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胃肠炎TGEV
- 格式:pptx
- 大小:401.51 KB
- 文档页数:18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Coronavirus, 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的胃肠道传染病,主要在幼年猪中发病。
该病主要通过飞沫、粪-口传播,人工装运等传播途径。
病毒对猪的肠道上皮细胞有强烈的亲和力,感染后引起肠道上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导致猪出现腹泻、呕吐、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对猪的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对猪场的生产经营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及时准确地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对于控制该病的传播和治疗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表现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发生在出生后10天到3个月的幼猪中,症状主要包括剧烈的腹泻、呕吐、食欲不振、发热、消瘦等。
腹泻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猪的大便呈稀水状,颜色较浅,有时会带有泡沫,味道恶臭。
患病猪只能呈躺姿,丧失食欲,精神不振,消瘦,有时伴有急剧的抽搐,病情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2. 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对遗体猪进行尸检,可以发现胃黏膜充血、水肿,粘膜呈浅红色,有时可见到糜烂灶和溃疡形成,肠粘膜破坏明显。
病毒学检测:采用RT-PCR、ELISA等方法检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核酸或抗体,可作为病因学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目前,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和预防措施。
1. 对症治疗(1)保温:新生仔猪生后应及时处理分娩物、给予温暖的环境,保证温暖的饮水和饲料。
(2)对抗菌素治疗: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引起的肠道感染,可选用氨苄西林、环丙沙星等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
(3)抗腹泻药物:如蒙脱石、滑石、止泻药等,可以有效改善猪的腹泻症状,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2. 预防措施(1)消毒:对猪场环境、设施、用具进行定期彻底的消毒,防止病毒的传播。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TGE)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病毒性疾病。
TGE主要通过飞沫和粪口途径传播,是造成猪群厌食、腹泻和高死亡率的重要病因之一。
及早诊断和科学治疗对控制疾病的传播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TGE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TGE的临床表现TGE主要在出生后7-14天发病,临床表现为高热、呕吐、厌食、腹泻和生长缓慢。
腹泻病程持续3-7天,粪便呈米泔水样,量大,伴有明显的腹泻样质。
在重症病例中,大部分新生仔猪死于脱水,一般死亡率可高达100%,严重影响了猪的养殖产业。
成年猪也可感染TGEV,但症状较轻,多表现为轻度腹泻和消化不良。
二、TGE的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TGE的临床症状是诊断TGE的第一步。
上文已经介绍了TGE的临床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高热、呕吐、厌食和腹泻等。
结合猪的饲养史和暴露史,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感染TGEV。
2. 病原学检查TGEV主要通过病毒分离和鉴定来确诊。
采集病猪的肠道、胃内容物,进行病毒分离。
常见的方法有细胞培养和小鼠接种法。
病毒分离后,需要进行病毒鉴定并测序确认病毒株。
这是确诊TGE的最直接和准确的方法。
3. 血清学检查血清学检查也是诊断TGE的重要方法之一。
可以采集病猪血清,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补体结合试验(CF)检测TGEV抗体。
有研究表明,利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TGEV抗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检测方法。
三、TGE的治疗措施1. 对症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及早对症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表现为腹泻和呕吐等症状的猪,可以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对于脱水情况严重的病猪,需要给予输液治疗,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2. 病毒抑制治疗TGEV属于病毒性疾病,因此病毒抑制治疗是治疗TGE的重要手段。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传胃炎)是由猪传入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强传染性的疾病。
