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3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1. 引言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到交通运输领域中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应用领域。
2. 基本概念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指利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交通运输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的一门学科。
交通运输系统指的是包括道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在内的整个交通网络及其附属设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旨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优化交通网络的布局、提高交通设施的效率、增强交通服务的质量,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安全、便捷和可持续发展。
3. 发展历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最初,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主要集中在交通设施的设计和建设方面,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为目标。
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和复杂性的增加,交通运输系统工程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20世纪中叶,随着系统工程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进行规划和设计。
从而实现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体优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
到了21世纪,随着智能交通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进一步发展为智能交通系统工程。
智能交通系统工程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系统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目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在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设施设计、交通仿真模拟、交通运输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4. 应用领域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应用广泛涉及到交通运输领域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4.1 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在城市交通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交通需求分析、交通网络布局、交通设施规划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提高城市交通的效率和质量,解决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等问题。
4.2 交通设施设计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在交通设施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道路、铁路、水运、航空等交通设施的设计与建设。
运输系统工程作业答案作业一答案要点一、填空题1.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2.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3.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4.系统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5.自然、人造6.工程技术、技术科学、基础科学、哲学二、选择题1.C2.A3. A4. B5. C6.C7.A8. A9.D10.A三、名词解释1.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工程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力法。
2.控制论是研究系统的调节与控制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1948年,美国数学家维纳创立。
主要内容是最优控制理论、自适应、自学习和自组织系统理论、模糊理论和大系统理论。
3.三维结构中的知识维表明为完成时间维中各工作阶段、逻辑维各步骤所需要的知识和各种专业技术。
4.运输系统工程是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个运输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为运输活动提供最优规划和计划,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并使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
5.时间维表明系统工程的工作,从系统规划阶段到系统更新阶段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七个工作阶段:规划阶段、拟定方案、研制阶段、生产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
四、简答题1.答案要点:⑴系统通过整体作用支配和控制要素;⑵要素通过相互作用决定系统的特性和功能;⑶系统与要素的概念是相对的。
2.答案要点:耗散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开放系统是产生耗散结构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耗散结构得以维持和存在的基础。
(2)非平衡态是系统有序之源。
(3)系统的涨落导致系统走向有序。
所谓涨落,是指系统的某个变量或某种行为对平均质的偏离。
协同学(Synergetics)理论主要观点如下:(1)协同导致有序。
所谓协同,就是协同作用。
(2)自组织理论。
所谓自组织,哈肯特别强调指的是系统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条件下,其内部子系统之间能够按照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它具有内在性和自主性。
自组织理论是协同学的核心。
〔注意:假设有主观题目,请按照题目,离线完成,完成后纸质上交学习中心,记录成绩。
在线只需提交客观题答案。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2次作业,注释如下: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19道小题)1. 组成系统的各电子系统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分解、排列,这种分解的根本标志是〔〕。
(A) 目标(B) 相关关系(C) 环境约束(D) 元素数目正确答案:A解答参考:2. 系统的整体性强调的是系统元素和功能的〔〕(A) 阶层分布(B) 协调关系(C) 环境优化(D) 功能目标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3.切克兰德软系统方法论的核心是〔〕.(A) 实现最优化(B) 求得满意解(C) 调查比拟或学习(D) 建立概念模型正确答案:D解答参考:4. 系统分析采用系统方法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各种可行方案或策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和协调,以供决策者选择行动方案,是一种〔〕(A) 管理工程技术(B) 决策辅助技术(C) 工程应用技术(D) 分析评价技术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5.我国公路运输系统采用的控制模式是〔〕.(A) 递阶控制(B) 分布控制(C) 分散控制(D) 集中控制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6.我国内河运输系统采用的控制模式是〔〕.(A) 递阶控制(B)分布控制(C) 分散控制(D) 集中控制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7.在各种运输方式中,投资省、建设周期短、适合集中流向的油气运输的是〔〕.(A) 铁路运输(B) 公路运输(C) 航空运输(D) 水路运输(E)管道运输正确答案:E解答参考:8. 按地理位置分类,我国的宜宾、重庆属于〔〕(A) 陆路运输枢纽(B) 滨海运输枢纽(C) 通航江河岸边运输枢纽(D) 湖泊运输枢纽正确答案:C解答参考:9. 我国铁路主要干线、沿海和长江属于运输网的〔〕。
〔P48〕(A) 开发线路(B) 骨干线路(C) 给养线路(D) 腹地线路正确答案:B解答参考:10. 交通运输规划的核心局部是〔〕。
If you treat every day in your life like the last day in your life, your life will be more exciting.整合汇编简单易用
(页眉可删)
什么是交通运输安全系统工程?
