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肛肠科学(一)-2
- 格式:pdf
- 大小:273.58 KB
- 文档页数:48
中医肛肠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肛肠疾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而中医肛肠科学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成为了解决这类问题的一种有效选择。
本文将介绍中医肛肠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一、中医肛肠科学的基本理论中医肛肠科学的基本理论可以概括为“阴阳五行”和“气血津液”的理论体系。
1. 阴阳五行:中医将人体的生理状况和疾病归纳为阴阳五行的平衡失调。
阴阳代表着事物的两种相对而又相互依存的属性,包括阴阳相互转化、相互生发、相互制约和相互消长等规律。
2. 气血津液:中医将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演变归结为气、血、津、液的失调。
气体是人体运行的基础,血液是气的载体,津液则是滋润和保养身体组织的重要物质。
二、中医肛肠科学的治疗方法中医肛肠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药物治疗、针灸疗法、中药熏洗、中药熏蒸等。
1. 四诊合参:中医肛肠科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四诊方法,综合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确定病因、病机和辨证类型。
2. 辨证论治:根据四诊所得,中医肛肠科医生针对不同的病情和辨证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湿热下注型痔疮,可采用清热泻湿的中药治疗。
3. 药物治疗:中医肛肠科医生常常会根据患者的辨证论治,开具中药方剂进行内服治疗。
中药常常通过调理气血阴阳、温通经络等作用,改善肛肠疾病的症状和病情。
4. 针灸疗法:中医肛肠科医生可以采用针灸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经络和穴位,调节气血流通,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
例如,针灸可以用于减轻肛门周围疼痛和肛瘘的排脓。
5. 中药熏洗、中药熏蒸:对于一些肛肠疾病,中医肛肠科医生常常会采用中药熏洗或中药熏蒸的方法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温热和药效的共同作用,减轻症状,促进伤口愈合。
总之,中医肛肠科学以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为患者解决肛肠疾病带来了新的思路和选择。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运用针灸治疗肛肠疾病肛肠疾病是一类常见的疾病,给患者带来了诸多不适和痛苦。
在中医肛肠科学中,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和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医肛肠科学中如何运用针灸来治疗肛肠疾病。
针灸治疗肛肠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医认为,肛肠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通过针灸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调和脏腑,从而达到治疗肛肠疾病的目的。
对于内痔出血,针灸可以选取长强、承山、二白等穴位。
长强穴位于尾骨端下,是治疗肛肠疾病的要穴,针刺此穴能够调节肛门周围的气血运行,减轻内痔出血症状。
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具有舒筋活络、清热利湿的作用,针灸承山穴可以改善肛门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内痔引起的不适。
二白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4 寸,桡侧腕屈肌腱的两侧,是经外奇穴,对内痔出血有较好的止血作用。
外痔肿痛时,可针灸秩边、飞扬、委中这些穴位。
秩边穴在臀部,平第 4 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 3 寸,针刺秩边穴可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消肿止痛。
飞扬穴位于小腿后外侧,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直上 7 寸,针灸飞扬穴能够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有助于缓解外痔的肿痛症状。
委中穴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是膀胱经的合穴,具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功效,对外痔肿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肛裂的治疗中,针灸会选用合谷、足三里、天枢等穴位。
