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40.97 KB
- 文档页数:9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标题: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本次地质学认识实习是在XX地质研究所进行的,实习时间为XX月XX日至XX月XX 日。
该地质研究所是国内知名的地质研究机构之一,具有丰富的地质学研究经验和先进的科研设备。
实习期间,我承担了XX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2. 了解地质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 提高地质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技能;4. 提升数据处理和实验技术。
三、实习过程1. 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在实习开始前,我系统地学习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演化过程。
这为我的实习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地质实地调查:根据课题的需求,我参与了几个地质实地调查,了解了地质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地质构造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量测和采样,我学会了如何绘制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图,并熟悉了地质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3. 实验技术应用:在实验室中,我学习了地质样品的初步处理和分析技术,例如岩石和矿物的薄片制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
通过实验,我进一步理解了地质样品的性质和组成,并能够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解释。
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地球物理测量仪器和地质勘探设备,收集了大量实地观测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我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并运用图表和图像展示了研究结果。
四、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实地调查和实验操作让我亲身体验了地质学的魅力,增强了我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同时,我也意识到地质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思维和系统化的思考,必须具备跨学科和综合性的能力。
此外,实习还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地质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将继续学习地质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为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4篇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篇1一.序言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目的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
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
《地质学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一):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透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资料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资料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潜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三:(1)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2)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
此外,透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地点:xxxx地质实习基地三、实习时间:2011年5月16日到2011年5月20日四、人员组成:五、实习路线: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xx上庄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吴庄花场峪六、实习简介: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秀丽的海滨城市xx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xx,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
xx市xx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xx市北28KM。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xx市抚宁县xx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
公路以xx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xx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2、实习区气候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
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
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范文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一)实习报告范文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X地质勘探局实习时间:2021年6月-2021年8月实习地点:XXX省XXX市一、实习目的和背景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起源、演化和内外部结构及其岩石、矿产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学科。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参与勘探活动,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二、实习内容和任务1. 参与地质勘探工作。