什么是交通运输安全系统工程?就是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分析、评价并控制系统中的事故,调整设备、操作、管理、生产过程和费用投资诸因素,使系统发生的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使之达到最佳安全状态。
为什么要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研究和处理交通安全问题呢?因为,世间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由系统构成的,它有一定的目标。
而系统本身又是由若干子系统所构成。
子系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有机联系,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一旦失调便会影响整个系统目标的完成。
比如一个车队,就是人和机以及事若干子系统。
即人(驾驶员、修理人员等),机(车辆、机电设备、工具等),事(上级下达的任务,本单位制订的生产指标)与信息(计划、报表、决策等)。
由此可见系统及其子系统相互间的概况。
而系统工程方法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系统目标,对子系统按照既定顺序进行分析、评价和优化。
交通运输安全管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首先可以充分地、不遗漏地揭示出系统中的隐患,然后就可以对系统中隐患大、危险性大的薄弱环节加以补弦,对不协调的部分加以调整,因此,就有可能消除事故根源,扼制事故的发生,使安全状态达到最佳化,从而确保安全生产。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课件简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一门涉及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如何优化交通网络,使得人们能够以最快、最安全、最经济的方式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
本课件将介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目录1.什么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2.交通规划3.交通设计4.交通管理5.交通技术1. 什么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涉及到了交通规划、设计和管理等多个方面。
它的目标是优化交通网络的效能,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效率和可持续性。
它考虑的因素包括道路、桥梁、交通信号、交通管理系统、公共交通等。
2. 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如何确定交通需求、制定交通政策、规划交通网络等问题。
交通规划师使用各种数据和模型来分析交通需求,预测未来交通流量,并制定相应的交通规划方案。
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性、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交通规划师需要考虑交通需求、土地利用、环境影响等因素,制定合适的交通政策和规划方案。
3. 交通设计交通设计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涉及到如何设计交通基础设施、交通信号系统、道路标志等。
交通设计师需要考虑道路的几何形态、交通流量、交通安全等因素,设计出具有良好交通能力和安全性的交通系统。
交通设计还包括交通设施的定位和设计。
交通设施的定位涉及到选择合适的位置和布局,以满足预期的交通需求。
交通设施的设计涉及到设计道路、街道、交通信号、停车场等。
4. 交通管理交通管理是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到如何管理交通流量、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等问题。
交通管理包括交通信号控制、公共交通管理、停车管理等方面。
交通管理需要使用各种技术和工具来监测交通流量,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供实时交通信息等。
交通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交通拥堵,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重庆交通大学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层次分析法(AHP)上机实验开课实验室明德楼B幢管理学院机房学院管理学院年级08工程管理专业班1班学生姓名杨洋学号08030112开课时间2009 至2010 学年第二学期上机内容:层次分析法(AHP)(上机资料)例:一城市打算在河流上建设公路交通系统,提出了三个建设方案:桥梁P1;隧道P2;渡船P3。
对方案的评价有11个指标,请用层次分析法对三个方案作评价。
层次结构模型对不同方案的描述:桥梁P1:投资较大,维护费低;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较好,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小,对河流中的生态影响小;居民的搬迁较多。
隧道P2:投资大,维护费较低;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好,对河流航运的无影响,对河流中的生态无影响;居民的搬迁多。
渡船P3:投资低,维护费高;可靠性、安全性、方便性差,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大,对河流中的生态影响较大;居民的搬迁少。
AHP方法的基本工具——判断矩阵判断矩阵标度定义标度含义1 两个要素相比,具有同样重要性3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稍微重要5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明显重要7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强烈重要9 两个要素相比,前者比后者极端重要2,4,6,8 上述相邻判断的中间值倒数两个要素相比,后者比前者的重要性标度实验:层次分析法求解求解一、实验目的:掌握层次分析法这种简单的、实用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评价的方法二、实验要求:通过对“河流上建设公路交通系统”,深刻体会AHP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三、验实步骤:1、安装Microsoft Excel软件;2、用结构分析方法建立系统的层次结构模型,确定评价基准或判断标度,从最上层要素开始,依次以最上层要素为依据,对下一层要素两两比较,建立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计算个要素的优先级向量。
3、解释解报告的每一部分结果。