合谷穴又称“虎口”,在手背,第 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是常用的止痛穴位,针灸合谷穴可以缓解肛裂引起的疼痛。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等作用,针灸足三里可以增强身体的正气,促进肛裂的愈合。
天枢穴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 2 寸,针灸天枢穴能够调节肠道功能,改善肛裂患者的排便情况,减轻肛裂的症状。
对于肛周脓肿,针灸常选取大椎、曲池、血海等穴位。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第 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是督脉上的穴位,具有清热解毒、解表通阳的作用,针灸大椎穴可以帮助消除肛周脓肿的炎症。
中医肛肠科学(一)-2(总分55,考试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直肠癌的最常见症状是:A.大便习惯改变B.便血C.大便形状改变D.腹痛E.粘液便2. 炎症型肠病的病因病机不包括:A.感受外邪B.内伤七情C.饮食不节D.脾肾阳虚E.淤血内阻3. 不伴有结缔组织外痔、皮下瘘等的陈旧性肛裂的最佳治疗方法是:A.切开疗法B.肛裂侧切术C.苦参汤坐浴D.内服润肠汤E.生肌散外敷4. 以下哪一位医家提出枯痔疗法"枯、黑、干、硬、脱落"的病理变化:A.魏岘B.李东垣C.窦梦龄D.陈实功E.李春山5. 贯穿结扎时,缝合过深达到肌层,可能引起何种并发症:A.肛瘘B.肛裂C.肛门周围脓肿D.肛管狭窄E.水肿疼痛6. 肛裂疼痛的特点是:A.周期性疼痛B.间歇性疼痛C.持续性疼痛D.阵发性疼痛E.转移性疼痛7. 以下哪一项是由自主神经支配的:A.外括约肌皮下环B.外括约肌浅环C.外括约肌深环D.提肛肌E.以上均不是8. 痔的病名始见于:A.《黄帝内经》B.《五十二病方》C.《金匮要略》D.《针灸甲乙经》E.《山海经》9. 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复杂性肛瘘:A.肛门内外有三个以上开口B.管道穿通两个以上间隙C.管道多而支管横生D.管道绕肛门而生E.肛门旁皮肤仅有一个外口10. 肛旁突然剧痛,并出现肿物,触压痛明显,未见出血,可能的诊断是:A.直肠息肉B.血栓外痔C.肛瘘D.肛裂E.脱肛11. 下列各个关于肛瘘的说法中,哪个是不正确的:A.肛瘘属自限性疾病,可以自愈B.肛瘘主要侵犯肛管,很少累及直肠C.内口位于齿状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上D.肛管括约肌间型是最常见的一种肛瘘E.高位肛瘘是指瘘管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12. 对Ⅲ度直肠脱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呈圆锥状B.直肠及部分乙状结肠脱出C.长达10cm以上D.肛门松弛无力E.脱出物触之很厚13. 直肠肛管手术时的常用体位是:A.左侧卧位B.膝胸位C.截石位D.蹲位E.以上都不是14. 肛管直肠癌一般多为:A.鳞癌B.腺癌C.囊腺癌D.移行上皮癌E.基底细胞癌15. 可用于内痔实症,功用清化大肠湿热的方剂是:A.槐角丸B.脏连丸C.五倍子汤D.凉血地黄汤E.止痛如神汤16. 发生于截石位3、7、11点的结缔组织外痔多合并:A.直肠息肉B.肛裂C.肛乳头肥大D.内痔E.结缔组织外痔17. 不支持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诊断的是:A.肛门周围肿胀疼痛B.触之有结块C.发热、倦怠D.大便困难E.一个月左右成脓18. 肛裂的病因病机不包括:A.阴虚津液不足B.饮食不节C.热结肠燥D.粪便粗硬E.湿热蕴阻染毒19. 一次切开挂线疗法不适用于:A.坐骨直肠间隙脓肿B.骨盆直肠间隙脓肿C.肛门旁皮下脓肿D.直肠后间隙脓肿E.马蹄形脓肿20. 肛裂的预防与调摄中不正确的是:A.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B.多食蔬菜、水果C.注意肛门清洁D.肛裂后宜及早手术E.及时治疗便秘21. 下列关于直肠癌的叙述错误的是:A.排便习惯改变是早期的常见症状B."便血"常被误诊为痔疮C.大便变细、变扁D.100%可以在直肠指诊时触及E.早期进行根治手术22. 克罗恩病的总死亡率为:A.10%~15%B.15%~20%C.5%~10%D.20%~25%E.5%以下23. 消痔灵四步注射法,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痔上动脉区注射B.痔上粘膜下层注射C.洞状静脉区注射D.痔区粘膜下层注射E.痔区粘膜固有层注射24. 克罗恩病诊断标准不正确的是:A.非连续性或区域性肠段病变B.肠壁全层性炎症性病变伴有肿块和狭窄C.病变肠段粘膜呈铺路石样或有纵形溃疡D.结节样非干酪性肉芽肿E.肛门病变(难治性溃疡、非典型肛瘘、混合痔)25. 直肠癌的病因病机是:A.湿热下注B.火毒内蕴C.正气不足D.脾肾两亏E.以上均是26. 挂线疗法应用于高位肛瘘的主要优点是:A.没有疼痛B.不会造成肛门失禁C.疗程短D.引流好E.简便27. 挂线疗法术后处理中不正确的是:A.保持大便通畅B.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C.内服透脓散D.结扎橡皮筋较松时紧线E.局部用生肌散纱条换药28. 脱肛的特点是:A.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B.