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 (新版)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导教学设计: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教学目标1.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2.掌握力的相互作用的特点;3.能够分析和解决力的相互作用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相互作用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1.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概念;2.掌握力的相互作用的特点。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引入新知识:从日常生活中找出几个力的作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
2.提出问题:请学生回答力的作用是否是相互的,为何如此。
步骤二:知识讲解1.讲解力的相互作用的概念:力的相互作用是指物体A受到物体B的力,同时物体B也受到物体A的力。
2.举例说明:通过实际例子,如拉力、压力等,进一步解释力的相互作用。
步骤三:力的相互作用的特点1.特点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即力的大小与作用力相等,方向与反作用力相反。
2.特点二: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3.特点三: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
即物体A受到的力与物体B受到的力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
步骤四:思考与分析1.给出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
如:–如果在桌子上放一个书,书对桌子的压力与桌子对书的压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火箭发射时会向上运动?步骤五:拓展应用1.结合生活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思考力的相互作用在现实中的应用场景。
如:–汽车运行时的摩擦力;–打击乒乓球时的力的相互作用。
步骤六:归纳总结1.由学生自主总结力的相互作用的概念和特点,并与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对比。
五、教学资源•教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PPT课件。
六、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对力的相互作用理解程度;2.布置作业,检验学生对力的相互作用的掌握情况。
七、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力的相互作用这一主题展开,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和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并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相互作用的概念和特点。
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试件的制备方法一、引言混凝土试件是评价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重要标准。
制备标准试件是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试件的制备方法。
二、试件材料1. 水泥:按照GB175-2007标准使用硅酸盐水泥;2. 砂:按照GB/T14684-2011标准使用中砂;3. 石:按照GB/T14685-2011标准使用碎石;4. 水:使用自来水或符合GB5749-2006标准的水。
三、试件制备1. 材料配合比混凝土试件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此不再赘述。
2. 设备准备(1)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机应无泄漏,搅拌刀片无明显损伤;(2)模具:模具应无变形、无缺陷、无损伤,并能够满足试件尺寸要求;(3)振动器:振动器应能够使混凝土在模具内均匀振实。
3. 试件制备流程(1)将材料按照设计配合比加入混凝土搅拌机中;(2)搅拌约2min后,加入适量的水,继续搅拌至混凝土均匀;(3)将混凝土倒入模具中,每层厚度不超过15cm,用振动器在模具内振实;(4)填充完毕后,用刮板将混凝土表面刮平,然后在表面上用钢针在正中心处挖一孔,深度不超过5mm;(5)将模具放入恒温水槽中,在23±2℃的恒温水中养护试件,养护时间不少于7d。
四、试件尺寸混凝土试件的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在此不再赘述。
五、试件质量1. 试件表面不得有明显裂纹、孔洞或腐蚀现象;2. 试件尺寸应符合标准要求,误差不得超过标准规定;3. 试件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六、试件标记试件标记应包含以下内容:(1)试件编号:按照设计要求编号,编号应清晰可见;(2)试件材料标记:应标明水泥、砂、石的品种、等级、产地等信息;(3)试件尺寸:应标明试件的长、宽、高。
七、结论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试件的制备方法是确保试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
正确选择试件材料、准备设备、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制备、保证试件质量和正确标记试件是制备标准试件的关键。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在设计本节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以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和场景为切入点,引导他们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物体间力的传递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间力的传递规律。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力的相互性。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海绵、木块、滑轮组、绳子。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气球,一张纸,一把剪刀。
四、活动过程1. 导入:以一个简单的互动游戏引起学生兴趣。
让学生围成一个圈,互相拍打对方的肩膀,感受力的作用。
2. 探究:让学生分组,每组用气球、海绵、木块等教具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力的作用现象。
4. 实践:让学生用纸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形状,用气球作为动力,让纸片在空中飞行。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如何使纸片飞得更远、更稳定。
6. 拓展:让学生思考力的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力的相互性。
2. 活动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物理知识。
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在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力的传递规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力的作用,举例说明力的相互性,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设计意图]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
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在今天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突破:(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说,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来真正认识一个力。
(3)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认识,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本节课主要采用大量举例、精心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能力目标: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