四、写出实验报告跨河流公路运输交通建设B1 B2 B3 B4B5B6B7B8B9 B10 B11投资额 1 3 3 3 8 3 3 3 3 2 2 使用中的维护费1/31 3 3 3 3 3 3 3 3 6可靠性1/3 1/31 4 3 3 3 3 1 1 1安全性1/3 1/3 1/41 3 3 3 3 3 5 5可满足交通流量1/8 1/3 1/3 1/3 1 1 1 11/5 1/3 1/3对河流水质的影响1/3 1/3 1/3 1/3 1 1 1 1 11/3 1/3对河中生态的影响1/3 1/3 1/3 1/3 1 1 1 1 11/3 1/3对河流航运的影响1/3 1/3 1/3 1/3 1 1 1 1 11/3 1/3对环境景观的影响1/3 1/3 11/31 1 1 1 11/3 1/3居民的搬迁1/2 1/3 11/53 3 3 3 3 11/3方便性1/2 1/6 11/53 3 3 3 3 3 1连乘开根号优先级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P/O69984.00000 2.757112155 0.209793486 2.566762973 12.23471 13122.00000 2.367901537 0.18017777 2.366650334 13.13509 36.00000 1.385102922 0.105394904 1.420677034 13.47956 168.75000 1.593957389 0.121287006 1.785201269 14.71882 0.00010 0.433995159 0.033023451 0.389067829 11.78156 0.00137 0.549227207 0.041791659 0.469719685 11.23956 0.00137 0.549227207 0.041791659 0.469719685 11.23956 0.00137 0.549227207 0.041791659 0.469719685 11.23956 0.00412 0.606913367 0.0461811 0.539982954 11.69273 2.70000 1.094497787 0.083282251 1.023457488 12.2890212.15000 1.254867419 0.095485057 1.223649067 12.8150813.14202936 λ= 12.35139CI= 0.135139CR= 0.088326< 0.1投资额B1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3 5 1.6667 1.185631 0.2789546 0.854964 3.064888 隧道P2 3 1 7 21.0000 2.758924 0.649118 1.989474 3.064888 渡船P3 1/5 1/7 1 0.0286 0.305711 0.0719274 0.220449 3.0648884.250266 λ= 3.064888CI= 0.032444CR= 0.055938使用中的维护费B2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3 1/9 0.0370 0.333333 0.0657937 0.202664 3.0803 隧道P2 3 1 1/7 0.4286 0.753947 0.1488151 0.458395 3.0803 渡船P3 9 7 1 63.0000 3.979057 0.7853912 2.41924 3.08035.066338 λ= 3.0803CI= 0.04015CR= 0.069224可靠性B3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3 3 1.0000 1 0.2426369 0.729615 3.007022 隧道P2 3 1 7 21.0000 2.758924 0.6694169 2.012951 3.007022 渡船P3 1/3 1/7 1 0.0476 0.36246 0.0879462 0.264456 3.0070224.121384 λ= 3.007022CI= 0.003511CR= 0.006053安全性B4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5 3 0.6000 0.843433 0.1883941 0.577407 3.064888 隧道P2 5 1 7 35.0000 3.271066 0.7306447 2.239344 3.064888 渡船P3 1/3 1/7 1 0.0476 0.36246 0.0809612 0.248137 3.0648884.476959 λ= 3.064888CI= 0.032444CR= 0.055938可满足交通流量B5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4 3 0.7500 0.90856 0.2109198 0.639586 3.032367 隧道P2 4 1 7 28.0000 3.036589 0.704936 2.137624 3.032367 渡船P3 1/3 1/7 1 0.0476 0.36246 0.0841441 0.255156 3.0323674.307609 λ= 3.032367CI= 0.016183CR= 0.027902对河流水质的影响B6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3 1/5 0.6000 0.843433 0.1883941 0.577407 3.064888 隧道P2 1/3 1 1/7 0.0476 0.36246 0.0809612 0.248137 3.064888 渡船P3 5 7 1 35.0000 3.271066 0.7306447 2.239344 3.0648884.476959 λ= 3.064888CI= 0.032444CR= 0.055938对河中生态的影响B7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3 1/3 1.0000 1 0.2426369 0.729615 3.007022 隧道P2 1/3 1 1/7 0.0476 0.36246 0.0879462 0.264456 3.007022 渡船P3 3 7 1 21.0000 2.758924 0.6694169 2.012951 3.0070224.121384 λ= 3.007022CI= 0.003511CR= 0.006053对河流航运的影响B8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5 1/3 1.6667 1.185631 0.2789546 0.854964 3.064888 隧道P2 1/5 1 1/7 0.0286 0.305711 0.0719274 0.220449 3.064888 渡船P3 3 7 1 21.0000 2.758924 0.649118 1.989474 3.0648884.250266 λ= 3.064888CI= 0.032444CR= 0.055938对环境景观的影响B9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5 3 0.6000 0.843433 0.1883941 0.577407 3.064888 隧道P2 5 1 7 35.0000 3.271066 0.7306447 2.239344 3.064888 渡船P3 1/3 1/7 1 0.0476 0.36246 0.0809612 0.248137 3.0648884.476959 λ= 3.064888CI= 0.032444CR= 0.055938居民的搬迁B10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3 5 1.6667 1.185631 0.2789546 0.854964 3.064888 隧道P2 3 1 7 21.0000 2.758924 0.649118 1.989474 3.064888渡船P3 1/5 1/7 1 0.0286 0.305711 0.0719274 0.220449 3.0648884.250266 λ= 3.064888CI= 0.032444CR= 0.055938方便性B11 P1 P2 P3 连乘开根号优先级向量矩阵相乘结果相除桥梁P1 1 1/3 3 1.0000 1 0.2426369 0.729615 3.007022 隧道P2 3 1 7 21.0000 2.758924 0.6694169 2.012951 