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C.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D.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E.直肠粘膜反复脱出肛门外29. 对肛管直肠癌有重要意义的简易方法是:A.X线检查B.B超检查C.直肠指诊D.病理组织学检查E.纤维结肠镜检查30. 腰俞麻醉用普鲁卡因或利多卡因的剂量是:A.5~10mlB.10-15mlC.15~40mlD.10~30mlE.20~40ml31. 血栓性外痔的主要症状是:A.便血、便秘、脱出B.肛门部肿物、剧痛、不出血C.便血、周期性疼痛、便秘D.肛周肿胀、疼痛、流脓E.肛门异物感、肿胀、疼痛32. 对直肠周围注射法治疗脱肛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使用6%~8%的明矾溶液B.进针点为截石位3、6、9点C.术后卧床休息,控制大便3天D.术后应用抗生素E.注射时使药物呈扇形均匀散开33. 患者排便不畅,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中医肛肠科学有哪些独特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中医肛肠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经过数千年的实践和积累,形成了一套独特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在缓解肛肠疾病的症状、促进康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特色。
一、中医肛肠科学的独特诊断方法1、望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肛门局部形态、色泽、分泌物等来初步判断病情。
比如,肛门周围红肿、灼热,可能提示有热毒蕴结;肛门皮肤苍白、松弛,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2、闻诊闻诊在肛肠疾病的诊断中相对较少应用,但有时也能提供一些线索。
例如,肛门排出的气体有恶臭,可能与肠道湿热有关。
3、问诊详细的问诊是中医诊断肛肠疾病的重要环节。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大便情况,包括大便的次数、质地、颜色、气味,以及排便时是否有疼痛、出血、坠胀等不适;还会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起居、情志状态等,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与肛肠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4、切诊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
脉象可以反映患者的整体气血状况,为诊断提供参考。
触诊则是通过手指触摸肛门及周围组织,感受其温度、硬度、有无肿块、压痛等,以判断病情。
例如,触摸到肛门周围有硬结、压痛明显,可能是肛周脓肿;指诊时发现直肠内有肿物,质地坚硬,表面不光滑,要警惕直肠癌的可能。
5、辩证分型中医将肛肠疾病分为多种证型,如湿热下注型、热毒炽盛型、气滞血瘀型、阴虚火旺型、气血两虚型等。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脉象等,确定其所属的证型,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二、中医肛肠科学的独特治疗方法1、中药内服根据辩证结果,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治疗。
如湿热下注型的肛肠疾病,常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以清热利湿;气血两虚型的患者,可服用八珍汤,以益气养血。
2、中药外用(1)熏洗法:将中药煎煮后,先利用蒸汽熏蒸肛门局部,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再进行坐浴。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消肿止痛,清洁创面。
常用的熏洗方剂有苦参汤、五倍子汤等。
(2)敷药法:将中药制成膏剂、散剂或糊剂,敷于肛门局部。
主治医师(中医肛肠科学)-中医肛肠科学(A1型题 1)1、直肠癌的最常见症状是A.大便习惯改变B.便血C.大便形状改变D.腹痛E.粘液便2、肛管直肠癌一般多为A.鳞癌B.腺癌C.囊腺癌D.移行上皮癌E.基底细胞癌3、肛管直肠癌的好发部位A.直肠下段B.直肠中段C.直肠上段D.直肠上段与乙状结肠的交界处E.肛管与直肠交界处4、气滞血瘀型直肠息肉方选A.少府逐瘀汤B.血府逐瘀汤C.桃红四物汤D.逍遥散E.桂枝茯苓丸5、高位多发性腺瘤宜采用A.结扎法B.电烙法C.注射法D.直结肠切除术E.以上均可6、直肠息肉的辅助检查有A.肛门指诊B.直肠镜C.活体组织病理检查D.X线气钡双重对比E.以上均是7、单发性息肉痔多见于A.老年人B.青壮年C.儿童D.女性E.男性8、直肠息肉是指直肠内哪项上的赘生物A.粘膜B.肌层C.固有层D.以上均是E.以上均非9、直肠周围注射法的适应证是A.Ⅱ、Ⅲ度直肠脱垂B.Ⅲ度直肠脱垂C.Ⅰ、Ⅱ度直肠脱垂D.Ⅱ度直肠脱垂E.Ⅰ、Ⅱ、Ⅲ度直肠脱垂10、Ⅲ度直肠脱垂脱出长度为A.8cm以上B.12cm以上C.10cm以上D.5cm以上E.10~12cm11、Ⅱ度直肠脱垂呈什么形状A.