传胃炎不仅病程短暂,病情严重,还易造成猪群的大面积感染和死亡,给养猪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诊断和防治传胃炎非常重要。
一、诊断:
1. 临床症状:感染猪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嗜睡、食欲不佳、腹泻、软便甚至水样便,体温升高,呕吐等。
2. 病原学检测:通过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诊传胃炎。
病理学检查可发现猪小肠黏膜出现变薄、糜烂和出血现象。
实验室检测可使用PCR、ELISA等方法,检测猪的粪便或组织样本中是否含有TGEV的核酸或抗原。
3. 病毒分离鉴定:通过分离和培养病毒,并观察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情况,确定传胃炎的病原体。
二、防治措施:
1. 加强生物安全:猪场要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对猪场环境的清洁、消毒和消毒物品的管理,减少人员、车辆等外界可能带入病毒的因素。
2. 强化病毒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猪群,尽早进行隔离,防止病毒传播。
可以通过定期检测猪群的粪便或组织样本,确保猪群的健康状况。
3. 提高饲料和水源的卫生质量:加强饲喂设施的清洁和消毒,确保猪群的饲料和水源符合卫生标准,减少传胃炎病毒的传播。
4. 加强对猪群的免疫:通过疫苗接种等方式,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传胃炎的感染率和死亡率。
5. 症状治疗:对于已经感染传胃炎的猪,可以采取补液、抗生素等治疗方法,缓解症状,防止病情恶化。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观察、病原学检测、病毒分离鉴定等方法,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和饲料卫生质量的控制,以及加强猪群的免疫力,从而有效控制传胃炎的传播和病情的发展。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ofswine)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猪的1种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但2周以内仔猪的病死率很高,5周以上的猪很少死亡。
其它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均无感染性。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ofswine)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猪的1种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但2周以内仔猪的病死率很高,5周以上的猪很少死亡。
其它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均无感染性。
1933年起,美国的依利诺斯州就有本病记载,此后在美国广泛流行。
1946年,Doyle等确定本病的病原体为病毒,并作了比较详细的报道。
1956年在日本,1957年在英国相继发生本病。
以后法国、荷兰、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波兰、前苏联、罗马尼亚、比利时、南斯拉夫、我国台湾省、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相继报道了本病。
现在除阿拉斯加、北欧各国之外,在北半球,特别是北纬三十度以北的温带至寒带地区,均有本病分布。
从六十年代末期起,我国就有关于本病的报道。
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为冠状病毒。
其它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呼肠孤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亦可引起猪的传染性腹泻。
本节只介绍猪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TGEV)。
1.形态特征经滤过试验、超速离心和电镜观察,证明病毒粒子的直径为90~200nm,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或多边形。
有双层膜,囊膜上覆有花瓣状纤突,纤突长18~24nm,以极小的柄连接在囊膜的表面,其末端呈球状,直径约10nm,制片时容易使纤突脱落,所以经常只看到囊膜的边界,或者只在囊膜的某些部位有这种花瓣状纤突。
某些病毒粒子在以磷钨酸负染后,可见到1个电子透明中心或没有特征的核心,其形态与粘病毒的管状或螺旋状的核蛋白结构不同。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简称TGE)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简称TGEV)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病,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一、诊断1. 临床症状分析: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与其他胃肠炎病症相似,但其呕吐频率较高,一般为腹泻之前的早期症状。
TGE还伴随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临床表现。
2. 病原学检测:可以通过实验室检测,如PCR(聚合酶链反应)、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方法检测病原体TGEV。
3. 病理学改变:在进行病理学检查时,发现小肠粘膜严重充血、糜烂,有时伴有出血灶,可以作为TGE的诊断依据。
4. 免疫学检测:可以通过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测定进行诊断。
检测血清中的TGEV抗体滴度,高滴度抗体阳转可初步确诊TGE。
二、防治1. 预防措施:(1)生物安全措施:合理划定猪舍的洁净区、污染区和隔离区。