3.007022 渡船P3 1/3 1/7 1 0.0476 0.36246 0.0879462 0.264456 3.0070224.121384 λ= 3.007022CI= 0.003511CR= 0.006053总体优先级向量的计算结果跨河流公路运输交通建设B1 B2 B3 B4 B50.2097935 0.180178 0.105395 0.121287 0.033023桥梁P1 0.2789546 0.065794 0.242637 0.188394 0.21092隧道P2 0.649118 0.148815 0.669417 0.730645 0.704936渡船P3 0.0719274 0.785391 0.087946 0.080961 0.084144B6 B7 B8 B9 B10 B11 总体优先级0.0417917 0.0417920.0417920.0461810.0832820.09548510.1883941 0.2426370.2789550.1883940.2789550.24263690.2105370590.0809612 0.0879460.0719270.7306450.6491180.66941690.5072303270.7306447 0.6694170.6491180.0809610.0719270.08794620.282232615B1 0.2097935 B2 0.1801778 B3 0.1053949 B4 0.121287 B5 0.0330235 B6 0.0417917 B7 0.0417917 B8 0.0417917 B9 0.0461811 B10 0.0832823 B11 0.0954851五、小结AHP法分析西路清晰,可将分析人员的思维过程系统化、数学化和模型化,分析时所需求的数据量并不多,但要求对问题所包含的要素之间的关系非常清楚,明确,能广泛的用于经济发展比较,科学技术和成果评价、资源规划分析、人员素质测评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一、填空题:1.交通运输系统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管道运输这些子系统构成的。
2.系统的特性主要表现为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性。
3.霍尔的“三维结构体系”认为系统工程的整个活动过程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
4.系统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其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不同。
5.根据系统形成的原因为标准,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_系统。
6.系统科学体系可以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个层次。
7.运输系统工程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8.霍尔的“三维结构体系”认为系统工程的整个活动过程就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
9.系统工程的发展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时期。
10.系统工程与其他工程相比,其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不同。
11.霍尔的三维结构方法论的特点是___________,其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
12.常用的系统工程方法有霍尔的三维结构系统工程方法论和切克兰特的__________工程方法论等。
13.系统分析的对象可以分为对___________系统的分析和对___________系统的分14.在进行系统目的的重审时,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原则15.结构分析法是利用图论中的___________原理来分析复杂系统的整体结构的。
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2012-2013-2学期运输系统工程课程大作业论文题目:层次分析法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专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管理班级: 11城轨专1班学生姓名:吴晨昊学号: 111316211292013年6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2)第二章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 (2)2.2概述 (2)2.3层次分析法的原理和方法 (2)第三章应用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和其局限性 (3)3.1 层次分析法有着明显的优点 (3)3.2 其在HP在应用上也有其局限性 (3)第四章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 (4)4.1层次分析法在轨道交通线网方案评价中的应用 (4)4.2利用AHP进行线网规划评价的步骤 (4)第五章层次分析法应用举例 (6)5.1应用举例 (6)5.2应用要点 (9)第六章对系统工程的未来展望 (10)6.1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 (10)6.2积极建设全国性交通大通道 (10)6.3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客货运输系统 (10)附-得分情况表 (12)第一章前言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安全性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本文主要介绍层次分析法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研究了层次分析法在风险评估建模中的应用,以及层次分析法的相关理论、和例举实例论据、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第二章层次分析法理论概述2.1概述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该法是对非定量事件做定量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这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
过去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主要有机理分析和统分析两种方法,前者用经典的数学工具分析现象的因果关系。
后者以随机数学为工具、通过大量观测寻求统计规律。
近年来发展的系统分析是又一种方法,而层次分析法就是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
利用AHP,不但可以把一个复杂问题简化为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使决策问题通过简单地两两比较形式导出,而且还使定性和定量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
《交通运送安全系统工程》课程汇报一. 课程内容概述本课程重要包括安全基础理论、交通安全管理概述、驾驶员安全管理、车辆安全管理、事故处理五个方面内容。