花瓣形B.圆柱状C.圆锥状D.颗粒状E.球状12、脱肛的病因病机是A.气血未充B.中气不足C.气血亏损D.气虚下陷E.以上均是13、脱肛的特点是A.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B.直肠粘膜及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C.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D.直肠反复脱出肛门外伴肛门松弛E.直肠粘膜反复脱出肛门外14、脱肛是指哪项向下移位,脱出肛外的一种疾病A.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部分乙状结肠B.直肠粘膜、肛管、直肠全层C.直肠粘膜、肛管D.肛管、直肠全层E.肛管15、以下关于肛瘘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肛瘘主要侵犯直肠B.肛瘘不与肛周皮肤相通C.肛瘘最常见的类型是肛管括约肌间型D.肛瘘多为结核杆菌感染所致E.肛瘘只能自愈16、肛周流脓液,质地稀薄,肛门隐隐作痛,外口皮色黯淡,瘘口时溃时愈,有索条状物通向肛内,舌淡,苔薄,脉濡。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利用穴位按摩治疗肛肠疾病一、穴位按摩治疗肛肠疾病的原理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穴位则是经络上的关键节点。
通过按摩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流通、疏通经络、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肛肠疾病的治疗中,穴位按摩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按摩穴位能够增加肛门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改善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消除炎症、缓解疼痛和肿胀。
2、调节脏腑功能中医认为,肛肠疾病与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通过按摩相关穴位,可以调理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从根本上改善肛肠的生理状态。
3、舒缓肌肉紧张肛门周围的肌肉在肛肠疾病发作时常常处于紧张状态。
穴位按摩能够放松肌肉,减轻肌肉痉挛,缓解排便困难等症状。
4、增强机体免疫力刺激穴位可以激发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助于预防肛肠疾病的复发和加重。
二、常用的穴位及按摩方法1、长强穴位置:位于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压长强穴,每次按压 1-2 分钟,每天 2-3 次。
力度适中,以感到酸胀为宜。
2、承山穴位置:在小腿后面正中,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的尖角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承山穴,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 1-2 分钟,每天 2-3 次。
3、足三里穴位置:在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按摩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 2-3 分钟,每天 2-3 次。
也可以用艾灸的方法刺激该穴位。
4、大肠俞穴位置:在腰部,当第 4 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大肠俞穴,每次按压 1-2 分钟,每天 2-3 次。
5、关元穴位置: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 3 寸。
按摩方法:用手掌顺时针按摩关元穴 2-3 分钟,每天 2-3 次。
三、穴位按摩在不同肛肠疾病中的应用1、痔疮对于内痔、外痔和混合痔患者,按摩长强穴、承山穴和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肛门疼痛、出血和肿胀等症状。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诊断和治疗肛门炎症肛门炎症是肛肠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痛苦和困扰。
中医肛肠科学在诊断和治疗肛门炎症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理论,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中医对肛门炎症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肛门炎症多由湿热下注、热毒蕴结、气血瘀滞等因素引起。
中医认为,肛门是人体排泄糟粕的通道,其功能与脾胃、大肠等脏腑密切相关。
当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失调,或者受到外界邪气的侵袭,就容易导致肛门部位出现炎症。