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物理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树立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力无所不在[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力的三要素(2)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1)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解(2)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3)力的示意图画法[教具和学具]弹簧(2只)、钢尺(或塑料尺)、气球、弹性球、条形磁铁(2根)、小车(2辆)、钩码一盒、大头针、三角板、幻灯片、多媒体[课前准备]思考:“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原因让一名学生带旱冰鞋[教学过程]举杠铃、火箭升天等等。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并能利用该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2、通过讨论,认识到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
3、在研究力的相互作用的实验中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实验设计的能力和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难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教学过程】过渡语: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力,了解了弹力、重力和摩擦力的基础知识。
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活动(学生):用手按压圆珠笔的笔芯,笔芯受到力吗?你们的手又有什么感受呢?学生回答:手痛!师:手痛,这意味着什么?又能说明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手痛的原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师:我们能否进行这样的猜想“当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同时也受到这一个物体的作用”?板书课题: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新课教学(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提出问题: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能否从生活中列举实例来支持你的这个猜想呢?学生活动:举例、讨论(两人一组或前后四人一组)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的举例进行适当的归纳、解释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种基本形式的力弹力、重力和摩擦力,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事例中只涉及了部分力还不够全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不仅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摩擦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而且引力的作用还是相互的活动1:同桌两人两根手指拉钩,左边学生施力,两个学生说出各自感受;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活动2全体学生起立,听着老师的口令,一起抬起右脚使劲向下跺地;这说明什么问题呢?(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活动3:每个学生拿起一只手在另一只手上压紧并推动。
问题:同学们能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证明摩擦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呢?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生活体验,拖桌子时地面会给桌子一个摩擦力,但是桌子被拖动的同时,地面上会出现划痕,这就说明桌子和地面间的摩擦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师:同学们,刚才的两个实验我们看到了,拉力压力之间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桌子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手与手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更多的实验和研究表明:老师口述:1、所有弹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2、所有摩擦力的作用都是相互的;学生演示实验:两个小车同时反向运动(磁体)说明了什么?说明“磁体间的作用也是相互的”学生观察图片PPT投影“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图片与“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图片。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能力目标: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
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
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
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物理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树立宇宙万物之间都存在着力的作用、力无所不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力的三要素(2)力的作用效果(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难点:(1)力的相互作用的理解(2)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3)力的示意图画法
[教具和学具]
弹簧(2只)、钢尺(或塑料尺)、气球、弹性球、条形磁铁(2根)、小车(2辆)、
钩码一盒、大头针、三角板、幻灯片、多媒体
[课前准备]
思考:“一个巴掌拍不响”的原因
让一名学生带旱冰鞋
[教学过程]
举杠铃、火箭升天等等。
动
这是因为排球受到力的作用快了,因为小球受到力的作用
通过刚才的探究活动、力的示意
学生练习:课本后习题
教师:以上大量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有什放手后。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 4 节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演示如图实验先猜松开手后气球向外放气,气球将会怎样?然后观察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新课教学做一做:1、体验图8-34手有何感觉?说明了什么?2、自已动手做一做,用手托起物理课本,托力的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
同时手感有压力,说明手同时也受到3:观看并思考:人给墙一个推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人离墙运动是因为墙对人一个推力。
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又是。
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修正并进行板书。
体验手压铅笔尖的感觉,并思考问题。
(学生很有可能猜出力的作用是相互)学生通过实验分析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通过活动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两个动手实验和一个视频观察,总结分析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新课教学活动4:交流讨论:结合以上的例子想一想相互作用力两力大小、方向、作用点有何特点?活动5:阅读p58“奇思妙想”并思考:1、小明和小华运用了什么知识?2、演示“气球反冲”实验。
是谁推着气球前进?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通过实验可得到结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方向分别作用在物体上。
这两个力产生同时消失。
对过学生的讨论,得出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对力的相互作用的应用。
教案:苏科初中物理八下《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8章第4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本节课主要讲解力的相互作用原理,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力的相互作用原理,知道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力的相互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气球、木块。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PPT展示一个场景,两个人相互推挤,提问学生他们之间是否存在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否相互的?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相互作用原理,通过PPT展示力的相互作用示意图,让学生明白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 实例分析:利用实物模型、气球、木块等展示力的相互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相互作用原理。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检查学生对力的相互作用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力的相互作用原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七、作业设计1. 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力的相互作用现象。