了解地层构造、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等实地观察内容,参与勘探仪器的操作和数据收集工作,积累实际勘探经验。
2. 进行野外地质调查。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断层、构造构造和沉积地质剖面进行实地观察和采样,分析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并获取相关地质样品。
3. 参与实验室分析。
利用地质样品进行岩矿分析、岩石成分分析和矿床成矿机制分析,掌握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4. 编写实习报告。
总结实习期间的经验和收获,撰写实习报告并进行口头报告。
三、实习心得和收获通过数月的实习,我对地质学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大幅提升。
首先,实地参与勘探工作让我亲身体验了地质工作者的职责和工作环境,加深了对地质勘探活动的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地质勘探的重要性。
其次,野外地质调查让我更加熟悉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的特点,加深了对不同地区地质变迁过程的认识,对地质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实验室分析让我学会了如何准确地获取地质样品的信息,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掌握了地质样品的岩石成分分析和矿床成矿机制的研究方法。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地质学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勘探工作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地质学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实习建议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仅仅通过实地观察和参与勘探工作对于地质学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在实习期间加强对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质学理论。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一、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地质学的基本技能和研究方法,了解和掌握地表形态及其发生、发展、结构和分布规律。
重点掌握实习区域的地层、岩石、矿产,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和古生物的主要类型、分布及其演化规律,及野外地质调查基本方法等,并综合研究和掌握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的性质和特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
二、实习地区概况主要实习地点是古武当山,京娘湖,莲花洞。
三、实习内容(一)5月9号实习前准备在课堂上我们已经学习了地质地貌学这门课程,对地质地貌的一些基本知识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马上就要去野外实习了,我们都很兴奋,都在为实习做准备。
首先我们上网查了实习地的概况(地理位置,地质地貌)大概了解到:约在距今19亿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显著的地壳运动,叫“吕梁运动”,使中元古界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和接触,吕梁运动以后,相对稳定地层的范围不断扩大,地形高低起伏,比较复杂。
有些地层在久经腐蚀以后,开始下沉,形成地质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海浸,无脊椎动物和菌藻类植物开始出现,一直到距今大约8亿年的寒武纪时代,京娘湖地区还一直沉浸在一片汪洋大海中。
到距今大约两亿五千万年的时候,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大运动,称为“燕山运动”。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通用6篇)地质认识实习报告(通用6篇)在现在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认识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篇1一、前言通过这六天的实习,加深了我对工程地质这门课的认识,让我从书本中走了出来,亲眼见到了真实的地质现象,了解了断层、背斜和滑坡等重要的地质现象,亲自观察了和体验了各种岩石的分布和形态,让我从本质上对三大岩石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实习让我们在自然中更好的理解了原来抽象的概念,使知识具体化,印象更深刻。
实习丰富了我们的学习生活,为我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实习的过程激发了我在将来学习的热情。
所以,实习对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我们对这次实习也做了缜密的部署:1.时间:20xx年5月4日—20xx年5月9日2.地点:河北省xx市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3.路线:1、xx市石门寨镇2、xx市祖山东门3、xx市北戴河区鸽子窝公园海滩4.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4.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二、实习地区概况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为我们在xx地区野外地质实习的主要区域。
它位于xx市区北侧,其中心距xx市28km,属河北省xx市抚宁县管辖。
区内有纵贯南北的公路及地方窄铁路与xx市区相通,交通极为方便。
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
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东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的南侧入渤海。