1.安全基础管理1.1 系统观系统是由互相联络互相制约若干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 并具有特定功能有机整体。
系统特性包括整体性、有序性、目性和环境适应性。
其中整体性包括内容联络整体性、功能整体性、与外界联络体现出整体性。
系统根据不一样特性可以分类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复合系统、外物质系统。
自然系统构成为自然物, 人造系统构成为人类, 复合系统为自然系统与人造系统组合, 外物质系统则是一种概念系统。
系统基本构造如图1.1所示。
图1.1 系统基本构造图1.2 安全原理安全定义,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危险程度为人们普遍接受状态。
从社会角度定义, 安全是指不因人、机、环境互相作用而导致系统受损失, 人员受伤害, 任务受影响或时间损失。
对一般生产系统定义, 安全是指不存在引起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设备损坏或环境危害条件。
系统安全是运用系统观念,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与措施, 对系统进行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与控制, 使系统在实现规定功能条件下, 具有最佳安全品质。
安全管理与控制关键——对系统中危险进行辨识与控制。
事故是人们在进行有目活动过程中, 忽然发生了违反人意志事件, 致使该行动临时或永久地中断。
事故基本特性包括因果性, 偶尔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潜在性、再现性与可预测性。
海因里希法则揭示了事故发生频率与事故后果程度之间一般性规律。
它是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 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 29件导致人员轻伤, 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这阐明一般事故与重大事故之间存在有关性以及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1.3 事故模式理论1.多米诺骨牌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是指伤亡事故是一连串事件按一定次序呈因果关系依次发生成果。
它指出事故与事故原因间呈链式关系且具有传递性。
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可以通过破链以阻断事故传递途径, 到达防止事故发生目。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课程设计简介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是指在交通领域中,以系统理论和工程思想为基础,综合利用现代科技和运输管理方法,开展对交通运输系统组成部分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整体效益、科技问题等全过程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管理。
本文将介绍一个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课程设计。
设计要求任务:本设计任务是利用工程方法,分析一个中心城区的交通状况,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交通建设方案和交通管理措施。
范围:设计范围为一个中心城区的区域。
需求:1.分析当前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情况,如道路、桥梁、隧道、地下通道、轨道交通等。
2.分析当前中心城区交通状况,如道路拥堵、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交通事故等。
3.按照城市发展规划,预测未来10年中心城区交通状况的变化。
4.提出交通建设方案,包括修建或拓宽道路、建设新的交通枢纽、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等。
5.提出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通信号灯、车辆限行、路权分配等。
设计过程第一步:收集资料收集中心城区的规划图纸、交通运输数据、交通事故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对中心城区的交通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
第二步:分析基础设施情况对中心城区的基础设施情况进行分析,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下通道、轨道交通等,主要分析其现状、优缺点、改造难度和建设建议等。
第三步:分析交通状况对中心城区的交通状况进行分析,包括交通流量、交通拥堵情况、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交通事故等,分析交通状况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确定改进措施的方向。
第四步:预测未来交通状况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对未来10年中心城区交通状况进行预测,预测中心城区交通流量、交通拥堵程度、公共交通的便捷程度,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影响。
第五步:制定交通建设方案根据第二、三、四步的分析结果,制定交通建设方案,包括修建或拓宽道路、建设新的交通枢纽、优化公共交通线路等,制定建设计划、工程预算和施工方案。
第六步:制定交通管理措施根据第三、四步的分析结果,制定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通信号灯、车辆限行、路权分配等,同时制定管理计划、预算和落实方案。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教学设计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逐渐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为工程学科的一个分支,旨在为组织和管理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以便建立高效、可靠和经济的交通运输系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其将来从事该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常用的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工具和技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基础本模块将介绍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运输系统规划、运输模式、交通运输环境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交通系统性能、确定交通运输需求,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系统规划和设计工作。
2.交通运输系统规划本模块将介绍如何制定交通运输系统规划。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不同交通模式的优缺点,如何确定最佳交通模式,以及如何确定最佳路线和站点选择方案。
