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第一课时 因数与倍数 人教版 (共16张PPT)
- 格式:pptx
- 大小:4.56 MB
- 文档页数:17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单元解读一、链接课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三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在课程内容的第三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 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重概念的建立,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记忆概念,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总结的完整过程,掌握在这一单元的内容中,2、5、3 的倍数的特征,100 以内的质数表,以及两数之和的奇偶性等知识。
二、单元目标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数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数学分支,它是研究整数的性质的一门学问,以严格、简洁、抽象著称。
数学一直被认为是“科学的皇后”,而数论则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可见数论在数学中的地位。
本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初步,一直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整数的知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基于教材分析理解和新课程标准要求与学生经验、认知基础水平,结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发展增强“四能”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整合定位(确立)如下: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 的倍数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