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避免猪舍内的病毒暴发。
(2)隔离观察:对于可疑感染TGE的猪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诊后要及时隔离,以防传播给其他健康猪只。
(3)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清洁、消毒饮水设施、饲喂器具等,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饲养管理要科学合理,增加饲养密度可降低传染概率。
2. 治疗方法:(1)对猪只进行支持治疗,例如加强饲养管理、补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
(2)提高疫苗免疫能力,疫苗接种可以增强猪只免疫力,减少病毒的感染概率。
疫苗应在猪只生长早期注射,可预防猪只感染TGE。
(3)传染源处理:当发现猪只感染TGE时,应立即处理传染源,如进行有效的消毒措施,以减少病毒传播。
总结: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需要综合运用临床症状分析、病原学检测、病理学改变和免疫学检测等多种方法进行诊断确认。
在预防方面,加强生物安全措施、隔离观察和日常管理,对疫苗免疫能力提高和传染源处理都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主要感染猪只的肠道,引起严重的胃肠炎症状。
这种疾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及时的诊断与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治疗进行详细的介绍,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表现与年龄密切相关。
幼猪感染后,通常在感染后12~36小时内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泻、脱水、腹痛、食欲不振等。
幼猪的死亡率极高,严重危害养猪业。
成年猪感染后症状比较轻,主要表现为腹泻、脱水、食欲不振。
在临床上,猪传染性胃肠炎通常可通过症状进行初步诊断,但为了明确诊断病情,需进行实验室检测。
1. PCR检测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目前用于病毒检测的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猪粪便样本进行PCR检测,可以迅速、准确地检测出TGEV的存在,辅助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
2. ELISA检测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是通过特定的抗体对病毒进行检测的方法,可以用于检测血清、粪便等样本中的TGEV抗体或抗原。
ELISA检测可以帮助饲养员及时了解猪群中是否存在TGEV感染,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3. 病理学检查对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病理学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通过对感染病猪的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胃肠黏膜的病变情况,进一步确认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
还可以通过电镜等方法观察到TGEV病毒颗粒的存在,从而确诊疾病。
1. 对症治疗在幼猪感染猪传染性胃肠炎后,通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症状,如腹泻、脱水等。
此时,对症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需要注意维持幼猪的水电解质平衡,提供充足的水和盐类,防止脱水,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同时还可以使用一些抗生素药物,如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以抑制肠道菌群的生长,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疾病持续时间。
2. 疫苗预防疫苗预防是目前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主要防控手段之一。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防治措施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PI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播,严重危害猪群健康的病毒性传染病。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主要感染猪群的肠道,导致幼崽的胃肠道发炎,严重时可导致幼猪的死亡。
独立幼崽猪儿病毒还可感染肠道和呼吸道,导致类似症状。
因此猪传染性胃肠炎严重威胁着猪的健康产能,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研究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对于猪的健康和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学特征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是一种属于冠状病毒家族(Coronaviridae)的病毒,为正肠内病毒科(Coronavirinae)的TGEV属病毒。
这种病毒呈球形或卵球形,直径约60-220纳米,具有外膜,表面突起较为密集。
病毒颗粒经一般脂质溶剂、30%乙醇、乳液稀释等可失活,耐酸碱性较强。
在恒温条件下,病毒在气溶胶中可存活72小时,脱离宿主体外能存活数天。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潜伏期短,一般在2-4天内发病,常伴有寿便、粪便稀软、混有泡沫、呕吐、体温升高、食欲不振、肌纹消失、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
