,给单片机一个信号脉冲,启动单片机内的计数器,计数器置位进入计数状态;当接收电路第二次接收到反射器的红外线时,经单片机处理给出一个信号脉冲,使计数器停止计数,数据被锁存,然后经单片机处理,将测量的距离显示在显示器上。
基本特点
本文研究的汽车红外防撞系统吸收了国内外各种测距仪的部分特点,结合我国汽车电子工业发展方向和现有电子技术基础上而设计出来的,具有以下特点:
1) 汽车在行进中能自动连续跟踪显示障碍物的距离;
2) 在交通量较大的高速公路的车间距离一般为30~50 m ,本装置设置极限全距离为30 m ,
当探测的车间距为30 m 时,发出警告声提醒驾驶员注意刹车;
3) 探测的车间距为20 m 时,给出自动刹车信号;
若装有自动刹车装置,则自动刹车减速。
汽车红外防撞系统
汽车红外防撞系统的电路原理框图如图2 所示。
本系统由发射部分、接收部分、单片机、译码显示电路、报警部分及自动刹车减速装置六部分组成。
发射部分:由40 kHz 振荡器,恒流发射发路和发射探头等组成,振荡器产生占空比非常小的窄脉冲,采用恒流源提供20 mA 左右的电流,这样减小了功耗,提高了发射功率,最后红外线由发射探头聚焦,以散射角小于2°发射。
接收部分:由接收探头、第1 级放大电路、第2 级放大电路、整形、AGC 控制增益等电路组成,接收探头图2 汽车红外防撞系统的电路原理框图接收信号后经第1 级与第2 级放大电路放大,由施密特触发器电路整形,送入单片机处理。
其中AGC 控制接收电路的增益,保证恒幅输出。
单片机:由时钟振荡器和单片机组成,经过编程,单片机实现自动计数、计算时间t 和测量距离s ,并将测量距离连续输出给显示装置,同时在车间距离为30m时产生报警信号和车间距为20 m 时,产生自动刹车减速信号。
译码显示电路:由译码电路、显示器组成,单片机输出的距离信号经译码器译码,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可动态显示车与障碍物的距离。
报警部分:由触发器、驱动电路和小喇叭组成。
当车间距为30 m 时单片机给触发器一个信号,使触发器置位产生一组脉冲,通过驱动电路,使小喇叭发出报警声,当大于30 m 时,触发器复位,停止产生脉冲。
自动刹车减速装置:由开关K和自动刹车减速装置组成,当司机认为必要用到自动刹车减速装置时,闭合开关K。
当车间距小于20 m 时,单片机提供一个信号,启动自动刹车减速装置,防止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