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m,最高的山为老君顶,海拔493.7m。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9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实习地点:即马山国家地质公园马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马山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3、实习时间:5月10日二、实习内容1、马山自然保护区概况马山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马山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马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马山地质地貌概况马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马山的基础。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时间:二、实习地点:生态样方调查及植被认知、土壤结构和取样、华南植物园温室。
三、实习内容1植物样方调查1.1样方调查的目的了解植物分布情况。
了解各层植物的种类以及各自的生长情况。
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调查不同的植物。
通过植物样方调查,找出植物生长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巩固、深化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在实际环境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虚心学习,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热爱专业、热爱大自然、热爱劳动的良好品德。
1.2准备的材料一盘卷尺、一盘皮尺、标本袋、标本夹、绳子、头、绳子、编号牌。
1.3调查过程对于乔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20米,宽20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乔木。
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乔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
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乔木的高度、胸径、冠幅、枝下高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灌木层,我们选取了一个长5米,宽5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观察了一下,确认了样方中灌木。
接下来,我们又数清楚了每种灌木的棵数,并给它们编号挂上了号码牌。
然后我们按照一定得顺序,一棵一棵的测量这些灌木的高度、基径、盖度以及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并同时将测量的结果记在相应的表格中。
对于草本层,我们选取了1个长1米,宽1米的样方面积,然后我们将样方内的草本植物进行分类,数出各种植物的棵数,接着量出每棵植物的平均高度盖度,并根据它们各自的生长状况判断它们的生活力。
1.4调查的结果2土壤剖面2.1挖土壤剖面剖面的设置、挖掘和观察土壤剖面应设置在代表性较广的地形部位上。
一般挖成1×1.5~2米的长方形土坑,其深度因土而异。
地质学实习总结报告5篇篇1一、实习目的与背景本次实习旨在将课堂所学的地质学理论应用于实际,增强我们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地质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为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本次实习于XXXX年XX月至XX月期间进行,地点位于某地质公园及附近地区。
三、实习内容1. 地质现象观察在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地点的地质现象进行了全面观察。
包括地貌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形态、矿产资源等方面。
通过实地观察,我们对地质现象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2. 岩石鉴定与分类通过专业指导,我们学习了岩石的鉴定方法,对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进行了详细分类。
此外,我们还采集了部分岩石样本,进行了室内鉴定。
3. 地质剖面测量在导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地质剖面的测量方法,并对实习地点的地质剖面进行了实地测量。
通过测量数据,我们绘制了地质剖面图,为地质学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4. 地质灾害调查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对实习地区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了调查。
包括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并对防治措施进行了初步了解。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对地质学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实地操作使我们更加熟悉地质学研究方法。
2. 专业技能得到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五、存在问题与建议1. 实习时间较短本次实习时间较短,部分内容无法充分展开。
建议延长实习时间,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地质学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实习地点单一本次实习地点较为单一,希望今后能够安排多个实习地点,以便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质特点。
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验室操作、野外实践等课程内容,以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8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1、实习概况:10月,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工程地质实习,工程地质实习是整个工程地质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实践环节,使学生在课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课程理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2、实习目的: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了解基本知识,学会基本技能。
