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课题研究 共27页
- 格式:ppt
- 大小:5.79 MB
- 文档页数:27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结题报告一、课题意义人教社高一历史教材设置“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的活动课,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研究性学习如何与高中历史学习相契合。
我们通过开展“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研究性学习的专题实践活动,探索研究性学习与历史课堂教学相契合的新型学习模式。
二、研究目标1.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去图书馆、阅览室,上互联网,开展社会调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整理、辨别、分析历史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尤其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3.通过开展写作历史小论文、组织演讲比赛和模拟学术辩论会等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论文写作、语言表达和临场应变等能力;4.培养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合作学习意识、团队精神、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使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共享;5.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志向。
三、研究方式收集历史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模拟学术讨论、多媒体演示法。
四、研究过程设计第一阶段:选择研究子课题,教师开设辅导讲座。
请学生在原先设计的研究课题“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的基础上,自行设计研究子课题,并根据选择的研究子课题划分研究小组。
教师开设辅导讲座,向学生介绍近年来辛亥革命的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如何开展社会调查、收集资料、写作历史小论文。
第二阶段:收集整理有关资料。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上查阅各种书刊杂志以及各种资料。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获得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逐步学会判断信息资料的真伪优劣,有逻辑、有条理地整理和归纳资料,仔细研究内在联系。
第三阶段:写作历史小论文。
写作历史小论文时,要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多棱面展开论述,力求达到“百家争鸣”的效果。
提倡合作完成。
初步成文以后,还要进行加工润色。
《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的原因
1911年,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 在
同盟会的推动下, 积极谋划起义。
2.起义的主力
倾向革命的湖北新军
3.起义前的形势
10月初, 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 不慎爆炸, 起义计划泄露。
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 形势非常紧迫。
展示“相关史事”
4.起义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5.起义过程
出示湖北军政府的图片和课本知识拓展讲述辛亥革命的概念
思考: 辛亥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1、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0世纪初, 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朽没落, 尤其是《辛丑条约》签订后, 满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 全国人民在斗争的失败中看到了革命是唯一的出路。
2.革命有着正确的指导思想。
旧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革命指导思想, 其反学生阅读课
本归纳过程
学生分组讨
论
使学生明白武
昌起义比较仓
促
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
并增加对起义
过程的记忆。
提高学生学习
兴趣
通过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的能力,
并通过讨论使
学生更深刻地
理解辛亥革命
能够取得胜利
的原因。
通过分组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
学习的能力,并
通过讨论使学
生更深刻地理
解辛亥革命能
够取得胜利的
原因。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推荐: /v_show/id_XNDA yMjgxODE2.html /yangaijialing/ihome/ihomefeed#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一直以来是诸多历史学者探讨的课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呢?下面请欣赏我们的探讨结果:从客观、长远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理由如下:(1)帝国主义的阴谋破坏: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不仅将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统治,而且还会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威胁帝国主义在整个东方的殖民统治,甚至震撼帝国主义制度本身。
表现:1)政治上:不承认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1月11日、17日、19日外交总长王宠惠接二连三的要求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予以承认,但列强均置之不答。
列强一方面继续承认袁世凯掌管下的清朝政府,另一方面又极力宣传希望袁世凯能解决“南北争端”、“对于共和制的承认自然要等待这个解决的结果”。
2)财政上:进行封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
“每日到陆军部取饷银者数十起……前敌之士,犹时有哗溃之势”。
革命党人不能自行解决财政问题,就只好把借贷外债当作不二法门。
但帝国主义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困难抱着落井下石的态度,存心对它进行财政封锁,而且还傲慢的宣布“中华民国必须事先得到列强的承认才可以与他们商洽借款”。
3)军事上:威胁恫吓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武力恫吓。
12月5日,沙皇俄国借口“防卫”租界,拍前陆军一个中队闯入汉口。
随后,英日也强行进入汉口。
1912年1月4日,英、美、日、德、法等帝国主义援引《辛丑条约》第九款的规定,悍然决定向京奉铁路京榆段沿线派侵略军。
19日,美国即从菲律宾派侵略军抵制秦皇岛,抽派日军驻京榆段唐山一带。
4)外交上:孤立不承认临时政府又不给予南京临时政府任何帮助。
反而给予袁世凯财政支持“倘使他(袁)得不到钱,他不能镇压革命,欧洲将首先受害。
”5)舆论上:制造反革命舆论“中国大多数人民皆有君主观念……民权自由等说,不过最近几年留学生所倡”,以此“改造数千年之古国,不能无疑。
辛亥百年庆典,我们究竟该做些什么----------辛亥革命百年调查报告城规学院刘江南适值辛亥革命百年之际,全国各地都在以各种方式积极筹备辛亥革命百年庆典。
百年庆典落户权的争夺战正在武汉、广州、南京、广东中山等热门候选城市之间展开,辛亥百年庆典成了互联网上热门话题。
作为当代热血青年,你对辛亥革命了解多少?辛亥革命给了你怎样的影响?你准备为辛亥百年庆典做些什么?你准备为辛亥百年庆典提出怎样的建议?围绕这些内容,寒假期间我们几个同学通过互联网论坛、QQ和实地采访展开了调查。
调查的对象主要是18~35岁之间的青年人,数量120人,包括大学生、工人、农民、公务员等不同层面的人,具体问卷内容如下:第1题:您的性别[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男62 51.7%女58 48.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2题:您的年龄段[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18~2 30 25%23~27 40 33.3%28~32 25 20.8%32~35 25 20.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3题:您从事的行业[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大学生40 33.3%工人22 18.3%农民20 16.7%公务员30 25%其他8 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4题:您的文化程度[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初中 5 4.2%高中15 12.5%大、中专50 41.7%本科及以上50 41.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5题:你感兴趣的辛亥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75 62.5%首义广场37 30.8%其他[详细] 8 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6题:你对于辛亥革命感兴趣程度[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非常关注31 25.8%一般45 37.5%偶尔关注24 20%不感兴趣20 1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7题:您是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辛亥革命?[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教科书80 66.7%报纸 5 4.1%网络15 12.5%广播、电视12 10%其他[详细] 8 6.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8题:您更愿意通过哪种方式去了解辛亥革命?[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相关资料11 9.2%报纸15 12.5%网络45 37.5%广播、电视37 30.8%其他[详细] 12 10%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9题:您觉得当今年轻人有了解辛亥革命的必要. [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非常80 66.7%一般24 20%无所谓16 13.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10题:您对于辛亥首义百年庆典的了解程度[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很了解15 12.5%知道80 66.7%不知道25 20.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11题:您对辛亥首义百年庆典的感兴趣程度[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非常30 25%一般65 54.2%不感兴趣25 20.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12题:您建议通过哪种方式去展示辛亥首义百年.[单选题] 选项小计比例海报、宣传单28 23.3%纪念品30 25%影视媒体45 37.5%其他[详细] 17 14.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13题:如果您知道正在进行辛亥百年庆典活动你会参加吗?[单选题]选项小计比例会45 37.5%不会37 30.8%无所谓38 31.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20第14题:请问您准备为辛亥百年庆典做点什么?[简答题]部分答案:为辛亥百年庆典尽宣传义务、为百年庆典活动作义工、参加一切有益的活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等等。
《辛亥革命》优秀教案设计《辛亥革命》优秀教案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
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
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3、知道孙中山创办的政治团体以及武昌起义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1、根据联系前后知识点将知识面层层递进,知道辛亥革命的历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