答案:如两个人相互推挤,他们之间存在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 请设计一个力的相互作用实验,并描述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如用两个气球相互挤压,观察气球形变程度是否相等,证明力的相互作用原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力的相互作用原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下一节课可以继续讲解力的相互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拓展延伸:力的相互作用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火箭发射、摩擦力等。
物理:8.4《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3)(苏科版八年级下)[设计意图]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力学知识的基础。
力的概念十分抽象,要使初中学生真正建立起力的概念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逐步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
在今天的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突破:(1)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孤立的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对任何一个力来说,必有其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通过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三要素来真正认识一个力。
(3)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认识,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的,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本节课主要采用大量举例、精心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方法,使学生对力的概念有深刻的感性认识。
在学生活动中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增加实验的可视程度,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三要素,会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能力目标: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通过实验观察和对事例的分析,概括出力的作用效果。
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并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物理实际问题。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8.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案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活动8.7物体在施力的同时是否也受力各小组选择或者自己设计一个实验,做一做。
实验1.如图8-32所示,用手压铅笔尖,手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如图8-33所示,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看到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3.如图8-34所示,你会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总结:上面的现象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把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钩在一起分别用手向相反方向拉,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组讨论总结:上面的现象可以说明: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即力的作用是_________的。
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它们的大小。
方向__________,这两个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例1:如图所示,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物理知识:⑴____________;⑵;知识点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生活中的应用[阅读]“读一读奇思妙想”,了解火箭升空的原理。
[活动]放飞吹气的气球。
1、尝试解释游泳和火箭升空的原理。
2、排球运动员用力扣球时,常常感到手部疼痛,这是为什么?手受到的力是什么物体施加的?(思考:姚明、刘翔的脚部经常受伤为什么?)3、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受到那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例2:从船头向岸上跨一步,可能会掉入水中,这与在陆地上跨一步相比较,有什么异同?。
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含义,会解释有关现象。
2、会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区分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并用力的三要素作出力的示意图。
难点: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学会判断一对相互作用力。
三: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3、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含义,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的产生原因。
4、会自己设计一些小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习过程】
一、【问题引导】
1、阅读开头部分内容,两幅对话图,你支持谁的观点?
2、按照活动8.7的要求,进行相关活动,并认真思考(围绕以下的思考题进行)
实验1:手指有什么感觉?。
这种感觉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2:会发生什么现象?。
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实验3:看到什么现象?。
分别说明了什么?。
实验4:看到什么现象?。
分别说明了什么?。
总结以上实验,可归纳出什么结论?。
二、【适时训练】
2、你用力划桨,使船前进,则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手
B、水
C、桨
D、船
3、将一块塑料平板搁在几个大小相同的瓶子上,先让一辆上发条的玩具小车的车轮转动起来,随后把小车放在平板上,如图所示.则().
A.小车、平板都向左运动 B.小车向左运动,平板不运动 C.小车会向左运动,平板向右运动D.小车不运动,平板向右运动
4、足球运动员踢球时,球受力向前运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同时脚又感到疼,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这说明。
5、以卵击石,石头没有损伤而鸡蛋破了,这一现象中,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小.“孤掌难鸣”说明了物体间产生力的作用是的,同时也说明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必须有_____个物体.
6、春游时小明坐在船上用力推另一只小船,如右图,结果两船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请写出两个与此现象相关的力学物理知识:
(1)_______________ _;(2)__________________.
7、右图中米袋随传送带匀速向上运动,请用力的示意图作出米袋受到的重力,支持力与摩擦力。
三、【巩固作业】补充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