通过简短的野外地址实习,巩固学过的《工程地质》内容,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此外,通过实习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提高随地址科学的兴趣:同时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地质科学的重要性。
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实地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联系。
3、实习内容:(1)昌乐火山口昌乐火山口,距今1800万年是新生代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
火山口呈圆锥形,石头呈红褐色,气势极为壮观,数万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顶,直插云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内充填的玄武岩栓,经过200多万年的长期风化剥蚀,被剥露出地面,岩栓柱状节理发育,呈辐射状,向上收敛,向下散开,形象地记录了当时火山喷发的自然景观,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考证认定,该火山口为第三纪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约1800多万年,它的发现,对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学研究都有很大参考介值。
一色的红褐圆棱柱石,竖指苍天,凡经开凿者皆显露出明显的喷发纹理,表明其成因于火山喷发,近百平方公里内的几十座山包构成了蔚为壮观的远古火山群。
(2)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山东山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山东省临朐县城东约22公里处,面积约13平方公里。
地质公园地处鲁中隆起区中的临朐凹陷,公园内总体由两个次级小盆地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围均为由玄武岩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较大。
为季节性河流。
【导语】通过地质见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如何通过⼀块⽯头的⾊泽,去判断其类别、其形成年代,如何去辨别三⼤岩⽯,如何去测量岩⽯的⾛向等等。
总之,通过实习我更好地掌握了《⼯程地质学》这门学科,更好地掌握了所学知识。
为⼤家整理的《地质见习报告范⽂三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篇⼀ ⼀、地质实习的⽬的 1、学会对岩⽯的⾁眼判别 2、了解馒头⼭沉积岩的每⼀层的岩⽯组成及其颜⾊、厚度等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法 4、⽤地质罗盘测量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向、倾向、倾⾓) 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 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地质实习的过程 我们的实习分为两天(六⽉三、四号),六⽉三号实习地点是长清张夏镇满寿⼭和灵岩寺,实习项⽬是满寿⼭的岩层构成和滑坡、断层现象,六⽉四号的实习地点是苏庄,实习项⽬是背斜构造和地质罗盘的实习,六⽉四号下午我们结束地质实习,返回学校。
三、实习的内容 1、认识满寿⼭的岩层 馒头⼭,海拔408⽶,位于济南市长清区张夏镇境内,当地⽼百姓习惯称此⼭为“馍馍⼭”、“满寿⼭”,或者⾼雅的称为"曼寿⼭"。
2003年,馒头⼭被世界教科⽂组织命名为世界第三地质名⼭,当年⼜被列⼊省级地质⾃然遗迹保护区。
馒头组主要由紫红⾊、黄绿⾊等杂⾊页岩及泥质、⽩云质灰岩组成。
底部不整合于泰⼭杂岩的⾁红⾊⽚⿇状花岗岩之上。
下部灰岩中含磁⽯结核和条带,上部页岩中具微细⽔平层理,中部页岩含有三叶⾍化⽯-中华莱德利基⾍。
厚度119⽶。
在开始实习前,刘⽼师将此次实习分为三组-馒头组(⼗层)、⽑庄组(六层)、徐庄组(五层)。
⼀、馒头组 第⼀层是由页岩组成,厚约两⽶,岩层呈现黄绿⾊,局部呈现灰⾊,风化程度⾮常的严重,裂隙发育⼤,我们在⼯程中应尽量避开 第⼆层是由⽯灰岩组成,该层岩⽯深⼊⼭体,厚约四⽶,岩⽯呈灰绿⾊,此处的裂隙极有可能发育成溶洞,所以⼯程中应注意勘探。
地质学实习报告5篇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范文5篇,欢迎阅读!地质学实习报告1 实习概况: 6月3日参观天河区火炉山;6月4日参观南沙地区小虎岛及开发区采石场。
关键字:花岗岩、泉水、伟晶岩、水对岩石的侵蚀、沙,生物对岩石的破坏、花岗岩装饰品、工程石材、复绿工程自然界存在各种各样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在两天的实习中,我们接触到的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和沉积岩。
首先作为背景,介绍一下岩浆岩以及其中的一种——花岗岩。
火炉山的岩浆岩属于侏罗纪时代,南沙旧采石场的岩浆岩属于奥陶纪和寒武纪时代。
我们接触的岩浆岩以花岗岩为典型代表。
岩浆岩种类繁多,根据其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产状和成因等因素的差异,以及他们的过渡情况分类,岩浆岩的已知种类甚至达一千多种。
按化学成分,根据SiO2的含量分类,可以把岩浆岩分成四个大类:超基性岩(SiO266%)。
其中花岗岩属于酸性岩按矿物成分,可分为含正长石,含斜长石,不含长石的几种类型,其中花岗岩属于含正长石的类型。
按岩石结构,根据矿物在岩石体中的颗粒大小,可分为等粒、斑状、玻璃状和碎屑状等形态。
花岗岩颗粒属等粒状或斑状。
这些形态的形成与岩浆岩成因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深成岩由于压力温度高,冷凝慢,形成的结晶颗粒也大;根据岩石所处环境的过渡性,浅成岩所处压力温度条件不及深成岩,所以形成的结晶颗粒较小,成斑状或不明显颗粒状;喷出岩形成时,压力温度条件骤变,几乎不可能形成完成结晶,所以岩石结构一般呈玻璃状或碎屑状。
花岗岩的颗粒特性一般为等粒状或斑状。
实习第一天的地点是天河区火炉山。
主要目的是了解花岗岩。
刚上山,就发现不少人用桶在几个泉水孔下面接泉水,李老师介绍说这些泉水无须处理,可以直接饮用,这是来自湖区的我所不理解的,因为湖区的水,哪怕是地下水也是必须要烧开才能喝的。
2023地质实习报告五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序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根据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的安排,在学完专业基础课之后,必须进行一次野外地质填图实习。