二、中医诊断肛门炎症的方法1、望诊中医医生会观察患者肛门周围的皮肤颜色、形态、有无肿胀、溃疡、分泌物等情况。
比如,若肛门周围皮肤红肿、灼热,可能提示热毒炽盛;若皮肤苍白、湿润,可能是寒湿凝滞。
2、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叙述,了解症状的特点,如疼痛的性质、排便的情况等。
同时,也会留意肛门部位有无特殊的气味。
3、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的演变、饮食习惯、情志状态等。
例如,是否经常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是否长期情绪抑郁或焦虑,这些都可能与肛门炎症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4、切诊通过触摸肛门周围的皮肤、肿块等,感受其温度、硬度、压痛等情况。
此外,中医还会进行脉诊,通过脉象来判断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和病情的寒热虚实。
三、中医治疗肛门炎症的方法1、中药内服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选用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治疗。
如果是湿热下注型,常用的方剂有龙胆泻肝汤,以清热利湿;若是热毒蕴结型,可用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排脓;气血瘀滞型则可选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2、中药外用(1)坐浴法:将中药煎剂加热后倒入盆中,患者坐浴其中,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肛门部位。
常用的坐浴方剂有苦参汤、五倍子汤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的作用。
(2)敷药法: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于肛门周围的患处。
如金黄膏、九华膏等,可消肿止痛、生肌收口。
3、针灸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长强、承山、足三里等,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肛门炎症的目的。
中医主治系列-中医肛肠科学-中医肛肠科学-中医肛肠科学(A1-A2型题2)[单选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肛隐窝炎的临床表现:A.自觉肛门部不适B.粪便常带有粘液C.疼痛时间较长(江南博哥)D.可伴有便秘E.肛门潮湿瘙痒正确答案:C[单选题]2.患者男性,34岁,症见肛门坠胀不适,时有灼热刺痛,便时加剧,肛门湿痒,伴口干便秘,苔黄腻,脉滑数。
辨病为肛窦炎,辨证为:A.热毒蕴结B.脾虚湿盛C.湿热下注D.阴虚火旺E.以上均不对正确答案:C[单选题]3.切开引流法不适用于下列哪一项疾病:A.肛周浅部脓肿B.单纯肛隐窝炎成脓者C.肛隐窝炎伴隐性瘘管D.肛隐窝炎伴肛乳头肥大E.以上均不对正确答案:D[单选题]4.肛瘘挂线疗法的禁忌证:A.肛门周围有皮肤病B.瘘管仍有酿脓现象C.严重肺结核患者D.癌症患者E.以上均是正确答案:E[单选题]5.气阴两虚型直肠癌方选:A.四君子汤合增液汤B.大补阴丸C.一贯煎D.左归丸E.以上均可正确答案:A[单选题]6.溃疡性结肠炎又称:A.慢性结肠炎B.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C.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D.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大肠炎E.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单选题]7.肛裂的预防与调摄中不正确的是:A.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B.多食蔬菜、水果C.注意肛门清洁D.肛裂后宜及早手术E.及时治疗便秘正确答案:D[单选题]8.肛裂的病因病机不包括:A.阴虚津液不足B.饮食不节C.热结肠燥D.粪便粗硬E.湿热蕴阻染毒正确答案:B[单选题]9.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与肛隐窝炎有关:A.肛乳头肥大B.直肠息肉C.肛周脓肿D.肛瘘E.肛乳头炎正确答案:B[单选题]10.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不包括:A.肛门旁皮下脓肿B.粘膜下脓肿C.坐骨直肠间隙脓肿D.骨盆直肠间隙脓肿E.直肠后间隙脓肿正确答案:B[单选题]11.肛瘘的主要症状一般没有:A.便血B.反复流脓C.疼痛D.瘙痒E.肛周湿疹正确答案:A[单选题]12.对粘膜下注射法治疗脱肛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机制是使分离的直肠粘膜与肌层粘连固定B.分为点状注射和柱状注射C.注射当天适当休息D.对Ⅰ度直肠脱垂效果最好E.在齿线上2cm处注射正确答案:E[单选题]13.肛管直肠癌的预防保健不包括:A.避免高脂肪饮食B.生活起居要有规律C.保持大便通畅D.一旦发现肛门部疾病宜早期手术E.保持心情舒畅正确答案:D[单选题]14.以下哪一项是引起术后原发性出血的原因:A.切口超过齿线以上,深达粘膜下层B.伤口感染C.全身凝血功能障碍D.伤口坏死,侵蚀血管E.坏死组织下方血管未闭塞正确答案:A[单选题]15.粪便带粘液,并且粘液常在粪便前流出,多见于以下何种疾病:A.直肠息肉B.肛裂C.肛瘘D.内痔E.肛窦炎正确答案:E[单选题]16.患者中年男性,高位复杂肛瘘切开挂线术后10天。
