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讲座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6.37 MB
- 文档页数:7
音乐教学讲座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七课《欢乐颂》。
本节课主要学习歌曲《欢乐颂》的旋律和歌词,了解其背景,以及通过歌曲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欢乐颂》,理解其歌词含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通过学习《欢乐颂》,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音高和节奏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歌曲《欢乐颂》的旋律和歌词的学习,音乐基本知识和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教学课件、音响设备。
2. 学具:乐谱、歌词卡片、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欢快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欢乐颂》。
2. 基本知识学习:讲解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音高、节奏等。
3. 歌曲学习:先让学生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氛围,然后教唱歌曲,让学生跟唱。
4. 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互评互帮。
5. 歌曲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歌曲演唱展示,鼓励学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歌曲《欢乐颂》的旋律和歌词,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唱。
2. 板书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欢乐颂》,并和家长一起分享。
2. 作业答案:《欢乐颂》的旋律和歌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回家后,自己尝试创作简单的歌曲,培养音乐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三册第七课《欢乐颂》。
这首歌曲不仅蕴含着丰富的音乐知识,而且其歌词充满了欢乐和正能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音乐知识技能的同时,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音乐专题讲座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本节奏型和拍子的概念,能准确读写及演奏。
2. 分析并感知旋律构成的要素,能够创作简单的旋律。
3. 增强音乐听觉敏感度,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旋律的动机发展及其在作品中的应用;复杂节奏型的识别与演奏。
教学重点:节奏与节拍的规律性;旋律的流畅性与创造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黑板、节奏打击乐器。
学具:乐谱、五线谱纸、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注意其中的节奏与旋律特点,引出本讲主题。
2. 知识讲解(25分钟):节奏与节拍:介绍2/4拍、3/4拍的定义与应用,讲解强弱规律。
旋律构成:分析旋律的基本要素,如动机、节奏、音高、和声等。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典型例题,具体分析节奏型与旋律创作。
活动细节:教师示范解题过程,学生跟随练习。
4.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节奏打击与旋律创作练习。
活动细节:学生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每组展示练习成果,师生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音乐专题讲座——节奏与旋律的艺术2. 主要内容:节奏与节拍:定义、分类、强弱规律旋律构成:基本要素、动机发展3. 例题与解答:展示典型例题及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给定节奏型创作一首2/4拍或3/4拍的小曲。
分析一首已知歌曲的旋律构成,并简要说明其特点。
2. 答案示例:创作的小曲需符合所给节奏型,旋律流畅,结构清晰。
歌曲分析需包含动机、节奏、音高、和声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创作比赛,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知识讲解环节中对节奏与节拍、旋律构成的讲解。
2. 例题讲解环节中教师的示范解题过程。
3. 随堂练习环节中学生的实践操作。
——吉林市中小学音乐教师培训讲座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教师练功永吉县教师进修学校于长生各位音乐同仁、各位新老朋友:大家上午好!应市学院的邀请,受主持人的委托,我想在今天的培训会上,把永吉在音乐教学、课外活动及教师练功方面的有关做法,想大家做一个汇报,题目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与教师练功》。
一、课堂教学关于课堂教学,我想谈谈“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指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好”到“好”的教学,是能引导学生有所收获、具有实效、力求高效的教学。
实施“有效教学”就是要摆脱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负效教学。
我认为,对于“好课”的评价标准和上好课的实施过程就是“有效教学”。
关于“有效教学”,我还想结合永吉近年来一直在探讨的两个问题进行说明:一、什么是好课?二、怎样上好课?弄清楚这两个问题之后,什么是“有效教学”就自然有了答案。
(一)、什么是好课?好的音乐课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课程理念”的支持、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法的运用、“有效教学”的实施。
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好课的评价标准,可概括为四句话:1、音乐性、趣味性、知识性、欣赏性。
2、有深度、有厚度、有梯度、有高度。
3、活起来、动起来、唱起来、跳起来。
4、上连了、上圆了、上美了、上甜了。
(二)、怎样才能上好课?“课程标准”是备好课、上好课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每个过程、每个环节都要“恰当、灵活、合理、有效”。
怎样上好课可概括为:研读课程标准,用活十个理念;设定三维目标,整合信息资源;突出音乐审美,注重个性发展;借鉴先进教法,形成风格特点。
要想上好课,最主要是备好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越充分,上好课的主动性就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
要想上好课,首先是上好常规课,然后才能上好教研课、示范课。
这里主要谈怎样上好常规课。
要上好一节常规课,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教学理念上突出五个关注点(1)、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以音乐审美为核心。