其目的在于使我们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习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岩石及地层露头进行观察和描述,能够利用岩性、化石进行地层对比和划分,掌握实习区各地层的分层标志及填绘地质图的方法;学会地层剖面的测制方法,学会编制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学习观察和分析各种地质构造,掌握识别褶皱和断层的标志,了解实习区地质构造发展历史;学会利用实际资料进行室内整理和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实习任务:实习结束时,应提交下列成果:1.实习区地质报告一份;2.实习区地形地质图一幅(1:5000)3.实测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各一幅(1:1000)4.图切地质剖面图二幅(1:5000)5.实习区构造纲要图一幅实习过程准备:为了强化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计划规定地质填图实习时间为6周,一般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习动员和准备工作(两天)首先由地质专业的领导进行实习动员,说明地质填图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宣布实习计划。
然后由指导老师介绍实习区的地质情况,使学生基本了解实习区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地质概况,同时做好物质准备。
第二阶段野外地质地质踏勘(3)天采用横向穿越和走向追索的方法,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学生对实习区内的地层和构造的整体特征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三阶段测制地层剖面(3天)先由指导老师介绍地层剖面的测制方法,然后去野外分组实测地层剖面,主要测制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地层。
根据实测资料编制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
第四阶段地质填图(3周)首先由指导老师介绍地质填图方法,包括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地质观察点的标定,地质观察和记录,地质界线的填绘等。
然后同学分组进行野外地质填图。
地质实习报告七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的:1.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
3.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辨别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4.学习运用罗盘仪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5.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
并了解溶洞的形成原因。
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掌握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二、实习内容:这学期我们土木专业进行了为期两天半的庐山地质实习,第一天上午我们到达了那里并安排好了住宿,下午一点我们出发到秀峰观察其地质概况。
第二天上午到海汇镇水库观察其地质概况和沉积物,并学习罗盘的使用,下午便去三叠泉观察沉积岩的形成以及庐山的形成,最后一天沿路返回观察狮子洞的溶岩现象,然后去了采石场。
通过这次野外实习,我们进一步加固和加深了课堂里学过的理论知识,而且我们还能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
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会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地质的地位以及与工程建设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
三、实习路线:秀峰龙潭-秀峰卧龙桥-海汇镇水库-三叠泉-狮子洞-隘口马头山庄四、庐山及其概况:庐山,雄峙于长江南岸,兀立于鄱阳湖西北。
庐山、长江、鄱阳湖三位一体的奇妙结合,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出具有突出价值的地质地貌景观。
在地貌学上,庐山称为“地垒式断块山”。
它在10亿年前就开始了它的发展史,它记录了地球的地壳演变史,它承载过地球曾发生的那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巨变。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
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8篇地质认识实习报告8篇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地质认识实习报告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篇1一、实践目的:通过在企业的生产、管理等岗位的实际跟班实习,并参与实际的企业管理工作,认识企业生产管理的运作过程及特点,了解企业管理体制、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企业在产品开发、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战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实际运作过程,了解计算机在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开发及使用情况,结合实习内容理解课堂学习过的管理理论知识,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二、实践内容:作为一名实习生,我被地质队安排在了单位的信息科工作,以便了解公司的信息化概况。
在信息科,我也了解一些关于地质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知识。
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数字国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年来,总计安排工作项目141项,投入工作经费24330万元。
在国土资源部的正确领导下,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工作,按照"一条主线,两个支撑,一个目标"的建设思路,在扎实地逐步推进。
