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过程控制程序
- 格式:docx
- 大小:15.72 KB
- 文档页数:4
印刷厂内通常有哪些质控措施和流程?一、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在印刷厂内,原材料的质量是制作高质量产品的基础。
印刷纸张、油墨、胶水等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流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严格的供应商审核:印刷厂会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合作,通过审核流程筛选供应商。
他们对供应商的质量保证体系、生产设备、工艺流程等进行评估和审核。
2. 原材料样品检验:印刷厂会对每批原材料进行抽检,检测其符合技术要求。
例如,在纸张方面,检测纸张的光泽、厚度、平整度等指标;在油墨方面,检测油墨的颜色、粘度、干燥速度等指标。
3. 质量合格证明:印刷厂会要求供应商提供原材料的质量合格证明,以确保原材料符合标准和要求。
二、印刷过程的质量控制印刷过程是印刷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印刷厂通常会采取以下质量控制措施:1. 印刷工艺参数的控制:印刷厂会根据印刷品的要求,调整印刷机的印刷速度、压力、温度等参数,以确保印刷效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2. 质量检测设备的使用:印刷厂会配备各种质量检测设备,如色差仪、密度计、网点测量仪等,用于检测印刷品的色彩准确性、墨水分布均匀性等指标。
3. 印刷样品审核:在印刷过程中,印刷厂会定期抽检样品,与客户要求的样品进行比对,确保印刷品符合客户期望。
4. 不良品处理:如果发现印刷品存在质量问题,印刷厂会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包括停机调整、修复或重新印刷等,以确保交付给客户的印刷品质量符合要求。
三、印后处理的质量控制印后处理是印刷品最后一个环节,印刷厂在此环节也会严格控制质量,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折页定位的精确性:在折页环节,印刷厂会根据设计要求和折页样张进行精确的定位,并通过可视检验确保折页的准确和整齐。
2. 胶装效果的检验:在胶装过程中,印刷厂会通过试装检验,检查书籍的胶装效果,包括胶线是否牢固,页码是否齐全等。
3. 印品包装和运输:印刷厂会对印品进行包装,确保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
这包括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进行适当的防震防潮处理等。
印刷车间工作流程与责任分工一、开机准备。
1.更换橡皮布:二手检查在机橡皮布和包衬,是否需要更换→二手和四手更换不可用橡皮布和包衬。
2.装版:机长设置电脑相应参数、纸张尺寸和压力→四手依次装版(从第一座到第七座)。
3.检查:机长检查水质参数→色序和油墨→飞达纸堆升降功能及收纸齐纸器→检查安全防护罩。
4.调试:机长设置产品过程工艺参数→二手打规矩、调套印→三手检查油墨浓度→四手飞达输纸部位调节。
二、校色签样。
1.校色:三手按工艺配方调色及上墨→机长校色并按印刷效果调整油墨色相。
2.看样:机长看色相→二手蒙菲林、检套印、校版面→三手校文字、测条码。
3.签样:机长填写签样卡→IPQC进行审核→车间主管、生产部长、技术部进行签样确认。
三、过程控制。
1.机长:每300印抽取印品样张(每次至少抽取2张),按产品质量标准自检→发现质量问题时进行相应调整,如有问题应填写质量反馈单→进行设备状态巡查。
2.二手:协助机长自检,着重检查产品套印、版面和规矩→核对每版数量→详细填写流程卡。
3.三手:每隔5-10分钟进行加墨搅墨→下料→围保护膜→转运至指定位置。
4.四手:自检纸张一致性→翻检来料→上纸→不停机主副纸堆互换。
四、交接班。
1.时间:提前10分钟到岗,每一岗位进行岗对岗、面对面交接。
2.内容:就安全、质量、设备、产品名称、重要事项等进行交接。
3.要求:交顺车、交心得、接责任、接记录。
机长下班前必须如实填写交接班记录。
五、卫生。
1.机长:对整个机台的卫生状况负责监督。
2.二手:保持操作台和收纸机周围的整洁干净,确保无油迹并清洗压印辊筒。
3.三手:对1-8色座的安全护罩和操作面板进行清理,同时负责调墨房的卫生整洁。
4.四手:负责飞达区域和辅料区的摆放和整洁,同时清洗压印辊筒。
5.学徒:负责整台机的脚踏板、辅助设备以及空调的卫生整洁。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印刷行业质量控制的流程与质量保证方法在印刷行业中,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最终效果和客户的满意度。
本文将介绍印刷行业质量控制的流程和质量保证方法,以帮助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客户的满意度。
一、质量控制流程1. 设定质量标准:在开始印刷作业之前,需要明确制定质量标准,包括颜色准确性、印刷均匀度、图文清晰度等方面的要求。
这样可以为后续的印刷过程提供指导,并确保印刷品符合客户的要求和期望。
2. 原材料检验:在印刷过程中,原材料的选择和质量会直接影响印刷品的成品率和质量。
因此,在使用原材料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验,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常见的原材料包括纸张、油墨、胶水等。
3. 印刷设备校准:印刷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于印刷品的质量至关重要。
在印刷作业之前,需要对印刷设备进行校准和调试,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印刷品质量的稳定性。
常见的校准工作包括调整颜色准确性、设定印刷速度和压力等。
4. 每道工序的质量把控:印刷过程中包括多个工序,如拼版、印刷、模切等。
在每个工序中,都需要严格把控质量,确保每个环节的印刷品都符合质量标准。
可通过抽检、设备监控、工艺流程的规范化等方式进行质量把控。