中医肛肠科学如何诊治肛门溃疡肛门溃疡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不适。
中医肛肠科学在诊治肛门溃疡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中医对肛门溃疡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肛门溃疡多属于“痔瘘”“肛裂”等范畴。
其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人体,尤其是湿热之邪下注肛门,导致气血瘀滞,经络阻塞,从而形成溃疡。
2、饮食不节长期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或者饮酒过度,损伤脾胃,导致湿热内生,下注肛门,引发溃疡。
3、情志失调忧思恼怒、情志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伤津液,使肛门局部气血不畅,形成溃疡。
4、劳伤久病过度劳累、久病体虚,导致气血亏虚,肛门局部失于濡养,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邪气侵袭,形成溃疡。
二、中医肛肠科学的诊断方法1、望诊观察肛门周围的皮肤色泽、形态、有无红肿、溃疡、分泌物等。
2、闻诊闻肛门周围有无异味。
3、问诊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肛门疼痛的性质、程度、发作时间,有无便血、便秘等,以及饮食习惯、情志状况、生活作息等。
4、切诊通过指诊触摸肛门周围,了解溃疡的位置、大小、深度、硬度等,以及肛门括约肌的紧张度。
三、中医治疗肛门溃疡的原则中医治疗肛门溃疡遵循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解毒消肿、生肌敛疮的原则。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四、中医治疗肛门溃疡的方法1、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辨证论治,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
如湿热下注型,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气血瘀滞型,可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阴虚内热型,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等。
2、中药外用(1)熏洗法:将中药煎水后,先熏后洗肛门局部,以达到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苦参、黄柏、大黄、芒硝等。
(2)坐浴法:将中药坐浴液倒入盆中,患者坐于盆中浸泡肛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敷药法:将中药制成膏剂或散剂,敷于溃疡面上,以解毒消肿、生肌敛疮。
中医肛肠科学有哪些常见的诊疗方法中医肛肠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治疗肛肠疾病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中医肛肠科学中常见的诊疗方法。
一、中医诊断方法1、望诊中医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来初步判断病情。
对于肛肠疾病患者,医生会观察肛门周围的皮肤颜色、形态,有无红肿、溃疡、肿物等。
2、闻诊闻诊主要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嗅患者身上的气味来辅助诊断。
对于肛肠疾病,有时可以通过患者的描述,了解排便时是否有异常的声音,以及是否有特殊的气味。
3、问诊问诊是获取病情信息的重要途径。
医生会询问患者肛肠疾病的症状,如便血的颜色、量、频率,排便的习惯(是否便秘、腹泻),肛门是否有疼痛、坠胀感,病情的发作时间、加重或缓解因素等。
4、切诊切诊包括脉诊和触诊。
脉诊可以了解患者的整体气血盛衰情况。
在肛肠疾病的诊断中,触诊尤为重要,医生会通过手指触摸肛门周围,检查是否有肿块、硬结,以及肿块的大小、质地、活动度等,还会进行肛门指检,以了解直肠内部的情况。
二、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内服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内服治疗。
比如,对于因湿热下注导致的痔疮,可能会用清热利湿的方剂,如龙胆泻肝汤;对于气血亏虚引起的肛肠疾病,可能会用补中益气汤来益气养血。
2、中药外用(1)熏洗法将中药煎煮后,趁热熏蒸肛门部位,待药液温度适宜时再进行坐浴。
这种方法可以促进肛门局部的血液循环,消肿止痛,如用苦参汤熏洗治疗肛门湿疹。
(2)敷药法将中药制成膏剂、散剂等,直接敷在肛门患处,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生肌敛疮的作用,如九华膏、金黄散等。