根据《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纲要》和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在以往工作基础上,中国地质调查局逐步确定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以提高地质调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数据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为基础,加速实现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
六年来,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数据支撑体系已基本建成,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地质调查成果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有了良好开端,基本实现了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的阶段目标。
二、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建设主要成果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地质调查主流程共包括立项论证、设计编制、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成果综合、社会化服务等六个模块。
地质学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8篇)在现在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地质学实习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目标地学基础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环节,同学们通过此次野外实习,要求能够进一步巩固地质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学会和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考察鉴别的基本方法及基本技巧,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学习《土壤学》、《土地管理学》、《小城镇规划》等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20xx年12月18日三、实习路线:学校----金马河大桥----映秀镇----都江村四、实习工具:铁榔头、稀盐酸五、指导老师:吴德勇老师、郑子成老师六、实习要求:1、深入认识和了解温江周边地区的地质地貌;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不同地区地质地貌所属类型、形成原因和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3、能够清楚地质地貌与生产利用的关系,以及某些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和必须的防御措施。
七、川渝地质地貌:川渝面积57万km2,分为东部地台区和西部地槽区,其中东部包括四川盆地和盆周山地,西部包括甘孜、阿坝及凉山洲的部分。
(一)地质构造1、东部地台区。
从元古代代早期,由于吕梁运动、晋宁运动和澄江运动,形成盆地的雏形。
龙门山以东,形成的褶皱较低,褶曲起伏较小。
(1)盆地西部①龙门山山前坳陷,龙门山和龙泉山之间盆地界线广元—宝兴—盐源—木里②龙泉——熊坡断褶带,包括龙泉山、丹棱总岗山。
③江油——芦山断褶带(2)盆地中部位于龙泉山和华蓥山之间,形成许多小背斜或称为平缓而较的穹隆构造,倾角较小,产状平缓。
(1)川北深拗大向斜以白垩系地层为主,梓潼为中心,包括三台、绵阳。
(2)宣汉旋转背向斜。
(3)蓬莱镇——南充穹背斜群。
(4)威远穹窿(威远——荥经之间)(3)盆地东部条形褶皱,分布华蓥山大断裂以东,巫山、七曜山以西,形成一系列向斜开阔,背斜狭窄的隔档式构造,北边平行,南部分支,形成扫帚状构造。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一.序言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目的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
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
还提高了我们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并学会了野外纪录,基本达到学校预期的目标。
二.各实习点地质概括⑴昆明西山地区①地层:由老到新如下,1.泥盆系上统宰格组(d3z):该岩石为灰色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细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为灰黑色,呈刀砍状。
2.石碳系下统大塘组(c1d):该岩石为灰色、深灰色角砾状灰岩厚层状灰岩,角砾大小混杂,为钙质胶结,较紧密,含珊化石,底部办翠绿色页岩与宰格组呈假整合接触。
3.石碳系中统威宁组(c2w):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粉晶结构,块状构造中部夹角砾岩,含珊瑚、腕足化石,矿物成分为方解石等,风化面为灰白色,局部有铁质侵染,与大塘组整合接触。
4.二迭系下统——(1)倒石头组(p1d):上部黑色页岩与泥灰岩互层,中部呈黑色页岩夹薄层沙岩,含植物化石,下部为杂色黏土、黄铁矿及煤线,与威宁组呈假整合接触(2)栖震组(p1x):为浅灰色厚至块状细晶白云岩,风化面为灰黑色白云质灰岩。
风化后成团块状小虎斑,成分为方解石(70%)和白云石(30%)越往上白云石逐渐增多。
含丰富珊瑚化石,与倒石头组整合接触。
(3)茅口组(p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状灰岩,中部为灰色厚状灰岩与灰色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互层,岩性较纯,层理不发育,表面有雨蚀沟槽,含珊瑚等化石,下部为灰色厚状不规则琥珀斑状白云质灰岩,与栖震组整合接触。
5.二迭系上统蛾眉山组(p2b):上部为黑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块状玄武岩,部分地段见柱状节理或球状风化;中部为紫色、紫红色凝灰岩,可见由粗细的韵律变化层理,下部为玄武质灿集块岩。
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②构造:普渡河----西山(滇池)大断裂大断裂为昆明地区南北向的主干断裂。
西山龙门一带,断面向东倾斜,产状较陡,近于直立,东盘下降形成昆明断陷盆地,西盘上升形成观音山、西山及龙门等地貌景观。
该断层控制了昆明地区的地层、构造、矿产及地形地貌的形成与发展。
③岩浆岩:该地区有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及块状玄武岩,玄武质火山集块岩,含灰质角砾玄武岩,含灰质角砾凝灰岩。
④地貌:西山大断裂西盘上升形成了观音山西山龙门,东盘下降止水形成滇池山及龙门(断层崖)等地貌景观。
滇池为断陷湖泊,西岸多为半岛、海湾,地形起伏较大;北岸、南岸、东岸地形起伏较小,有八条较大的河流注入,形成河口三角洲,冲积扇等沉积。
西山小石林,由二迭系栖霞和茅口组的灰岩、白云质灰岩构成。