3.交通运输模式本模块将介绍各种交通运输模式的特点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如何评估不同的交通运输模式,并掌握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水运、空运等交通运输模式的工程设计方法。
4.交通运输环境本模块将介绍如何评估交通运输环境,包括交通流、道路状况、气象条件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交通工程软件和道路模拟工具,进行环境评估和交通优化。
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授课:通过理论讲解,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点;•实验:通过实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相关工程设计方法和软件工具;•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指导下讨论实际案例和问题,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评价方式学生的成绩将按以下方式计算:•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率、作业成绩和小组讨论成绩;•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
教材和参考资料•城市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刘建华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周国华、钱柳林、徐葆华等编著,机械工程出版社,2017年;•交通工程学,徐京伟编著,中国铁道出版社,2018年。
平山县交通运输系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根据上级有关部门文件指示精神,为进一步规范全县交通运输系统有限空间作业行为,深化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有效预防有限空间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针对当前交通运输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落实责任、齐抓共管的要求,全面排查和消除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重大隐患,坚决查处和纠正有限空间作业违法违章行为,有效遏制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
二、工作目标通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摸清全系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现状,促使有关作业单位的风险意识进一步提高,作业人员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防范技能进一步增强,正确辩识有限空间危险源,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环境进一步改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初步建立。
三、整治范围摸清以下三类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建立基础台账。
第一类是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车载槽罐、料库(仓)、管道、船舱、闸室等,以及有人员进入内部作业并存在高度机械伤害风险的粉碎机、搅拌机、泥缸、大型甩干机等;第二类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地窖、暗沟、隧道、涵洞、坑道、下水道、深基坑、地下电缆沟等;第三类是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密闭车间、烟道等。
四、整治内容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2.通风、检测设备和防护用品配备使用情况;3.作业人员经过有限空间安全培训考核和特种作业操作证持证情况;4.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员、检测人员、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情况;5.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及演练情况;6.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警示标志设置情况;7.现场统一指挥和监护情况;8.作业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许可审批情况;9.日常检查巡查及隐患整改情况。
五、方法步骤此次专项整治活动,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组织准备,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1月1日至1月31日)。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第一篇: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作业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本质就是为了解决工程进入系统发展时代所产生的系统性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以过去发展起来的许多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把这些科学技术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而形成的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它所具有的特点有四个方面:①研究思路的整体化;②应用方法的综合化;③组织管理的科学化;④管理工具的现代化。
系统分析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需要改进的已有系统或准备建立的新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从而完成系统目的的重审、系统结构的分析、系统性能的估计、系统效益的评价、系统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分析以及系统发展的预测,为系统综合、系统规划设计、系统协调、系统优化控制和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运输系统是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个运输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为运输活动提供最优规划和计划,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并使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