5. 检验和修正:印刷完成后,需要对印刷品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如发现任何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目测、感觉和工具检测等。
二、质量保证方法1. 培训和教育:为了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印刷品的质量,印刷企业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教育,使员工熟悉和掌握印刷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
这样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提升印刷品的质量保证水平。
2. 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定期对印刷设备和工具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输出质量的稳定性。
同时,及时更换损坏的配件和设备,以避免对印刷品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 过程控制:通过建立严格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对印刷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
例如,定期检查和记录印刷设备的参数和质量指标,以及及时调整和优化工艺流程,以确保印刷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印刷质量控制流程步骤一:前期准备在印刷过程开始之前,需要做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印刷品的规格、尺寸、纸张质量等要求。
其次,对印刷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最后,准备印刷所需的版材、油墨、溶剂、辅助材料等。
步骤二:印刷质量控制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机器调试、墨色控制、印刷质量检查等环节。
1.机器调试:进行机器的调试,包括调整机器的张力、注册、水墨平衡、版、胶辊等的调整,以确保印刷品的均匀性和清晰度。
2.墨色控制:对油墨进行调配和控制,确保颜色的准确性和均匀性。
常见的方法包括使用色差计对油墨样本进行测量、调整油墨浓度和比例,并进行调色样和印刷样的对比。
3.质量检查:定期对印刷品进行抽检,包括检查色彩准确性、条码清晰度、图案对位等项目,以确保印刷品质量符合要求。
步骤三:印刷品处理印刷完成后,对印刷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工作。
1.印刷品检查:对印刷品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检查印刷质量、缺陷、漏印、套印等问题。
2.版材处理:清洗和储存版材,确保版材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3.废品处理:将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废品进行分类处理,如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置。
步骤四:质量记录和统计在印刷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和统计印刷质量数据,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和进行改进。
1.质量记录:记录印刷品的规格和质量标准,以及印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2.数据统计:将质量记录整理成数据表格或图表,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和改进方向。
步骤五:改进措施和持续改进根据质量记录和统计数据,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通过培训和监督执行,逐步改善印刷质量。
1.改进措施:分析质量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调整设备参数、采用新材料、改进操作流程等。
2.培训和监督: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印刷质量控制的认识和技能,并通过监督和内部审核,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执行。
通过以上的印刷质量控制流程,印刷企业可以确保印刷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并持续改进印刷过程,提高印刷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烟包胶印过程质量控制三步走一个彩色胶印产品的诞生通常需要经过扫描分色、印刷文件处理、PS版晒制、印刷及印后加工等环节,从原稿到印刷完成的每个环节都会受到“人、机、料、法、环”各要素的影响,印刷质量也会随之产生波动。
因此,必须有效控制印刷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印刷质量,使印刷品色彩始终保持稳定、一致,达到忠实原稿的最佳印刷效果。
本文以烟包胶印为例,将烟包胶印过程质量控制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
第一步:签好样张签样(也称“首件签样”)是印刷过程质量控制的第一步,目的是为批量生产设定质量标准。
签样前的抽样检验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判定印刷样张与客户提供的标准样张是否一致,以防印刷后“货不对板”;二是通过缺陷检验和分析,及时找出潜在的印刷质量隐患。
在实际印刷过程中,无数事实证明了签样的重要性,其是印刷过程质量控制的核心任务,只有经过签样的印刷品,才能正式投入批量生产。
1.做好签样前的准备工作签样前应做好各种细致的准备工作,否则,签样可能会“变味”,使生产欲速则不达。