地表岩石在雨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风化、容蚀形成岩溶地貌(又称kast地貌)。
石笋、石芽、石柱、溶沟、溶槽、溶蚀漏斗等地貌随处可见。
⑵武定地区1.地层:在五孔桥观察了辉绿岩与三叠系资组的接触关系及灰绿岩体的岩石特征(球形风化)。
经过观察,发现二者的接触面的特征是:接触面呈波状起伏,面上有一层厚厚的灰褐色钛铁矿及褐黄色的古风化粘土层,且厚度不一,二者呈沉积接触关系。
辉绿岩中无舍资组的俘虏体,其上舍资组中底砾岩无烘烤蚀变现象;辉绿岩中长石高岭土化现象明显。
在雷刚厂观察了三叠系舍姿组与寒武系西王庙组的接触关系。
西王庙组:为紫红色泥岩与黄色粉砂岩互层。
舍姿组:为紫灰色泥岩夹多层浅灰黄中层状粉砂岩为主。
底部为灰黄色薄、中层状含细砾、含鲕状赤铁矿不等粒石英砂岩夹泥质粉砂岩,接触面为含砾粗砂岩。
二者的接触关系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
芭蕉箐铁矿观察到缩头山组:该铁矿位于武定县南东5公里处矿体产于泥盆系中统鱼子甸组第一段(d2y1):属于沉积型铁矿床;矿石主要为鲕状赤铁矿。
第二段为灰白薄中层状隐晶质灰岩,泥灰岩夹白云岩,钙质泥岩。
其中在铁矿中含有磷成分和薄层黑色页岩、泥岩等,还含有植物碎片、贝类化石。
在狮山石棉矿观察到登云组白云岩,狮山风景区出露寒武系,竹寺组广泛分布,为灰黄,黄绿色页岩、粉砂岩该矿是白云质灰岩与辉绿岩体的接触带,为辉绿岩体侵入,使基性岩浆热液与白云质灰岩中的镁质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蛇纹石化、大理岩化和石棉,石棉矿呈似层状、脉状、透镜状分布于外接触带的白云质灰岩中。
2.构造:人民渡狮山大断裂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向,上盘为震旦系灯影组,下盘为奥陶系汤池组和红石组等地层。
断层带上发育大量构造岩。
上盘多见大理岩化、角砾岩化等蚀变现象。
断距由北向南逐渐增大。
断层带宽数米至两百米,多由构造岩组成,其间夹断层夹持体或断层透镜体。
沿断裂带除外力西基性岩脉侵入外,还有燕山期基性岩贯入。
受断层影响,岩石蹂皱破碎现象明显。
3.岩浆岩:辉绿岩。
4.矿体:芭蕉箐铁矿、狮山的石棉矿、无孔桥的钛砂矿5.地质现象:狮山断裂断层破碎带上的断层角砾岩、地层的错动与缺失、无孔桥沉积接触面上的风化壳、狮山丰富的三叶虫化石。
6.地貌:人民渡断裂构造,形成两断面上生长的植被有很大差别,在芭蕉箐看到赤铁矿矿床,而在狮子山观察到了石棉矿及石棉的采矿洞,狮子山风景区,其山势雄浑秀丽,古树参天,苍松翠柏,古寺幽静,是国家aaa级名胜风景区。
⑶元谋地区1.地层:黄瓜园出露海资哨组、路古模组和凤凰山组㈠海资哨组:浅灰色千枚岩、云英片岩夹结晶灰岩、大理岩。
㈡凤凰山组:上部细晶大理岩夹千枚岩,下部夹中——粗粒大理岩,其中有交代或充填型赤铁矿及沉积型菱铁矿。
㈢路古模组:眼球状云母片麻岩、云母石英片岩、黑云母长石片麻岩、角闪石片岩等。
南北向绿汁江深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带的复合部位的体朱布超基岩。
侵入于前震旦系元谋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中,岩体分异较好,具垂直分带,由上而下一般可分为:辉绿辉长岩带、辉长岩带、辉石带、橄榄岩带、橄辉岩带、各带为渐变过度关系。
平面上各带是不对称环状分布,四周为边缘相。
岩体虽小,但含铂达到工业要求,岩石普遍受不同程度的蚀变,主要有蛇纹石化、绿泥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等。
德大、那化花岗岩体。
这些花岗岩石是晋宁期产物。
岩体的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杂岩体。
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成,呈岩基产出。
黑云母花岗岩:浅灰色,略显粉红色,细、中粒结构,局部为粗粒结构。
闪长岩:暗灰、灰绿色,多为细、中粒结构。
弯堡土林一带出露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碎屑沉积物,弯堡土林的成因及存在长久的原因:一墩墩的土柱耸立在眼前,大片大片的,说起这土林是怎么形成的,早在三百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水草丰富的浅湖,气候温和、凉爽,湖中繁衍着蜉蝣生物,湖岸森林茂密,动物活跃。
后来由于入湖河流带来大量泥沙,淤塞湖盆,加之地壳的上升运动,使它露出地表,遭受风化剥蚀。
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由于气候炎热、气温高、降雨量小于蒸发量,在漫长的岁月里,泥土不断地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地表发生了龟裂,加上雨水沿着裂缝不断得流蚀、冲刷,又使地表裂缝渐渐加深、扩宽和延伸。
年夏一年的自然外力地质作用,终于使这里显露出一座座土柱,进而形成眼前这一片片神奇的土林。
这就是神奇的土林的形成原因,为什么这土林可以如此长久的保存呢雨水、风化等剥蚀作用就很严重了,那是由于土柱顶上,有一层含铁质的砂砾岩皮壳及半胶结的砾石层,像一顶坚硬的帽子戴在土柱上,使之免受风雨摧残。
2.构造:朱布超基性岩体属于南北向绿汁江大断裂与东西向构造。
为加里东晚期所形成,岩体北西南三面接触带近于直立,并向深部岩体内倾斜,东部接触带向西倾斜。
德大那化花冈岩体属块状构造。
岩体出露于元谋县西侧斑果至物茂一带,呈南北向带状分布,南北长大于40公里,东西宽约6公里。
为晋宁期产物,岩体岩性组合复杂,岩相变化大为一岩浆岩体。
3.岩浆岩: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辉绿岩。
4.矿产:朱布超基性岩矿、孔雀石、橄榄石及黄瓜园铁矿;绿泥石5.地貌:第一,超基性岩体中含有碳酸盐岩,可能是火山作用的结果除了这些,我们还观察到了河流的地质作用及河流地貌,沉积作用、侵蚀作用、蛇曲河、河心滩、河漫滩等现象。
除此之外,我们还观察到了闪长岩脉、辉绿岩脉以及大量暗色析离体团块。
第二,弯堡土林,湖泊的沉积作用和地表流水的冲刷及风化剥蚀等作用形成6.地质现象:沉积作用,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风化侵蚀作用、侵入体及侵入体有俘虏提、围岩、析离体。
土林地区地表水的片流、洪流冲刷作用。
河流的地质作用三.结束语1.小结:经过这次昆明西山——武定——元谋的地质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不但让我们充分的把课本上的知识与现实的情况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对于在课堂上不清楚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实习中逐渐掌握。
提高了我们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培养了我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来分析和观察的能力。
还让我们了解了地质工作者的艰辛与不怕苦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我们自己的体魄,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对某个地质现象的见解与论述:这一次的实习我对元谋土林产生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