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轮复习课
- 格式:pptx
- 大小:489.37 KB
- 文档页数:59
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导入学习【考情分析】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能力要求是1.识记能力(A级):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2.理解能力(B级):理解常见文言实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和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3.分析综合(C级)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4.鉴赏评价(D级)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复习目标】1、识记本课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及翻译重点句子2、背诵并默写出本课的名句名篇3、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学指导】1、对照课下注解,熟读课文两遍2、熟练翻译课文并识记本课重点文言基础知识3、背诵并默写出本课的名句名篇自主复习一、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1、可予不()2、拜送书于庭()3、召有司案图()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璧有瑕,请指示..王2、(廉颇)宣言..曰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5、相如前进..缶三、词类活用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1.舍.相如广成传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其从者衣.褐4.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5.秦御史前书.曰6.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7.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8.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9.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10.秦王恐其破.壁11.宁许以负.秦曲12.毕.礼而归.之1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14.大王必欲急.臣15.且庸人尚羞.之16.完.璧归赵四、一词多义1、幸而君幸于赵王()大王亦幸赦臣()2、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3、以2以勇气闻于诸侯()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而夫秦强而赵弱()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不如因而厚遇之()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5、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秦贪,负其强()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6、引君子引而不发()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相如引车避匿()7、顾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五、请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蔺相如者,赵人也3.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4.臣窃以为其人勇士5.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6.赵王以为贤大夫7.今君乃亡赵走燕8.大王见臣列观9.不如因而厚遇之10.徒见欺11.而君幸于赵王12.臣诚恐见其于王而负赵13.使不辱于诸侯14.以勇气闻于诸侯15.会于西河外渑池16.拜送书于庭17.何以知之18.君何以知燕王19.求人可使报秦者六、成语积累:根据释义正确写出文中词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教案导读:三、文言知识积累。
1、字音缪公mù避匿nì缪贤miào汤镬huò虽驽nú肉袒tǎn盆缶f ǒu案图àn可予不fǒu渑池miǎn诈佯yáng列观guàn皆靡mǐ传舍zhuàn甚倨jù不怿yì衣褐yìhè睨柱nì2、.通假字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予”通“与”,给予。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古代刑具,用于腰斩。
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3、一词多义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失败)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⑤将军夜引弓(拉开)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引来)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③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一类人)④迁徙之徒。
(服徭役的人)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③则幸得脱矣(幸亏)④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希望)⑤今事有急,幸来告良(幸亏)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③以勇气闻于诸侯(介词,凭借)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介词,拿,用)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连词,来)⑥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着)⑦欲以客赴秦军,与赵俱死(带着)⑧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在)⑨秦亦不以城予赵(介词,把)⑩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连词,表并列)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②顾吾念之(但是)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④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必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②王必无人(倘若,假如)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乃①今君乃亡赵走燕(却)②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就)③臣乃敢上璧(才)④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⑤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是表判断)4、古今异义①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与官职;任命。
《廉颇蔺相如列传》复习教案27 【复习目标】
1、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
2、了解《史记》基本情况
【复习设想】
因为有专门的《史记选读》,所以对于人物的语言和情节赏析就省略,重点是字词积累
【复习课时】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内容复习
1、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
1—2节:廉蔺简介
3—13节:完璧归赵。
14—16节:渑池相会。
17—21节廉蔺交欢(负荆请罪)
2、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
A、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
B、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C、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E、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两国僵持,进入对。
廉颇蔺相如列传(《必修四》一轮复习用)一、通假字1.可予不 (“”通“”)2.拜送书于庭(“”通“”)3.召有司案图 (“”通“”,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通“”)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 )二、古今异义1.传以示美人..②..①及左右①古义: 今义:指美貌女子②古义: _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2.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 今义: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某个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指示下级或晚辈的话或文字3.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 今义:限制使不越出范围4.明年..复攻赵古义: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古义: 今义:向前行动或发展6.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古义:今义:(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7.臣所以..②而事君者..①去亲戚①古义: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8.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 今义:从前、过去,表时间9.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 今义:连词,表结果10.不忍..为之下古义: 今义:不忍心三、一词多义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秦贪,负其强()负决负约不偿城()肉袒负荆()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2.⎧⎪ ⎪⎪⎨⎪⎪⎪⎩相如奉璧奏秦王()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奉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3. 4.⎧⎪⎨⎪⎩⎧⎪⎪⎨⎪⎪ ⎩而君幸于赵王()幸大王亦幸赦臣()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并序》)()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不辱使命》)()5.