运输系统工程的内容: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输系统的综合评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模拟研究交通系统工程的方法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研究问题的程序,也就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及其技术内容,解决问题的工作步骤。
通常有硬系统方法论和软系统方法论两种解决方法:系统方法论:①时间维分为7个工作阶段:规划阶段;拟定方案;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②逻辑维分为7个步骤: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方案决定;实施计划;③知识维⑵软系统方法论解决问题的步骤:问题现状说明;弄清问题的关联因素;建立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与现实系统的比较;系统更新系统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或秩序。
通过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的实际情况,运用已知的客观规律和有关的科学知识手段,对所关心的事物及环境在未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索、估计和评价,从而尽可能使人们对这些事物提前采取策略和措施,符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而且也能最优地适应未来的发展,成为预测。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本质就是为了解决工程进入系统发展时代所产生的系统性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是以过去发展起来的许多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并且把这些科学技术从横的方面联系起来而形成的一门高度综合的科学。
它所具有的特点有四个方面:①研究思路的整体化;②应用方法的综合化;③组织管理的科学化;④管理工具的现代化。
系统分析是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需要改进的已有系统或准备建立的新系统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理论分析或实验研究,从而完成系统目的的重审、系统结构的分析、系统性能的估计、系统效益的评价、系统和环境的相互影响的分析以及系统发展的预测,为系统综合、系统规划设计、系统协调、系统优化控制和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运输系统是以交通运输系统的整个运输活动为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为运输活动提供最优规划和计划,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并使之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组织管理方法。
运输系统工程的内容:运输系统分析;运输系统预测;运输系统的优化控制;运输系统的综合评价;运输系统决策;运输系统模拟研究交通系统工程的方法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研究问题的程序,也就是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及其技术内容,解决问题的工作步骤。
通常有硬系统方法论和软系统方法论两种解决方法:系统方法论:①时间维分为7个工作阶段:规划阶段;拟定方案;研制阶段;生产阶段;安装阶段;运行阶段;更新阶段;②逻辑维分为7个步骤:明确问题;系统指标设计;系统方案综合;系统分析;系统选择;方案决定;实施计划;③知识维⑵软系统方法论解决问题的步骤:问题现状说明;弄清问题的关联因素;建立概念模型;改善概念模型;概念模型与现实系统的比较;系统更新系统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法或秩序。
通过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的实际情况,运用已知的客观规律和有关的科学知识手段,对所关心的事物及环境在未来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索、估计和评价,从而尽可能使人们对这些事物提前采取策略和措施,符合当前的现实情况,而且也能最优地适应未来的发展,成为预测。
运输系统预测的内容:(1)、运输经济预测:分为宏观运输经济预测和微观运输经济预测;(2)、运输科技预测:分为运输科学预测和运输技术预测;(3)、交通运输和社会关系预测。
随着经济与交通的快速发展, 经典的微分方程建模面对交通系统复杂性的数量级爆发显得无能为力。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交通仿真技术, 因其经济性、安全性、易用性、快速真实性、可拓展性等优点, 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交通仿真模型随着交通仿真技术的发展开始从微分方程向系统动力学模型转变, 并产生了系统的交通仿真软件来模拟交通现象。
比较有代表性的交通仿真系统是1 9 6 7 年英国运输与道路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验室开发的T R A N S YT 交通控制系统。
20 世纪80 年代后期, 城市交通拥挤、阻塞现象日趋恶化, 由此引发的事故、噪声和环境污染己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智能交通系统(IT s) 应运而生。
交通系统建模的发展历程可从建模的方法、对象、领域三个角度归纳如下: (1)建模的方法经历了数统计分析法、微分方程模型法、系统动力学模型法、计算智能建模方法、复杂网络建模法基于A ge nt 的建模方法。
(2)建模的对象从交通道路实体,到混合交通流建模;从个体交通行为决策, 到交通系统预测与规划;从人、道路、车辆的交通行为特性研究到综合交通系统分析与研究;从现代智能交通系统建模, 延伸到“不以逼近现实为唯一目的”的人工交通系统建模研究。
(3)建模的领域涵盖了交通系统拓扑结构分析、交通系统组织调度和交通系统集成化研究三个领域。
交通系统研究起源于交通信号控制,最初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生成、交通控制信号仿真及交通效益评价等,交通系统研究分为传统法和现代法。
经理半个多少世纪的系统化研究产生了很多成熟的交通仿真模型和交通仿真软件。
交通系统由于设施众多,各组分联系紧密,具有明显的开放性、自适应性、自组织性、非线性、动态性、随机性,是典型的复杂系统。
相关学者从复杂网络的角度研究交通拓扑系统结构,将道路简化成复杂网络中的边,将交叉口简化成复杂网络中的节点,通过研究复杂交通网路的“无标度性”和“小世界效应”来分析佳通网路的拓扑特性,推演交通系统演化规律, 进而研究了交通网络设计与拓扑优化、交通级联失效控制、交通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 从宏观层面探究了网络结构特性与交通演化行为的关联性。
李英等叫计算了以停靠站点为节点的上海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复杂性指标, 证明了其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 证实该网络对随机失效具有很强的抗击能力, 对选择性攻击的抗击能力很弱。