(3)塞药法将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门内,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如痔疮栓、肛泰栓等。
3、针灸治疗通过针刺或艾灸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肛肠疾病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长强、承山、足三里等。
例如,针灸可以缓解痔疮引起的疼痛和坠胀感。
4、推拿按摩对于一些肛肠疾病,如肛裂、肛门括约肌痉挛等,可以通过推拿按摩肛门周围的肌肉,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中医肛肠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是什么中医肛肠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原则,为肛肠疾病的诊治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和策略。
中医认为,肛肠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整体状况密切相关。
其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阴阳平衡理论:阴阳平衡是中医理论的核心。
在肛肠部位,正常的生理功能依赖于阴阳的平衡。
若阴阳失调,如阳气过盛可能导致肛肠部位的火热炽盛,出现肿痛、出血等症状;阴气不足则可能导致肛肠失于滋润,引发干燥、便秘等问题。
气血津液理论:气血津液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气血运行不畅,可导致肛肠局部血瘀气滞,形成痔核、肛裂等;津液不足则肠道失润,大便干结难解。
脏腑经络理论:肛肠与五脏六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
其中,脾胃的功能尤为重要,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肛肠,可引发肛肠疾病。
大肠与肺相表里,肺气的宣降对大肠的传导功能有重要影响。
病因病机方面,中医认为肛肠疾病的病因主要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房事不节等。
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可侵袭肛肠部位,导致疾病发生。
例如,外感湿热之邪,可下注大肠,引发肛痈、肛瘘等。
内伤七情,如长期的情志抑郁或恼怒,可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影响肛肠的气血运行。
饮食不节,如嗜食辛辣、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容易损伤脾胃,内生湿热,下注肛肠。
劳逸失度,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都可能影响气血的运行和脏腑的功能,从而引发肛肠疾病。
房事不节,损伤肾气,也可影响肛肠的正常功能。
中医肛肠科学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强调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和肛肠局部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根据不同的证型,如湿热下注型、气血瘀滞型、阴虚肠燥型等,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清热利湿:对于湿热下注引起的肛肠疾病,如肛痈、肛瘘等,常用清热利湿的方法,选用黄柏、苍术、薏苡仁等中药,以清除湿热之邪。
活血化瘀:对于血瘀气滞型的肛肠疾病,如血栓性外痔、肛裂等,采用活血化瘀的治法,使用桃仁、红花、赤芍等药物,以促进血液循环,消散瘀血。
中医肛肠科学(一)-2
(总分:55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5,score:55分)
1.直肠癌的最常见症状是:
•A.大便习惯改变
•B.便血
•C.大便形状改变
•D.腹痛
•E.粘液便
【score:1分】
【A】
【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炎症型肠病的病因病机不包括:
•A.感受外邪
•B.内伤七情
•C.饮食不节
•D.脾肾阳虚
•E.淤血内阻
【score:1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不伴有结缔组织外痔、皮下瘘等的陈旧性肛裂的最佳治疗方法是:
•A.切开疗法
•B.肛裂侧切术
•C.苦参汤坐浴
•D.内服润肠汤
•E.生肌散外敷
【score:1分】
【A】
【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4.以下哪一位医家提出枯痔疗法"枯、黑、干、硬、脱落"的病理变化:
•A.魏岘
•B.李东垣
•C.窦梦龄
•D.陈实功
•E.李春山
【score:1分】
【A】
【B】
【C】
【D】【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5.贯穿结扎时,缝合过深达到肌层,可能引起何种并发症:
•A.肛瘘
•B.肛裂
•C.肛门周围脓肿
•D.肛管狭窄
•E.水肿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