⎧⎪⎪⎪⎨⎪ ⎪⎪⎩臣愿奉璧往使()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使单于使陵至海上(《苏武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阿房宫赋》)()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6.⎧⎪⎪⎨⎪⎪ ⎩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请王好战,请以战喻(《寡人之于国也》)()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伶官传序》)()7.⎧⎪⎪⎨⎪⎪⎩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君之病在肠胃(《扁鹊见蔡桓公》)()病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知己也(《论语》)()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四、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动词(1)舍.相如广成传 ( )(2)左右欲刃.相如 ( )(3)乃使其从者衣.褐 ( )2.名词作状语(1)间.至赵矣(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卒廷.见相如 ( )3.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 )(二)动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秦王恐其破.璧 ( )(2)宁许以负.秦曲 ( )(3)毕.礼而归之 ( )(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 )(2)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大王必欲急.臣 ( )(2)完.璧归赵 ( )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史记》是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叙述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记载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二、文言知识通假、释义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不,通“否”)拜送书于庭(庭,通“廷”,国君听政的朝堂)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缪,通“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邪,通“耶”)臣愿奉璧往使(奉,通“捧”,用手捧)乃设九宾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古今异义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盟约;今义:限制)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古义:尊重;今义:严密、严格、严厉)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出,给……看;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宣言..曰:“我见相如吧,必辱之。
”(古义:扬言;今义:表示政府的公告)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不忍..为之下(古义:不能容忍;今义:不忍心)明年..复攻赵〔古义:(事件发生的)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相如前进..缶(古义:走上前去进献;今义:向前行进,进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今义:与自己的家庭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其他成员)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古义:指君王身边的侍从;今义:方位名词)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另一地)拜为..上卿(古义:授予官职;今义:表示敬意的礼节)即患.秦兵之来〔古义:忧虑,担心;今义:祸害、灾害、得(病)〕词类活用⑴名词作动词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乃使其从者衣褐(衣,穿)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前,上前)秦御史前书曰(书,书写)⑵名词作状语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廷上)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怒发上冲冠(上,向上)⑶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⑷使动用法完璧归赵(完,使……完好无缺)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大王必欲急臣(急,使……着急)重点语句⑴判断句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016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题:《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言文复习的基本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析与指导归类,学生可以掌握相关文言基础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主人公的情感体验中品味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重点实词、虚词的积累【教学难点】重点文言句子的翻译【教学方法】讲析、点拨【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同“否”)2.拜送书于庭(同“廷”,国君听政的朝堂)3.召有司案图(同“按”,审察、察看)4.秦自缪公以来(同“穆”)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⑪臣语曰(语,告诉)⑫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前,走上前)⑬秦御史前书曰(前,走上前)⑭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走上前)⑮臣乃敢上璧(上,献上)⑯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⑰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衣yì,穿。
怀:怀里藏着)⑱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规约、规章,这里动用,译为“遵守约定”)⑲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嘻,发出无可奈何的声音)⑳廉颇蔺相如计曰。
(计,商议、商量)⑴赵王鼓瑟(鼓,弹)⑵左右欲刃相如(刃,杀)⑶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⑷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朝见)2.名词作状语⑪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西,向西)⑫怒发上冲冠(上,向上)⑬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用委婉的言辞)⑭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jiàn,从小路)⑮卒廷见相如(廷,在朝堂上)⑯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庭斥之(庭,通“廷”,在朝堂上)3.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4.动词的使动用法⑪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担负,使……承担)⑫毕礼而归之(毕、归,使……完毕、让……回去)5.形容词作名词⑪宁许以负秦曲 (曲,理亏的责任)⑫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诈,欺诈的手段)⑬而绝秦赵之欢(欢,友好关系)6.形容词作动词⑪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威严,这里作动词,可译为“尊重”)⑫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宽大、宽容、度量大,这里作动词)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⑪完璧归(使……归)赵(完,使……完好无缺)⑫大王必欲急臣(急,使……着急,逼迫)⑬秦王恐其破璧(破,破碎、不完整,这里使动,使……破,即“毁坏,破坏”)8.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羞,以……为羞)(三)古今异义1.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
学案4 必修三(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学案目标1。
作为高考考试重点考查的两个重点篇目,对其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全面梳理,重点掌握。
特别要掌握“所以……者,……也"句式的译法。
2。
重点掌握名词活用为状语、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特点。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于是相如前进缻..而事君者B.臣所以去亲戚..臣C.传之美人,以戏弄..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错误!B.错误!C.错误!D。
错误!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4.翻译下列句子。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③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④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1.名词活用为状语有什么规律特点?(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应怎样解释?它们的活用有何共同规律、特点?①而相如廷.叱之:__________________②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③间.至赵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④吾得兄.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⑤(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⑦(樊哙)头发上.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2)迁移练习:指出下列句中活用词的活用类型,并体会其活用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