在发病的早期,病猪表现出恶心、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加重,出现呕吐、腹泻、生产力下降、病死率增高等。
二、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包括呕吐、腹泻、粪便呈稀泡状,且有时夹杂着一定量黏液,腹腔积液,部分的肠道损伤则表明更为严重的传染性胃肠炎,除了上述临床表现外,还有腹水、心包腔积液,腹泻持续1-4周后,以后腹泻停止又可痊愈。
2. 实验室检测(1)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患猪的肠道组织病变情况,如黏膜充血、水肿等。
(2)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抗体检测,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猪群中是否存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的感染情况。
三、防治措施1. 疫苗预防目前,在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方面,开发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控措施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 TGEV) 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主要在猪群中发生。
该病可造成幼猪的严重死亡率,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
相关部门对该疾病的流行病学鉴别诊断与防控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病因TGEV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病毒,能在温度低至冰点的条件下存活。
它主要通过病毒粪便-口途径进行传播,另外也可通过粪-尿-口途径传播。
当猪群密度大、清洁卫生条件差时,容易发生疫情。
流行特点TGEV主要在春季和冬季流行,一般在幼猪出生后2-8周内爆发,特别是在冬季产仔率高或者抗体水平下降时容易发生。
每次感染后猪群内死亡率极高,约为90%以上。
流行规律猪传染性胃肠炎遵循一定的流行规律。
疫苗或天然感染后,猪的传染性胃肠炎抗体水平急剧升高,能够保护幼猪在4-5周龄以前不患此病,但此后随抗体水平下降再次易感。
潜伏期约3-7天,短则1-2天,长可达10多天。
传染性胃肠炎的母猪如果感染后,母体病毒抗体能通过乳汁传递给仔猪,但抗体水平在仔猪生长过程中逐渐下降。
传染性胃肠炎的幼猪经一次自然感染后,能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这种免疫力的持续时间较短,约为2-3个月。
诊断鉴别猪传染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幼猪发生腹泻、呕吐、食欲减退,粪便中带有蛋清样黄色分泌物等。
对于出现腹泻、呕吐、食欲减退症状的幼猪,需要警惕可能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病。
还可通过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诊断。
防控措施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健康管理树立正确的养猪理念,做好环境卫生,保持猪场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消毒,保持猪场的空气流通。
密切监控猪群的健康状况,对患病猪进行及时隔离并给予治疗。
2.饲养管理保证幼猪在良好的环境中生长。
给幼猪提供营养均衡、易于消化的饲料,合理编制饲养计划,允许猪群缓慢适应新环境。
中国农业信息网《电子杂志》栏目猪的消化系统疾病(病毒性疾病1)1. 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 troeNte-ritis,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引起10 日龄以内仔猪呕吐、严重腹泻和高死亡率为特征。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但3周龄以上猪死亡率低。
本病于1945年首次报道于美国,随后相继在包括日本在内的许多北半球国家中发现。
1986年以来,许多欧洲国家,几乎100%的猪群TGEv抗体阳性,主要是由于TGEV 的呼吸道变异株一猪呼吸道冠状病毒(PRCV)迅速传播所致。
我国早在60年代未,即有许多关于本病的报道。
1.1病原特征TGE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
病毒粒子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直径60~160nm。
有囊膜,囊膜上有花瓣状纤突。
基因组为带有Poly A尾的单链正股RNA。
主要结构蛋白为47KD磷酸化的核衣壳蛋白,28~31KD膜整合蛋白和200KD纤突蛋白。
纤突蛋白是刺激产生中和抗体的主要蛋白质。
只有1个血清型,各毒株之间抗原关系密切。
国内已证明,我国分离的“TGE”华株,“TGE”吉毒株之间一致,但与M株、SA株和TD株不同。
与猫冠状病毒和犬冠状病毒(CCV)之间有抗原相关性。
可在猪肾细胞、甲状腺细胞、唾液腺细胞和猪睾丸细胞增殖并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包括细胞肿胀、变圆、空泡变性、皱缩、颗粒变性,有的崩解、脱落,使单层细胞形成网眼状。
在细胞浆中增殖,不产生包涵体。
有血凝性。
用原代猪肾细胞培养增殖的病毒能凝集鸡、豚和牛的红细胞,而不凝集小白鼠和鹅的红细胞。
特异性抗血清可抑制其血凝反应。
对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钠敏感,对胰酶有抵抗力。
耐酸,pH 4~8时稳定。
对热和日光敏感,日光照射6h、37℃4h 都能使其丧失感染力。
0.05%甲醛37”℃C2min可灭活病毒。
冻结保存时稳定,细胞毒一20℃可保存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