根据用户需求定义了鲁棒性指标, 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鲁棒交通网络设计方法, 并在不同测试网络和预算水平下系统评估了模型的性能, 证实了交通网鲁棒设计的重要性和模型的可用性。
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交通系统模型, 能够较好的刻画交通系统的宏观性能, 但是对系统内部细节及作用机理的描述能力有待提升。
交通系统演化行为是在人、车和道路等交通系统组分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 为了探究交通系统拓扑结构与交通演化行为的关联性, 黄佩蓓等从城市交通网络演化的角度对城市演化的分形本质进行了研究,揭示了分形理论在城市形态演变中的可应用性, 讨论了交通网络结构与城市经济的关系。
曾明华「川在对区域交通网络层级性的实证研究基础上, 分析了交通网络层次性与交通网络性能的演化关系, 构建了多层次多模式的综合交通网络优化模型, 实现了交通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交通网络层次规划基本框架, 为交通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从交通系统的本体结构去探寻交通演化的规律, 体现了系统工程学的思想, 为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基础。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涉及交通量调查、交通流特性分析、交通流组织、交通信号、配时方案生成、交通仿真及交通效益评价等内容。
徐勋倩创等提出一种改进的单路口交通信号多相位实时配时模型, 基于时变加权系数将交叉口控制问题转化为单目标函数优化问题, 并采用蚁群算法求解模型, 验证了模型及其求解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关研究实现了交通系统局部性能的优化, 却无法保证整体性能的最优, 日益复杂的交通系统急需实现大范围区域协调控制。
徐建闽等以区域整体输出总流量最大化和各交叉口进口道总延误时间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基于动态子区划分的交通信号区域协调控制双层规划模型(B P模型), 通过分析交叉口滞留排队车辆、进口道交通量以及相位相序对区域协调控制的影响, 采用基于遗传一模拟退火算法的混合优化策略对模型进行求解, 提高全局最优解的可靠性和计算效率, 为实现大范围区域协调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出行需求预测是进行交通管控的基础, 经典的“四阶段”法(出行发生、出行分布、方式划分和出行分配) 源自上世纪5 0 年代的美国, 它遵从以需求为导向的规划思想, 以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和城市土地使用预测作为预测的基础, 采取单向的以交通预测为核心的建模技术。
由于在生成模型时, 以出行交通成本为阻抗的分析模型过于简单, 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 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于上世纪70 年代首次提出了基于活动链的出行需求预测方法。
基于活动链的出行预测主要研究人们的出行行为特征和选择特征, 它认为出行需求源于活动需求, 同时受到时空、家庭和生活周期等条件约束。
O D 矩阵反映了某区域的基本交通需求, 其获取方法分为静态和动态方法。
静态方法包括: 人工调查法、最大似然估计法、最大嫡模型法、误差平方和最小法、双层规划模型法等。
动态方法包括路段流量反推动态O D 矩阵法, 利用在道路设置的交通检测器可以获得实时的路段交通流量, 由此计算得到动态的O D 矩阵。
公共交通与城市生活息息相关, 完善交通运输综合服务体系, 是提升出行体验和吸引乘客的有效手段。
日本东京都交通局开发了城市公共交通综合运输控制系统(C T C S ), 期望通过掌握运行情况以及积累乘客数据实现精确平稳的公共交通运营服务。
通过实际应用, 使得东京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成本降低, 在改进公共汽车服务的同时也再次赢得了乘客。
联合交通运输研究是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张明智等提出了基于A g en t的联合交通运输模型,分析了主要A g en t的属性、行为和交互, 并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目前的交通控制技术仅能满足小范围控制需求, 对于城市级大范围的区域协调控制, 还缺乏高效控制策略; 控制方法的适应性较差, 往往只能满足特定环境约束下指定类型的对象控制; 控制系统实时性和准确性不能得到保证, 应急措施准备不足; 需要综合物联网技术和先进的控制理论方法, 探索基于多源异构信息的多目标系统协同控制模型。
相关学者从复杂网络和结构层次性出发分析交通系统拓扑结构特性, 但复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交通系统演化规律的关联性模型有待深入研究; 面对具有类似于“小世界”、“无标度”特性的交通网络模型, 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交通行为模式能否找到描述交通行为演化的基本规则进而实现复杂交通系统的解藕控制, 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当前的交通系统研究期望通过精确的模型来再现真实系统中的涌现现象,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频发使得上述努力往往事与愿违, 需要深入探索搭建完善的交通系统应急管理决策模型, 应对复杂交通系统级联效应带来的潜在威胁。
Moussaid等州基于认知科学理论提出了行动启发式方法模型, 在只利用行人出行速度和方向这两个简单认知行为的前提下, 模型预测结果却与大量的实测数据趋于一致, 为集体社会出行行为建模扫除了障碍, 通过简单个体行为演化出复杂系统宏观行为将是我们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当前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是面向不同目的、不同对象、不同情境的独立模型, 模型的标准不一致,致使其适应性和拓展性不强, 这必将限制智能交通系统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为保障出行快捷与安全, 需将现有的交通系统控制方法协调组织起来, 借鉴并支持其他研究领域新思想、新方法的融入, 探索实现调度、服务、评估一体化的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模型。
人工交通系统的提出为交通系统的研究另辟蹊径, 但由于其多学科交叉特性, 需要综合系统学、社会学、心理学、控制科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地理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 构建具有与真实社会平行执行的人工交通系统模型, 分析交通对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
特别的, D u g u n dj i等侧从数据采集、定量方法、数据分析与统计、大规模系统仿真和政策应用等归纳了交通系统与社会交互的关系, 提出需要通过增加现有交通出行模型与社会接触、社会资本和社会环境的关联性, 来提高交通行为的丰富性和交通政策灵敏度, 使交通系统更好的服务于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