(1)质量分析①生产人员须准备好经客户确认有效的标准样张,参照胶印质量标准、生产工艺单、工艺技术参数、客户要求、印刷设计说明书等内容,对标准样张进行分析与评判。
②生产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须仔细研读生产工艺单,从工艺技术和印刷质量两方面,深刻领会客户对印刷品的要求;分析标准样张的特点,了解印刷各色序之间的相互关系,找出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难点以及影响印刷质量的关键因素;对印刷机的精度、纸张、油墨、光油、印版等进行认真检查、核对,若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
(2)开机调试开机调试包括对印刷品的色相、饱和度、色差、套印精度,印刷机的压力、供水、供墨、UV固化、纸张输送,车间温湿度等方面进行观测、校正,找出最佳状态并给予锁定,使印刷参数整体配合良好。
(3)印刷材料适性质量检验控制要求印刷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印刷适性,如果选用不当,就会直接影响印刷质量。
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印刷材料的性能和印刷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以及更全面的应用。
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印刷过程中,质量控制是确保印刷品质量达到客户要求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印刷过程中常见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注意事项。
1.印前质量控制印前质量控制是确保设计、排版、图像等准备工作正确无误的步骤。
主要措施包括:-设计文件审查:检查设计文件是否符合印刷品的要求,如尺寸、颜色空间、图像分辨率等。
-软件预检:使用专业的预检工具检查设计文件是否存在问题,如颜色不符、字体丢失等。
-校对与修正:对设计文件进行校对和修正,确保文字、图像等内容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2.印刷前质量控制印刷前质量控制是在印刷开始之前进行的检查和准备过程。
主要措施包括:-印版检查:检查印版的质量和完整性,确保其可用于印刷。
-印刷原料检查:检查印刷纸张、油墨、润滑剂等原料的质量和使用性能,确保其符合标准。
-印刷设备调试:根据印刷品的要求,对印刷设备进行调试和校准,确保其正常工作。
3.印刷中质量控制印刷中质量控制是在印刷过程中进行的实时监控和调整,以确保印刷品质量稳定。
主要措施包括:-准确控制油墨供应:根据印刷品的要求,调整油墨的供应量和流动性,确保颜色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控制印刷速度和压力:根据印刷品的要求,调整印刷速度和压力,确保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避免印刷过度或不足。
-定期检查印品质量:从印刷机上取样,检查印刷品的质量,如颜色、清晰度、文字的对齐度等,及时调整印刷参数。
-进行印刷中检查:检查印刷过程中印版、印刷纸张和墨膜的质量,及时排除问题,确保印刷品质量稳定。
4.印后质量控制印后质量控制是在印刷完成后进行的检查和处理。
-印品检查:对印刷品的质量进行检查,如颜色准确性、图像清晰度、文字的对齐度等,筛选出有质量问题的产品。
-校对与修正:如发现错误,及时进行校对和修正,避免发放错误的产品。
-检测包装和装运:检查印品的包装和装运是否符合要求,如封装完整、堆垛稳定等,以保证产品到达客户手中时仍然完好无损。
总结起来,印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印前、印中和印后的一系列措施和监控来确保印刷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印刷工艺流程及技术措施一、印刷前准备在印刷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确定印刷内容:根据客户需求,确定需要印刷的文字、图片、色彩等。
2.选择合适的纸张:根据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纸张类型和克重。
3.确定印刷尺寸和数量:根据产品需求,确定印刷品的尺寸和数量。
4.确定印刷工艺:根据产品需求,确定所需的印刷工艺,如平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等。
5.准备印版和胶片:根据选择的印刷工艺,准备相应的印版和胶片。
6.检查印刷机和相关设备:确保印刷机和相关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能够正常运行。
二、印刷在印刷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调整印刷机参数:根据产品需求和印刷机的性能,调整印刷机参数,如印刷压力、速度、墨量等。
2.放置印版和胶片:将准备好的印版和胶片放置在印刷机上,确保位置准确。
3.开始印刷:启动印刷机,进行印刷。
在印刷过程中,需要时刻观察印刷品的颜色、墨迹、版面等内容,及时调整印刷机参数。
4.印后处理:在印刷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印后处理,如晾干、覆膜、装订等。
三、印后处理印后处理是保证印刷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晾干:对于需要晾干的印刷品,需要及时将印刷品放置在干燥的地方晾干,避免由于潮湿而引起变形。
2.覆膜:对于需要覆膜的印刷品,需要及时将膜放置在印刷品上,并进行热压处理,以达到保护印刷品的目的。
3.装订:对于需要装订的印刷品,需要及时进行装订处理,以达到客户要求的效果。
四、质量检测与控制质量检测与控制是保证印刷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颜色检测:对于彩色印刷品,需要对每个颜色进行检测,以确保颜色达到客户要求的效果。
可以采用色卡、色度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2.墨迹检测:对于黑白或彩色印刷品,需要对墨迹进行检测,以确保墨迹均匀、清晰。
可以采用放大镜或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观察。
3.版面检测:对于多色或复杂图案的印刷品,需要对版面进行检测,以确保版面完整、无误。
可以采用电脑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检测。
印刷质量控制印刷质量控制是指在印刷过程中对印刷品的质量进行监控和管理,以确保印刷品达到客户的要求和预期。
良好的印刷质量控制能够保证印刷品的色采准确、图文清晰、印刷效果良好,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形象。
一、印前质量控制1. 设计文件准备:在印前阶段,设计文件的准备是印刷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确保设计文件的分辨率、颜色模式、图文清晰度等符合印刷要求。
2. 色采管理:通过色采管理系统,确保设计文件中的色采准确无误,并与印刷机的颜色设定相匹配。
3. 印刷样张审核:制作印刷样张,并与设计文件进行对照,检查印刷效果、色采准确性、图文清晰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二、1. 印刷设备检查:定期检查印刷设备的状态,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如检查印刷机的墨水供给系统、印版的磨损情况等。
2. 印刷材料质量:选择优质的印刷材料,如纸张、油墨、印版等,确保印刷材料的质量稳定。
3. 印刷过程监控:在印刷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控印刷机的状态,包括印刷速度、温度、湿度等参数,确保印刷过程稳定。
4. 印刷样张抽检:定期抽取印刷样张,检查印刷效果、色采准确性、图文清晰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三、印后质量控制1. 后道加工检查:对印刷品进行后道加工,如裁切、折页、烫金等,确保后道加工的质量。
2. 印刷品检验:对印刷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包括色采准确性、图文清晰度、印刷效果等,确保印刷品的质量达到客户要求。
3. 包装运输:对印刷品进行适当的包装,以防止损坏和污染,在运输过程中确保印刷品的完整性和质量。
四、质量记录和改进1. 质量记录:建立质量记录系统,记录印刷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如印刷设备的运行情况、印刷材料的使用情况、印刷样张的检查结果等。
2. 质量分析:定期对质量记录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3. 质量改进:根据质量分析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如调整印刷设备的参数、更换印刷材料、改进印刷工艺等,以提升印刷质量。
总结:印刷质量控制是印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印刷品控制程序GMP
概述:
印刷品控制程序GMP旨在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一致性,以满足相关法规的要求。
该程序适用于所有印刷企业,包括印刷机器、印刷材料和印刷过程。
程序内容:
1. 人员:
- 印刷企业应当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来负责印刷品控制。
- 人员应当接受相应的培训,了解印刷品控制的要求和流程。
2. 设备和工具:
- 印刷企业应当确保使用的印刷机器和设备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 所有用于印刷的工具和模板应当清洁、完整,并进行定期检验和校准。
3. 印刷材料:
- 印刷企业应当选择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印刷材料,包括纸张、油墨、覆膜等。
- 印刷材料应当存放在干燥、清洁的环境中,防止受潮和污染。
4. 生产过程:
- 印刷企业应当建立合理的印刷工艺流程,并进行记录和审查。
- 在印刷过程中,应当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测试,确保印刷品的
质量和规格达到要求。
5. 检验和验证:
- 印刷企业应当进行定期的印刷品检验和验证,包括颜色、尺寸、印刷效果等方面。
- 检验结果应当进行记录和保存,以备审核和追溯。
6. 不良品处理:
- 印刷企业应当建立不良品处理的程序,包括不良品的分类、
记录、处置和追踪。
- 不良品应当进行适当处理,以防止混淆和重新使用。
总结:
印刷品控制程序GMP是确保印刷品质量和一致性的重要手段,印刷企业应当根据相关要求和规定,严格执行该程序,并定期进行
自查和审核,以不断提高印刷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印刷过程控制程序
1.0目的
本程序描述印刷车间生产各过程的控制,以达到公司的标准及客户的
要求。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印刷企业各生产过程(滚筒切纸、电脑切纸、印刷、排纸、
晒版)。
3.0职责
●生产经理负责安排、监督、指导、控制。
●主管科长、组长、机长负责执行。
4.0工作程序
●印刷过程
(1)当印刷科主管收到生产统筹部发下的资料后,根据资料内
容安排工作。
①安排切纸组长准备纸张,注意纸箱规格及数量。
②安排版房准备锌版及检查菲林。
(2)切纸组长根据排期表分切好所需的纸张。
(3)版房组长应安排拼版、晒版,并将晒好的锌版检查按规定
放好。
(4)机长根据排期和工单所述领取相应的原材料并交主管签名。
(5)机长在较好印版后应认真检查校对色稿及规格。
(6)主管根据工单内容、客户样稿核对正确后签名。
(7)在印刷过程中机长应严格控制好印刷品的质量、数量,如
有问题通知主管及时解决,如不能解决即时通知经理解决。
(8)印好一单后进行自检并将其中次品拣出后由品管部进行
检查。
(9)完成生产任务(工程单)后,机长写明完成数量于工程单上,
并交主管审批。
●滚筒机分纸作业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